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馆作为感官场域——从多感官博物馆中的嗅觉说起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思怡 《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4期26-33,共8页
过去近三十年来感知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迅速,"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为"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 过去近三十年来感知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迅速,"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为"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因此,"感官博物馆学"应运而生;本文从"感官博物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早期博物馆感官史,结合认知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及当代多感知策展实例,对其中的嗅觉深入剖析,探讨其进入博物馆展览的途径、效果、挑战及与观众产生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 感官博物馆学 感官史 嗅觉 情感参与
下载PDF
从社会史到情感史——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的学术之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小兰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4,160,共13页
阿兰.科尔班是受经济社会史范式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位历史学家。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拉布鲁斯指导下考察了19世纪利穆赞地区独特的经济和社会风貌,但这一研究让他意识到拉布鲁斯研究的局限。此后,他延续费弗尔阐发的心态史研究,梳理嗅觉... 阿兰.科尔班是受经济社会史范式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位历史学家。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拉布鲁斯指导下考察了19世纪利穆赞地区独特的经济和社会风貌,但这一研究让他意识到拉布鲁斯研究的局限。此后,他延续费弗尔阐发的心态史研究,梳理嗅觉和听觉的进化及其引发的社会想象,进入通过构建感官系统厘清个人与权力、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感官史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起,福柯的《性史》和“五月事件”震撼法国学界,由此,科尔班将边缘群体和个人纳为研究对象,进行“无名的历史”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情感史研究理论的重大进展,科尔班突破心态史局限,对文学材料进行文本解读,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史范式。总之,科尔班试图在传统的整体史范式之外实现一种历史的综合,他的学术道路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法国史学界演变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科尔班 地区 感官史 无名的历 情感
原文传递
亚美尼亚中世纪手稿传统中“手”的图像语言研究
3
作者 包慧怡 彭李菁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9-173,216,共16页
亚美尼亚延绵了逾十个世纪的手稿制作史展现并塑造了其特殊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现存的中世纪亚美尼亚手稿是一种需要整体理解的符号体系和观看客体,从各个侧面浓缩了亚美尼亚人集体记忆和身份建构所需的多重要素。文中将聚焦亚美尼亚手... 亚美尼亚延绵了逾十个世纪的手稿制作史展现并塑造了其特殊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现存的中世纪亚美尼亚手稿是一种需要整体理解的符号体系和观看客体,从各个侧面浓缩了亚美尼亚人集体记忆和身份建构所需的多重要素。文中将聚焦亚美尼亚手稿插绘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福音书中的"手势"语言,并通过对都柏林比替图书馆馆藏亚美尼亚手稿的细读,将"手"的语言置于解经学和图像史背景中考量,试图从一种崭新的视角解读中世纪亚美尼亚图像传统及其背后独特的宗教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亚美尼亚 图像学 感官史 宗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