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意象与写作
1
作者 杨瑞芳 于晓冰 《集宁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写作过程中 ,经常要谈到“意象”一词 ,“意象”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模糊意象”来扩展文章的内涵和外延。而如何创设这种“模糊意象” ?根据写作实践 ,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创设。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模... 在写作过程中 ,经常要谈到“意象”一词 ,“意象”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模糊意象”来扩展文章的内涵和外延。而如何创设这种“模糊意象” ?根据写作实践 ,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创设。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模糊意象在写作实践中的创设 ,即情感的渗透 ,感觉的挪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意象 诗歌创作 心理学 文学风格 中国
下载PDF
翻译:模糊艺术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秉钦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1,共3页
本文从模糊学的角度讨论翻译,特别对文学翻译的语义模糊和意象糊模加以论述。指出:它们既造成了翻译的困难,同时也开辟了广阔的再创造空间。
关键词 模糊 语义模糊 意象模糊
下载PDF
模糊语言学视域下的《天净沙·秋思》赏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树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模糊美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词选择"枯、老、昏、小、古、西、瘦"等形容词...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模糊美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词选择"枯、老、昏、小、古、西、瘦"等形容词语言变量使其内涵较之明晰,语言更具开放性、蕴含性、妥贴性和简洁性;从意象模糊方面来看,该词将孤立、单一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空间上看,上下左右、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从状态上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主题突出。语义模糊、意象模糊所呈现的文学模糊性又决定其题旨的不确定性和流变性,赋予其主题以多元模糊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天净沙·秋思》 语义模糊 意象模糊 主题模糊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审美建构——基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8-41,共4页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模糊美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诗选择"lovely,temperate,short,hot"等形容词...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模糊美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诗选择"lovely,temperate,short,hot"等形容词和"I","thee","this"等指示代词,使其蕴含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呈现出开放的审美意境;从意象模糊方面来看,该诗将夏天、花朵、太阳、死亡等孤立、单一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虚实相生,召唤读者能动地参与填补与构建该诗的意境,充分挖掘并体验其模糊美;语义模糊和意象模糊又决定了该诗题旨的不确定性和流变性,赋予其主题以多元模糊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审美建构 语义模糊 意象模糊 主题模糊
下载PDF
《枫桥夜泊》的模糊美赏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树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6-79,共4页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依托夜泊生活片断,精选意象,冷暖交融,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主旨丰富、意象模糊的素描图。以"模糊美"为切入点,从语义模糊美、句法...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依托夜泊生活片断,精选意象,冷暖交融,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主旨丰富、意象模糊的素描图。以"模糊美"为切入点,从语义模糊美、句法模糊美、意象模糊美和主题模糊美四方面解读《枫桥夜泊》的模糊美,对模糊美学介入诗歌欣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夜泊 语义模糊 意象模糊 句法模糊 主题模糊
下载PDF
语境顺应视角下叶芝诗歌中模糊语言的翻译
6
作者 杨蓓 李薇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威廉·勃特勒·叶芝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译者要正确地理解其真正的意义,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特色,如果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之间语境相互矛盾,那么译者必须要将沟通作为目标,顺应目标语言的读者语境,... 威廉·勃特勒·叶芝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译者要正确地理解其真正的意义,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特色,如果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之间语境相互矛盾,那么译者必须要将沟通作为目标,顺应目标语言的读者语境,之后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本文在语境顺应的视角下对叶芝诗歌的中译本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顺应 叶芝诗歌 模糊词语 模糊意象
下载PDF
从意境与语言模糊性处理看叶芝诗歌的翻译效果
7
