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6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策略探究
1
作者 杨勇 张岩 +1 位作者 王晨 周寒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以新时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为研究切入点,对江苏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问题现状、对策思考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借助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研究网络传播的内在机理,分析新时代江苏省高... 以新时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为研究切入点,对江苏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问题现状、对策思考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借助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研究网络传播的内在机理,分析新时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传播策略,阐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新形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三个结合”
2
作者 沈江平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结合、“内”与“外”结合、“实”与“虚”结合的关系,有助于将主导意识形态持续向主流意识形态转化的制度化,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统筹两个大局,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效应;有利于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形成网上网下意识形态同心圆。归根到底,“三个结合”能够凝心聚力、统筹大局,推动思维方式转变,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工程的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以知情意行视角下燕山大学为例
3
作者 王银思 李安冬 冯益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知而不清,虽然情感上高度认同... 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知而不清,虽然情感上高度认同,意念上十分坚定,但易受外部影响且行为中掺杂了一定的随意性与功利性。高校需要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积极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在“用、识、防、供”四个方面下功夫,推动大学生在广泛实践中内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认同 知情意行 燕山大学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要求
4
作者 刘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55-65,共11页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要求。意识形态凝聚力表征了意识形态的凝心聚力功能,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目标指向,要聚焦思想认识、精神意志、实践力量,凝聚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要求。意识形态凝聚力表征了意识形态的凝心聚力功能,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目标指向,要聚焦思想认识、精神意志、实践力量,凝聚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发奋图强的斗争气魄、磅礴向上的中国力量。意识形态引领力表征了意识形态的牵引领航功能,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目标指向,要立足基础、进阶、长远的目标愿景,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航多样社会思潮发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协同并进的过程,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揭示现象—力透本质—辨明道理”的理路出发,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现实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解答思想困惑的能力,是激发其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目标指向 实践要求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
5
作者 唐立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理论层面、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维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展开深度思考,以此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流脉、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理论层面,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的理论基础;在认识层面,从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强化宣传工作理念、注重时度效三方面进行阐释;在实践层面,则重点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挖掘文化资源、铸牢四个自信等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叙事与说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诠释之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泽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6-36,共11页
叙事与说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最终实现科学诠释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叙事是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感性的存在方式,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以及关于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叙事通过共情与共... 叙事与说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最终实现科学诠释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叙事是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感性的存在方式,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以及关于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叙事通过共情与共鸣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了话语的情感基础,让话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人民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说理是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反过来也对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具有推动之效,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探索真理、促进沟通、增进学习、保障决策,让人更客观地理解世界,超越个人偏见,使思维更加准确、科学。说理通过逻辑、事实等理论论证方式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解释力和可信度,让人民对话语不仅“口服”,而且“心服”,建立了话语的理论基础。叙事不说理,会导致过度夸张、主观性强、理论性不足。说理不叙事,则会导致过于抽象、难以验证、情感空场。话语的诠释,不仅需要通过说理来解释和阐述其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需要通过叙事来讲述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成果。叙事与说理结合才能实现“情理结合”,让话语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叙事 说理 话语权 理解与解释 情感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发挥及其提升
7
作者 李虹曼 王永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能否有效发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能否有效发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必须要满足全面引领的一般性要求、持续引领的隐含性要求以及强大引领的规定性要求,方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目标的实现。但在这些要求的实现过程中,信息共享、价值冲突和需求更新分别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技术阻力”“他者阻力”和“自我阻力”,严重影响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引领、持续引领和强大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聚焦当前引领力发挥的阻力因素,破解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现实困境,致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对策精进与优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作用更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新征程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下载PDF
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路径——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叠为原点
8
作者 于冠华 郭鹏飞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维度上具有交叠关系。主导性与从属性、超越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方面的属性关系,内在规定了二者交叠关系的内涵与实质是相辅相成... 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维度上具有交叠关系。主导性与从属性、超越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方面的属性关系,内在规定了二者交叠关系的内涵与实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足。二者交叠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人民,彰显人民情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性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这一交叠关系入手,探究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化 交叠关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量之源的三维探赜
9
作者 方林莉 张筱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源自于其具有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大理论品质。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趣与内生动力探讨人民性、从理论之源与思想之魂探讨科学性、从思...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源自于其具有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大理论品质。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趣与内生动力探讨人民性、从理论之源与思想之魂探讨科学性、从思想之基与检验标准探讨实践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顽强生命力的深度解读,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强大优势的力量之源,从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力量之源
下载PDF
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10
作者 孟安琪 刘然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于农民阶级群体的特殊性考虑,我们需探索一套与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相符合的话语体系。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以马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于农民阶级群体的特殊性考虑,我们需探索一套与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相符合的话语体系。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话语为理论基础,从意识形态优势、“习言习语”的魅力、本土话语的转换等三个方面建构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着重青年人才主体队伍建设,促进农村话语的“自塑”,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向往和精神文化需求,筑牢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经验析论
11
