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西文论化合中的郁达夫感伤诗学
1
作者
李江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3,共6页
郁达夫的诗学是一种感伤诗学,它在追究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最适合文学表达的问题上,是对中国“言志”、“缘情”诗学传统的丰富和发展,而这种丰富和发展则是中西文化、诗学激荡化合的结果。
关键词
郁达夫
感伤诗学
中国文化渊源
西方
诗学
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多元视野
2
作者
首作帝
《武陵学刊》
2014年第5期99-105,共7页
郁达夫游记的主题旨在围绕感伤诗学进行书写和展开,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原创风格,寄寓着深沉的人性觉醒和解放精神。尽管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主题聚焦较为单一和纯粹,但是文本构建了多元视野来安置和兼容感伤诗学,时间视野、空间视...
郁达夫游记的主题旨在围绕感伤诗学进行书写和展开,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原创风格,寄寓着深沉的人性觉醒和解放精神。尽管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主题聚焦较为单一和纯粹,但是文本构建了多元视野来安置和兼容感伤诗学,时间视野、空间视野、经济视野和文化视野等交叉互渗,呈现出开放性和现代性姿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游记
感伤诗学
时间视野
空间视野
经济视野
文化视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郁达夫感伤诗学中的传统文化背景
3
作者
李江山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郁达夫感伤诗学的核心思想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整理并确认郁达夫关于感伤诗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他的感伤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比照,从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作者的内...
郁达夫感伤诗学的核心思想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整理并确认郁达夫关于感伤诗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他的感伤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比照,从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作者的内在感情、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内在感情是感伤之情、感伤之情必须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化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感伤诗学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林纾到郁达夫:中国现代感伤文学的滥觞
4
作者
刘利平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74,共7页
文章以晚清至民初时期的感伤文学为考察对象,通过林纾及现代感伤文学主题模式的开启,苏曼殊与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建立,郁达夫和现代感伤诗学体系的建立三个问题的论述,纵向梳理阐述了中国现代感伤文学萌起、发展、成熟的发展历程,并以...
文章以晚清至民初时期的感伤文学为考察对象,通过林纾及现代感伤文学主题模式的开启,苏曼殊与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建立,郁达夫和现代感伤诗学体系的建立三个问题的论述,纵向梳理阐述了中国现代感伤文学萌起、发展、成熟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归结出现代感伤文学在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言情小说
苏曼殊
现代悲剧意识
郁达夫
感伤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钟书“诗可以怨”的比较诗学观解读
5
作者
许琪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钱钟书先生在其《诗可以怨》这篇文章中,从创作论与主体创作心理角度出发,以博古通今、汇通中外的学识与眼光将"诗可以怨"的传统诗学命题进一步彰显。钱钟书先生不仅论证了"怨"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对传...
钱钟书先生在其《诗可以怨》这篇文章中,从创作论与主体创作心理角度出发,以博古通今、汇通中外的学识与眼光将"诗可以怨"的传统诗学命题进一步彰显。钱钟书先生不仅论证了"怨"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对传统诗学理论提出质疑与纠正。并探索分析了中西"怨诗"共同的创作心理机制,体现出钱钟书先生在中西比较诗论上的贯通以及发现者的敏锐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怨
悲剧精神
创作心理
感伤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墓园挽歌》——感伤主义的一株奇葩
6
作者
林静
《商情》
2010年第25期41-41,共1页
十八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将感伤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本文试图从两方面探究这首诗长盛不衰的原因,即:完美体现了感伤主义诗学的主张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
感伤
主义
感伤
主义
诗学
共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伤主义”的恬淡画卷——《墓园挽歌》解读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静
《雪莲》
2015年第3X期14-15,共2页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堪称"感伤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墓园挽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犹如一幅恬淡的忧思的画卷。本文从两方面探究这首诗长盛不衰的原因,即:完美体现了&qu...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堪称"感伤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墓园挽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犹如一幅恬淡的忧思的画卷。本文从两方面探究这首诗长盛不衰的原因,即:完美体现了"感伤主义"诗学的主张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
主义
感伤
主义
诗学
共鸣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西文论化合中的郁达夫感伤诗学
