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乘船而去》共情叙事下的意象创构与恋地情结
1
作者 朱文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6-150,共5页
电影《乘船而去》通过“船”这一多层次复合意象创构,营造独属于故乡的场域氛围,并链接起三代人的情感羁绊。影片根据外孙阿涛、儿女苏念清与苏念真、外婆周瑾三代人与故乡的情感距离划分出解除、复归、坚守三种人地关系,表现了代际关... 电影《乘船而去》通过“船”这一多层次复合意象创构,营造独属于故乡的场域氛围,并链接起三代人的情感羁绊。影片根据外孙阿涛、儿女苏念清与苏念真、外婆周瑾三代人与故乡的情感距离划分出解除、复归、坚守三种人地关系,表现了代际关系下的恋地情结。影片在共情叙事手法下,通过对老人周瑾生活图景的描摹,引发人们对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消逝、漂泊与复归等人生命题的审视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创构 恋地情结 共情叙事 乡愁
下载PDF
论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
2
作者 梁勤超 李鲲 李源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96,共7页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审美 武术技术 武术意象 意象创构
下载PDF
论唐代意象创构中“象”的时空合一主题
3
作者 初娇娇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37-44,共8页
在中国传统意象论中,讲究“心物一体”,主客交融。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而产生的,随之还有对于审美中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古代审美意象理论中,时空既是思维方式,也是其成“象”的一种譬喻方式。因思而成... 在中国传统意象论中,讲究“心物一体”,主客交融。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而产生的,随之还有对于审美中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古代审美意象理论中,时空既是思维方式,也是其成“象”的一种譬喻方式。因思而成象,时空不仅存在于所思之“意”中,还存在于所观之“象”里。唐代是一个重视“兴象”的朝代,且“象”中蕴含着时空观,主要体现为时空合一的审美意象时空主题的建构。“象”中时空的分析成为唐代意象创构中时空观审美建构的重要主题,对意象创构中的时空关系探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意象创构 象的时空性 时空合一 象外时空合一拓展
下载PDF
《红楼梦》人物活动的意象创构
4
作者 张冲 黄静枫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40-143,共4页
《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的基于意象创构的审美活动。这些意象创构活动既具有典型性,也具有特殊性。《红楼梦》人物活动中复杂意象创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单次意象创构的复合、连续意象创构的叠加和基于阐释的二次意象创构这三类。人物的... 《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的基于意象创构的审美活动。这些意象创构活动既具有典型性,也具有特殊性。《红楼梦》人物活动中复杂意象创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单次意象创构的复合、连续意象创构的叠加和基于阐释的二次意象创构这三类。人物的这些复杂意象创构活动虽然是小说的情节,却是作者曹雪芹从生活的实际中概括、提炼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意象创构 连续意象创构的叠加
下载PDF
意象论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以朱志荣意象创构论美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水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167,共8页
意象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意象论美学则是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学科最核心的理论范式之一。意象创构论是贯穿朱志荣全部美学著作的一条主线,它远绍刘勰、康德和朱光潜,近接王明居、汪裕雄和蒋孔阳,比较清晰而深... 意象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意象论美学则是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学科最核心的理论范式之一。意象创构论是贯穿朱志荣全部美学著作的一条主线,它远绍刘勰、康德和朱光潜,近接王明居、汪裕雄和蒋孔阳,比较清晰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学意象创构的机制与奥妙。意象创构论美学把审美意象作为美的本体和艺术本体,认为美即是审美意象;提出自然意象、人生意象和艺术意象的三种意象形态,扩大了审美意象的范围;探索了审美意象创构的各种内在规律,在《易传》、子思、孟子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性创化"的精辟见解;在兼综前辈学者意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意象创构的一气贯通说:试图以意象为核心范畴,重新梳理和阐释中国本民族的艺术哲学、审美理论和文学理论。朱志荣意象论美学以善于综合创新、理论运用和批评实践在当代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创获,产生了相当的学术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讨论的问题。意象论关乎文学创作的"首术"与"大端",理应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学理论的基元。意象论美学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理论范式非常重要,可以以审美意象作为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元范畴,并以此作为基础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审美意象 意象论美学 意象创构
