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吉文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意象既非具象又非抽象,既兼具象又兼抽象。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意象思维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象模式,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中医学的六淫、四气、藏象、证候等亦属意象模式。意象模式具有整... 意象既非具象又非抽象,既兼具象又兼抽象。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意象思维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象模式,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中医学的六淫、四气、藏象、证候等亦属意象模式。意象模式具有整体性、衡动性、相对性、随机性、中和性、指示性等特征。认识掌握意象思维方法对古今文化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意象思维 意象模式 阴阳五行
下载PDF
意象模式及其在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钊平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4期35-39,共5页
模式是一种功能框架 ,隐寓着一种规范的确立和对常态的认同。中国古典叙事模式的探讨应当着眼于时间、结构、视角、意象四个方面 ,而后者尤为唐宋传奇所独擅。唐宋传奇小说意象模式的运用主要有 :借助核心意象暗寓人物命运 ,通过意象叠... 模式是一种功能框架 ,隐寓着一种规范的确立和对常态的认同。中国古典叙事模式的探讨应当着眼于时间、结构、视角、意象四个方面 ,而后者尤为唐宋传奇所独擅。唐宋传奇小说意象模式的运用主要有 :借助核心意象暗寓人物命运 ,通过意象叠加定格创设诗化情境 ,异性信物本身的表情达意 ,神话灵异故事的预言意义等。情意、表象兼具的意象往往凝聚精神 ,疏通文脉 ,强化了作品的审美趣味 ,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形式 叙事模式 意象模式 唐宋传奇 诗情文笔
下载PDF
中国当代陶艺的意象模式
3
作者 万长林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5年第6期47-50,共4页
意象是中国当代陶艺中的一个核心美学范畴,是陶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陶艺家的创作灵感与对生命的体悟都凝聚于意象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中国当代陶艺在形态、釉色、气韵三个维度的意象言说,体现着时代精神... 意象是中国当代陶艺中的一个核心美学范畴,是陶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陶艺家的创作灵感与对生命的体悟都凝聚于意象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中国当代陶艺在形态、釉色、气韵三个维度的意象言说,体现着时代精神与审美特质,陶艺家从心与物交融的审美意象中强调对自然、生命的体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意象模式。它不仅传承文明,还体现了当下的社会形态与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陶艺 意象模式 生命体悟
下载PDF
月与日的辉映与逆变——《金锁记》的整体意象模式
4
作者 高岭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是处于小说文本中心位置的主导意象,对全篇具有统摄作用。月亮意象象征寓意的透射,在围绕自身生发衍变的同时,又与"太阳"意象相辉映与逆变,构成小说的整体意象模式,展开多方面的意义延...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是处于小说文本中心位置的主导意象,对全篇具有统摄作用。月亮意象象征寓意的透射,在围绕自身生发衍变的同时,又与"太阳"意象相辉映与逆变,构成小说的整体意象模式,展开多方面的意义延伸。月亮意象在小说里出现20处,太阳意象出现13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重所指。它们的逆变和辉映,透射出七巧、芝寿、长安三个女性人物复杂的心理蕴涵,从历史维度揭示出在父权统治男性中心社会里女性扭曲、畸形而惨痛的真实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月亮意象 太阳意象 整体意象模式 象征
下载PDF
意象模式:鉴赏诗词的有效门径
5
作者 朱文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6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意象模式 诗词 诗歌鉴赏题 基本模式 客观物象 门径 诗人自我形象 模式构建 作者 高考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艳情小说“性”意象模式之生成机制探究
6
作者 赵卫东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5-99,104,共6页
明代中后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文言和白话艳情小说。受纵欲主义思潮和市场文化的影响,这类小说的叙事从形象塑造、情节叙述到语言修辞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性"意象模式的膜拜与建构上:作品人物沦为"性"的符... 明代中后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文言和白话艳情小说。受纵欲主义思潮和市场文化的影响,这类小说的叙事从形象塑造、情节叙述到语言修辞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性"意象模式的膜拜与建构上:作品人物沦为"性"的符号和欲望消费的客体,意象本身从审美形象滑向观念意象;文本修辞中的换喻功能增强,欲望溢出理性的规范;与此同时,文本格调旨趣日益低下,呈现出"俗""艳"倾向。本文以审美表现理性和文化功能主义为支点,揭櫫这种意象模式的内在生成机制与文化趣味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文化格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情小说 “性”意象模式 观念意象 修辞转换 俗艳
下载PDF
茅盾象征性散文及其意象模式梳辨
7
作者 蒋有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5-8,共4页
茅盾的许多散文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其所选取的意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0年为第一阶段,其特征为"苦闷沉郁、迷蒙恐惧... 茅盾的许多散文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其所选取的意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0年为第一阶段,其特征为"苦闷沉郁、迷蒙恐惧及淡淡的希望";30年代为第二阶段,其特征为"充满生机、活力与战斗性";40年代为第三阶段,其特征为"赞美、歌颂、美好与向上"。茅盾正是以这些意境隽永的散文小品象征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激荡着时代风云、包含着精湛社会内容而又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象征性散文 意象模式
