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旅游意象对比研究
1
作者 陈海婷 蒋正良 +1 位作者 石峰 高敏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以青岛劈柴院、上海田子坊和广州永庆坊为例,对比游客对三个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旅游意象。在爬取三个典型街区的网络评论文本的基础上,采用ROST CM6工具对街区的个性意象、结构意象和情感意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街区的个性意象... 以青岛劈柴院、上海田子坊和广州永庆坊为例,对比游客对三个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旅游意象。在爬取三个典型街区的网络评论文本的基础上,采用ROST CM6工具对街区的个性意象、结构意象和情感意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街区的个性意象和结构意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劈柴院的正面情感意象低于田子坊和永庆坊,且消极情感意象的主题共性大于个性。根据三个典型街区的旅游意象特征,总结出三个街区的旅游意象规律,为其他同类型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型历史街区 网络文本 旅游意象 对比
下载PDF
近邻型古村落旅游地意象对比与优化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
2
作者 王钦安 吴俏 吴宁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3-1080,共8页
旅游地意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西递、宏村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网络游记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特征。结果发现:①旅游地意象系统表征包括服务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景观意象和情感意象5个维度,西递与宏村... 旅游地意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西递、宏村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网络游记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特征。结果发现:①旅游地意象系统表征包括服务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景观意象和情感意象5个维度,西递与宏村具有差异性;意象元素感知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感知高频词频数呈“长尾”分布特征;意象要素感知西递的古建筑景观表达和历史性呈现较明显,宏村的水韵表达和古韵呈现较明显。②游客积极倾向和乐观评价整体不高,非肯定性情感评价不低,积极情绪占比宏村略高于西递,中性情绪占比西递略高于宏村,消极情绪占比宏村明显高于西递。③整体意象表现主题同质化程度高,可归纳为本真性意象、商业性意象以及休闲性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意象 近邻型古村落 内容分析法 西递 宏村
下载PDF
体认翻译观下《离骚》三译本名物意象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可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8-68,共11页
体认翻译学(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认为,翻译是基于多重互动的体认活动。对比译本间所体现的体认差异是对译者偏好、译语特征、翻译选择以及内在理据的发掘与证明。《离骚》大量的名物意象展现了作者体认机制,而其翻译... 体认翻译学(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认为,翻译是基于多重互动的体认活动。对比译本间所体现的体认差异是对译者偏好、译语特征、翻译选择以及内在理据的发掘与证明。《离骚》大量的名物意象展现了作者体认机制,而其翻译则反映了译者基于原文进行“映射”与“创仿”的诸多手段。文章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式,利用ECT三要素框架对比代表中国译者、汉学家译者、中外合译三类典籍外译模式的许渊冲译本(2008),霍克斯译本(1985)以及杨宪益、戴乃迭译本(2001)在《离骚》72类名物翻译上的处理特征,探讨ECT框架在诗歌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而剖析了三类译者的翻译偏好和译语特征,阐释了译本差异存在的主客因素,阐明了译者在两套核心原则映射间的位置与其译本呈现的关系,为中国传统文学有效外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翻译学 《离骚》英译 名物意象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旅游前后目的地空间意象对比研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唐玉凤 张宏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以旅韩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为研究内容,以手绘认知地图方法为实现途径,通过机场跟团和散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有效草图游前263份、游后259份。依托问卷中所提取和统计的认知地图的相关数据,分析韩国旅游目的... 以旅韩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为研究内容,以手绘认知地图方法为实现途径,通过机场跟团和散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有效草图游前263份、游后259份。依托问卷中所提取和统计的认知地图的相关数据,分析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形成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结构。研究发现:空间认知的五大要素出现频率游后远大于游前,其中标志物要素比重最大;单体型结构成为旅韩中国游客在韩停留期间最主要的认知地图类型,游前游后都占最大比例;国家目的地认知地图构成要素超越城市的一般物质形态;国家目的地意象空间认知符号化。根据手绘草图呈现的内容,讨论了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其空间意象与居民城市意象的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旅游目的地 空间意象 认知地图 要素 结构 旅韩中国游客
下载PDF
审美意象的隐喻性构建与理解——关于《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中的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春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8,共3页
意象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概念,是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具有巨大的审美功能。而隐喻是意象的范畴与构建手段,大量有关隐喻的语言学、认知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隐喻的表达也是抽象思维认知的过程,具有主体认知的主观性,但也呈现出语言体验性... 意象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概念,是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具有巨大的审美功能。而隐喻是意象的范畴与构建手段,大量有关隐喻的语言学、认知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隐喻的表达也是抽象思维认知的过程,具有主体认知的主观性,但也呈现出语言体验性的特征。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两部作品中的命运、父亲等重要意象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不同文本存在不同的文本环境,但主体体验的共性可以帮助读者突破差异,达到审美的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隐喻 哈姆雷特 贾宝玉
下载PDF
