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划域求本——重读钱中文、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楠 肇钒伊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9,共10页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学理论建构划域求本的强调,本身就是对后学的理论引导与理论吁求,其理论创新的深意,需待重读与挖掘。文学特征的历史延续性研究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坚持,沿着这一路径,不仅划域求本的学科建构价值获得当下去疑解惑的重要性,而且,见诸“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历史转化、特征追问、态势把握的理论思维方法及理论研究中对于意识活动的强调,都展现出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历史延续性 划域求本 活动意识
下载PDF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论 被引量:4
2
作者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它与文学价值论及文学审美理想等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学事实的认识,也关乎文学的信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论"到"审... 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它与文学价值论及文学审美理想等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学事实的认识,也关乎文学的信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再到"审美论"的过程,这既反映了新时期文学实践变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反映了文学理论本身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问题不在于描述这种观念嬗变本身,而在于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各种文学本质论观念及其理论模式中包含哪些合理性因素。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并不意味着好坏对错的置换,而只意味着观照文学特性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审美与意识形态在理论观念上并不必然构成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依存的"张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论 意识形态论 审美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下载PDF
意识形态论与反意识形态论:关于文学意识形态本质论之综述与思考
3
作者 安涛 郭昭第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文学本质论不一定是文学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本质主义的深刻影响,乃至形成了诸如意识形态论及各种变体的文学本质论,至近年来又由于人们逐渐接近反本质主义,开始出现了反意识形态论等诸多反本质主义观点。其实无论以本... 文学本质论不一定是文学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本质主义的深刻影响,乃至形成了诸如意识形态论及各种变体的文学本质论,至近年来又由于人们逐渐接近反本质主义,开始出现了反意识形态论等诸多反本质主义观点。其实无论以本质主义作为认知基础的意识形态论,还是以反本质主义为认知基础的反意识形态论,都是以二元论思维方式作为基础的,都可能是片面甚至偏颇的。只有既不执著于意识形态论,也不执著于反意识形态论,才可能真正是全面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论 意识形态论 意识形态论
下载PDF
地位·主体·立场·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论述的四维阐释
4
作者 李梦迪 刘建涛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这些论述内在地包含着四重维度,即意识形态是党极端重要工作之地位维度,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之主体维度,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立场维度,增强本领之能力维度。
关键词 习近平 意识形态 工作责任制 马克思主义立场 能力
下载PDF
巴赫金语言哲学之维的意识形态论述及其当代影响
5
作者 马援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3年第2期250-266,共17页
巴赫金作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开启者,辩证分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语义链条中的意识形态,批判唯心主义语言观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力图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进行意识形态的理解与分析。他将意识形态置于语言哲学的思考框架,从符号... 巴赫金作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开启者,辩证分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语义链条中的意识形态,批判唯心主义语言观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力图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进行意识形态的理解与分析。他将意识形态置于语言哲学的思考框架,从符号与现实物之间的张力结构诠释意识形态的生成逻辑,关注符号作为显现意识形态微观呈现方式的作用,在社会整体结构与社会微观形态、宏大社会景观与具象化文化符号图式中双向维度地展示意识形态具有的姿态。这一思想对于文化马克思主义接受“语言转向”,形成符号学研究具有关键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遥望五四传统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7,共9页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文论历史,始终在进行文学的启蒙。文学启蒙的重要维度依然是文学的主体性问题,这是遥望曾间断的五四文学传统、重拾文学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所做的努力。文学主体论是在"文学是人学"-"文学主体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文论历史,始终在进行文学的启蒙。文学启蒙的重要维度依然是文学的主体性问题,这是遥望曾间断的五四文学传统、重拾文学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所做的努力。文学主体论是在"文学是人学"-"文学主体论"-"文学主体间性"的逻辑构架中确立和进展的。这一历史逻辑中有两个最主要的理论取向:一是文学的主体间性;二是审美反映论或审美意识形态论。主体论在接受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思想背景中建构着主体间性文论;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文论在吸收主体论文论主张中形成了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创新点在于"审美"概念的介入,承认文学的审美属性并在文论中概念化,给新时期中国文论注入了活力,也更接近文学艺术的真理。改革开放40年文论史给当下和未来提供的启示主要有三:一是理性和历史地守望主体论;二是将文论作为整个社会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三是调适理论成果在历史本体的逻辑中具有现实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传统 文学主体论 主体间性 审美意识形态论 调适理论
下载PDF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与新的“意识形态论争”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3,共6页