1
作者
李江山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文摘
郁达夫的诗学是一种感伤诗学,它在追究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最适合文学表达的问题上,是对中国“言志”、“缘情”诗学传统的丰富和发展,而这种丰富和发展则是中西文化、诗学激荡化合的结果。
关键词
郁达夫
感伤诗学
中国文化渊源
西方
诗学
资源
Keywords
Yu Dafu
sentimental poetics
origin of Chinese culture
Western poetics resources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多元视野
2
作者
首作帝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武陵学刊》
2014年第5期99-105,共7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新文学资源与浙江旅游发展互动"(Y201225353)
文摘
郁达夫游记的主题旨在围绕感伤诗学进行书写和展开,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原创风格,寄寓着深沉的人性觉醒和解放精神。尽管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主题聚焦较为单一和纯粹,但是文本构建了多元视野来安置和兼容感伤诗学,时间视野、空间视野、经济视野和文化视野等交叉互渗,呈现出开放性和现代性姿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关键词
郁达夫游记
感伤诗学
时间视野
空间视野
经济视野
文化视野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郁达夫感伤诗学中的传统文化背景
3
作者
李江山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文摘
郁达夫感伤诗学的核心思想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整理并确认郁达夫关于感伤诗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他的感伤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比照,从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作者的内在感情、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内在感情是感伤之情、感伤之情必须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化合关系。
关键词
郁达夫
感伤诗学
传统文化
Keywords
Yu Dafu
sentimental poetics
traditional cultur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林纾到郁达夫:中国现代感伤文学的滥觞
4
作者
刘利平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74,共7页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般项目(SKQNYB13010)
文摘
文章以晚清至民初时期的感伤文学为考察对象,通过林纾及现代感伤文学主题模式的开启,苏曼殊与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建立,郁达夫和现代感伤诗学体系的建立三个问题的论述,纵向梳理阐述了中国现代感伤文学萌起、发展、成熟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归结出现代感伤文学在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林纾
言情小说
苏曼殊
现代悲剧意识
郁达夫
感伤诗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钟书“诗可以怨”的比较诗学观解读
5
作者
许琪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文摘
钱钟书先生在其《诗可以怨》这篇文章中,从创作论与主体创作心理角度出发,以博古通今、汇通中外的学识与眼光将"诗可以怨"的传统诗学命题进一步彰显。钱钟书先生不仅论证了"怨"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对传统诗学理论提出质疑与纠正。并探索分析了中西"怨诗"共同的创作心理机制,体现出钱钟书先生在中西比较诗论上的贯通以及发现者的敏锐眼光。
关键词
诗可以怨
悲剧精神
创作心理
感伤诗学
Keywords
poetry can complain
tragic spirit
creative psychology
sentimental poetics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墓园挽歌》——感伤主义的一株奇葩
6
作者
林静
机构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商情》
2010年第25期41-41,共1页
文摘
十八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将感伤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本文试图从两方面探究这首诗长盛不衰的原因,即:完美体现了感伤主义诗学的主张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
感伤
主义
感伤
主义
诗学
共鸣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伤主义”的恬淡画卷——《墓园挽歌》解读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静
机构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雪莲》
2015年第3X期14-15,共2页
文摘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堪称"感伤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墓园挽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犹如一幅恬淡的忧思的画卷。本文从两方面探究这首诗长盛不衰的原因,即:完美体现了"感伤主义"诗学的主张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
感伤
主义
感伤
主义
诗学
共鸣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西文论化合中的郁达夫感伤诗学
李江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多元视野
首作帝
《武陵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郁达夫感伤诗学中的传统文化背景
李江山
《惠州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林纾到郁达夫:中国现代感伤文学的滥觞
刘利平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钱钟书“诗可以怨”的比较诗学观解读
许琪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墓园挽歌》——感伤主义的一株奇葩
林静
《商情》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感伤主义”的恬淡画卷——《墓园挽歌》解读
林静
《雪莲》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