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仲舒的感应之“天”及其应有之意
1
作者 闫春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作为两汉经学家世界观、人生观及汉唐儒家经传诠释重要部分的汉儒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等在建构时,将孔子师徒及思孟所阐发而充分体认的上天至善性信仰作为这一理论的思想前提,并将其纳入感应之"天"中。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及同... 作为两汉经学家世界观、人生观及汉唐儒家经传诠释重要部分的汉儒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等在建构时,将孔子师徒及思孟所阐发而充分体认的上天至善性信仰作为这一理论的思想前提,并将其纳入感应之"天"中。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及同类相感理论、墨学的天志与明鬼思想、思孟学说等等,对意志之上天的至善进行了更为精致的分梳与论证。这一对意志上天至善性的论说与推证,使其成为感应之"天"的应有之首义;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又将西周初的主要上天对"王"的赏善罚恶的主宰之"天"及其对人间的监临、掌控,降落为至晚两周以来渐起的上天与人世的互感相通的天人感应,因而,感应之"天"的应有之二义,是更为精致化的上天与人世(圣王)间的互感相通义。人在周初天命王权思想中的相对被动的"敬德"受命,因董仲舒等强调"王"的更大能动性而有所改观,尽管"上天"在这一思想中仍占主导地位、仍具主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之“天” 感应 之信仰及其理性化 互感相通 董仲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