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舒毅彪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7,共5页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进行过深刻的批判。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把资产阶级利益抽象化、普遍化的虚假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民主、自由等统治手段极力美化,维护其正常统治秩序的虚假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进行过深刻的批判。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把资产阶级利益抽象化、普遍化的虚假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民主、自由等统治手段极力美化,维护其正常统治秩序的虚假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和平演变"等手段淡化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观念的虚假性。吸收其精髓可以为新时期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颜色革命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2
作者 吕明洋 党永乾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13,28,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以此为指导,集中探讨、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问题,揭露并批判了意识形态虚假性。这种批判主要体现在对虚假意识形态产生根源与内涵特征的分析和廓清,剖析其隐蔽性与颠倒性、普遍性与...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以此为指导,集中探讨、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问题,揭露并批判了意识形态虚假性。这种批判主要体现在对虚假意识形态产生根源与内涵特征的分析和廓清,剖析其隐蔽性与颠倒性、普遍性与永恒性、局限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基本特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超越意识形态虚假性提出了澄明历史性前提、转变观察历史方式、迈向实践性旨趣三种路径选择。新时代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思想对于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虚假性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存在论探源——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再辨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鲍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5,共7页
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问题需要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论域中来,这是我们从理论上正本清源、辨析是非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指认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不能把这些虚假性指认套用在意识形态... 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问题需要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论域中来,这是我们从理论上正本清源、辨析是非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指认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不能把这些虚假性指认套用在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特征中。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社会存在领域,表现为特殊利益的相互性实现、德国资产阶级的时代错位以及社会成员的误认机制。辨析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对于我们在理论上科学把握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内涵、在实践上破除"去意识形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虚假性 特殊利益 共同利益 相互性实现 误认机制
原文传递
马克思在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上的理论超越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艳艳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100,共9页
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产生于西方理性主义思想演变的历程之中,马克思正是在回应这一思想传统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超越于理性崇拜、反思、重建路径上的意识形态虚假论,马克思找到了破解意识形态虚假性之谜的科学路径。... 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产生于西方理性主义思想演变的历程之中,马克思正是在回应这一思想传统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超越于理性崇拜、反思、重建路径上的意识形态虚假论,马克思找到了破解意识形态虚假性之谜的科学路径。其一,超出理性自身认识能力的狭小范围,从物质生产实践领域出发探究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其二,超越理性自我反思的纯粹精神活动,把现实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作为理解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的关键;其三,摈弃重建抽象理性的方式,把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培育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解决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的根本出路。鉴于此,防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虚假论"泛滥需要深入进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探索对于中国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同时敢于并善于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虚假性 先验理性主义 阶级
原文传递
试析马克思视野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5
作者 杨德霞 张桂珍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6,160,共8页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就剥削阶级社会而言的,并且这种虚假性有多重表现:其一,颠倒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为"观念统治世界";其二,陷入永恒性的幻想,认为意识形态本身是永恒的真理,而意识形态所维护的社...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就剥削阶级社会而言的,并且这种虚假性有多重表现:其一,颠倒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为"观念统治世界";其二,陷入永恒性的幻想,认为意识形态本身是永恒的真理,而意识形态所维护的社会是永存的;其三,在阶级利益上存在异己性,因而在实践中会给本阶级的利益带来危害;其四,满足于表面的直观,避求历史的真实。马克思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揭露提示我们,要着眼于对社会现实的剖析,着眼于对阶级命运的历史发展来考察意识形态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虚假性 阶级利益
原文传递
准确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虚假性”的三重根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奎志 张雪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依据现代科学成果,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论述的具体文本可知,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有三重根源,其一,来自人认识过程中的主观性,这一层意义上的"虚假性"是人极力想避免而又无法达到的。其二,观念层面的"... 依据现代科学成果,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论述的具体文本可知,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有三重根源,其一,来自人认识过程中的主观性,这一层意义上的"虚假性"是人极力想避免而又无法达到的。其二,观念层面的"虚假性"来自于人的理性,这一层意义上的"虚假性"来自人的主观构造。其三,政治层面的"虚假性"来自于统治的需求,这一层意义上的"虚假性"完全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故意编造出来的。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主要指后两种。总之,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既有主观上的故意,也源于客观上的认知局限,正是这种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原因造就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这是我们在理解意识形态"虚假性"时必须认识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虚假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虚假意识”问题探析
7
作者 尹新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18,共10页
"虚假意识"产生的根源在于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所产生的思维局限,具有现实的物质制约性和历史的存在合理性。寻求"虚假意识"的克服途径是人类思想永恒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根本旨趣。由于马克思主义... "虚假意识"产生的根源在于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所产生的思维局限,具有现实的物质制约性和历史的存在合理性。寻求"虚假意识"的克服途径是人类思想永恒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根本旨趣。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影响,使"虚假意识"的问题域与马克思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观点聚讼纷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文本分析和后继研究者间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是对"虚假意识"进行重新审视并得到一个较为恰切和客观理解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意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虚假性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意识形态建设的三重性审视
8
作者 刘春晓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9期18-22,共5页
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具有世界历史视野,在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构建符合世界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方... 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具有世界历史视野,在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构建符合世界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要克服"虚无主义"意义上的虚假性,把培育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意识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构筑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凝聚中国社会合力、反映中华民族价值认同最大公约数的中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建设 领导权 世界历史视野 意识形态虚假性 中国价值
下载PDF
意识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建设 江立成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都不能予以否定。马克思开启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先河,但马克思从来没有否定自己理论的意识形态性,马克思否定的是意识形态虚假性或虚假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的是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关键词 意识形态虚假性 意识形态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内在一致性辨析与当代意识形态之建设
10
作者 李江静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0,共7页
意识形态在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并非马克思的独创,但正是马克思在著作中的频繁使用使之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和重视。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关于意识形态的确切界定,而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语境中赋予“意识形态”以不同含义或意象,这就导致“虚假... 意识形态在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并非马克思的独创,但正是马克思在著作中的频繁使用使之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和重视。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关于意识形态的确切界定,而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语境中赋予“意识形态”以不同含义或意象,这就导致“虚假的观念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观念的上层建筑”等含义都成为后世学界阐释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视角。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把握既要回到不同历史阶段和理论背景看到其动态性呈现,又要在概念的演变脉络中把握其内在一致性,即指认唯心主义为“虚假的观念体系”。唯物史观形成期,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描述性内涵得以呈现,并在《资本论》时期得到进一步阐发。上述过程同时揭示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之维,以及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体现为阶级意识。在阶级意识视域下,从无产阶级解放到人类解放是超越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现实路径。鉴于此,当今中国应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上,更好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意识形态虚假性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