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高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惠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新疆高校辅导员在这场斗争中任重道远,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基于问卷调查及专题访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新疆高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中发挥的重...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新疆高校辅导员在这场斗争中任重道远,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基于问卷调查及专题访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新疆高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实现的可行途径,以期为新疆高校辅导员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 高校辅导员 实现途径
下载PDF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
2
作者 李尽晖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21-23,共1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区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必要性,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高校实际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再教育对策
全文增补中
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
3
作者 田美莲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273-274,共2页
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在世纪交会之际,迎接着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与中华民族共振的发展史上,有过辉煌成就,也曾经迷失过、彷徨过。20世纪晚期女性写作对此运行轨迹作了真实的记录。可以说,80年代以降历史机遇的馈赠与西方女权理论的诱导... 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在世纪交会之际,迎接着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与中华民族共振的发展史上,有过辉煌成就,也曾经迷失过、彷徨过。20世纪晚期女性写作对此运行轨迹作了真实的记录。可以说,80年代以降历史机遇的馈赠与西方女权理论的诱导,直接强化与指导着走向开放的女性书写。80年代初一些女作家以不让须眉之气魄,以自己的“雄性”,显示出锐不可挡之气势,意欲与男人“一决天下”,如《方舟》(张洁)中女性的勇气固然可佳,但这不能不说是在对自我规避、扭曲;85年文学新潮前后的一些女性作品,如《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等有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对于女性潜意识的勘探可视为女性自我欲望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张力与复合。直至89年《玫瑰门》的问世,铁凝以另一种看待来对女性进行自我审视,对于女性自身的痼疾予以深究,可以说,此系从性的角度考察女性本体,从而对女性的探究也就上升到了性心理层次和潜意识层次。这是寻找女性出路的标志,对之后的女性文学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而到了池莉、方方们的笔下,生活就是那琐碎的点点滴滴,没有刺激,也没有朝气,只是平凡人生的写照。90年代后期经济的腾飞更造就了人们生活的极大改变,女性在时代的更迭中也以自己的方式来适应时代,分野也就在滞留与突进中开始出现。陈染、林白们依然在关注内心与自我命运,卫慧、棉棉们却在90年代末开始拒绝深刻,也同样拒绝传统,在现代前卫的生命进程中,无所顾忌地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分裂意识 女性分裂心理状态 自审 女性分裂的现实状态
下载PDF
民族典籍翻译意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长江 王密卿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77-81,156,共6页
在汉民族典籍翻译中,译者只需要考虑原本、译本、读者和翻译策略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则较少涉及。然而,在民族典籍翻译中,还要考虑民族典籍翻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民族典籍翻译意识,即,政治意识、反分裂意识、民族意... 在汉民族典籍翻译中,译者只需要考虑原本、译本、读者和翻译策略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则较少涉及。然而,在民族典籍翻译中,还要考虑民族典籍翻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民族典籍翻译意识,即,政治意识、反分裂意识、民族意识和学术意识。民族典籍翻译意识在民族典籍翻译中不可或缺,应该将其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用来指导民族典籍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典籍 翻译 政治意识 分裂意识
下载PDF
自我的裂变与记忆——论格非小说中的时间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94-95,共2页
本文意在通过对格非《褐色鸟群》、《敌人》两部小说的分析,把握格非小说的时间脉络和特点,挖掘作为个体的“人”在时间和内在自我的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焦虑与裂变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时间意识 自我意识的二元性和分裂 双重时间
下载PDF
学校反分裂教育中班主任是“前哨”
6
作者 肖贤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34期80-81,共2页
在反分裂斗争中,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不仅要确保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还要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对学校的渗透。
关键词 班主任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一次女性视角的再阐释──论《子夜》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子华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茅盾的《子夜》比较客观地展示了众多女性在 30年代上海上流社会中的现实处境和内心波澜。茅盾遵循男性叙事的传统 ,动用了过多的理性思维 ,无意中简化了女性的生活。先在的主题 ,严密的构思 ,使小说的文学审美价值大打折扣。茅盾的女... 茅盾的《子夜》比较客观地展示了众多女性在 30年代上海上流社会中的现实处境和内心波澜。茅盾遵循男性叙事的传统 ,动用了过多的理性思维 ,无意中简化了女性的生活。先在的主题 ,严密的构思 ,使小说的文学审美价值大打折扣。茅盾的女性们或多或少地带上了神话的色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茅盾 小说 女性形象 林佩瑶形象 传统性禁忌 意识分裂 神话原型 男性叙事 主题 构思
