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愚弱”国民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二)
1
作者 任慧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53-54,共2页
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遭遇辛亥革命的"愚弱"国民的关注,与晚清以降倡言革命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民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更始于民国成立后对共和危机渊源以及解决方式的思考。突显"愚弱"国民在革命中的精神状态与创建共和政体... 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遭遇辛亥革命的"愚弱"国民的关注,与晚清以降倡言革命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民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更始于民国成立后对共和危机渊源以及解决方式的思考。突显"愚弱"国民在革命中的精神状态与创建共和政体的革命精神之"诚"关系,对后者的价值取向的执着,是鲁迅刻画遭遇革命的"愚弱"国民的前提,也是鲁迅"觉悟""新青年"的革命精神之"诚"的"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愚弱国民 “阿Q” 革命精神之“诚” 共和危机
下载PDF
愚弱国民与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一)
2
作者 任慧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2期65-66,共2页
1921年,继《故乡》后,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把对《新青年》的“政治”与“中国的人生”的“路”的思考,转向了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描写。“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它联系着鲁迅改造“愚弱”国民精神最缺... 1921年,继《故乡》后,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把对《新青年》的“政治”与“中国的人生”的“路”的思考,转向了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描写。“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它联系着鲁迅改造“愚弱”国民精神最缺乏“诚”的价值取向,也与鲁迅对民国共和危机渊源的思考密切相关,隐含地呼应着《新青年》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精神之“诚” 共和危机 《新青年》的政治 愚弱国民
下载PDF
从周树人仙台学医经验解读鲁迅的小说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润华 《中国文化》 1996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从周树人仙台学医经验解读鲁迅的小说王润华重新解剖周树人仙合经验的国际会议1994年9月6日至9日,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语言与文化学院以小田基与阿部兼也二教授为首,主办了鲁迅留学仙台9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与文化研讨会。会场... 从周树人仙台学医经验解读鲁迅的小说王润华重新解剖周树人仙合经验的国际会议1994年9月6日至9日,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语言与文化学院以小田基与阿部兼也二教授为首,主办了鲁迅留学仙台9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与文化研讨会。会场设立在东北大学医学院(前身即仙台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周树人 仙台 经验解 幻灯片 弃医从文 愚弱国民 日本学者 《藤野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隔膜:鲁迅小说世界中的人际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厚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2,64,共5页
鲁迅小说存在两个世界,即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前者纯真、融洽,后者却灰暗、隔膜,隔膜是“娘老子教的”,“愚弱”是隔膜的本质。无知无识,是谓愚。愚者,道德上,辨不清是非,情感上,找不准方向。无势无力,是谓弱。弱者,常常“被吃”,又常... 鲁迅小说存在两个世界,即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前者纯真、融洽,后者却灰暗、隔膜,隔膜是“娘老子教的”,“愚弱”是隔膜的本质。无知无识,是谓愚。愚者,道德上,辨不清是非,情感上,找不准方向。无势无力,是谓弱。弱者,常常“被吃”,又常常“吃人”。鲁迅高声疾呼“救救孩子”以此来打破人际隔膜,明知不可为而为者,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探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际隔膜 愚弱
下载PDF