关键词 意识形态论 中国当代 先锋文学 美学意识形态 官方意识形态 政治角度 经济政策 文化策略
下载PDF
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秀琴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4,共6页
本文中的意识形态论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意识形态的形成路径和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等三个维度。在这三个方面,列宁和葛兰西分别提出了具有重要学理影响和实际意义的系列观点和见解。比较而言,列宁和葛兰西都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 本文中的意识形态论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意识形态的形成路径和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等三个维度。在这三个方面,列宁和葛兰西分别提出了具有重要学理影响和实际意义的系列观点和见解。比较而言,列宁和葛兰西都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上层建筑,都认为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需要知识分子参与的一个动态过程,都强调宣传和教育是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主要手段,但在具体论述上层建筑的构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分层、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以及宣传教育的具体方法时,他们却分别得出了不同的见解。对这些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葛兰西 意识形态论
下载PDF
学术上的否定岂能违反逻辑与基本常识———对单小曦先生《“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的学术批评 被引量:7
9
作者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在否定“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阐述中 ,单小曦先生经常背离学理的要求。学术上的否定不能违反逻辑与基本常识。在学术界“批判”、“否定”之风渐盛的今天 ,倡导“客观评估”既有的学术成果是必要的 ,而提倡“厚积薄发”则具有更为深远的... 在否定“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阐述中 ,单小曦先生经常背离学理的要求。学术上的否定不能违反逻辑与基本常识。在学术界“批判”、“否定”之风渐盛的今天 ,倡导“客观评估”既有的学术成果是必要的 ,而提倡“厚积薄发”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论 学理常识
下载PDF
当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育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因此,梳理这场论争中发现的问题,发扬学术界的真知灼见,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高浮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学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形态相关联,仍然限制了这一话题的更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意识形态高浮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20世纪80年代 审美文论
下载PDF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双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3-186,共4页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知识分子 20世纪80年代 心理 80年代后期 身体写作 文学本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发展逻辑及现实推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翠玉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0期7-13,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意识形态的整体学说,它本质上规定意识形态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产物,是对社会基础的能动反映,是政治实践的旗帜,是阶级政党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体现了在批判中建构新社会...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意识形态的整体学说,它本质上规定意识形态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产物,是对社会基础的能动反映,是政治实践的旗帜,是阶级政党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体现了在批判中建构新社会,在革命中唤醒无产阶级主体意识,在教化中培育出政治认同,在政治信仰中聚合社会力量的内在发展逻辑。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发展,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执政党建设的功能,合理把控公共价值和个人政治追求的空间,有效衔接政治政策和政治理想之间的张力,科学论证意识形态政治性和知识性的关系,努力提升意识形态生产和外部灌输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论 发展
下载PDF
保罗·德·曼的语言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良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1,共4页
解构主义耶鲁学派代表人物保罗·德·曼,把一切现象都当作文本来阅读,他认为人类政治命运与语言一样具有相同的结构,语言指定意识形态的模式,只要有语言就有意识形态。德·曼的意识形态观与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点有所区别... 解构主义耶鲁学派代表人物保罗·德·曼,把一切现象都当作文本来阅读,他认为人类政治命运与语言一样具有相同的结构,语言指定意识形态的模式,只要有语言就有意识形态。德·曼的意识形态观与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点有所区别,他为人们认清意识形态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语言意识形态论 解构主义 隐喻
下载PDF
作为“事件化”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就近十多年来文艺学界的学术论争而言,关于文学属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争议应该算是一个热点。但就学术论争的局面来看,这个问题似乎越争越迷。然而,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事件"来看待,即在对"审... 就近十多年来文艺学界的学术论争而言,关于文学属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争议应该算是一个热点。但就学术论争的局面来看,这个问题似乎越争越迷。然而,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事件"来看待,即在对"审美意识形态"假说产生的前后语境予以"事件化"的描述,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这或许有助于弄清楚"审美意识形态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事件化 历史建构
下载PDF
中苏意识形态论争中的“鲁迅”
16
作者 任毅 陈国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4,共8页