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对比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继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了解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对这类旅游地的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该文以丽江古城为案例,以现实游客在网上发表的旅游地评论为素材,借助内容分析法对比了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发现在高强度旅游开发背... 了解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对这类旅游地的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该文以丽江古城为案例,以现实游客在网上发表的旅游地评论为素材,借助内容分析法对比了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发现在高强度旅游开发背景下,国内游客对丽江古城的整体印象优于外国游客,其重要原因是外国游客对古城镇现代化、商业化、拥挤的容忍度更低;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中外游客对丽江古城民族风情与乡土文化的印象远弱于对其古城风貌的印象。基于研究结论,就民族地区古城镇旅游经营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游客 中国民族地区古城镇 复合意象 对比研究 丽江古城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意象派诗歌的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运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3-45,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追求简洁 ,突出意象 ,时空自由 ;会意性强 ,分析性弱 ,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 ,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 ,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 。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诗歌 意象 语言 绘画 常规 变异
下载PDF
汉英文化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30-234,共5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打上民族文化烙印的符号系统。然而不同的民族因为生存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可能赋予相同的物象以不同的文化内涵,使该事物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经...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打上民族文化烙印的符号系统。然而不同的民族因为生存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可能赋予相同的物象以不同的文化内涵,使该事物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文化意象所导致的理解障碍。从英汉文化意象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希望为促进英汉跨文化交际理解拓展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内涵意义 语言
下载PDF
东方的桃子与西方的苹果——文化意象对比及翻译 被引量:5
9
作者 欧秋耘 李枫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切相关,语言使用的同时往往受到文化的制约。对比学习中西文化,可以发现两种富含内涵的象征物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东方的桃子和西方的苹果,由此衍生出来的词汇使用非常灵活,给翻译这些词语也带来了难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切相关,语言使用的同时往往受到文化的制约。对比学习中西文化,可以发现两种富含内涵的象征物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东方的桃子和西方的苹果,由此衍生出来的词汇使用非常灵活,给翻译这些词语也带来了难题。本文从这两种水果的文化意象在各自文化领域的来源着手,探讨神话传说、语言词汇和风俗习惯方面文化内涵的异同及原因,进而探索翻译中文化意象错位的现象以及翻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桃子文化 苹果文化
下载PDF
汉英隐喻中的植物文化意象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映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汉英植物隐喻是基于植物的独特观察视角及文化生活的体验而形成的语言结晶。隐喻包含的植物意象在中西文化中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汉英植物隐喻意象的比较展示了中国万物一体、和谐共处与西方万物依附于上帝和人类的自然观的差异,也... 汉英植物隐喻是基于植物的独特观察视角及文化生活的体验而形成的语言结晶。隐喻包含的植物意象在中西文化中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汉英植物隐喻意象的比较展示了中国万物一体、和谐共处与西方万物依附于上帝和人类的自然观的差异,也呈现了中西文化对于外表审美意识的共通和不同,以及中华民族以物比德、重视伦理修养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植物意象 对比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驴得水》中的“剪发”意象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朝晖 李艳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98-100,共3页
在中外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女性的"头发"这一意象经常作为一个符号性的存在,具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与性别意识。而"剪发"这一行为则代表着在特定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中,对女性性别的抹杀,并以暴力的形式对其存在的... 在中外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女性的"头发"这一意象经常作为一个符号性的存在,具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与性别意识。而"剪发"这一行为则代表着在特定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中,对女性性别的抹杀,并以暴力的形式对其存在的女性意识进行压制。文章通过意大利著名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国产喜剧电影《驴得水》中的"剪发"意象作对比,分析"剪发"意象背后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发 意象 意蕴 压抑 暴力
下载PDF
中西诗歌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X期61-62,共2页
诗歌是一种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意象是体现诗人的情绪、诗歌主题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西诗歌在使用意象创造诗歌时也会有一些差异。诗歌是一种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感受的文学体裁,这种愉悦和美好体验主要来自诗歌... 诗歌是一种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意象是体现诗人的情绪、诗歌主题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西诗歌在使用意象创造诗歌时也会有一些差异。诗歌是一种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感受的文学体裁,这种愉悦和美好体验主要来自诗歌的音、形、意,即诗歌的韵律、形式和意境。诗歌的意境主要来自意象的组合,意象在诗歌中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是诗人运用语言表现事物、行为、感情、观念、思想的主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阅读体验 意象表达
下载PDF