日本“桥”:鲁迅走向世界的通途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定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8,共9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伟大中介,一座伟大的文化桥。鲁迅之能够起到这种中介的作用,发挥文化桥的功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日本“桥”作为凭借。 1902年,鲁迅怀着救国的理想,怀着“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的思想,来到日本...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伟大中介,一座伟大的文化桥。鲁迅之能够起到这种中介的作用,发挥文化桥的功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日本“桥”作为凭借。 1902年,鲁迅怀着救国的理想,怀着“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的思想,来到日本求学。不过,与其说是求学,不如说是探路:于沉沉黑暗之中探求一条拯救沉沦祖国和愚弱国民的道路。因此,来到日本的留学生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 走向世界 现代文化 日本 中介 愚弱国民 接受视界 留学生 孔夫子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心理形态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龙炎 邓星明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4期97-102,共6页
我们把鲁迅小说创作的旨意、构思、艺术结构和表现方法诸多因素联系在一根链条上,当作一个完整系统来考察,可以看出,其中心塑造特别突出,处在一个带支配制约性的轴心地位。本文试图从这样的角度来探讨鲁迅小说的特征。(一)艺术理想和原... 我们把鲁迅小说创作的旨意、构思、艺术结构和表现方法诸多因素联系在一根链条上,当作一个完整系统来考察,可以看出,其中心塑造特别突出,处在一个带支配制约性的轴心地位。本文试图从这样的角度来探讨鲁迅小说的特征。(一)艺术理想和原则:写灵魂鲁迅小说的心理塑造,首先是同其内向性的创作旨意密切联系着的。关于鲁迅小说的创作旨意,鲁迅自己曾说:“我们的第一要者,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既是“第一要者”,诊断国民精神自然是前提,表现国民精神自然也是必要。所以鲁迅在提倡和论述文艺的时候,多次反复强调,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艺术结构 小说创作 国民精神 愚弱国民 艺术理想 表现方法 观照世界 祥林嫂 社会心理
下载PDF
与现实交锋中逐渐觉醒的魂灵——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人力车夫形象
7
作者 胡婷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3-115,共3页
表现主体的大众化与平民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制于接触生活面的狭隘性,被以车代步的知识分子所熟知的民众仅仅框定到了以拉车为生的人力车夫这类单一的阶层范畴。在与社会生活的激烈交锋中,"愚弱"的人力车... 表现主体的大众化与平民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制于接触生活面的狭隘性,被以车代步的知识分子所熟知的民众仅仅框定到了以拉车为生的人力车夫这类单一的阶层范畴。在与社会生活的激烈交锋中,"愚弱"的人力车夫们逐渐从现实的苦痛中激发出顽强的反抗意识。现代小说中人力车夫形象谱系的流变过程,正是在以唤醒沉睡国民意识为使命的现代文学的创作实践中激发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车夫 流变 愚弱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我国民法典中与民法典外的“人”
8
作者 葛洪涛 宫玉静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5-157,共3页
民法典制订中的"人"分为三类,即民法典中的人、民法典外的立法者与为民法典所调整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对哲学与民法两领域"人"的变迁的回顾,有助于对上述三类人在"强而智的人"与"弱而愚的人"之... 民法典制订中的"人"分为三类,即民法典中的人、民法典外的立法者与为民法典所调整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对哲学与民法两领域"人"的变迁的回顾,有助于对上述三类人在"强而智的人"与"弱而愚的人"之间的定位;在中国民法典的制订过程中,应持相对较为"强而智的人"的定位;从"人"的角度,对民法典制订中的立法思路与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两个争议问题进行新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而智 民法典
下载PDF
萧红笔下的“阿Q”——马伯乐形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秀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马伯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阿Q之后又一个“愚弱”国民的代表,他集看客、洋奴、寄生虫、守财奴、精神胜利与精神失败于一身,体现了萧红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不彻底的反思。
关键词 萧红 马伯乐 愚弱”国民
原文传递
阿Q精神的再批判
10
作者 金锐 巩志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从阿 Q 精神的含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等方面论述了对阿 Q 精神再认识、再批判的重要性。中心思想:现在阿 Q 精神在百姓中存在,在官员阶层更严重地存在。如果不再掀起一场鞭挞阿 Q 精神的战斗,恐怕国民的不思进取要影... 本文从阿 Q 精神的含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等方面论述了对阿 Q 精神再认识、再批判的重要性。中心思想:现在阿 Q 精神在百姓中存在,在官员阶层更严重地存在。如果不再掀起一场鞭挞阿 Q 精神的战斗,恐怕国民的不思进取要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轻自贱 自甘屈辱 自欺欺人 妄自尊大 盲目排外 自我陶醉 愚弱国民的灵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