鲁迅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之后,他的作品在苏联多次被翻译出版并得到高水平的研究。1932至1975四十多年间,苏联公开发表的鲁迅研究论文达220余篇,还出现了“鲁迅学”(Lusinovedenie)的概念。④在苏联,对中国作家鲁迅这种前... 鲁迅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之后,他的作品在苏联多次被翻译出版并得到高水平的研究。1932至1975四十多年间,苏联公开发表的鲁迅研究论文达220余篇,还出现了“鲁迅学”(Lusinovedenie)的概念。④在苏联,对中国作家鲁迅这种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非偶然。一开始,这种关注是基于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和革命理想,即苏联和中国左翼都普遍存在的左翼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论 鲁迅学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苏 翻译出版 研究论文 中国作家 革命理想
下载PDF
读《日本意识形态论》——论其对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及意义
17
作者 赵乃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0,共5页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同时也是户坂润逝世50周年之际,研读户坂润的《日本意识形态论》一书,很有意义。此书收集了他从1933年3月到1936年2月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反映了他对现代日本的日本主义、法西斯...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同时也是户坂润逝世50周年之际,研读户坂润的《日本意识形态论》一书,很有意义。此书收集了他从1933年3月到1936年2月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反映了他对现代日本的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反动思想的批判。 一、对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一)为什么户坂润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他指出,“日本主义是日本型的法西斯主义”,当时在日本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且,他认为,被称作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纳粹的法西斯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也与日本主义是站在某种共同利害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西斯主义 日本主义 文献学 意识形态论 日本精神 家族主义 国粹主义者 精神主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复古主义
下载PDF
怎样科学地坚持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兼析“形似审美意识形态论表述”
18
作者 李志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艺本性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要义及主要问题在于:要不要坚持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要坚持怎样的意识形态性、怎样科学地坚持意识形态性。"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不讲求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性的;还有一些学者虽然主张唯物史观的意识形... 文艺本性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要义及主要问题在于:要不要坚持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要坚持怎样的意识形态性、怎样科学地坚持意识形态性。"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不讲求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性的;还有一些学者虽然主张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性,但却使用着"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字面说法,因而表里不统一,形成了"审美意识形态论"话语群体中的"形似表述",也不能切实地坚持意识形态性;"审美社会意识形式论"的主张才是对文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性的科学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本性 审美社会意识形式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下载PDF
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评介
19
作者 宋惠昌 《学习论坛》 1997年第2期47-48,共2页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一书是胡隆辉同志承担的河南省“八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初读这部书稿,使我感受到出自一位年轻学者手笔的学术著作的清新理论气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是个重大理论课题...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一书是胡隆辉同志承担的河南省“八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初读这部书稿,使我感受到出自一位年轻学者手笔的学术著作的清新理论气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是个重大理论课题,作者有勇气在这个领域中进行认真探索,并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果,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这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是我们所必须承担的一项艰巨任务。现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论 是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理论研究工作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条主义 从实际出发 根本要求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四维向度
20
作者 郭咔咔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2-97,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发展逻辑可以通过四维向度来把握,即意识形态的政治学维度(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学维度(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学维度(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心理学维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发展逻辑可以通过四维向度来把握,即意识形态的政治学维度(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学维度(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学维度(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心理学维度(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演变中,既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有马克思的"在场",马克思深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论 四维向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