作者 孙绍勇 任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59,共11页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洞察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坐标定位、聚焦本质规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导向、把握历史主动系统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以及所积累创造的经验,对于党在新征程上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进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创新发展 宝贵经验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12
作者 徐建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校要立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针对师生的利益诉求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设置;要通过知识传授、理论教育、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技能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话语创造者、话语宣传者。此外,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提升话语引导者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参与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绩效的讨论评价;要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用好用活话语载体,构建艺术性、时代性、差异性、通俗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从而提高话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建构
下载PDF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3
作者 钟一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3,共4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引领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国际传播的话语争夺、代际传承的圈层壁垒...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引领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国际传播的话语争夺、代际传承的圈层壁垒、人际传递的话语阻滞、网际传输的多元激荡等风险挑战。为此,应统筹好意识形态国际和国内传播、组织和个人链接、线上和线下联动、传承和创新发展等四对关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国家治理 凝聚力 引领力
下载PDF
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自信的逻辑向度
14
作者 史向军 夏玉汉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自信要发扬斗争精神,敢说、敢讲、敢用、真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维护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理论武器。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自信,必须坚持... 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自信要发扬斗争精神,敢说、敢讲、敢用、真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维护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理论武器。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理论的力量夯实意识形态话语自信;在掌握历史主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实践的力量奠基意识形态话语自信;坚持人民至上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价值的力量引导意识形态话语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自信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战略布局
15
作者 尤文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21,共8页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审视,才能对其必要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审视,才能对其必要性进行科学澄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敢于负责、积极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卓然成就的同时,也从战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认同工作,以守正创新之姿取得了辉煌成就。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厘定和谋划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原则、价值旨趣、逻辑进路、行动策略,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认同 新时代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下载PDF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的多维向度
16
作者 李万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是话语主体在话语生产和话语实践中生产建构、传播表达、捍卫维护、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能力。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生产和话语实践中通过:清除思想污染,优化话语环境;总结经验教训,创新话...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是话语主体在话语生产和话语实践中生产建构、传播表达、捍卫维护、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能力。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生产和话语实践中通过:清除思想污染,优化话语环境;总结经验教训,创新话语思想;根据现实需求,革新话语方式;基于深思远虑,创制话语理论,彰显了其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深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的多维向度,对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能力
下载PDF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逻辑建构与当代启示
17
作者 邓时宏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蕴含了本质论、功能论、灌输论和建设论的四重逻辑。本质论方面,列宁从否定性、描述性和肯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意义转换,建构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功能论方面,列宁强...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蕴含了本质论、功能论、灌输论和建设论的四重逻辑。本质论方面,列宁从否定性、描述性和肯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意义转换,建构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功能论方面,列宁强调意识形态具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助推社会主义革命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能。灌输论方面,列宁阐述了意识形态灌输的必要性、主客体、内容与原则等要素。建设论方面,列宁认为要从领导核心、宣传阵地和教育引导等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从上述四个方面探赜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逻辑建构,可以为新时代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逻辑建构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全媒体赋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18
作者 夏玉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3,21,共8页
机遇和挑战并存是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提升面临的重要际遇。全面认识与把握这些机遇和挑战是用全媒体赋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选择。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渠道发声、多维度实践的传播优势,为... 机遇和挑战并存是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提升面临的重要际遇。全面认识与把握这些机遇和挑战是用全媒体赋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选择。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渠道发声、多维度实践的传播优势,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思想、话语和行动共识提供了理论传播布展、议题传播延展、传播实践拓展等诸多机遇。在全媒体扁平化传播、多元化传播、集散化传播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提升也面临意识形态话语资源的转移、思想观念的渗透与分化、网络舆论的聚集与弥散等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要以党管媒体、体系构建、内容整合、平台赋能为着力点,用全媒体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赋智赋能,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其凝聚共识、引领方向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实现路径
19
作者 陈蓉蓉 吴学琴 《理论导刊》 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
“第二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思想条件和方法遵循。探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 “第二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思想条件和方法遵循。探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实现路径,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具体而言,在价值意蕴上,体现在增强意识形态认同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增进意识形态情感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作用,在完成意识形态生产中始终讲好中国故事,在优化意识形态叙事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目标指向上,以具象化的方式定位在宏观思想指引、中观文化使命、微观个体实践等层面进行细化,以期贯通不同层面各个群体之间的意识形态建设,进而达到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聚合效果。在实现路径上,通过以“双创”原则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以润物无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以仪式化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情感认同,以多重叙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方天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价值与利益既是构筑意识形态发展的两个本质向度,也是解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内涵的“双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科学表达、真实践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推动特殊利益走向普遍利益的一种实践力量,这股力量是由价值建构力、价... 价值与利益既是构筑意识形态发展的两个本质向度,也是解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内涵的“双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科学表达、真实践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推动特殊利益走向普遍利益的一种实践力量,这股力量是由价值建构力、价值实践力和利益推动力形成的一股“合力”。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内蕴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人民性等本质属性有效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何具有引领力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应以科学性为底色,建构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以真实性为动力,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实践转化;以人民性为根本,推进人类共同利益的渐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价值 利益 建设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