下载PDF
《哈姆莱特》的意象模式及蕴意 被引量:3
8
作者 肖锦龙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27,共6页
关于《哈姆莱特》的意象、意象模式,西方当代评论家曾作过极细致的研究论述,如30年代初卡罗琳·斯珀津就提出了著名的疾病说,接着沃尔夫冈·克莱门提出了腐蚀、腐化说,威尔逊·奈特提出了死亡说,50年代麦纳德·曼克则... 关于《哈姆莱特》的意象、意象模式,西方当代评论家曾作过极细致的研究论述,如30年代初卡罗琳·斯珀津就提出了著名的疾病说,接着沃尔夫冈·克莱门提出了腐蚀、腐化说,威尔逊·奈特提出了死亡说,50年代麦纳德·曼克则力主表里不一、神秘、绝望说,70年代T·麦卡林顿提出了乖戾混乱说,但由于他们就事论事,各执一隅,因而最终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只要翻翻作品就可看得明白,在《哈姆莱特》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象,其种类丰富多样,根本不象上述评论家各自所坚持的那样单调划一。同时,有很多意象在作品中被反复重复强调,很难说哪个是主导性的,哪个是辅从性的。所以,与其去论它们的上下主次,倒不如将它们视作是平等共存的更恰当些。这些意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意象模式 莎士比亚 克劳狄斯 死亡意象 作品 自然欲求 历史剧 奥菲利娅 个人主义
下载PDF
动作类反训词的意象模式
9
作者 林达青 苑全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9-82,共4页
对“反训”现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不能从总体上揭示“反训”的本质。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动作类反训词的意象模式,即:“相向位移→反向位移”、“相向位移→静态维持”、“静态意象→动态建构”、“静态意象→不定向... 对“反训”现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不能从总体上揭示“反训”的本质。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动作类反训词的意象模式,即:“相向位移→反向位移”、“相向位移→静态维持”、“静态意象→动态建构”、“静态意象→不定向的同向位移”、“静态意象→定向的同向位移”以及“静态意象→受事意象位移”。并简要分析了认知规律在词义研究中的系统化功能和预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模式 动作类反训词 认知规律 词义 古汉语 训诂学
下载PDF
试析茅盾象征性散文及其意象模式
10
作者 徐枫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茅盾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成绩卓著的散文家。而在他的散文中,又以象征散文最为出色。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它们区别于作者其它散文的最大特点是通篇运用象征方式,即以具体物象对社会生活的... 茅盾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成绩卓著的散文家。而在他的散文中,又以象征散文最为出色。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它们区别于作者其它散文的最大特点是通篇运用象征方式,即以具体物象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写客观的具体形象,而是通过物象的形式或内涵,运用特殊的想象和联想,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在表现手法上,则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托物连类以形之,借物引怀以抒之”(沈德潜《说诗啐语》)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模式 象征性 散文 茅盾 生物意象 试析 意象 三十年代 白杨树 象征意义
下载PDF
文学翻译过程与格式塔意象模式 被引量:113
11
作者 姜秋霞 权晓辉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运用格式塔审美心理模式对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即译者的审美思维运作方式进行动态的研究与认识。根据译者-读者这-特殊审美主体在对原文艺术客体接受过程中的审美特点,提出了具有文学翻译特质的“格式塔意象”,为文学翻译的审... 本文运用格式塔审美心理模式对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即译者的审美思维运作方式进行动态的研究与认识。根据译者-读者这-特殊审美主体在对原文艺术客体接受过程中的审美特点,提出了具有文学翻译特质的“格式塔意象”,为文学翻译的审美及认知结构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格式 意象模式
原文传递
中西诗歌意象层面模式及其根源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亚斌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对李白和庞德诗的分析 ,知道中西诗歌意象层面模式的不同 :一种是二层间性模式 ;另一种是三层间性模式。产生这两种模式差异的根源是在文字的起源不同上 ,中国是一种文字的对事物及其意义的描摹的原型结构模式 。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诗歌 意象层面模式 二层间性模式 三层间性模式 文字根源 原型结构模式
下载PDF
苏曼殊小说的四个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策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58-61,共4页
众所周知,与苏曼殊同时登上文坛的一大批小说作家,不管是谴责小说,还是鸳派小说,它们所表现的只是生活的原始形态,离真正的艺术创造尚有很大的距离.苏曼殊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挣脱了政治功利对文学的束缚,以一种痛苦的... 众所周知,与苏曼殊同时登上文坛的一大批小说作家,不管是谴责小说,还是鸳派小说,它们所表现的只是生活的原始形态,离真正的艺术创造尚有很大的距离.苏曼殊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挣脱了政治功利对文学的束缚,以一种痛苦的理性态度向读者昭示了过渡年代知识青年心史上令人心酸的一页,使其创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如果从这一点着眼,誉《断鸿零雁记》为"民国初年第一篇成功之作",①无疑是正确的.为了探求他的小说的内蕴,我们准备通过对他小说中的情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小说作家 情节模式 辛亥革命前后 个性解放 知识青年 意象模式 真正意义 传统文化 中国文学
下载PDF
论陶渊明隐逸的表达模式
14
作者 周期政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 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思想 叙述模式 意象模式 东晋 诗歌
下载PDF
血:生命的铁流——谈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
15
作者 毛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2期128-132,136,共6页
