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下载PDF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变化与应对
2
作者 王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141,共8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蕴含着“技术规制”与“价值引领”双重逻辑。当前,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正在...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蕴含着“技术规制”与“价值引领”双重逻辑。当前,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意义世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界域深刻变革,应科学认识二者“智治互构”的耦合关系,深刻把握建设主体“人机共融”的发展趋向,理性审视“技术利维坦”的风险挑战。在此基础上,强化系统规划,风险防控,综合应对,科学保障,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革命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变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
作者 周向军 卢静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丰富 发展
下载PDF
构建历史文化的开放育人体系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4
作者 阮涛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0期120-121,124,共3页
大众文化属于历史性文化表现形态之一,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能够不断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不断拓展与开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道路,然而也不断消解与降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权威性、时效性,促使大学生个人创新创... 大众文化属于历史性文化表现形态之一,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能够不断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不断拓展与开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道路,然而也不断消解与降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权威性、时效性,促使大学生个人创新创造能力有所衰减。针对此种情况,各个高校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应该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强化高校自身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阵地意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对于大众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社会价值提高作用等,以此来不断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包容性等,为树立正确的开放育人观念、健全的开放育人机制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协同促进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开放育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助推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5
作者 江雪茹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红色文化的本质特性是意识形态性,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每门课程、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强化了意识形态话语的一元指导作用,加强了意识形态思想教育功能,能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 红色文化的本质特性是意识形态性,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每门课程、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强化了意识形态话语的一元指导作用,加强了意识形态思想教育功能,能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当前,“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更是契合了“大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建立“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设“大师资”,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夯实意识形态话语基础、充实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推进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助推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课程思政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意识形态深度耦合的研究——基于辽宁红色文化视域下的探讨
6
作者 史清华 侯玉林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10期14-19,共6页
本文围绕辽宁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度耦合展开研究,探讨了当前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大学生自身认知偏差及资源整合困难等挑战,深度挖掘了二者与辽宁红色... 本文围绕辽宁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度耦合展开研究,探讨了当前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大学生自身认知偏差及资源整合困难等挑战,深度挖掘了二者与辽宁红色文化在价值理念、教育资源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耦合点,最后提出了课程革新、实践拓展、氛围营造和师资强化等实现深度耦合的策略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教育 深度耦合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动因、举措及影响
7
作者 哈战荣 张莹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因此,中国共产党向来都非常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尽力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建设宣传阵地、创办党报党刊等方式,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加强了党...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因此,中国共产党向来都非常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尽力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建设宣传阵地、创办党报党刊等方式,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诋毁,筑牢了党员的理想信念根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受启发、观未来。本文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动因、举措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新时代我们如何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供现实启示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宣传工作
下载PDF
试论新文化史层级下的中共党史研究--评《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志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100,共20页
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演进,党史学界从新世纪开始,更多地注重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资源的积极引介,并将之审慎地运用至党史领域的各种具体问题研究中。这一学术努力有效地增强了党史研究领域与整体历史学界的... 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演进,党史学界从新世纪开始,更多地注重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资源的积极引介,并将之审慎地运用至党史领域的各种具体问题研究中。这一学术努力有效地增强了党史研究领域与整体历史学界的学术互动,深化了党史研究的历史学化程度,极大地提升了党史研究的学术化水准。近些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文化革命 意识形态建构 “五四” 文化 阐释 层级 学术化
下载PDF
论中亚国家“颜色革命”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从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骥 张爱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4期19-24,共6页
中亚国家"颜色革命"的原因极其复杂,而中亚国家长期以来忽视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颜色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各国对于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特别重视,我们应认真借鉴中亚"颜色革命"的教... 中亚国家"颜色革命"的原因极其复杂,而中亚国家长期以来忽视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颜色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各国对于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特别重视,我们应认真借鉴中亚"颜色革命"的教训,加强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国家 “颜色革命 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
下载PDF
中共“五四”论述与意识形态建构的文化转向——以大革命失败到延安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若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44,共12页
中共的"五四"论述对意识形态建构的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样态,这完全取决于中国革命政治格局的变化。经过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磨砺,中共意识形态建构已在政治层面获得了初步结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共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 中共的"五四"论述对意识形态建构的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样态,这完全取决于中国革命政治格局的变化。经过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磨砺,中共意识形态建构已在政治层面获得了初步结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共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转向文化建构就成为一种要求,而"五四"论述切合了这种要求。与中共革命历程几乎同步,中共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延安时期,中共"五四"论述对意识形态建构的作用,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五四”论述 意识形态 文化转向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健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4期167-169,共3页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日益复杂,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大有裨益,有助于夯实保障基础、提升践行成效及...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日益复杂,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大有裨益,有助于夯实保障基础、提升践行成效及激发内生动力,进而使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文化自信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多元文化交互冲突弱化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思政教育传统固化阻碍了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培养,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制约了大学生思想层次的有效提升。对此,高校与教育者需要立足新媒体环境,将文化自信作为核心导向,全面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抢占思政教育新阵地,全方位实施文化育人和立德树人;以营造新媒体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进而有效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使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得以全面提升。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逐步深入地阐述新媒体环境下以文化自信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挑战及路径,旨在为高校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提供思路借鉴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文化自信 大学生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挑战 路径
