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诗歌意象组接判优
- 1
-
-
作者
陶亚舒
王世达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2-86,共5页
-
文摘
在诗歌鉴赏(与创作)中,始终存在意象组接“好不好”的判断问题。这个带普遍性的诗歌审美现象,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并因而成为诗歌意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意象组接判优:一个重要的诗歌现象意象组接判优问题的研究与“诗以名句传”的诗歌现象有密切联系,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此现象引发的。诗之名句往往比整体的诗更广泛,更普遍,更自然地被人们传诵、记忆和运用。一些诗湮灭了,然而其中闪光的名句却流传下来;不少诗因其一两个好句,使它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好些流传甚广的诗,除其中精粹的几句外,其余的只为少数研究者所留意。名句的巨大艺术魅力使它如同一棵植株上得宠的鲜花,其耀眼的光彩常掩翳其余的部分。
-
关键词
密切联系
形式特征
普遍性
研究者
意象组接
生命力
直觉判断
参照系
审美意义
一致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诗歌意象组接略论
- 2
-
-
作者
陶亚舒
王世达
-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34-38,共5页
-
文摘
一、意象组接:诗性语言的活动 对于诗来说,意象是经过诗的显象语词外化并呈现给人们的。然而这种外化是如何进行的呢?换言之,意象怎样成为诗中的意象、语言怎样成为诗的语言的呢?作为诗的基本语言单位,单纯意象(实现了对象主体的内容、构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情景的图象的自主完形的意象。参见拙文《自主完形:一种新的诗歌意象分类模式》,载《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第3期)在语词的外化表现上实际只是一连串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譬如“风”、“雨”“离愁”“乡梦”,孤立地看,它们是无法被称为诗的语言、诗的意象的。它们只是构成组接的要件。诚如苏姗·朗格所说:“诗人创造的并不是一串连缀起来的词语,词语仅仅是他的材料,用这些材料他创造了诗歌的因素。这些因素则是他写诗时所调遣、所平衡、所招展、所强化或所营造的东西。”(《情感与形式》)应当说。
-
关键词
意象组接
完形
诗的意象
诗歌意象
诗的语言
诗人们
梨花
诗歌艺术
一枝春
中国古典诗歌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审美意象的功能及其在歌词创作中的应用
- 3
-
-
作者
胡杰
-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
文摘
审美意象的功能及其在歌词创作中的应用胡杰优秀歌曲中新歌诗体,继承了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讲究诗的意境、韵味,追求一首好词须是一首适于入乐好诗的标准,表现出作者学修古典诗词,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陈小奇的《涛声依旧》问世以后,便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其成功的秘...
-
关键词
审美意象
歌词创作
意象组接
象征功能
描述功能
兴发感动
词作者
因心造境
多维功能
王夫之
-
分类号
J614.91
[艺术—音乐]
-
-
题名舒婷《思念》解读
- 4
-
-
作者
周文轩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4年第6期10-10,共1页
-
文摘
这是一首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意象诗。既无思念对象又无思念内容,诗的聚光点只是几个独立并列的意象.意象背后则是朦胧抽象的思绪。诗人用意象的连缀、感觉的沟通、时空的错乱。
-
关键词
舒婷
挂图
意象组合
意象诗
代数
修饰语
意象组接
比喻
诗歌意象
碎片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在语言学的“十”字架下--“朦胧诗”透视
- 5
-
-
作者
王成
-
机构
中文系
-
出处
《重庆师专学报》
1992年第2期50-59,共10页
-
-
关键词
朦胧诗
意象铸造
意象组接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杂耍蒙太奇与北岛1980年代前期诗歌
- 6
-
-
作者
胡冰
-
机构
枣庄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2期110-111,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蒙太奇理论特别是杂耍蒙太奇理论的重读,重新发现杂耍蒙太奇理论的特性和被其他门类艺术借用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发掘北岛1980年代前期诗歌创作中杂耍蒙太奇式意象组接的痕迹和特征,进而总结了杂耍蒙太奇进入北岛诗歌生成的各种效应,从而实现了读蒙太奇理论的适用可能性和北岛诗歌创作双重重读。
-
关键词
杂耍蒙太奇
北岛1980年代前期诗歌
意象组接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叙述的反直观性——东西小说的语言特点
- 7
-
-
作者
雷体沛
-
出处
《南方文坛》
1997年第1期26-27,共2页
-
文摘
直观的含义,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种是现象学的“悬置”理论中的直观,即割断意识与所有观念的那种先人为主的联系,使意识在本原性状态下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另一种直观刚好与此相反,是靠已有的观念和经验的推断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因为世界本身就是文化和经验所构成的世界,人毫无疑问也是文化和经验的产物,因此,人的所有意识就必然带着文化和经验的痕迹——人不可能顶着一个完全空白的脑袋与世界打交道。
-
关键词
东西小说
叙事者
直观性
表现性语言
现代主义
意象组接
叙述者
语言意象
文学观念
现象学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