血的意象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具有非凡意义,铭记着时代风雨中民族的命运与生命的历程;余华的小说是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该文试图从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切入,分析其意象模式及内在律动,揭示其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探讨血的意象与社会... 血的意象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具有非凡意义,铭记着时代风雨中民族的命运与生命的历程;余华的小说是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该文试图从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切入,分析其意象模式及内在律动,揭示其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探讨血的意象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意象模式 余华 小说 意识形态 文化内涵 生命历程
下载PDF
意象教学法在高中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荣萍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3期6-6,共1页
所谓意象,便是寓“意”之“象”,主要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在创作中,其诗词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所以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一直强调意象教学。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凝聚,通过客... 所谓意象,便是寓“意”之“象”,主要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在创作中,其诗词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所以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一直强调意象教学。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凝聚,通过客观物象经诗人情感升华并创造成独特之象。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以意象模式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通过对诗词内涵的充分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模式 诗词鉴赏 教学法 高中 应用 情感活动 创作主体 艺术形象
下载PDF
一种显像语词的活用──兼论戏剧意象的角色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立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戏剧意象 词的活用 角色内涵 总体意象 意象模式 戏剧主题 现代戏剧 戏剧家 审美意象 剧作家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模式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斌 罗亚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5期67-75,共9页
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分类,以命题认知、意象图式认知、隐转喻认知三个认知模式的结构维度编制调查问卷,考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在... 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分类,以命题认知、意象图式认知、隐转喻认知三个认知模式的结构维度编制调查问卷,考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模式中,命题认知最常用,女大学生、文科生、研究生、低年级本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积极的认知态度,更善于使用不同的认知模式帮助自己理解、内化相关知识要点,形成对新知识的组织和表征。因此根据大学生认知模式的特点与水平,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度和践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模式 命题模式 意象图式模式 隐转喻模式
下载PDF
试论纳兰词的创作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党月异 《德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9-41,60,共4页
纳兰性德的词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具体表现在情感模式上是极度生存重负下主体自我的心理泻导,表现在时空处理模式上是以梦和回忆为契机,以主体的心理时空为参照,表现在意象群模式上是渗入了主体的身世之感。
关键词 创作模式 情感模式 时空处理模式 意象模式 纳兰性德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理念化认知模式中四种认知模式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嘉卉 杨廷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3期13-16,共4页
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是人类对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模式。鉴于此,Lakoff将其称为理念化认知模式(ICM)。根据结构原则,Lakoff将其分为四种模式: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本文提出,命... 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是人类对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模式。鉴于此,Lakoff将其称为理念化认知模式(ICM)。根据结构原则,Lakoff将其分为四种模式: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本文提出,命题模式包括认知客体成分、属性和其间的关系,是人类认知的起点;意象图式模式是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基本认知方式,是感觉和理性之间的一道桥梁;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是人类的高级认知模式,人们通过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理解和构建相对抽象的概念。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做出真假值判断,因此,命题模式又是人类认知事物的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认知 理念化认知模式 命题模式 意象图式模式 隐喻模式 转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