下载PDF
论安妮·泰勒与池莉的女性自审与母亲批判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玫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4-85,共2页
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女作家安妮·泰勒(AnneTyler)和中国"新写实"女作家池莉都善于通过描写日常家庭生活揭示生活的内涵,在创作中都对女性自身进行了审视与反思,通过探寻女性生存现状的困惑与痛苦进而发现了"母亲"... 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女作家安妮·泰勒(AnneTyler)和中国"新写实"女作家池莉都善于通过描写日常家庭生活揭示生活的内涵,在创作中都对女性自身进行了审视与反思,通过探寻女性生存现状的困惑与痛苦进而发现了"母亲"这一形象的缺陷与痼疾,她们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进行"母亲批判",展现出母亲形象的阴暗面,通过女性自审意识解构了母亲的"天使"神话,取而代之以"恶魔"形象,这源于她们创作中的分裂意识,因此产生了《思家饭店的晚餐》中的波尔和池莉的《你是一条河》中的辣辣这样的女性分裂形象,该文旨在探寻她们共同的女性自审与母亲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 恶魔 女性自审 母亲批判 女性分裂意识
下载PDF
东方之美的殉道者——由《雪国》论川端康成的“无用”哲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萍 《理论月刊》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雪国》是川端康成经过艰难探索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精神分析学家R.德马蒂诺认为,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无法超越自身主——客之间的分裂,《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在实质上分别代表了岛村自我中的客体和主体,岛村与她们之间的复杂、微妙... 《雪国》是川端康成经过艰难探索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精神分析学家R.德马蒂诺认为,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无法超越自身主——客之间的分裂,《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在实质上分别代表了岛村自我中的客体和主体,岛村与她们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充分展现了岛村由客体的自我走向主体的自我,进而在以死亡为起点的“充分诞生”基础上超越自我,走向统一,走向元我的心里路程。岛村走向自我救赎的过程,也是川端在东方佛教的影响下确立“无用”哲学过程中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路程,是川端面对人类自我分裂的处境所进行的具有现代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分裂意识 充分诞生 《雪国》 川端康成 “无用”哲学 日本
下载PDF
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
10
作者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章论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独特个性形成的原因,并从作家的文艺观对其个性在创作中的表现进行 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意识分裂 复调手法 梦幻觉
下载PDF
人是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观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体现
11
作者 薛兴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2期95-99,74,共6页
人是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观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体现薛兴国“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而如果为了识破它,需要整整一生,也不要说这是浪费光阴,我要探索这个秘密,因为我愿意成为一个人。”①的确如此,在俄... 人是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观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体现薛兴国“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而如果为了识破它,需要整整一生,也不要说这是浪费光阴,我要探索这个秘密,因为我愿意成为一个人。”①的确如此,在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整个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性观 作家 双重人格 上帝 人的灵魂 意识分裂 圣母玛利亚 魔鬼
下载PDF
时代生活自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特征成因析
12
作者 王中德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第一,19世纪中期,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步步深入、变革时期的俄国社会提供众多的社会心理原型,是时代条件。第二,作家本人艰难而奇特的生活道路,是社会实践因素。第三,作...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第一,19世纪中期,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步步深入、变革时期的俄国社会提供众多的社会心理原型,是时代条件。第二,作家本人艰难而奇特的生活道路,是社会实践因素。第三,作家的哲学观、文艺观和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则是作家主观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艺术特征 意识分裂 创作心理定势 心理内涵 成因 俄国
全文增补中
霍桑John Endicott系列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
13
作者 胡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6-112,共7页
霍桑生活的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着对17世纪清教徒形象描写的两极化趋势。而霍桑选取清教历史上具有争议性的代表人物约翰·恩迪科特作为原型,进行了多维塑造,在与同时代流行意识形态的对话和协商中不仅解读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第一代... 霍桑生活的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着对17世纪清教徒形象描写的两极化趋势。而霍桑选取清教历史上具有争议性的代表人物约翰·恩迪科特作为原型,进行了多维塑造,在与同时代流行意识形态的对话和协商中不仅解读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第一代清教徒性格中的悖论,而且解构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神话,还原了清教主义的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分裂意识形态 约翰·恩迪科特 悖论 解构
