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童小说童年意绪的文本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志良 郭颖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童年意绪是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苏童有意无意地将童年体验带入了小说创作,在作品中虚构了两个"故乡",小说文本充溢着与其童年体验同质的意绪之流。按照童年意... 童年意绪是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苏童有意无意地将童年体验带入了小说创作,在作品中虚构了两个"故乡",小说文本充溢着与其童年体验同质的意绪之流。按照童年意绪投射对象的不同,苏童小说童年意绪分为"香椿树街"、"枫杨树村"和其他三个系列的文本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小说 童年意绪 童年体验 文本表现
下载PDF
发愤不平——论性灵说的生命意绪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俊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倾泄,“不平”在本质上为自我存在自然而有的情绪反应,意义重心落在自我个体之上,其总体精神是偏离政教的,并以此区别于传统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说 发愤不平 生命意绪
下载PDF
任情适性:论性灵说的生命意绪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俊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76,共5页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从性灵说的发展阶段中选取代表性人物如袁宏道、袁枚等进行研究,从耽情山水、纵性自适两方面探讨性灵说的生命意绪,可以看到,由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潜意识的存在,性灵文人任...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从性灵说的发展阶段中选取代表性人物如袁宏道、袁枚等进行研究,从耽情山水、纵性自适两方面探讨性灵说的生命意绪,可以看到,由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潜意识的存在,性灵文人任情适性的生命意绪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说 生命意绪 任情适性 政治潜意识
下载PDF
济慈之“忘”与道家之“忘”的哲学意绪与审美观照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桂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1-45,共5页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不同:"忘"在道家和济慈那里都是修身之法,不同的是,道家之"忘"侧重于对精神世界之苦难的救赎,而济慈之"忘"则侧重于营造诗化人生;道家之"忘"和济慈之"忘"都在于达到审美静观,道家之"忘"的审美目的是在不自觉中达到的,而济慈之"忘"则直接指向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济慈 哲学意绪 审美观照
下载PDF
唐祈诗歌的牧歌意绪与新诗的“南北”交融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登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唐祈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独特的牧歌意绪揭示了一位南方诗人对于北方人民生活的体验,由此体现出中国诗歌文化的南北融合,这种融合在唐祈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以南方人的心态和眼光打量北方风情、建构了独特的抒情话语,在... 唐祈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独特的牧歌意绪揭示了一位南方诗人对于北方人民生活的体验,由此体现出中国诗歌文化的南北融合,这种融合在唐祈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以南方人的心态和眼光打量北方风情、建构了独特的抒情话语,在情绪内涵上则是沉思、迷惑与希望的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祈诗歌 牧歌意绪 南北融合 抒情话语
下载PDF
“意绪”与“现实”:《阳台上》的镜像美学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远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6-70,共5页
电影《阳台上》是东北籍导演张猛在2019年推出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之前对张猛电影的印象。张猛之前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耳朵大有福》和《钢的琴》,这两部影片所表现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景观和塑造的后工业时代工人形... 电影《阳台上》是东北籍导演张猛在2019年推出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之前对张猛电影的印象。张猛之前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耳朵大有福》和《钢的琴》,这两部影片所表现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景观和塑造的后工业时代工人形象以及所传递出来的现实主义气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而在近作《阳台上》中,张猛把创作地点换成了上海,表现方式也从之前类似"现象学"的白描方式转向了对人物内心和情绪状态的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形象 地域文化景观 创作地点 情绪状态 现实主义 后工业时代 阳台 意绪
下载PDF
从文字的深处进入传统——何其芳《休洗红》的古典意象与意绪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雅平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104-106,共3页
何其芳《休洗红》一诗几乎全由古诗词意象暗缀融合而成,这些意象形成诗歌的基本骨架,营造出新诗中最具古典美的意境与画面。同时,它们又被诗人重新激活,以古典内涵为原始依托,在诗人的语言场中生长出新的义项,表达着诗人的现代情感与体验。
关键词 何其芳 《休洗红》 古典意象 意绪 晚唐五代词
下载PDF
怀故悼逝之诗与文人意绪 被引量:1
8
作者 花志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9-21,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以怀故悼逝为内容的诗歌。这类诗歌通常表现了生者对亡者的无限追思,以情感的悲剧性引起读者共鸣,当中还渗透了文人对人生世态的诸多感悟。本文从怀故悼逝之诗所表现出的生死观、个人身世感等方面来作探讨。
关键词 怀故悼逝 文人意绪 生死观 身世之感
下载PDF