作者 彭杰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坛上独领风骚的人物,他的创作理论以及实践对20世纪文化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叶芝的诗既有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内容,也受...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坛上独领风骚的人物,他的创作理论以及实践对20世纪文化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叶芝的诗既有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内容,也受到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叶芝的诗有其独特的风格,作品有些内容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想要真正理解叶芝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保持原文的特色,就要求阅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意境。只有理解了原文意境,才能清楚作者的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该文通过对叶芝的名诗《当你老了》(外文名When you are old)的译文进行分析,从意境与语言模糊性的处理方面来看叶芝诗歌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诗歌 翻译 模糊意象
下载PDF
诗歌意象美的三星座——《在地铁车站》与《春江花月夜》意象美联系
8
作者 李成静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它是指词语通过组合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它是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意象派诗中重要而独特的概念。感官意象溢出情趣美,模糊意象荡出意蕴美,联想意象托出生动美。本文拟就庞德的《在地铁车站...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它是指词语通过组合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它是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意象派诗中重要而独特的概念。感官意象溢出情趣美,模糊意象荡出意蕴美,联想意象托出生动美。本文拟就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感官意象,模糊意象和意象联想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这两首诗之间的意象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美学 感官意象 模糊意象 意象联想
下载PDF
摭谈模糊言语的美学特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59-61,共3页
摭谈模糊言语的美学特质李兵模糊言语是指在说明、陈述或议论过程中.出于持定的表态情境的需要,写作者利用语义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不定性、概览性、非量化等特征的艺术言语。模糊言语.古来有之。... 摭谈模糊言语的美学特质李兵模糊言语是指在说明、陈述或议论过程中.出于持定的表态情境的需要,写作者利用语义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不定性、概览性、非量化等特征的艺术言语。模糊言语.古来有之。《诗经》中“巧笑倩兮,美国盼兮”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言语 美学特质 言语表达者 孔乙己 接受者 意蕴美 言语接受 模糊意象 摭谈 空灵飘逸
下载PDF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
10
作者 张海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张海鸥一在人类的思维和表达活动中,模糊化是不可或缺的活性机制,它与精确化相辅相成。人的思维和表达总是力求准确,而准确有时却是靠模糊化来实现的。由于宇宙万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变化中,由于许多事物的类... 模糊化与古典诗歌张海鸥一在人类的思维和表达活动中,模糊化是不可或缺的活性机制,它与精确化相辅相成。人的思维和表达总是力求准确,而准确有时却是靠模糊化来实现的。由于宇宙万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变化中,由于许多事物的类属边界和发展界限并非判然分明,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中国古典诗歌 模糊 艺术思维 艺术直觉 数量词 关系世界 模糊意象 精确化 形容词
下载PDF
及物性对等与汉诗英译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在诗词翻译中的及物性对等,能够有效实现译文对原文概念意义的忠实。但是如果原文的及物性结构本身并不完整,译文应尊重原文及物性的不完整性,以保证原文所留给读者的模糊美和想象空间。
关键词 汉诗翻译 及物性对等 意象模糊 想象空间
下载PDF
论数码艺术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作好 李帅 《钦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数码作品作为数字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前沿艺术形式,在艺术存在形式、题材选取、视觉效果、创作观上深受数码技术革命、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工业社会审美范式影响,并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本质艺术特征,即虚拟现实性、意象模糊性、... 数码作品作为数字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前沿艺术形式,在艺术存在形式、题材选取、视觉效果、创作观上深受数码技术革命、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工业社会审美范式影响,并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本质艺术特征,即虚拟现实性、意象模糊性、数码科技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艺术 虚拟现实性 意象模糊 数码科技美
下载PDF
论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章利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0-145,共6页
