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多(么)A的N”与英语“What-”感叹构式对比
1
作者 刘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8-101,共4页
在心智的意向性作用下,汉语"多(么)A的N"感叹构式与英语"What a(n)(A)N"感叹构式都采用焦点前置型句法结构,突出情感的表达。不过,前者除了能独立成句外,主要用作谓词成分,出现在句末;而后者主要以主句形式出现。... 在心智的意向性作用下,汉语"多(么)A的N"感叹构式与英语"What a(n)(A)N"感叹构式都采用焦点前置型句法结构,突出情感的表达。不过,前者除了能独立成句外,主要用作谓词成分,出现在句末;而后者主要以主句形式出现。在句子形态上,前者呈句首开放、句末封闭型,讲求意合;而后者呈句首封闭、句末开放型,形态富于变化。此外,作为感叹标记,"多(么)"比what表义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 多(么)A的N WHAT a(n)(A)N
下载PDF
感叹构式“好A一NP”分析
2
作者 孔敏静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6-60,共5页
"好A一NP"构式蕴涵着丰富的语义特点和语用效果,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分析该构式有利于阐明"好A一NP"的构式义。分析发现,"好A一NP"的构式义为"性质A的程度高量引发了说话人的反预期,所以说话人将主观... "好A一NP"构式蕴涵着丰富的语义特点和语用效果,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分析该构式有利于阐明"好A一NP"的构式义。分析发现,"好A一NP"的构式义为"性质A的程度高量引发了说话人的反预期,所以说话人将主观评注加之于陈述对象NP"。"好A一NP"的语用效果是说话人为了凸显性质A而对陈述对象NP作出评注,进而引起听话人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 “好A一NP”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可、真、好、多(多么)”字感叹句研究
3
作者 杨玉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9期73-76,2,共4页
本文针对感叹语气之重要和对外汉语教学对其之漠视以及留学生对其掌握之艰难,从留学生的病句出发,分析了“可、真、好、多(多么)”字感叹句在语法和语用上的差异。
关键词 感叹 告知感叹 评价感叹 提醒感叹
下载PDF
意识观下的How+adj.+n.+link-v.感叹句的模态感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萍 雷卿 《三峡论坛》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How+adj.+n.+link-v.作为英语感叹句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说话人经由感知通道继而对一个物体质的不同强烈程度的感受,凸显客观对象的属性特征。从心智哲学原初意识-反思意识-语言意识的视角研究How+adj.+n.+link-v.感叹句,旨在弄清楚说... How+adj.+n.+link-v.作为英语感叹句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说话人经由感知通道继而对一个物体质的不同强烈程度的感受,凸显客观对象的属性特征。从心智哲学原初意识-反思意识-语言意识的视角研究How+adj.+n.+link-v.感叹句,旨在弄清楚说话人是如何对感叹对象进行模态感知的,又是如何在感知及意识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对事物质的感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w感叹 (多)模态研究 感知系统 原初意识-反思意识-语言意识
下载PDF
《红楼梦》愤怒话语的类型分析
5
作者 王菁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3-37,共5页
愤怒话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随意的语言之一。本文以《红楼梦》为例 ,从前四十回中收集 72例作了定量定性分析。根据句子语气 ,愤怒句分为四大类 :陈述式愤怒、反问式愤怒、感叹式愤怒和祈使式愤怒。根据愤怒的内容和语言形式... 愤怒话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随意的语言之一。本文以《红楼梦》为例 ,从前四十回中收集 72例作了定量定性分析。根据句子语气 ,愤怒句分为四大类 :陈述式愤怒、反问式愤怒、感叹式愤怒和祈使式愤怒。根据愤怒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的不同又分出了若干小类。愤怒话语类型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这类语言的使用规律 ,而且还可以为语言心理研究提供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小说 《红楼梦》 愤怒话语 语言心理 类型 陈述愤怒 反问愤怒 祈使愤怒 感叹式愤怒
下载PDF
“多(么)”的来源与形成新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冯赫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1,127,共11页
“多”在特定的“多+形”结构式内表示询问或感叹,这种用法来源于询问式和感叹式的“多少+形”,后者又分别来自询问式和感叹式的“多少+名”。“多(么)”与相应的“多少”的询问功能与感叹功能不是单纯的引申或互变关系,而是产生于两条... “多”在特定的“多+形”结构式内表示询问或感叹,这种用法来源于询问式和感叹式的“多少+形”,后者又分别来自询问式和感叹式的“多少+名”。“多(么)”与相应的“多少”的询问功能与感叹功能不是单纯的引申或互变关系,而是产生于两条平行变化、并不重合的历时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少 多(么) 感叹式 询问 历时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