论《品花宝鉴》中诗词的文人意绪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天山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3-76,共4页
陈森以一种颓唐荒放之姿迷醉于舞榭歌楼之中,从而敷演出小说人物高品的放达谑浪的情调;与此同时,他那种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落寞又与文人固有的清高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化出一段清怀独抱的孤鲠意绪。该意绪在书中屈道翁的诗里获得了倾诉。儒... 陈森以一种颓唐荒放之姿迷醉于舞榭歌楼之中,从而敷演出小说人物高品的放达谑浪的情调;与此同时,他那种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落寞又与文人固有的清高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化出一段清怀独抱的孤鲠意绪。该意绪在书中屈道翁的诗里获得了倾诉。儒雅的气质与风范为历代文士所共同推许,然而就清中叶言之,乾嘉以来的许多文人士夫同时也染上了狎优的时代病。儒雅意趣与狎优风气在文人身上冲撞了起来,从而成为扭转一部分文士价值评判取向的一个诱因,因此正邪、雅俗之别成了陈森臧否个中人物的标准。借助诗词的照应,他理想中的人物梅子玉与杜琴言的因缘离合诗意般地演绎着,而那种深挚的清雅意绪也从中获证。作为一个深谙诗词之道的文人,陈森对诗词风格也同样有所追求,这在该书中表现为艳蔼、高逸两种风格并茂的局面。艳蔼之作处于作者追求眼光中的一般层次;高逸之气则属于作者对诗词风格的高层次追求。两种风格均体现了陈森对诗词与人生的解悟。此外,从表现范围观之,《品花宝鉴》中的诗词还外显了作家对淹博意趣的追求,这也是清代文人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花宝鉴 陈森 诗词 文人意绪
下载PDF
从句子组合规则悟文本情感意绪
10
作者 刘永康 林润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0,70,共3页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句子组合规则悟文本情感意绪。同样几个词语,其组合的句式结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会不同。可见语言的结构形式不只是内容的负载体,它本身就意味着内容。总之,句子的一定组合规则是与一定意义和感情的表达相...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句子组合规则悟文本情感意绪。同样几个词语,其组合的句式结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会不同。可见语言的结构形式不只是内容的负载体,它本身就意味着内容。总之,句子的一定组合规则是与一定意义和感情的表达相对应的。句子的结构形式在语言运用中虽然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使用频率高、表意功能强的基本结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这些句式的分析中感悟作品的情感意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规则 句子 意绪 情感 文本 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 句式结构
下载PDF
论苏童小说童年意绪的发生
11
作者 叶志良 郭颖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1-85,共5页
童年意绪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并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关于童年的"修辞想象",是基于童年的"超验想象",将自己的童年体验移植到小说中,使小... 童年意绪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并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关于童年的"修辞想象",是基于童年的"超验想象",将自己的童年体验移植到小说中,使小说形成氛围浓厚的童年意绪。而这一切,均是基于苏童的童年经历与童年意绪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意绪 童年经历 社会语境
下载PDF
苏童小说童年意绪的情绪表征
12
作者 叶志良 郭颖杰 《丽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苏童小说中的童年意绪作为一种意绪之流,本身就处于一种绵延不断的活动状态中,它的表征也随着情绪体验的改变而改变,可划分为代表性的三类:残酷、冷漠、温情。这三种情绪表征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在苏童小说中频繁呈现,共同构筑了一幅鲜活... 苏童小说中的童年意绪作为一种意绪之流,本身就处于一种绵延不断的活动状态中,它的表征也随着情绪体验的改变而改变,可划分为代表性的三类:残酷、冷漠、温情。这三种情绪表征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在苏童小说中频繁呈现,共同构筑了一幅鲜活明亮又意味丰富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小说 童年意绪 情绪表征
下载PDF
论《九歌》中呈现的三种文化意绪
13
作者 王丽娟 庞家伟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5-27,共3页
历来,学者们对屈原《九歌》的性质争论纷云,没有定说。原因是作品本身呈现出复杂、多层的文化意绪,它有着民间原始宗教的气息,又带着宫廷神圣宏大的祭歌排场,而其间总丝丝屡屡穿涌着作者跳动的灵魂、奔腾的情感。作品能够把几种彼此颇... 历来,学者们对屈原《九歌》的性质争论纷云,没有定说。原因是作品本身呈现出复杂、多层的文化意绪,它有着民间原始宗教的气息,又带着宫廷神圣宏大的祭歌排场,而其间总丝丝屡屡穿涌着作者跳动的灵魂、奔腾的情感。作品能够把几种彼此颇为独立的文化意绪巧妙地呈现出来,关键在于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特殊的身份以及卓越的艺术才能,最终谱写出蒙胧原始、雄宏庄严、哀怨叹惋的千古《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文化意绪 民间文化 宫廷祭歌 个体情感
下载PDF
面向城市的乡村意绪:晓苏转型小说简论
14
作者 高艳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7-29,共3页
晓苏近年来的转型小说,可以看作乡村转型文学叙事的典范。从《花被窝》《陈仁投井》再到《酒疯子》,晓苏突破旧观念与新时代的双重性禁忌,将人性与时代转型之间的剧烈冲突,寄放于性的世界之中,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人生情怀。当代非物质... 晓苏近年来的转型小说,可以看作乡村转型文学叙事的典范。从《花被窝》《陈仁投井》再到《酒疯子》,晓苏突破旧观念与新时代的双重性禁忌,将人性与时代转型之间的剧烈冲突,寄放于性的世界之中,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人生情怀。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与重建的背景,使得其小说中花样的被窝意味、悠远的古井传统、深沉的酒瘾象征,有着别样的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苏 转型小说 乡村 意绪