下载PDF
文化虚无主义引发的青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治理
12
作者 黄慧娟 刘歆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5-21,共7页
文化虚无主义具有以虚无文化动摇政治认同的意图,正在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争夺青年,必须高度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引发的青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样态表现为选择性虚无,解构青年文化自信的风险;娱乐性手法,滋扰青年理性思考的风险;错误性立场... 文化虚无主义具有以虚无文化动摇政治认同的意图,正在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争夺青年,必须高度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引发的青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样态表现为选择性虚无,解构青年文化自信的风险;娱乐性手法,滋扰青年理性思考的风险;错误性立场,遮蔽青年价值取向的风险;背后性动因,动摇青年理想信念的风险。就其特征而言,这一安全风险呈现出鲜明的政治破坏性、突出的技术隐蔽性、复杂的交织传导性。当前,治理文化虚无主义、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破立并举、精准施策。为此,要敢于亮剑,下好批判先手棋;要聚焦青年,筑牢思想防线;要顺势而为,掌握话语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虚无主义 青年 意识形态 风险治理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生成机理及其意识形态意蕴
13
作者 骆奎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2期21-24,共4页
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阐述视觉文化的生成机理,指出资本和技术发展是推动视觉文化和“视觉化”社会生成的根本动力。视觉图像符号充满了意识形态意蕴:(一)图像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图像符号能够表征意识形态的隐形话语;(二)人对图像... 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阐述视觉文化的生成机理,指出资本和技术发展是推动视觉文化和“视觉化”社会生成的根本动力。视觉图像符号充满了意识形态意蕴:(一)图像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图像符号能够表征意识形态的隐形话语;(二)人对图像的观看和阐释活动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三)图像建构意识形态认同。意识形态建设主体需要积极利用图像叙事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14
作者 张科 徐丽霞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年第2期49-53,65,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模式,同样也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处于极度复杂的格局。应重新梳理国内互联网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摸清网络文化发展的轨迹,从而研判新时代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模式,同样也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处于极度复杂的格局。应重新梳理国内互联网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摸清网络文化发展的轨迹,从而研判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趋势,有效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校意识形态 新时代
下载PDF
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路径——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叠为原点
15
作者 于冠华 郭鹏飞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维度上具有交叠关系。主导性与从属性、超越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方面的属性关系,内在规定了二者交叠关系的内涵与实质是相辅相成... 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维度上具有交叠关系。主导性与从属性、超越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方面的属性关系,内在规定了二者交叠关系的内涵与实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足。二者交叠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人民,彰显人民情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性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这一交叠关系入手,探究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化 交叠关系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价值、挑战和对策
16
作者 宗倩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主流价值形态认同的价值功能体现在以彰显青年群体价值观念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以表达青年群体情感诉求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内涵,以及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等方面。与此同时,网络青年亚文化也正在削弱主流意...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主流价值形态认同的价值功能体现在以彰显青年群体价值观念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以表达青年群体情感诉求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内涵,以及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等方面。与此同时,网络青年亚文化也正在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阵地,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引领,稀释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对此,必须进一步巩固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全方位夯实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加强监管,净化互联网空间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思想引领 情感认同
下载PDF
从儒学跌落到近现代哲学革命——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
17
作者 张允熠 张瑞涛 陶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13-420,共8页
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氤氲于明末清初,它本来是儒学在社会实体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自我蜕变和分化,所谓“理学”与“心学”、“理学”与“经学”、“宋学”与“汉学”、“实学”与“玄学”之争实际上都是儒学内部之争,它预示... 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氤氲于明末清初,它本来是儒学在社会实体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自我蜕变和分化,所谓“理学”与“心学”、“理学”与“经学”、“宋学”与“汉学”、“实学”与“玄学”之争实际上都是儒学内部之争,它预示着儒学知识论的危机已到了革故鼎新之时了。这场纷争伴随着“中西学”之争,至鸦片战争后高潮迭起,经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社会变革,儒学终于跌落,马克思主义异军突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居为主流意识形态,标志着中国社会及其文化意识形态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马克思主义 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民族文化 民主精神
下载PDF
同源互构: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层次结构与协同互动
18
作者 王蕊 赵磊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2,M0004,共12页
过往研究往往将“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分而论之,从而容易遮蔽相互间的层次结构和协同互动。文化与意识形态同为国家观念文化起到固根铸魂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需要辩证统一对待。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 过往研究往往将“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分而论之,从而容易遮蔽相互间的层次结构和协同互动。文化与意识形态同为国家观念文化起到固根铸魂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需要辩证统一对待。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同样密不可分,具有政治同源、社会互构和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国家观念文化的安全守护,需要两种安全协同互动,复构形成内稳固、中有序、外活跃的平衡耗散结构。苏联和法国在应对外来观念文化挑战时,分化了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整体关联性,采用了不同的单一主导模式,要么走向崩溃,要么在实现自身政治利益诉求中掣肘重重。中国的制度、道路和使命注定无法复制单一主导模式,只有统一意识形态安全的聚合力和文化安全的弥散力,形成双安全复构主导模式,才能发挥安全的协同效应,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观念文化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化 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安全 协同效应
下载PDF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
19
作者 张道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两方面意涵。而在革命文学运动中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也逐步摒弃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日本因素,实现了与俄苏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对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也随之转变为强调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立场。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立场的绾合,对中国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清上述理论转变过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运动 文艺 阶级斗争 日本 俄苏
下载PDF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校园文化平台建设
20
作者 匙为 孙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001-000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则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战场。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社会转型期形成的阵痛等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之下使得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高校基层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则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战场。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社会转型期形成的阵痛等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之下使得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高校基层党组织、全体教师应在党委领导下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组织建设、增强组织功能、打牢理论功底,履行好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守牢校园这个意识形态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校园文化 平台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