下载PDF
意象创构论美学的理论体系与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莫先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0,144,共5页
意象不仅是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也是现代美学的核心范畴。从王国维的境界说开始,经过朱光潜的情趣说与宗白华艺术境界的阐释,以及蒋孔阳先生的"美在创造中""多层累的突创"等实践创造论美学,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夏... 意象不仅是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也是现代美学的核心范畴。从王国维的境界说开始,经过朱光潜的情趣说与宗白华艺术境界的阐释,以及蒋孔阳先生的"美在创造中""多层累的突创"等实践创造论美学,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夏之放的艺术意象元范畴说,顾祖钊、童庆炳的文学形象三至境之一论的发展,至朱志荣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意象创构论美学。意象创构论美学由表层的本体论、构成论、创构论、特征论、风格论五大板块与深层的生命论构成,并通过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超感性的思维方式,将表层的意象创造与内在的生命价值进行了有效沟通,既使得意象的艺术创构有了生命的灵动而有了价值的根基,又使得生命意识因艺术意象的介入而获得了感性的形式,使得意象的感形式与生命意识获得了统一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创构论美学 体系 反思
下载PDF
《庄子》意象创构的审美个性--《庄子》与《周易》、《山海经》构象方式差异研究
7
作者 郑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4,共5页
《庄子》的意象创构具有"象"与"象罔"两个向度:道在"象"中向人显现,人在"象罔"中得道。"象"具有虚实相生之美与象征的功能,并在心、物之间展开创造与想象的巨大空间。与具有符号美,... 《庄子》的意象创构具有"象"与"象罔"两个向度:道在"象"中向人显现,人在"象罔"中得道。"象"具有虚实相生之美与象征的功能,并在心、物之间展开创造与想象的巨大空间。与具有符号美,主张兆见吉凶,穷理尽性的《周易》意象相比,《庄子》意象寓虚于实,注重目击道存与感性体验;与充满貌象声色、神秘崇拜与悲剧意味的《山海经》意象相比,《庄子》意象遗貌取神,富含哲理,独具恢宏、超越与飘逸之美,洋溢着"自由"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意象创构 周易 山海经 差异
下载PDF
大路美术家王沂光作品中的升腾意象创构及灵动感的表现探析
8
作者 丁月华 邹必新 《艺术生活》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对大路美术创作群体中的油画家王沂光的视觉意象创构及表现进行分析,借以探讨青藏铁路建设主题性创作可能的表现,以期对美术工作者的主题性创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 王沂光 视觉意象创构 升腾感 灵动感 绘画视觉性
下载PDF
论唐五代诗格中的意象创构观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根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8期159-166,共8页
诗格作为唐五代时期重要的诗学理论类著作,从创作技法与审美格调方面对诗歌意象的创构观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王昌龄、皎然等为代表的诗格作者将意象的创构建立于主体审美感兴的基础上,以兴的审美思维作为观物取象、融会主客的关键。... 诗格作为唐五代时期重要的诗学理论类著作,从创作技法与审美格调方面对诗歌意象的创构观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王昌龄、皎然等为代表的诗格作者将意象的创构建立于主体审美感兴的基础上,以兴的审美思维作为观物取象、融会主客的关键。同时,他们在意象的取思环节提炼出的“搜觅”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象创构是凭借身心感官与智性思维的意向性活动。唐人“象生意后”的结构论要求诗人在构思结撰的基础上精炼意魄,通过对诗意、诗语的磨炼来赋予意象以自然天成与含蓄悠远的审美意蕴。诗格作者群体对意象创构观念的阐释提升了传统意象思想的理论内涵,对我们梳理意象范畴的美学历程与建构当代意象美学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格 意象创构 感兴 搜觅 象生意后 精炼意魄
下载PDF
谈“意象创构教学法”在初中美术课的运用
10
作者 颜世鹏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53-55,共3页