作为一门艺术的书法经历了从象形符号到意象性审美线构象征符号的发展过程。书法艺术蕴蓄意识内涵的线状墨迹组合构成(简称“线构”)与意象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是书法艺术重要的造型特征。为观者眼睛所视知的书法线构,包括墨线... 作为一门艺术的书法经历了从象形符号到意象性审美线构象征符号的发展过程。书法艺术蕴蓄意识内涵的线状墨迹组合构成(简称“线构”)与意象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是书法艺术重要的造型特征。为观者眼睛所视知的书法线构,包括墨线形质、力、节奏、神采等层次。书法线构视知过程具有直观、识悟、品味等特点。书艺审美意象是线构的抽象复合经观者心理综合的结果,物质化的线构成为沟通书家、观众头脑中两种相应而有别的审美意象的中介。书艺的意象有像物的内在必然性和高度模糊性,并始终围绕线构映象展开,其中的意又有意兴、意匠、意旨、意趣、意境等涵义。中国的书法艺术与西方抽象主义绘画是分属不同文化模式的两种艺术符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审美特征 模糊意象 意趣 意境 意象性线构象征符号 线构层次 视知过程
下载PDF
当代数码视觉艺术特征探析
14
作者 刘华年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7-39,共3页
当代视觉艺术受数码技术革命、后工业社会的审美范式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与冲击已越来越明显。视觉艺术在艺术的存在形式、视觉效果、创作观等方面受数码技术的影响很大,并逐渐形成了虚拟现实性、数码科技美、意象模糊性等艺术... 当代视觉艺术受数码技术革命、后工业社会的审美范式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与冲击已越来越明显。视觉艺术在艺术的存在形式、视觉效果、创作观等方面受数码技术的影响很大,并逐渐形成了虚拟现实性、数码科技美、意象模糊性等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视觉艺术 虚拟现实性 数码科技美 意象模糊
下载PDF
传统经典作品中模糊意象与抽象概念的诠释与翻译──以张潮的《美人》为例
15
作者 游越 周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年第9期77-78,共2页
历史经典作品有其自身的语言和表达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采用模糊意象和抽象概念。借助翻译涨潮《美人》一文之实践,文章拟说明词语的准确理解、诠释与跨越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以在目标语读者心中引起与发源... 历史经典作品有其自身的语言和表达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采用模糊意象和抽象概念。借助翻译涨潮《美人》一文之实践,文章拟说明词语的准确理解、诠释与跨越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以在目标语读者心中引起与发源语读者相似的共鸣。同时留意并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题材风格与行文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意象 抽象概念 经典作品 美人 翻译
原文传递
简析张怀瓘论书法之美的心理成因
16
作者 张宇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0年第8期86-89,共4页
汉唐书法创作论中关于书法美心理成因的探讨在汉末蔡邕就已开始,至唐张怀瓘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的观点。本文认为这四个方面中"虑以图之"讲书法创作过程中书法意象... 汉唐书法创作论中关于书法美心理成因的探讨在汉末蔡邕就已开始,至唐张怀瓘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的观点。本文认为这四个方面中"虑以图之"讲书法创作过程中书法意象的酝酿,对于模糊意象的加工、提炼、整合;"势以生之"讲书法创作中心理动态趋势对"笔势"、"字势"和"局势"的决定;"气以和之"讲书家个性气质对书家书风形成的决定作用,以及即时生命情态对于单件作品中各种形式因素的统一、和谐的决定作用;"神以肃之"讲精神的精审对书法基本审美品格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心理成因 个性气质 书法意象 书法作品 决定作用 审美品格 审美想象 天地之心 模糊意象
下载PDF
谈叶芝诗歌中的模糊语言
17
作者 易超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3期76-77,共2页
威廉·勃特勒·叶芝在20世纪文学界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她的作品风格独特,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她的作品大多以爱尔兰的民族传统和现实生活为主题,并融入了其他题材,经过反复融合,终将理性和感性很好地融合表达出来,做到了... 威廉·勃特勒·叶芝在20世纪文学界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她的作品风格独特,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她的作品大多以爱尔兰的民族传统和现实生活为主题,并融入了其他题材,经过反复融合,终将理性和感性很好地融合表达出来,做到了写实与象征的完美诠释,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享誉国内外。在中国,她的诗歌中文版受到了大众的热捧。由于叶芝的诗歌有的内容晦涩难懂,阅读者既要真正理解她要表达的内容,又要保持原文的特色,当理解和原文语境矛盾时,要顺应原文语境。本文在顺应语境的前提下对叶芝诗歌中模糊语言进行了详细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顺应 叶芝 诗歌 模糊词语 模糊意象
原文传递
自我抒情与干预现实——从“他者”看沈从文《水云》的内外诉求
18
作者 丁茜菡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1943年,沈从文的《水云》发表于《文学创作》第一卷第四期和第五期,最初刊载时有副标题"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在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全集》中收入的1947年8月校定稿中已不见。全集中这一版本虽内容更详细、描... 1943年,沈从文的《水云》发表于《文学创作》第一卷第四期和第五期,最初刊载时有副标题"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在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全集》中收入的1947年8月校定稿中已不见。全集中这一版本虽内容更详细、描画更具体,但副标题的先有后无,显示出犹豫。——删去相对具体的提示线索,只留下主标题"水""云"两个模糊意象,体现了在公开自我书写上的矛盾、顾忌。这犹豫在1943年版的写作上即已开始,长久以来给《水云》的解读带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岳文艺出版社 沈从文 自我书写 主标题 创造故事 文学创作 模糊意象 自我抒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