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意识取向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金明 张志如 +1 位作者 董建锋 高苗苗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第7期95-97,共3页
调查显示,新媒体是体育院校大学生获取资讯的最主要途径。多数学生对意识形态的了解不够,大多数学生的政治信仰比较坚定,充满制度自信。多数同学的政治敏感性较低,缺乏深度的判断力,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争执与渗透放松了警惕。因此,政府... 调查显示,新媒体是体育院校大学生获取资讯的最主要途径。多数学生对意识形态的了解不够,大多数学生的政治信仰比较坚定,充满制度自信。多数同学的政治敏感性较低,缺乏深度的判断力,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争执与渗透放松了警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警惕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要发挥主导作用,依据国家法律对新媒体实行监督和管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途径,加强正面宣传教育与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体育院校 意识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伊莉莎自杀的潜意识取向——《吉尔的妻子》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忠怡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0-44,共5页
精神分析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较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从精神分析及其精神分裂分析的角度对法国影片《吉尔的妻子》进行文本解读,有助于论证女主角自杀是其自身意想不到的潜意识取向,从而表达对生命的忧虑,并呼吁社会对压迫中的妇... 精神分析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较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从精神分析及其精神分裂分析的角度对法国影片《吉尔的妻子》进行文本解读,有助于论证女主角自杀是其自身意想不到的潜意识取向,从而表达对生命的忧虑,并呼吁社会对压迫中的妇女无意识的思考,以及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意识取向 精神分析 精神分裂分析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写作中生存意识取向及其流变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成志 《龙岩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0-13,24,共5页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经常看到的是人类的恐惧、暴力、死亡等人性恶的景观,然而作家真正要呈现的是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和与之抗争的进程。在叙述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中,体现了余华对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积极探...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经常看到的是人类的恐惧、暴力、死亡等人性恶的景观,然而作家真正要呈现的是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和与之抗争的进程。在叙述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中,体现了余华对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积极探索,这不仅带来作家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生存苦难 意识取向 《许三观卖血记》 生存困境 小说写作 先锋小说 《活着》 生存境遇 叙述方式
下载PDF
直面生活的平淡,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生活空间》的平民意识取向及其意义
4
作者 王淑军 《新闻爱好者》 1996年第6期16-17,共2页
不管人们是否有所意识,自《东方时空·生活空间》1993年7月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标识的耶一天起,便在事实上给电视界、乃至整个新闻界带来了一场静悄悄却意义深远的革命。它所体现的写实精神、平民意识取向,犹如一针营养剂... 不管人们是否有所意识,自《东方时空·生活空间》1993年7月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标识的耶一天起,便在事实上给电视界、乃至整个新闻界带来了一场静悄悄却意义深远的革命。它所体现的写实精神、平民意识取向,犹如一针营养剂,给新闻界又一次注入了活力,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生活空间》凭借精心的制作,再加以其物质媒体——电视的生命活力和传播威力,一经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空间 意识取向 价值取向 叙述方式 写实精神 创作原则 平民意识 传媒业 《生活空间》栏目 平民化
下载PDF
论西部大开发的意识取向
5
作者 刘玉琼 《昌吉师专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2期43-45,共3页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先入为主,树立起五大意识取向:新的资源意识、新的开放意识、新的开发意识、新的主体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意识取向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开放意识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知识价值意识取向的调查
6
作者 宣勇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21,52,共6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视将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逐渐纳入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的同时,尚未将对学生知识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到超越个人功利之上而自觉地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理想人格境界上来。当代大学生对知识分子的历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视将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逐渐纳入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的同时,尚未将对学生知识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到超越个人功利之上而自觉地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理想人格境界上来。当代大学生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特殊的社会功能尚未取得认同。因此,高校中学生厌学、混学的现象依然蔓延着,张扬着。固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价值观 在校大学生 意识取向 价值意识 当代大学生 高等教育 政治价值取向 社会功能 教育引导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直面生活的平淡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生活空间》的平民意识取向及其意义
7
作者 王淑军 《传媒观察》 1997年第4期48-49,共2页
不管人们是否有所意识,自《东方时空·生活空间》1993年7月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标识的那一天起。
关键词 生活空间 意识取向 叙述方式 写实精神 价值取向 平民意识 平等的交流 平民化 新闻媒体 新闻界
下载PDF
中美合拍片的“电影工业美学”建构:叙事结构、文化模式与意识形态取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立娜 《未来传播》 202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作为“中层理论”的“电影工业美学”,对中美合拍片在叙事结构、文化模式以及意识形态取向层面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叙事结构标准化,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业路径;选择凝聚全球共识的文化形象,完成从“中国元素”杂糅到“中国底蕴”... 作为“中层理论”的“电影工业美学”,对中美合拍片在叙事结构、文化模式以及意识形态取向层面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叙事结构标准化,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业路径;选择凝聚全球共识的文化形象,完成从“中国元素”杂糅到“中国底蕴”铺就的转变,建构中国文化输出的文化模式;把握意识形态取向,走向一种“共同体美学”。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升级和提高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从而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叙事结构 文化模式 意识形态取向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识形态取向与当下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修猛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背景影像是意识形态。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模式是政治动员,主要有斗争动员和憧憬动员两种做法,话语建构的任务是讲好革命正当性。新政权建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巩固新政权需要,基本话语模...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背景影像是意识形态。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模式是政治动员,主要有斗争动员和憧憬动员两种做法,话语建构的任务是讲好革命正当性。新政权建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巩固新政权需要,基本话语模式就是对比教育,采用"宣传新政、揭露旧政"的叙事策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政治美学,话语建构的任务是讲好执政合法性。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和民生发展需要,话语建构的任务是讲好治理优越性,话语模式应当转型为共鸣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意识形态取向 话语建构
