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智者大师的感应思想
- 1
-
-
作者
合儒
-
机构
中国佛学院
-
出处
《中国佛学》
2017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
文摘
感应是佛教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智者大师对感应思想做出了系统的阐释,并作为其圆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对于信众正确认识感应现象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法华玄义》概括分析了智者大师的感应思想,并根据《摩诃止观》对智者的感应见佛做了教理上的分析,并和禅净对于感应见佛做了对比,以便更好地认识智者的感应思想。
-
关键词
感应
感应道交
感应见佛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论智者大师的感应思想
- 2
-
-
作者
合儒
-
机构
中国佛学院
-
出处
《中国佛学》
2018年第1期246-256,共11页
-
文摘
感应是佛教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智者大师对感应思想做出了系统的阐释,并作为其圆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对于信众正确认识感应现象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法华玄义》详细概括分析了智者大师的感应思想。并根据《摩诃止观》对智者的感应见佛做了教理上的分析,并和禅净对于感应见佛做了对比,以便更好地认识智者的感应思想。
-
关键词
感应
感应道交
感应见佛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
- 3
-
-
作者
宋智明
-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11期16-17,共2页
-
文摘
我们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修,才能成就佛果。在这修学佛道的过程中,初心学人,由于对佛法的理解不深入,没有足够的修行体验,因此往往难以入门。在初心学佛的许多障碍中,有四个障碍比较突出,即:任务观点、执功德相、执着名相、执着仪规。由子有这四个方面的执着就不能离分别而悟证佛道,也就不可能从缘起法入手全性起修了。
-
关键词
缘起法
佛道
任务观点
学佛
性起
感应道交
证悟
佛知见
心无挂碍
弘法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佛法与长寿(三)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郭元兴
-
出处
《法音》
1982年第4期24-29,共6页
-
文摘
五、如何才能“住寿一劫”?让我们首先谈谈有关的几个问题。第一,虽然人类社会总的说来是发展进步的,但就一个个具体问题来说,今人并不是一切都胜于古人,有些方面甚至远远不及古人。在工艺、美术、文学等领域中,其例繁多,不胜枚举。古人的许多成就往往使近代的专业大师,望而惊叹,低回心折,自愧弗如。至于科学理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也是如此。
-
关键词
释迎牟尼
如来藏
四神足
瑜伽师地论
大乘经
无量劫
大毗婆沙论
人类社会
一切智
感应道交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天台智者性具视角下的疾病观与除病论探析
- 5
-
-
作者
于洋洋
-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
文摘
与人们在现实生命中也会遭遇的种种疾病困扰相类似,《请观音经》中描述了毗舍离举国上下遭遇恶病的情况,最终经由观世音菩萨为众说咒治病,毗舍离国民恢复如初。但智者在《请观音经疏》中认为,毗舍离国民身体上的疾患只是表面的事相,根本性的病理是众生的“无明爱见”;佛菩萨为众说咒治病也只是恶病得除的外因,根本性的内因则是众生之“性具”。而在《观音玄义》中,智者将“性具”表述为“性具善恶”,在性具立场下,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个体与全法界之间的关系也被重新理解和诠释,救治自我、救治他者及救治世间现实的可能性与内在依据,也都在性具思想下得到彰显。
-
关键词
无明爱见
说咒治病
感应道交
性具善恶
救治现实
-
分类号
B946.1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赵朴初会长会见印顺大师
- 6
-
-
作者
见心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0-10,共1页
-
-
关键词
印顺
赵朴初
感应道交
中国禅宗史
佛教宗派
佛法概论
经论
原始佛教
见佛
龙树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再谈怎样修持净土法门
- 7
-
-
作者
方智慧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3-26,共4页
-
-
关键词
修持
清净心
成佛
一切众生
感应道交
西方极乐世界
往生
不退转
无住为本
出世间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上)
- 8
-
-
作者
