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王弼“言意之辨”解析产品设计语言
1
作者 胡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言”的最重要的“象”的研究,通过研究产品存在的环境、社会、条件这一“语境”和不同生活形态、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的个体对未知物品的认知差异,来完善设计历程和产品设计所能表达“共同体”的意识或特性的探讨。而这正是目前设计界在设计能力上最值得提升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言之辨 产品设计
下载PDF
从象到意再到言意之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6,共7页
象与意的交流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表达手段。因同构关系的存在 ,自然对人的精神品质起到观照的作用。物性的发现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则为深化对物性的理解提供着必不可少的知识。率先关注... 象与意的交流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表达手段。因同构关系的存在 ,自然对人的精神品质起到观照的作用。物性的发现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则为深化对物性的理解提供着必不可少的知识。率先关注到言与意的关系的是老子。言意之辨对文学艺术以及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艺家自觉地参加言意之辨 ,不但提高了文学表达的质量、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 ,同时还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文学创作 道家 儒家 物性 "之辨"
下载PDF
“言意之辨”与玄言诗
3
作者 孙若风 《天府新论》 1993年第4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玄学 "之辨" 先秦时期 《庄子·秋水篇》
下载PDF
《文心雕龙》“言意之辨”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奋然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言意之辨”是中国古典哲学所关注的论题 ,刘勰的《文心雕龙》完成了“言意之辨”的诗学转换 ,表现为对语言本体价值的关注和对语言诗性特征的挖掘 ,这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之辨" 关系 <<隐秀>>
下载PDF
关于言意关系的论争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百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13,共5页
言意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 ,言意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讨论的话题。有赞成言意统一 ,言尽意者 ;有坚信言意不统一 ,言不尽意者。事实上 ,统一是语言达意功能的基础 ,而矛盾... 言意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 ,言意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讨论的话题。有赞成言意统一 ,言尽意者 ;有坚信言意不统一 ,言不尽意者。事实上 ,统一是语言达意功能的基础 ,而矛盾是突破语言自身局限性的前提。正是由于两者既统一又矛盾 ,才使语言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之辨" 本体论 显性表述 符号系统 义系统
下载PDF
象外之象与天地同流——意象思维与艺术世界的诗意之路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忠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富于诗意的运行轨迹,它以取象譬类、天人互参的方式,以饱含情感的意象氛囤直迭诗意追求.本文通过言意之辩的探寻和艺术与意象思维一致性的研究,指出意象思维与艺术的诗意指向,最后通过对王国维“境界说”的考察,...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富于诗意的运行轨迹,它以取象譬类、天人互参的方式,以饱含情感的意象氛囤直迭诗意追求.本文通过言意之辩的探寻和艺术与意象思维一致性的研究,指出意象思维与艺术的诗意指向,最后通过对王国维“境界说”的考察,进一步对诗化世界作出更高层次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之辨" 境界 文学理论 诗歌 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