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被引量:
17
1
作者
袁盛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3,125,共4页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于思想改造之中的延安文人所必然采取的一种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集体创作
意识形态
化
写作
方式
应对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
被引量:
7
2
作者
罗振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个人化写作”是对意识形态写作和集合性写作定向反拨的产物 ;作为一种通往“此在”的诗学 ,它以日常性、技艺性与差异性为基本特征 :它也是一柄利弊混凝的双刃剑。
关键词
个人化
写作
诗学
意识形态写作
集合性
写作
日常性
技艺性
差异性
多元
形态
表达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心象》到《郑敏诗集》:对个人写作的坚守
3
作者
周礼红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对于“个人写作”,学术界的评价虽然尚有较大的不同,但大都肯定其价值。从总体上看,“个人写作”并非仅仅是风格写作和个性写作,而是具有更高层面的建构意向①。它“拒绝普遍性定义的写作实践”,是对“十七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写作...
对于“个人写作”,学术界的评价虽然尚有较大的不同,但大都肯定其价值。从总体上看,“个人写作”并非仅仅是风格写作和个性写作,而是具有更高层面的建构意向①。它“拒绝普遍性定义的写作实践”,是对“十七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写作和80年代包括政治诗、文化诗在内的集束性写作做定向反拨的结果②。显然,个人在这里不是指每~位从事写作的单独个体,而是特指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积极分子形象。1991年,诗人王家新将个人写作界定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强调它对当下诗歌写作的重要性:“一个知识分子诗人只能通过内省来达到对现实更深刻‘介入’——他并非逍遥于时代之外,但他却是坚持‘个人’的写作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的。”③在我们看来,郑敏的“个人写作”就体现了这种知识分子精神,其创作轨迹表征了中国试探从80年代主张非历史化的诗学”到90年代“介入的诗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诗集》
个人
写作
知识分子精神
心象
意识形态写作
80年代
“十七年”
个性
写作
原文传递
题名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被引量:
17
1
作者
袁盛勇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3,125,共4页
文摘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于思想改造之中的延安文人所必然采取的一种应对机制。
关键词
延安文学
集体创作
意识形态
化
写作
方式
应对机制
Keywords
yan'an literature
co-authorship
way of ideological writing
coping strategy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
被引量:
7
2
作者
罗振亚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文摘
“个人化写作”是对意识形态写作和集合性写作定向反拨的产物 ;作为一种通往“此在”的诗学 ,它以日常性、技艺性与差异性为基本特征 :它也是一柄利弊混凝的双刃剑。
关键词
个人化
写作
诗学
意识形态写作
集合性
写作
日常性
技艺性
差异性
多元
形态
表达方式
Keywords
Personal “Here” Commeness Artistry Differenc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心象》到《郑敏诗集》:对个人写作的坚守
3
作者
周礼红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文摘
对于“个人写作”,学术界的评价虽然尚有较大的不同,但大都肯定其价值。从总体上看,“个人写作”并非仅仅是风格写作和个性写作,而是具有更高层面的建构意向①。它“拒绝普遍性定义的写作实践”,是对“十七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写作和80年代包括政治诗、文化诗在内的集束性写作做定向反拨的结果②。显然,个人在这里不是指每~位从事写作的单独个体,而是特指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积极分子形象。1991年,诗人王家新将个人写作界定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强调它对当下诗歌写作的重要性:“一个知识分子诗人只能通过内省来达到对现实更深刻‘介入’——他并非逍遥于时代之外,但他却是坚持‘个人’的写作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的。”③在我们看来,郑敏的“个人写作”就体现了这种知识分子精神,其创作轨迹表征了中国试探从80年代主张非历史化的诗学”到90年代“介入的诗学”的变化。
关键词
《郑敏诗集》
个人
写作
知识分子精神
心象
意识形态写作
80年代
“十七年”
个性
写作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袁盛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
罗振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心象》到《郑敏诗集》:对个人写作的坚守
周礼红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