下载PDF
欧阳修诗歌民俗描写的主观意绪
15
作者 王政 王娟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8期60-61,共2页
欧阳修诗歌中有许多对民俗现象的描写,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特点很强的风习俗信,给他的作品增添了许多风采与蕴涵。作为诗家的欧阳修,他的民俗描写很显然并非简单地“观风”或“采风”,而往往与其创作之“思”密切联系着。也就是说,很... 欧阳修诗歌中有许多对民俗现象的描写,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特点很强的风习俗信,给他的作品增添了许多风采与蕴涵。作为诗家的欧阳修,他的民俗描写很显然并非简单地“观风”或“采风”,而往往与其创作之“思”密切联系着。也就是说,很多民俗事象是随着他的诗歌创作“感兴”而被带入作品的,这种“带入”自然渗透着诗家的主观意绪。本文即从诗人主观内涵与所写民俗现象之关系的角度进行梳理,以求教于诗学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诗歌 民俗 意绪
下载PDF
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西京杂记》的文学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园媛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72-574,共3页
《西京杂记》以其"意绪秀异,文笔可观"的特点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思想容量之驳杂、叙事结构之独特、文笔之雅驯,使其对后世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从叙事艺术、风格特征、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西京杂记》以其"意绪秀异,文笔可观"的特点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思想容量之驳杂、叙事结构之独特、文笔之雅驯,使其对后世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从叙事艺术、风格特征、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概括出这一审美特征对后世逸事小说的范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杂记》 意绪秀异 文笔可观” 审美
下载PDF
稼轩词悲剧意绪的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卫军英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1-106,120,共7页
词作为一种侧重于表达感情心理的艺术形式,其本身与作者的性情是密切相关的,是以前人论及词人作品,有称之“打入身世之感”。这正是就词反映作者人生及心理历程这一特征而言的。
关键词 稼轩词 意绪 悲剧 心理历程 艺术形式 作者 词作 词人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南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2期71-75,共5页
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黄南以令词为主要代表的宋初文学,是词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词独占其鳌头。晏殊以“宰相词人”的雅隽与欧阳修同有“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之美誉,晏几道则以“淡... 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黄南以令词为主要代表的宋初文学,是词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词独占其鳌头。晏殊以“宰相词人”的雅隽与欧阳修同有“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之美誉,晏几道则以“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晏词 晏几道 晏殊 自然现象 《小山词》 黄庭坚 艺术创作 意绪 解情 《珠玉词》
下载PDF
泼洒意绪 自成一格——贺万里山水画品读
19
作者 洛齐 《美术大观》 2015年第9期84-87,共4页
贺万里扬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江苏省壁画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所长。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市清代扬州画... 贺万里扬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江苏省壁画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所长。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会长。曾任教于淮北师范大学。贺万里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批评家和山水画家。发表艺术评论文章百余篇,出版专著八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山水画 万里 中国工艺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 意绪 品读 成一 美术学院
下载PDF
游离的意绪——愤青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振宇 《出版参考》 2003年第17期8-9,共2页
青年人的叛逆就像他们脸上的青春痘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当的时候消失。只是这种叛逆,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在壮怀激烈的革命时代,这种叛逆可以演出最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使他们为后代人所景仰;而在和平的、物质... 青年人的叛逆就像他们脸上的青春痘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当的时候消失。只是这种叛逆,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在壮怀激烈的革命时代,这种叛逆可以演出最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使他们为后代人所景仰;而在和平的、物质至上的商业化时代,这种叛逆就变得有些矫情,撒娇式的了,而且很快就被现实的软膏抹平,这不仅让当事人感到无奈,也让旁观者感到无奈。 这就是网络时代的愤青。他们不是一个阶层,只是某些人在某个时期的一种特定的表现。愤青的标签是“酷毙”,是听摇滚,是留长发。愤青可以是蓝领,更可以是银领乃至金领。他们被称为愤怒青年是因为他们的愤怒,对于这种愤怒的正面理解就是: 愤青的愤怒是源于对现有秩序及环境发出的质疑与不满,并非为一己私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意绪 愤怒青年 欲说还休 愤怒的青年 革命时代 表现形式 互联网论坛 当事人 还珠格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