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处理意识研究中的“难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恒威 王小潞 唐孝威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意识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神经生物学问题。但是意识经验具有独特的主观特性,即感受性。正是意识的感受性使得查默斯界定了一个意识研究的“难问题”。在坚持对意识现象的自然化解释中,我们确定了处理意识“难问题”的两个... 意识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神经生物学问题。但是意识经验具有独特的主观特性,即感受性。正是意识的感受性使得查默斯界定了一个意识研究的“难问题”。在坚持对意识现象的自然化解释中,我们确定了处理意识“难问题”的两个基本前提。在这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借助脑演化史、比较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发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难问题”的出现不单纯是因为神经生物学的科学发展上的不足,它还涉及人们的一些认知观念,如人们对系统涌现的现象特性和经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概念、范畴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感受“难问题”脑演化 系统现象涌现
下载PDF
意识“难问题”研究:一种还原论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意识问题解释争论由来已久,尤其是意识"难问题"悬而未决加剧了这种事态。僵尸论证、功能主义等理论都未能很好处理这个问题,找到一种合适的研究进路才是揭开"难问题"首要前提。一种"自然化"的趋势影响之... 意识问题解释争论由来已久,尤其是意识"难问题"悬而未决加剧了这种事态。僵尸论证、功能主义等理论都未能很好处理这个问题,找到一种合适的研究进路才是揭开"难问题"首要前提。一种"自然化"的趋势影响之下,还原论主张把意识问题还原到神经科学领域中,通过神经科学研究解读意识问题。还原论以神经科学实例解释"反转地球"中感受质颠倒问题,它坚持一种自然主义立场。尽管还原论还存在着某些争议,但不必将还原论扼杀,我们坚信,意识答案将在还原研究中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难问题%感受质 反转地球 还原论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作为人工智能之基础的意识的自然化框架
3
作者 柳海涛 桂起权 《荆楚学刊》 2019年第3期64-68,共5页
笛卡尔奠基的心身问题传统以分离主义和理智主义为特征,假定了心灵与身体分属于绝对不同的性质和范畴,这是心身问题陷入困境的根源。对意识研究的自然化框架虽然也面临笛卡尔传统范畴的限制,但它通过对大脑神经机制的深入剖析,较为细致... 笛卡尔奠基的心身问题传统以分离主义和理智主义为特征,假定了心灵与身体分属于绝对不同的性质和范畴,这是心身问题陷入困境的根源。对意识研究的自然化框架虽然也面临笛卡尔传统范畴的限制,但它通过对大脑神经机制的深入剖析,较为细致地解释了意识的统一性、意向性、主观感受性等独特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一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自然化 感受 再进入 心身问题
下载PDF
“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对意识“难问题”的一种破解
4
作者 杨足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意识的"难问题"又称为"世界之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历史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破解之道。在众多的解谜方案中,著名脑科学家G.埃德尔曼的"动态核心假说"对意识的"难问题"作了独特的... 意识的"难问题"又称为"世界之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历史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破解之道。在众多的解谜方案中,著名脑科学家G.埃德尔曼的"动态核心假说"对意识的"难问题"作了独特的破解与诠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难问题 感受 埃德尔曼 动态核心假说
原文传递
IIT的意识科学理论能否解释意识的难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醒初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9,共6页
IIT理论是由G.托诺尼(G. Tononi)领衔的团队发展出来的用"整体信息"(integrated information)来解释意识及其现象特质的理论,这一理论尝试在"内部视角"下看待信息,并在以"整体信息"为意识的本体的基础上... IIT理论是由G.托诺尼(G. Tononi)领衔的团队发展出来的用"整体信息"(integrated information)来解释意识及其现象特质的理论,这一理论尝试在"内部视角"下看待信息,并在以"整体信息"为意识的本体的基础上,定性定量地刻画意识的量值和其中的现象层面的特征,在其多篇论文中,托诺尼都认为该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意识的现象层面的特质,即所谓"感受质"(qualia)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困扰哲学界已久的"意识难问题",本文将给出如下理由来说明其并未解决意识难问题:其一,IIT理论的"内部视角"与需要理解"感受质"是什么的"主观视角"并不一致;其二,通过信息间关系及其相应的存在空间的构造,我们至多可以有一个无法验证的,同构于现象经验本身的对应物,构造出这样的对应物并无助我们理解"感受质"本身究竟是什么;其三,IIT的3.0理论中所要求的预设不仅蕴含着"意识的难问题",还蕴含着一个和"意识的难问题"同样困难的对偶命题,IIT理论本身的成立要求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感受 意识问题 IIT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