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现实与无意识幻象——评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本质性规定
1
作者 曾庆娣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1,16,共5页
齐泽克对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在于他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范畴变成了政治和哲学范畴。从拉康主义出发,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他从微观的心理层面阐明意识形态幻象如何通过剩余快感的运作方式... 齐泽克对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在于他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范畴变成了政治和哲学范畴。从拉康主义出发,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他从微观的心理层面阐明意识形态幻象如何通过剩余快感的运作方式来建构社会现实,并缝合社会的裂缝和缺口,遮蔽社会的基本对抗。总体而言,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纯粹的乌托邦式的理论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实 意识幻象 剩余快感 缝合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齐泽克:穿透意识形态幻象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永欣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9-21,24,共4页
主体只有被阉割、分裂,方能进入能指秩序。主体的阉割是不完全的,总会有残余,这些残余作为创伤性的原质进入能指秩序,会形成能指秩序的不一致和空缺。意识形态幻象就是用来修饰、填补能指秩序的空缺,隐藏其非一致性,赋予社会以整合的意... 主体只有被阉割、分裂,方能进入能指秩序。主体的阉割是不完全的,总会有残余,这些残余作为创伤性的原质进入能指秩序,会形成能指秩序的不一致和空缺。意识形态幻象就是用来修饰、填补能指秩序的空缺,隐藏其非一致性,赋予社会以整合的意义。这种功能是通过能指、移情、认同等运作环节来完成的。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批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穿透幻象,揭示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通过征兆性解读,洞察意识形态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能指秩序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幻象 征兆
下载PDF
意识形态幻象:填补真实空位的致命诱惑——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社会历史化重释
3
作者 赵伟 刘世衡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29,共6页
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它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作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这要归因于其思想土壤:拉康的欲望幻象理论。可以说,整个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都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拉康欲望幻... 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它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作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这要归因于其思想土壤:拉康的欲望幻象理论。可以说,整个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都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重释,是后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创造性布展和开拓。因此,我们对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层面,要以阐释学的视角重新厘定二者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该理论的实质与精髓,才能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幻象 拉康 欲望幻象理论
下载PDF
城乡差异背景下的“乡村幻象”——城乡体验真人秀的意识形态解读
4
作者 韩程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以城乡差异为背景的社会体验类真人秀表现了勇于改进的叛逆城市少年形象,并且该形象与"城市"之间形成了寓言性互指,由此揭示了作为"第三空间"的城市的"混杂性"和乡村作为"原初文化"的意识形态... 以城乡差异为背景的社会体验类真人秀表现了勇于改进的叛逆城市少年形象,并且该形象与"城市"之间形成了寓言性互指,由此揭示了作为"第三空间"的城市的"混杂性"和乡村作为"原初文化"的意识形态角色。在此基础上,藉由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返回乡村可被解读为是信仰的一种物质化形式,从而指证"意识形态幻象"即"乡村幻象"的存在。乡村幻象不仅构建了社会现实,也是在无意识层面抗衡市场负面影响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计》 自在自为意识形态 乡村 城市 意识形态幻象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幻象
5
作者 宋晓杰 王纪波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科学与技术的区分表现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跃迁,技术作为介入主客关系间物质实践的理性方式,其本质在于它与自然和社会所处的区域性的世界图景及条件性的有效制约技术统治论的核心观念混淆了科学理性与技术行为质的区分,并割裂了二者与... 科学与技术的区分表现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跃迁,技术作为介入主客关系间物质实践的理性方式,其本质在于它与自然和社会所处的区域性的世界图景及条件性的有效制约技术统治论的核心观念混淆了科学理性与技术行为质的区分,并割裂了二者与人文精神的有效联系,从而陷入政治性意识形态幻象的错乱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技术统治论 意识形态的幻象
下载PDF
穿越意识形态幻象:论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属性
6
作者 何伟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7,共8页
近代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其阶级属性存在争议,这反映了民主革命派存在主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建构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以及对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主革命派的... 近代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其阶级属性存在争议,这反映了民主革命派存在主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建构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以及对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主革命派的建构,从而使民主革命派产生了主观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幻象,最终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于民主革命派。要揭示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实质,就要穿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幻象,可以包括阐释征兆、穿越幻象以及质询真实三种方式。这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幻象 民主革命派 主观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透视美化“996话语”的意识形态幻象
7
作者 孙亮洁 吴学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3-38,共6页
意识形态幻象作为“虚假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现实扭曲的反映,具有虚幻性、掩饰性、依赖性、支撑性和可透视性等特征。美化“996”工作日制度的话语从“996”利于个人学习提升、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帮助员工安心工作、承担必要责任和赢... 意识形态幻象作为“虚假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现实扭曲的反映,具有虚幻性、掩饰性、依赖性、支撑性和可透视性等特征。美化“996”工作日制度的话语从“996”利于个人学习提升、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帮助员工安心工作、承担必要责任和赢得与“他者”竞争等角度为“996”展开合理性论证。从意识形态幻象角度审视我国近期美化“996”的话语,发现它是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幻象。为此,需要通过发现“征兆”、宽容“他者”、揭示“空无”和坚定科学理论指导等方法来增强人们透视幻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6” 意识形态幻象 透视