初中美术课水墨画教学通常多以临摹方式进行.作为继承传统艺术的学习手段,临摹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另方面要看到,由于传统绘画具有很强的技术规范和程式性,临摹过多则易使学生产生单向的审美定势,形成囿于一定模式内作画的习惯,造成思... 初中美术课水墨画教学通常多以临摹方式进行.作为继承传统艺术的学习手段,临摹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另方面要看到,由于传统绘画具有很强的技术规范和程式性,临摹过多则易使学生产生单向的审美定势,形成囿于一定模式内作画的习惯,造成思路的封闭状态,难免导致主体情感和创造意识的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创构 教学法 山水画 美术课 水墨画 审美意象 练习方法 表现方法 意象造型 技术规范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创构——基于“视域融合”的视觉思维 被引量:2
11
作者 旷爱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140,共5页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言、象、意俱备。文学翻译须突破译者的经验世界,促使主、客体走向统一,以求得神似。基于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的视觉思维,其核心思想便是译者进行"接受——想象——画面构建"的审美,实现...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言、象、意俱备。文学翻译须突破译者的经验世界,促使主、客体走向统一,以求得神似。基于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的视觉思维,其核心思想便是译者进行"接受——想象——画面构建"的审美,实现美的再造,促成"视域融合"。文章着重探讨视觉思维在促使"视域融合"的途中,译者对历史流传物进行闪耀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并在理性的引领下,完成对文本意象的扩建和再造,由此生成着可以向着无限的空间不断完善的文本的意义,从而使作品迸发出蓬勃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视觉思维 文学翻译 意象创构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中的“意象创构论”——与朱志荣教授商榷 被引量:37
12
作者 简圣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朱志荣所提的"意象创构论"有其自身内在的优势和魅力,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缺失。中国的审美意象学说实质上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中华时空观,叙述的是以空间凝聚时间,以有限把握无限等关于"意-象"互嵌互构的中国方案。但... 朱志荣所提的"意象创构论"有其自身内在的优势和魅力,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缺失。中国的审美意象学说实质上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中华时空观,叙述的是以空间凝聚时间,以有限把握无限等关于"意-象"互嵌互构的中国方案。但停留在古典范畴就难以清楚阐述诸多必须置于现代学科语境中才能厘清的问题。"意象创构论"在"意象"问题上若欲有更大发展乃至突破,必须立足于现代学科,对"意象"及其相关谱系内的概念、范畴进行重新审视、阐释和界定,建立起一整套"问题导向型"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语境 意象创构论” 时空观
原文传递
从易象到意象——宗白华论《周易》与意象的创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怀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106,共7页
宗白华对《周易》易象观和“观物取象”等思想与中国艺术审美特点及精神之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为其美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一,宗白华对《周易》“革”“鼎”“离”“贲”等卦象及其思想对中国艺术独特的... 宗白华对《周易》易象观和“观物取象”等思想与中国艺术审美特点及精神之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为其美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一,宗白华对《周易》“革”“鼎”“离”“贲”等卦象及其思想对中国艺术独特的时空表现形式、“以丽为美”“以动为美”等审美特点形成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其二,宗白华通过对《周易》“观物取象”思想的阐述,指出了中国艺术尤重“气韵生动”的审美特点;其三,宗白华通过对《周易》易象创构的论述过渡到对审美意象创构的论述,提出了他的意境结构论思想,推进了《周易》易象论思想从哲学向审美和艺术的转化。宗白华对《周易》易象观的新检讨,为建构新时代中华美学精神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卦象 观物取象 意象创构 意境结
下载PDF
明代晚期书论中的意象创构
14
作者 田婧媛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8期181-182,共2页
明代晚期崇尚个体精神解放的书法风潮与当代书坛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书法意象的本源来看,书论家主张书法意象彰显精神情感,极大地推进了"书为心画"观的理论发展。对比当下书坛重个性、性情而出现的创作弊端,明代晚期对性情的关... 明代晚期崇尚个体精神解放的书法风潮与当代书坛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书法意象的本源来看,书论家主张书法意象彰显精神情感,极大地推进了"书为心画"观的理论发展。对比当下书坛重个性、性情而出现的创作弊端,明代晚期对性情的关注,更应是一种独属于个体的动能与人格境界,书家以此贯通笔法、性情与创新,形成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发生 神会意得 意象创构
