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新闻话语意识形态分析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泽霞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英语新闻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每天都...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英语新闻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每天都在影响甚至操纵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英语新闻话语意识形态分析模式体现了社会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将为分析和解读英语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提供可操作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新闻话语 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标记 意识形态分析模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崇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6,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设与发展,剖析其基本适用、具体适用,分析意识形态之特征、功能与结构是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借由这一路径,可以实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实质的科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分析 可能路径
下载PDF
西方政治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研究方法评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严冰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61-70,共10页
意识形态是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意识形态分析"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西方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现代政治和政治学语境中,"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内涵,一种为消极的、批评的... 意识形态是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意识形态分析"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西方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现代政治和政治学语境中,"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内涵,一种为消极的、批评的;另一种为中性的、描述的。"意识形态分析"就建立在中性意义的意识形态概念之上。这种研究方法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理解各种意识形态论争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分析 政治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4
作者 肖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美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和辩证传统,对西方后现代社会状况予以考察,并结合当下形势构建起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从詹姆逊对意识形态分析模式的阐释入手,对其理论主旨加以深入挖掘和探讨,用以彰显其... 美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和辩证传统,对西方后现代社会状况予以考察,并结合当下形势构建起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从詹姆逊对意识形态分析模式的阐释入手,对其理论主旨加以深入挖掘和探讨,用以彰显其理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模式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理想的华美远景——对《第六病室》的意识形态分析
5
作者 肖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31-132,共2页
契诃夫1892年发表的小说《第六病室》,以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悲剧近乎真实的描述展现出19世纪晚期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因素。从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入手,不仅可以对作品的意识形态性加以阐释,而且,可由... 契诃夫1892年发表的小说《第六病室》,以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悲剧近乎真实的描述展现出19世纪晚期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因素。从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入手,不仅可以对作品的意识形态性加以阐释,而且,可由此视角对《第六病室》鲜明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意义予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阶级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青春电影的叙事与意识形态分析——以《男孩向前冲》为例
6
作者 胥晓冬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7期131-131,133,共2页
本文借助托多洛夫的"平衡模式"以及阿尔都塞的"症候式解读",对《男孩向前冲》这一影片进行叙事分析与意识形态分析,认为本片的意识形态相对保守,默认并维护现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为今后同类型青春电影提供经验... 本文借助托多洛夫的"平衡模式"以及阿尔都塞的"症候式解读",对《男孩向前冲》这一影片进行叙事分析与意识形态分析,认为本片的意识形态相对保守,默认并维护现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为今后同类型青春电影提供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电影 电视电影 叙事分析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寄生虫》的阶层叙事与意识形态分析
7
作者 龚金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韩国影片《寄生虫》(2019)在艺术上并不高明,但是,影片却是一个极佳的意识形态分析文本,从中既可以考察韩国的社会阶层现实,还可以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进行当代性的阐释与拓展。影片中金家兄妹的处境折射了韩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实。... 韩国影片《寄生虫》(2019)在艺术上并不高明,但是,影片却是一个极佳的意识形态分析文本,从中既可以考察韩国的社会阶层现实,还可以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进行当代性的阐释与拓展。影片中金家兄妹的处境折射了韩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实。金基泽与吴勤世的失败,与他们的智商或运气无关,而是因为他们旧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以及落后的信息获取能力,导致了在新的资本运作与经营理念面前的全面溃败。而且资本家通过鼓励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个人英雄主义”消解了底层人失败之后的怨气,同时又通过“奶头乐”让底层人安于现状。因此,影片虽然呈现了韩国社会阶层的对立,却又弱化了这种对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在承认现实的前提下,感慨人性的偏狭和贪婪,甚至希望用上流社会的宽容和底层社会的隐忍来维持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阶层叙事 “奶头乐”战略 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詹姆逊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之比较
8