下载PDF
《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与超越:二战后美国另种戏剧研究》简介
8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范煜辉博士撰写的《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与超越:二战后美国另种戏剧研究》一书.于2012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成果,王志耕先生作序,全书共计29万字。
关键词 意识形态幻象 戏剧研究 二战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国 批判 哲学社会科学 浙江师范大学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9
作者 曾庆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能否成为分析和解决当代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的科学理论工具?拉克劳、墨菲和齐泽克分别通过"话语接合"和"无意识幻象"的意识形态观对这一问题作出否定性的回答。从理论的总体逻辑而言,后马克思主义的意... 历史唯物主义能否成为分析和解决当代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的科学理论工具?拉克劳、墨菲和齐泽克分别通过"话语接合"和"无意识幻象"的意识形态观对这一问题作出否定性的回答。从理论的总体逻辑而言,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强调抛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地形学类比和非阶级化,凸显意识形态与文化抗争的重要关联。但是,无论后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问题重构怎样复杂的学术谱系背景,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是探讨当代意识形态问题无法超越的基本理论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观 历史唯物主义 话语接合 意识幻象
下载PDF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学琴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2,共5页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既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在知性范围内的虚假意识形态,也不是后现代主义消解意识形态崇高意义,进而取消意识形态本身的"后意识形态"策略。齐泽克眼里的"后意识形态",实...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既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在知性范围内的虚假意识形态,也不是后现代主义消解意识形态崇高意义,进而取消意识形态本身的"后意识形态"策略。齐泽克眼里的"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主体已经知悉意识形态说教的伪善性却认同和维护它,其原因就在于他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存在于社会意识领域,而是存在于社会现实,存在于无意识主体的欲望活动中。虽然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心理层面精致地剖析了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但却曲解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幻象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意识形态裂缝与历史显现——论马舍雷文学“生产”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应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14-420,共7页
在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中,“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表述主要不是指“文学生产出了意识形态”,而是说,文学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反映”,是对意识形态的加工变形。正是这一决定性的变形,打破了日常意识形态虚假的同一性,从而让... 在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中,“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表述主要不是指“文学生产出了意识形态”,而是说,文学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反映”,是对意识形态的加工变形。正是这一决定性的变形,打破了日常意识形态虚假的同一性,从而让人们得以逼近被这种同一性所掩盖的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意识形态幻象 虚构 自治性 断裂 沉默
下载PDF
主体、他者与革命——齐泽克的存在论预设与革命空间设定
12
作者 马蕾 《长江论坛》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当齐泽克将主体之“我”设定为一种无意识的空无前提,即暗示了主体对其本质的非知。缘于这种拉康式的主体设定,在齐泽克描述的意识形态的幻象中,内在的分裂的镜像“自我”就成了真正的本质和实体,而现实的、具体的他者则成了镜像“自我... 当齐泽克将主体之“我”设定为一种无意识的空无前提,即暗示了主体对其本质的非知。缘于这种拉康式的主体设定,在齐泽克描述的意识形态的幻象中,内在的分裂的镜像“自我”就成了真正的本质和实体,而现实的、具体的他者则成了镜像“自我”的宾词。由此,主体之内在与他者之现实的“分裂-异化”便获得了某种普遍的、本体性的特征。鉴于这个作为无意识结构的主体完全缺乏处理“内在”与“现实”之辩证关系的能力,齐泽克式的反抗资本主义体制性压迫的革命,就只能体现为对“实在界”的一种无预谋的政治行动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存在论 “内在”与“现实”的分裂 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革命空间
下载PDF
齐泽克:意识形态新的理论场域
13
作者 邹放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6,91,共8页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受拉康的影响。他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和主体批判理论为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激进政治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现象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剖析,...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受拉康的影响。他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和主体批判理论为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激进政治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现象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剖析,拓展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新的理论场域。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在对主体进行建构的同时也造成了"真实的缺失"。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是一种"社会存在",而我们自己就置身于意识形态幻象所创设的社会存在的环境之中。齐泽克将意识形态幻象划分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他指出:人们试图走出意识形态的动作恰巧是人们被"拉进意识形态的方式";人们借以衡量意识形态扭曲的中立的标准、超意识形态的依据以及纯形式的操作程序所带来的深层效果或许是最为纯粹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看成是支撑现实的幻象建构,认为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通过整合与维系社会关系强化人们的信仰与服从,并修饰和填补能指秩序的裂缝,赋予其一致性的意义,从而消弭社会对抗,实现社会整合。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消弭社会对抗的"不可能性"的论述,则明显表现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真实的缺失 意识形态幻象 信仰与服从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的形式性构成及其辩证转换——齐泽克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明安 谭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需要重点关注。齐泽克在精神分析视域下对意识形态的形式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意识形态的重要特质就是其形式性,它包含三重结构:意识形态文本、意识形态内容以及意识形态幻象结构... 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需要重点关注。齐泽克在精神分析视域下对意识形态的形式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意识形态的重要特质就是其形式性,它包含三重结构:意识形态文本、意识形态内容以及意识形态幻象结构社会现实时所遮掩了的实在界的内核。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现实性也涉及三个维度:其一是意识形态通过意识形态幻象引导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而展现的现实性;其二是意识形态的实体化;其三是作为症候的意识形态。从面向变革社会现实这个维度看,意识形态的现实性更具基础性地位,同时,意识形态形式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的形式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探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形式性 现实性 意识形态幻象 齐泽克