下载PDF
切实增强同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做斗争的行为自觉和历史担当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全山 《实事求是》 2017年第5期29-36,共8页
从严治党,关键在人;管党治党,须从领导干部抓起。"两面人"口言善,身行恶,是恶化党内政治生态,阻挠贯彻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扰乱我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幕后推手。同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做斗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从严治党,关键在人;管党治党,须从领导干部抓起。"两面人"口言善,身行恶,是恶化党内政治生态,阻挠贯彻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扰乱我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幕后推手。同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做斗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必要举措,是把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推向深入的治本之策。当前,新疆"三期叠加"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同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做斗争所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切实增强同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做斗争的行为自觉和历史担当,坚定坚决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生态“两面人” 新疆工作总目标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下载PDF
《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出版
15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153-153,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田泥的学术专著《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2005年10月出版。本书就20世纪晚期中国女作家文本中的分裂意识做出比较全面、细致的考察,并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田泥的学术专著《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2005年10月出版。本书就20世纪晚期中国女作家文本中的分裂意识做出比较全面、细致的考察,并对与此相关的女性生存的一些问题予以探究与梳理。笔者从考究女性分裂意识的产生原由,到梳理分裂意识的衍变及表现,即女性的雄化意识、 识、自审意识的彼此滋生、存在与内在转化。接着透析女性分裂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自审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 青年研究人员 文学研究所 《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
原文传递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
16
作者 王中德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9-24,59,共7页
陀氏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奇特的。他总是热衷于揭开“小人物”的心灵隐秘;将表现人的分裂意识当作贯穿终生的创作题材;在他的小说中隐藏着一条陀氏寻求自我的心的轨迹。陀氏小说的艺术手法也极富有独创性。情节是心灵对话的契机,事件也... 陀氏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奇特的。他总是热衷于揭开“小人物”的心灵隐秘;将表现人的分裂意识当作贯穿终生的创作题材;在他的小说中隐藏着一条陀氏寻求自我的心的轨迹。陀氏小说的艺术手法也极富有独创性。情节是心灵对话的契机,事件也成为表现心灵的依托。心理时间往往取代传统时间观念,并导致空间观念的更新。冷静的旁观、客观的分析是心理描写的主要手段。陀氏的小说是一面伸入人的内心世界的“心理窥镜”。陀氏在现实主义的根基上开拓出一个心理现实主义的新领域,他的小说是19世纪俄国社会的心理史诗。而且,其作品的内涵与多重结构性与矛盾性的现代西方社会完全吻合,因而他的作品完全没有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心理描写 俄国 文学评论 分裂意识 市民心态 二重人格 心理批评
全文增补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变态心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艳兵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7,共9页
综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形象,几乎无不涉及变态心理,以陀氏晚年总结性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例,一张“重要人物表”中的十几个人物,莫不属于变态心理。一般说来,陀氏笔下的形象,从变态心理的角度,可分为七大类: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变态心理 《卡拉马佐夫兄弟》 重要人物 总结性 作品 托尔斯泰 二重人格 作家 意识分裂
原文传递
作为去身体化的去自然:《野鸭》中理想的诉求(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Jonggab Kim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32,共9页
《野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野鸭的象征意义。野鸭要成为一个象征,需要去其自然原始的野性,将之驯化并孕育成一个观念。野鸭的家化源于它的去身体化:美丽但不能飞翔的翅膀变成多余的装饰。野鸭的去自然化映照了格瑞格斯和雅尔马意识与身... 《野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野鸭的象征意义。野鸭要成为一个象征,需要去其自然原始的野性,将之驯化并孕育成一个观念。野鸭的家化源于它的去身体化:美丽但不能飞翔的翅膀变成多余的装饰。野鸭的去自然化映照了格瑞格斯和雅尔马意识与身体的分裂,揭示出他们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来突现自身意识的过程。《野鸭》中的去身体化表现为野鸭的野性丧失。格瑞格斯和雅尔马作为自然的异类被视为自欺欺人意识形态的主体,在没有飞的时候自认为在飞翔。这种身体的缺失就是去自然化的结果。所以,在意识没有与身体统一时,生态批评应把寻回意识与身体统一的努力作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克·易卜生 《野鸭》 意识与身体的分裂 去身体化 去自然 自然 生态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