作者 肖丰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7-158,共2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詹姆逊受到新左派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影响,开始全力探究马克思主义。作为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必然展现出他对马克思理论上的承继性,同时詹姆逊也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重新构建了这一理论... 从20世纪60年代起,詹姆逊受到新左派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影响,开始全力探究马克思主义。作为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必然展现出他对马克思理论上的承继性,同时詹姆逊也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重新构建了这一理论体系,使之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时代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分析
原文传递
乡村题材自媒体短视频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燕道成 陈思妤 《现代视听》 2022年第2期41-45,共5页
乡村题材自媒体短视频在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均呈现出“乡村”的话语特色。从文本层面来看,该题材视频的书面语言、声音语言、视觉语言分别呈现标题生动直观、声音现场收录、画面偏纪实风格的特点。从话语实践层面来看... 乡村题材自媒体短视频在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均呈现出“乡村”的话语特色。从文本层面来看,该题材视频的书面语言、声音语言、视觉语言分别呈现标题生动直观、声音现场收录、画面偏纪实风格的特点。从话语实践层面来看,乡村自媒体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伴随着生产者从无意识生产到有意识生产的转变,同时受众在狂欢式解构与二次创作的建构中完成对视频文本的消费。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乡村短视频的创作者出让了部分话语权让受众共同参与视频文本的生产,他们试图改变乡村原有的媒介形象,促成自我角色的认知、塑造和乡村文化的认同与特色,并在“主动生产”和“被观看”的过程中成就自身的话语权,重构了意识形态话语生产过程的权力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短视频 自媒体 费尔克拉夫话语理论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詹姆逊视野中的现代主义文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世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詹姆逊用意识形态批评分析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为我们展示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的建构、宣传,及其对真实的遮蔽、歪曲。在此基础上,詹姆逊提出了正确对待现代主义文艺的做法:破除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美... 詹姆逊用意识形态批评分析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为我们展示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的建构、宣传,及其对真实的遮蔽、歪曲。在此基础上,詹姆逊提出了正确对待现代主义文艺的做法:破除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美学的意识形态神话,通过历史化,恢复它们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从而科学、准确地把握现代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艺 现代主义文艺研究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从理性到反理性: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大众媒体与传媒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慧 陈露缘 《东南传播》 2012年第12期20-22,共3页
18世纪末至今,西方理论家们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经历了理性、非理性以及反理性三个阶段。意识形态内涵的历时性演进,伴随着人们对大众媒体的社会角色和职能的认知改变以及诉诸意识形态理论分析大众媒体日常运作机制的传媒研究的焦点的... 18世纪末至今,西方理论家们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经历了理性、非理性以及反理性三个阶段。意识形态内涵的历时性演进,伴随着人们对大众媒体的社会角色和职能的认知改变以及诉诸意识形态理论分析大众媒体日常运作机制的传媒研究的焦点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权力 媒体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英语新闻语篇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
12
作者 贾慧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4-135,共2页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旨在揭示语篇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中国日报》和美国的《时代》周刊在神舟七号升空前分别所做的新闻报道,着重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对此事件所持观点和态...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旨在揭示语篇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中国日报》和美国的《时代》周刊在神舟七号升空前分别所做的新闻报道,着重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对此事件所持观点和态度的不同,从而说明了意识形态影响甚至决定语言的运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形态 实例分析
下载PDF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美国之音报道布什总统的反思
13
作者 张爱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94-95,共2页
文章运用汤普森(Thompson)的意识形态分析模式和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通过文本描述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了2008年12月1日美国之音记者报道布什总统的反思。通过分析发现:布什总统利用大... 文章运用汤普森(Thompson)的意识形态分析模式和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通过文本描述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了2008年12月1日美国之音记者报道布什总统的反思。通过分析发现:布什总统利用大众传媒狡辩,寻找借口,推卸责任;可见意识形态是可以通过话语策略来得以表达、描述和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语篇分析 功能语法 意识形态分析模式 美国之音 布什的反思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语言学转向——评《审美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14
作者 向宝云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文艺学 文艺美学 马克思主义 文论 语言学转向 《审美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詹姆逊后现代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世涛 《求索》 CSSCI 2002年第6期184-184,共1页
詹姆逊的理论在西方后现代理论中独树一帜 :从意识形态分析入手 ,揭示了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扩张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 ;坚持理解后现代文化的历史的和辩证的立场 ;反对对后现代文化进行道德上的评判。詹姆逊主要是在审美和文化、政治批... 詹姆逊的理论在西方后现代理论中独树一帜 :从意识形态分析入手 ,揭示了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扩张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 ;坚持理解后现代文化的历史的和辩证的立场 ;反对对后现代文化进行道德上的评判。詹姆逊主要是在审美和文化、政治批判意义上来谈论后现代主义 ,由此导致了他对后现代文化的不恰当的理解和判断上的暧昧 ,具体的论证也出现了许多漏洞。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及其批评实践已经给我国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中国学界接受的情况看 ,介绍、翻译、照搬的较多 ,但缺乏价值判断和深入具体的分析 ,而且对其理论的局限性认识得也不够充分。我们应该结合特定历史、文化语境 ,清理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学 (文化 )的影响 ,强化问题意识 ,以促进我国文学 (文化 )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后现代批评 文学接受 后现代主义文化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郭小川长篇叙事诗研究述评