下载PDF
电视新闻的取向意识
10
作者 姜诗斌 《新闻前哨》 2000年第7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新闻 新闻取向意识 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
下载PDF
高校学报的读者意识探析
11
作者 鲁茗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8-70,共3页
高校学报的读者意识是学报面向读者、适应读者、引导读者的总体意向和理念 ,由取向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引导意识和反馈意识等构成 ,其结构有着以学报编辑参与的多个环节 。
关键词 高校学报 读者意识 运行机制 取向意识 质量意识 服务意识 引导意识 反馈意识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守意识形态取向的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紫娟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这一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否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评判其成效的根本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守意识形态取向,就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明确改革创新的方向性;以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这一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否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评判其成效的根本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守意识形态取向,就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明确改革创新的方向性;以内容建设为核心,增强教学的学理性;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开拓教学的多样性;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教师的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意识形态取向 坚守策略
原文传递
论孙中山的广州地域文化情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杰 张冰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探讨一个地域与一位伟人之间文化、思想以至情感上的联结。广州的地域文化开放包容、务实求新,常得风气之先,深深熏习了孙中山的革命理念、革命精神乃及其革命方法,终其革命生涯,广州始终是他施展抱负的训练场、实践政治理想的根据... 本文探讨一个地域与一位伟人之间文化、思想以至情感上的联结。广州的地域文化开放包容、务实求新,常得风气之先,深深熏习了孙中山的革命理念、革命精神乃及其革命方法,终其革命生涯,广州始终是他施展抱负的训练场、实践政治理想的根据地,是他热切思恋与回馈的故园。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解读,文章期待向读者展示出历史研究中维度的丰富和人性的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特质 广州市 孙中山 意识取向 乡土情结
下载PDF
诺贝尔和平奖及其价值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尔平 《学术探索》 2000年第4期89-92,共4页
迄今为止 ,已有112个个人或组织获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谁能获奖。虽然一些获奖者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同与称赞 ,但相当部分获奖者的“业绩”与西方几个大国的价值趋向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由此人... 迄今为止 ,已有112个个人或组织获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谁能获奖。虽然一些获奖者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同与称赞 ,但相当部分获奖者的“业绩”与西方几个大国的价值趋向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由此人们对这些获奖者褒贬不一 ,和平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受到了怀疑。六十年代以来 ,多位人权运动人士获和平奖。近年来 ,和平奖常授予“热点”冲突地区的“焦点”人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和平奖 价值观 人类和平事业 意识形态取向
下载PDF
用伦理解读人生,以传统救赎自我——评《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月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索尔·贝娄一直非常抗拒"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是他不仅从来没有否认自己的犹太身份,而且尽力描摹并解读美国犹太人的苦难及救赎。刘兮颖博士的新作《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是迄今国内第一... 索尔·贝娄一直非常抗拒"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是他不仅从来没有否认自己的犹太身份,而且尽力描摹并解读美国犹太人的苦难及救赎。刘兮颖博士的新作《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是迄今国内第一部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贝娄的主要作品进行了深刻阐释的论著。作者认为由于对犹太人的"选民"身份、受难精神等犹太意识的不同伦理取向,导致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大相径庭。该书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维重释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刘兮颖 文学伦理学批评 犹太身份犹太伦理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研究如何成为可能——透视CCCS“行凶抢劫”犯罪新闻研究
16
作者 侯晓艳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12年第1期184-190,207,221,共10页
《监控危机——行凶抢劫、国家、法律与秩序》是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上世纪70年代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回顾当时的"行凶抢劫"犯罪新闻个案研究,呈现了《监控危机》的媒介研究的意识形态取向,强调它对后来的文化研究和... 《监控危机——行凶抢劫、国家、法律与秩序》是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上世纪70年代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回顾当时的"行凶抢劫"犯罪新闻个案研究,呈现了《监控危机》的媒介研究的意识形态取向,强调它对后来的文化研究和媒介研究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取向 赞同 道德恐慌 常识
原文传递
“矫情”考
17
作者 毛志成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7-17,共1页
“矫情”做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往往总认为是“今”事,一经反感起来就忆“古”,认为古代(或前代)的人和文如何如何“本真”。其实,这是想当然。 《文心雕龙》的“情采”章里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意思是... “矫情”做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往往总认为是“今”事,一经反感起来就忆“古”,认为古代(或前代)的人和文如何如何“本真”。其实,这是想当然。 《文心雕龙》的“情采”章里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意思是即使在早年间,连“辞人”都有了矫情毛病。这个“昔”,可以追溯到何时呢?据刘勰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化现象 意识取向 “情采” “新潮” 《诗经》 学样 道德观念 语言行为 生活行为
原文传递
重视积累 提高素质
18
作者 阎虹 《山西教育(管理版)》 1999年第1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意识取向 重视积累 语文素质教育 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素养 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 文化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