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愚人背后的分裂——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的主题解读 |
魏懿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6 |
1
|
|
2
|
论《愚人船》的叙事策略 |
邓红花
黄检文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3 |
1
|
|
3
|
探《愚人船》之对话与癫狂 |
邓红花
李海涛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0 |
|
4
|
“愚人船”驶向何方 |
陈真
|
《油画》
|
2022 |
0 |
|
5
|
论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 |
黄铁池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6
|
浅谈以图像学方法研究博斯的《愚人船》 |
李文娟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0 |
0 |
|
7
|
从异化视角看波特小说《愚人船》中的怪诞人 |
李曼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8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与酒——以凯瑟琳·安·波特的《愚人船》为例 |
肖明文
陈华菲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9 |
0 |
|
9
|
博斯《愚人船》的象征内涵 |
刘剑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0
|
从“类猿人”到“愚人船”——论鲁迅思想中的启蒙与进化 |
张全之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博斯《愚人船》文化母题的图像学分析 |
夏雨阳
|
《美术文献》
|
2024 |
0 |
|
12
|
“思维着的人”的思索与“愚人船”的命运——重温马克思“1842~1843年通信”及其意义 |
聂锦芳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试论怪诞图像原型二题——“鸟蛇相对”与”愚人船” |
李梦
|
《南方论丛》
|
2013 |
0 |
|
14
|
船长的餐桌与“亚瑟王的圆桌”——《愚人船》中的政治美食学 |
肖明文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5
|
“思维着的人”的思索与“愚人船”的命运:重温马克思“1842-1843年通信”及其意义 |
聂锦芳
|
《中国哲学年鉴》
|
2017 |
0 |
|
16
|
逃离愚人船的流浪汉——谈苏童长篇小说《河岸》 |
张柠
|
《全国新书目》
|
2009 |
0 |
|
17
|
怪诞与现实——浅析希罗尼穆斯·博斯《愚人船》 |
杨惠婷
|
《明日风尚》
|
2018 |
0 |
|
18
|
漂泊的愚人船 |
非鱼
|
《游艇业》
|
2009 |
0 |
|
19
|
愚昧与死亡——论美国愚人文学的主题嬗变 |
田俊武
王庆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20
|
隐喻学观照下西方文学中“船”的形象解读 |
林作云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