下载PDF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的意识形态书写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晶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参考风靡全球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产品而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认为,文学艺术可以阐释、结构、质询意识形态主体。《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从表层主题到深层价值观...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参考风靡全球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产品而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认为,文学艺术可以阐释、结构、质询意识形态主体。《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从表层主题到深层价值观,都呈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书写,首先在表层上主动扛起了重建"新美国梦"的大旗,其次在观众接受上蕴含了"意识形态快感",最后还在深层上展现了"意识形态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金刚》 新美国梦 意识形态快感” 意识形态幻象
下载PDF
从齐泽克幻象视阈看少数族裔女性的解构力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紫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33-35,53,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涌入美国,成为大熔炉中的一部分。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时,少数族裔也面临着本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丧失。其中,少数族裔女性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欺压下,面临着自...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涌入美国,成为大熔炉中的一部分。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时,少数族裔也面临着本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丧失。其中,少数族裔女性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欺压下,面临着自我身份的彻底消亡,并被迫沦为主流意识形态幻象下的牺牲品,用自己的失声建构着主流意识形态客观公正的幻象。因此,如何摆脱这种双重失语的处境,成为了她们共同的追求。结合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本文拟从少数族裔女性创作的《女勇士》和《最蓝的眼睛》这两部小说入手,以幻象为切入点,分析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是如何从迷失到超越幻象并获得真正的主体身份的,继而指出身份的建构与民族文化自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女性 意识形态幻象 《女勇士》 《最蓝的眼睛》 身份建构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齐泽克幻象视阈下激进黑人主体身份的重构——以《秀拉》为例
17
作者 王紫薇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0年第6期42-46,共5页
深厚的奴隶史和与非洲母族文化的断联使得美国黑人在本质上是创伤和空白的。黑人对创伤记忆的逃避和对建构完整主体的渴望使他们抛弃了黑人传统和历史转而与白人文化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认同。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的模仿,黑... 深厚的奴隶史和与非洲母族文化的断联使得美国黑人在本质上是创伤和空白的。黑人对创伤记忆的逃避和对建构完整主体的渴望使他们抛弃了黑人传统和历史转而与白人文化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认同。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的模仿,黑人形成了以父权制为主的社会体系,通过压迫黑人女性以及与欲望客体发生认同来建构完整但却异化的主体。根据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黑人女性因其“替罪羊”的属性被看作是能够穿越意识形态幻象的征兆。通过刻画征兆般的秀拉与异化的黑人社区之间的对抗关系,莫里森在《秀拉》里解构了意识形态幻象并指出黑人应重返创伤实在界并获得与主流意识形态对抗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幻象 替罪羊机制 《秀拉》 征兆
下载PDF
消费社会的物化处境及其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6
18
作者 庞立生 刘举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8,共4页
消费社会的物化逻辑不但演绎了物质世界的社会关系,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命运。物化逻辑以社会符号系统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欲望释放的自由个性成为一种需求幻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视阈,持续不... 消费社会的物化逻辑不但演绎了物质世界的社会关系,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命运。物化逻辑以社会符号系统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欲望释放的自由个性成为一种需求幻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视阈,持续不断地揭露和反思物化处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超越消费社会的意识幻象,引导时代精神的文明转换,依然是现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消费社会 意识幻象 公共理性
下载PDF
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幻象——以迈克尔·丹宁的《准许看:詹姆士·邦德与消费英雄主义》为个案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扬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7年第1期214-221,共8页
本文以007小说为个案来探讨消费时代的来临,商业和技术资本的融合怎样催生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景观社会,揭示出单向度化的社会模式引导着人们的消费伪欲望,而这种景观幻象的本质在于背后隐藏有特定意识形态性特征。
关键词 景观社会 詹姆士·邦德 意识形态幻象
原文传递
穿越《五号屠场》的意识形态幻象
20
作者 许文茹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0-183,共4页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有四个层面的意识形态幻象,作家试图找到穿越意识形态幻象的裂缝,解构内化于主体的意识形态幻象,虽然在这些幻象之后并没有一个终极真实,甚至是一无所有,但是穿越这一行为本身为作家带来了...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有四个层面的意识形态幻象,作家试图找到穿越意识形态幻象的裂缝,解构内化于主体的意识形态幻象,虽然在这些幻象之后并没有一个终极真实,甚至是一无所有,但是穿越这一行为本身为作家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帮助小说主人公毕利克服战争创伤带来的主体毁灭,关于德累斯顿轰炸的历史被重新书写,并促使小说的艺术从传统现实主义的樊篱桎梏中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 创伤性内核 实在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