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涌现论:一种综合唯物主义
1
作者 苏圆娟 魏屹东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5,共6页
心身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已从古希腊的超自然认识论经由心灵哲学的内省思辨转向了当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本质上,该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化。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 心身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已从古希腊的超自然认识论经由心灵哲学的内省思辨转向了当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本质上,该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化。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下,心身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和心智的具身性,集中表现为对意识的研究。邦格的意识涌现论将系统论、实在论和涌现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唯物主义的特性,从意识的本体论、相对独立性、意义、产生机制方面对心身问题进行修正。但是由于其依赖逻辑,造成了主体性缺失和语义缺失。综合的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认知科学和语境论结合在一起,弥补了邦格的意识涌现论的不足,站在科学立场为意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涌现 邦格 心身问题 综合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人工智能意识“涌现论”的概念误区与未来视野
2
作者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78,共8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或未来是否可能具有意识?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涌现论似乎可以提供一个肯定性的回答。然而,考察涌现论的概念结构,却发现人工智能意识的涌现论更多的是由于概念的不断转用而导致的误解,而非真正的...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或未来是否可能具有意识?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涌现论似乎可以提供一个肯定性的回答。然而,考察涌现论的概念结构,却发现人工智能意识的涌现论更多的是由于概念的不断转用而导致的误解,而非真正的意识涌现。这一涌现论也非全无益处,它鼓舞社会观念对人工智能抱有更宽容的接纳态度,视之为有机性存在,而非单纯机器。涌现论不是一个本体性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未来揣测维度的实践问题。未来是否承认人工智能存在意识,只能由离未来最近的人们来决定。所以,人工智能的意识涌现论不仅是技术和实质对象的讨论,更是一个文化观念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意识涌现 概念分析
下载PDF
“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雷卿 王婧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6,共8页
本文基于对"有一种X叫Y"句式的观察,从"事件—语言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语言表征形成的特定作用,认为"语言用例事件"(... 本文基于对"有一种X叫Y"句式的观察,从"事件—语言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语言表征形成的特定作用,认为"语言用例事件"(表达式)是依赖于自然或社会存在或发生的"事件"而建构起来的,用以表征主体感知的"事件"及其感知后的心理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一种X叫Y” 事件-语言用例事件 意识涌现 生成动因
原文传递
从“事件”到“用例事件”——论“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雷卿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60,共9页
本文从"事件—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语义关系及其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形成语言表征的特定作用,认为"用例事件"(表达式)是依赖于"事件"而建... 本文从"事件—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语义关系及其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形成语言表征的特定作用,认为"用例事件"(表达式)是依赖于"事件"而建构起来的,用以表征主体感知的"事件"及其感知后的心理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一种X叫Y” 结构性关系 解释性关系 事件-用例事件 意识涌现
原文传递
从意识的涌现看隐喻的形成——以“舌头是火”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6,共4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互动理论还是映射理论,都是对隐喻形成所作的一种解释,但它们似乎都不能够从根本解释隐喻的形成机制。而将心智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互动理论还是映射理论,都是对隐喻形成所作的一种解释,但它们似乎都不能够从根本解释隐喻的形成机制。而将心智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学研究,可以为隐喻形成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认知主体首先从客观世界获得感知,继而在感知基础上经过反思获得丰富的感受,并通过格式塔转换形成一个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的涌现,原来外部世界的事件也被裁剪为切合语境表征的用例事件,从而最终表现为一个隐喻的句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意向性 意识涌现 用例事件
下载PDF
心物随附性和意识的涌现——以句式“‘(NP)身体部位’+疼”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恬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6期26-28,共3页
NP(身体部位)+疼句式看似在表达NP(身体部位)的疼,但本质上是在表达人的主观感受,这一句式的形成是疼感受质的突显和感受主体的隐现造成的。本文拟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运用属性二元论和心物随附性的相关理论探讨NP(身体部位)+疼句式的... NP(身体部位)+疼句式看似在表达NP(身体部位)的疼,但本质上是在表达人的主观感受,这一句式的形成是疼感受质的突显和感受主体的隐现造成的。本文拟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运用属性二元论和心物随附性的相关理论探讨NP(身体部位)+疼句式的生成过程和特点。NP(身体部位)+疼句式的生成体现了心物随附性和意识的涌现属性,这一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感受"随附"于身体的物理感受的结果,同时也是人们将认识世界的原初意识逐渐上升为反思意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身体部位)+疼句式 心物随附性 意识涌现 反思意识
原文传递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反训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龙德银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从心智哲学视角考察,发现反训及其运作机制跟人的心智关系密切。反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过程,语言主体对于事件物理属性的感知是反训形成的基础,这体现为一种原初意识,对感知信息进行格式塔转... 从心智哲学视角考察,发现反训及其运作机制跟人的心智关系密切。反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过程,语言主体对于事件物理属性的感知是反训形成的基础,这体现为一种原初意识,对感知信息进行格式塔转换进而获得心理感受是反思意识的结果,反训用例事件是通过意识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反训受到意向性的统制和支配,并体现了"结构经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训 事件—用例事件 意识涌现 “身心“关系 意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