不同民族语言所蕴涵文化意象对比——以词汇语义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顺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1-96,共6页
语言对人类精神发展起决定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显。通过不同语言中相同能指对应的所指之对比,映射出相应民族的文化精神。即通过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世界图景之间存在的像似性,推论出不同语言词汇语义蕴涵的文化意象之异质性,其理据是:... 语言对人类精神发展起决定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显。通过不同语言中相同能指对应的所指之对比,映射出相应民族的文化精神。即通过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世界图景之间存在的像似性,推论出不同语言词汇语义蕴涵的文化意象之异质性,其理据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意识观念→不同文化意象。文章通过俄、英、汉三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显性形式-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数字意象、彩色意象等对比分析,证明地理环境决定文化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 文化意象 文化输出 商品输出
下载PDF
穆尔与叶赛宁诗歌中的生态原型意象对比研究
14
作者 龚晓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5-88,共4页
美国诗人玛丽安娜.穆尔与俄罗斯诗人谢尔盖.叶赛宁分别在各自诗作中以"原型"的方式建构各类神启意象,如极光、雾霭、印第安部落、森林界碑、烟囱、铁轨等。具有生态指涉意义的神启意象在二者创作中呈现动态演化的特点,在二者... 美国诗人玛丽安娜.穆尔与俄罗斯诗人谢尔盖.叶赛宁分别在各自诗作中以"原型"的方式建构各类神启意象,如极光、雾霭、印第安部落、森林界碑、烟囱、铁轨等。具有生态指涉意义的神启意象在二者创作中呈现动态演化的特点,在二者早、中、晚期诗歌里分别启示着生态理想、生态责任和生态预警。神启意象统辖着二者各时期诗歌的生态话语场,以最本质的方式折射出诗人特定时期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启意象 原型 生态话语场 穆尔 叶赛宁
下载PDF
和歌与词的意象对比
15
作者 张全辉 《保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日本和歌与词在总体艺术风貌上十分接近。从二者意象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意象的审美特征、意象的容量与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对比,辅之具体的作品分析,可以见出和歌与词诸多相近的艺术追求,也有微妙的文学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 和歌 意象 对比
下载PDF
黑白意象对比研究——以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为例
16
作者 韦小岿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87-88,共2页
本文以《看不见的人》中相关场景描述为基础,探讨黑人文学作品中黑白意象运用的象征寓意。该意象与叙述者亲身经历交织,隐喻表现在白人主流社会中黑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具有普适性,超越文化、种族及意识形态的范畴,揭示出个体生存... 本文以《看不见的人》中相关场景描述为基础,探讨黑人文学作品中黑白意象运用的象征寓意。该意象与叙述者亲身经历交织,隐喻表现在白人主流社会中黑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具有普适性,超越文化、种族及意识形态的范畴,揭示出个体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意象 对比 象征 《看不见的人》
下载PDF
解读伍尔夫短篇小说《新装》的意象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立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新装》大量运用动物意象和日常事物意象的对比,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与挣扎,映衬其后的悲剧就是人类目前还缺少给流离失所的人性提供一个新的精神家园,精神归属感的缺失导致人生追求的盲目性。
关键词 意象 对比 联想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英汉语文学词汇的文化意象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慧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期38-39,共2页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文化意象。本文从文学词汇之文化意象差异的角度来说明文学词汇这一语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由文化意象的对比分析而导致的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尤其能...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文化意象。本文从文学词汇之文化意象差异的角度来说明文学词汇这一语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由文化意象的对比分析而导致的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尤其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文学词汇 文化意象 对比
下载PDF
中英诗歌中水和风的自然意象对比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赛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是其标志特征;西方诗歌同样异彩纷呈,形象生动。虽然中西方诗歌的传统和创作背景存在差异,意象理论也是同中有异,但是...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是其标志特征;西方诗歌同样异彩纷呈,形象生动。虽然中西方诗歌的传统和创作背景存在差异,意象理论也是同中有异,但是无论中西,诗歌中的意象都指心与物的融合,是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本文在分析了中西美学和诗学对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后,选取了中英诗歌中重叠较多的水和风这两个自然意象进行对比,考察相同的自然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不同呈现和不同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英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自然意象 中国诗歌 英国诗歌
下载PDF
常见汉英动物词汇意象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国杰 危鸣辉 《时代人物》 2008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语言与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要完全了解一种文化,我们就要仔细观察了解它的语言与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其文化的反映,是了解其文化的窗口。动物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创造并发展了一个动物词汇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词汇... 语言与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要完全了解一种文化,我们就要仔细观察了解它的语言与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其文化的反映,是了解其文化的窗口。动物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创造并发展了一个动物词汇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词汇被用来表达人类的性格与性情等。但在不同文化中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尤其是常见动物词汇及与它们相关的短语和他们意象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词汇 文化差异 内涵意义 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