原文传递
论朱志荣的审美意象创构思想
15
作者 李新 《东吴学术》 CSSCI 2020年第6期19-26,共8页
朱志荣的审美意象创构思想,提出了感悟、判断、创造在瞬间统一的审美意象创构机制,突出了创构主体的主导地位。他认为,意象创构是以感悟为前提和动力的,包含了主体的情感价值判断,并借助想象力得以实现,是主体满足自我创造欲和自我实现... 朱志荣的审美意象创构思想,提出了感悟、判断、创造在瞬间统一的审美意象创构机制,突出了创构主体的主导地位。他认为,意象创构是以感悟为前提和动力的,包含了主体的情感价值判断,并借助想象力得以实现,是主体满足自我创造欲和自我实现的活动。他基于本源、体性和体貌相统一的本体观,把意象看成是美的本体,是从本到体动态生成的,体现了个体瞬时性与社会历史性、本体与价值的统一。审美意象创构理论凸显了动态性的特征,突破了把美感作为美的反映的说法,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鲜明的生命意识,在方法论上具有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创构 动态生成 审美价值 从本到体 生命意识
原文传递
感悟、判断、创造——朱志荣意象创构内在机制论
16
作者 马鸿奎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朱志荣对意象创构内在机制的揭示,在美学本体论意义上回答了“意象何以可能”的问题。朱志荣认为,意象创构是审美活动之核心,其内在机制呈现为感悟、判断、创造在瞬间的有机统一。首先,意象创构是情理交融的感悟,瞬间的感性直观中积淀... 朱志荣对意象创构内在机制的揭示,在美学本体论意义上回答了“意象何以可能”的问题。朱志荣认为,意象创构是审美活动之核心,其内在机制呈现为感悟、判断、创造在瞬间的有机统一。首先,意象创构是情理交融的感悟,瞬间的感性直观中积淀着理性因素;其次,意象创构表现为一种以审美理想为基础的情感价值判断,意象创构的过程就是审美价值判断的过程;再次,意象创构还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生命活动,其中不仅有全新意象的生成,同时也有对主体的重新塑造。朱志荣的意象创构内在机制论为意象创构论美学奠定了基础,对建构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创构 内在机制 感悟 判断
原文传递
汉字与书法中的意象创构
17
作者 庞晓菲 《书法》 2018年第5期99-101,共3页
“意象”首次进入美学领域是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其中有言:一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后,随着意象理论的继续深化,它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书学领域普遍使用的基本范畴,如张怀罐说“探彼意象”,蔡希综说“意象之奇”。
关键词 意象创构 书法 汉字 《文心雕龙》 意象 意象理论
原文传递
诗美之思与诗境创构——论宗白华的诗歌美学观及其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德胜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作为 2 0世纪初中国新诗运动的“殿军” ,宗白华“形”“质”不分的新诗意境创构理论及其对于诗人人格的修养要求 ,体现了辩证的艺术精神 ,对新诗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小诗创作则意象新颖、风格独标 ,在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中... 作为 2 0世纪初中国新诗运动的“殿军” ,宗白华“形”“质”不分的新诗意境创构理论及其对于诗人人格的修养要求 ,体现了辩证的艺术精神 ,对新诗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小诗创作则意象新颖、风格独标 ,在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中呈露着情绪的纯真与感动 ,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诗美观念 意象创构
下载PDF
借古开今:台湾民间艺阵中的新设计——2016高雄内门大专院校“创意宋江阵”大赛分析
19
作者 黄明珠 《艺苑》 2017年第2期85-88,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2016台湾内门大专院校"创意宋江阵"的新设计现象分析,试图揭示本民族的意象创构方式仍为台湾大专院校师生艺术创作的一种主动选择,其根源是由隐藏在主体深层的民族思维决定的,可谓力图"借古以开今"。
关键词 意宋江阵” 意象创构 古今互动
下载PDF
论《乐记》的音乐意象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远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93,共5页
《乐记》的音乐意象创构是通过"诗、歌、舞"的具体艺术样式,将内在于人心的音乐意象物化为音乐艺术作品的过程。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音乐意象创构方面,《乐记》吸收了《周易》"观物取象"说,... 《乐记》的音乐意象创构是通过"诗、歌、舞"的具体艺术样式,将内在于人心的音乐意象物化为音乐艺术作品的过程。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音乐意象创构方面,《乐记》吸收了《周易》"观物取象"说,虽不具有完备的音乐意象创构体系,但是它包含着丰富的音乐意象。经过对这一潜在思想体系的总结和归纳,使之按照现代意象学理论体系重新建构,可知《乐记》的音乐意象创构思想主要表现在音乐意象发生论、音乐意象本体论、音乐意象创构的过程及特征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音乐意象 意象创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