16
作者 崔宗超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0-83,共4页
文章选取郭小川有代表性的五部长篇叙事诗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纵向上以时间为序,横向上则从叙事诗的创作语境、意识形态分析、知识分子角度、文本形式分析、重新解读等方面展开,对郭小川的长篇叙事诗自发表后至今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观... 文章选取郭小川有代表性的五部长篇叙事诗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纵向上以时间为序,横向上则从叙事诗的创作语境、意识形态分析、知识分子角度、文本形式分析、重新解读等方面展开,对郭小川的长篇叙事诗自发表后至今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总体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语境 意识形态分析 知识分子 文本形式 重新解读
下载PDF
浪漫派之田园浪漫主义——独属“乡下人”的牧歌
17
作者 任欢欢 马海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1-53,共3页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浪漫派作家。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探索出一种个人的文体。作家创作观念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通过意识形态分析法,抽丝剥茧地去探究沈从文创作理念的形成对当代审...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浪漫派作家。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探索出一种个人的文体。作家创作观念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通过意识形态分析法,抽丝剥茧地去探究沈从文创作理念的形成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沈从文 意识形态分析 人与自然
下载PDF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的多模态三维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姿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期200-201,共2页
科技的发展使语篇的构成不再局限于文字,图像、颜色、声音等共同构成了多模态文本。电影海报正是常见的多模态文本之一。本文在Frank Serafini多模态三维解读理论的基础上,从感知分析、结构分析、意识形态分析等三个角度出发,对电影《... 科技的发展使语篇的构成不再局限于文字,图像、颜色、声音等共同构成了多模态文本。电影海报正是常见的多模态文本之一。本文在Frank Serafini多模态三维解读理论的基础上,从感知分析、结构分析、意识形态分析等三个角度出发,对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感知分析 结构分析 意识形态分析
下载PDF
From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to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Creation: A Case Study
19
作者 KE Yi-man ZHU Xiang-ju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1期1278-1285,共8页
Manipulation always means a kind of extraordinary alteration for some purposes. All translation implies a degree of manipul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for a certain purpose. Liang Shih-chiu's literary translation serves... Manipulation always means a kind of extraordinary alteration for some purposes. All translation implies a degree of manipul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for a certain purpose. Liang Shih-chiu's literary translation serves for his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aims to promote colloquialism and to construct New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literary creation, or rather, its important strategy. The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ipulation Theory,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strategy of Liang Shih-chiu'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upon his literary creation in terms of 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IPU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literary creation Liang Shih-chiu
下载PDF
Inarticulateness, Power and Ethnic identity On Jorge Luis Borge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20
作者 Du Bingy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8期10-11,共2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cus on Jorge Luis Borges’ short story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Borges, an Argentina short storywriter and translator, whose motherland is under long-term western colonization, identifi 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cus on Jorge Luis Borges’ short story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Borges, an Argentina short storywriter and translator, whose motherland is under long-term western colonization, identifi es himself unconsciously with the western culture. Hisworks mostly touch upon the themes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long with post-colonialism theory’s springing up, critics began to analyze hisworks from the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short story with religious implication parallels to the cultural invasion in theperiod of colonization, from powerful culture to weaker one. The author, thus, aims to use Michael Foucault’s viewpoints concerning power andknowledge to probe into the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 and ideological invasion refl ected in this story. Besides, the los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ethnic identity of the colonized will be discussed in det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rge Luis Borges power and knowledge inarticulateness Ethnic identity cultural hegemon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