元音老人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0,共7页
-
文摘
元音老人对禅宗向上宗旨参悟犹深,有《略论明心见性》一文,在河北《禅》刊1990年1~4期连载(有单行本流通),使各界读者倍受法益。本文是元音老人辨析念佛法门的力作,由《禅》编辑部推荐给本刊发表,以广法施。
-
关键词
往生
元音老人
念佛法门
明心见性
印光大师
感应道交
下品下生
十念
成佛
一切众生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舍利”漫谈
- 9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
文摘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若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舍利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长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
-
关键词
舍利塔
形色各异
老和尚
宣化上人
法身舍利
感应道交
《法华经》
见佛
灵岩山寺
灵山一会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下)
- 10
-
-
作者
元音老人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14,共5页
-
文摘
位呢?这未尽的无明就是业。所谓“带业往生”,即是带这“业”往生。念佛行人。即使证到理一心,似也不能超过等觉菩萨,所以还不免有无明在,故欲往生,还须“带业往生。”决不是说念佛修行人,修行时也可以造点坏事害害人,将来可以带业往生的。或曰:印光大师说:五逆十恶人,平时不知修行,但也未曾谤佛,临终得善知识为之开导,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也得带业往生。这不是明明告诉我们现在干点坏事。
-
关键词
往生
等觉
印光大师
念佛法门
十恶
感应道交
修证
见性
持名念佛
都摄六根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法然上人的梦实现了
- 11
-
-
作者
俊忠
-
出处
《法音》
1983年第1期45-46,共2页
-
文摘
一九八二年是日本净土宗的开创者法然上人诞生八百五十周年。为此,日本净土宗的朋友与我会合作,雕塑了善导大师、法然上人“二祖对面”像,并决定在陕西长安香积寺共同举行奉安开光法会。八百年前,日本法然上人根据我国唐代高僧善导大师所撰《观无量寿经疏》阐释的理论,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法然生前对善导大师极其崇敬。
-
关键词
法然
日本净土宗
善导大师
观无量寿经疏
长安香积寺
四众弟子
赵朴初
感应道交
光明寺
中国佛教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俗语佛源
- 12
-
-
-
机构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一心不乱'一心'这个词,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经有了。如《尚书·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
-
关键词
王天下
泰誓
法华三昧
感应道交
一念相应
净土宗
成唯识论述记
众念
天台宗
往生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水中的鱼儿
- 13
-
-
作者
王芳
-
机构
北京诚信四海广告公司
-
出处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04年第9期99-99,共1页
-
文摘
鱼儿离不开水,鱼儿的天性是游泳,我就是那鱼儿。曾经很久以来惧怕"水",水给我一种无明的恐惧,怕反而让我爱。哪怕拿着游泳圈我也愿意泡在水里,因为我那烦躁的心能得以清凉。然而我却无法体味像鱼儿一样穿梭在水中的感觉……一次次鼓足勇气,深吸到水里,到一次次呼吸换气,四肢的协调,当我真的停下来,看到自己游走了那么远,我的内心一片豁然与自信。游泳给了我实践的勇气,驱走了我内心对水的黑暗。
-
关键词
鼓足勇气
我爱
游泳圈
如水
艳遇
子言
上善若水
前像
感应道交
载物
-
分类号
F713.8
[经济管理—广告]
-
-
题名《了凡四训》电影版智慧语录
- 14
-
-
作者
尘沙
-
出处
《电影画刊》
2014年第6期5-5,共1页
-
文摘
凡人未能达到无心,无心就是外不着相內不动心。外面不会被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所诱惑。內心不起贪、嗔、痴、欲的妄念。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数理的范围,安得无数。即便命当荣显,也应常作落寞想;即使时当顺利,也要常作拂逆想;眼前足食。
-
关键词
了凡四训
电影版
阴阳五行
荣显
利养
不动心
五欲
无畏布施
感应道交
清净心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了凡四训》大陆电影版经典对白
- 15
-
-
作者
德姗
-
出处
《电影画刊》
2014年第5期17-17,共1页
-
文摘
*先把万缘放下,内心一念不生,从此念头不动处……(一念不生处的一个祈祷、心念,可以产生不可思议之效果)*感应道交,人天相应,没有不通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若不起心,不动念。
-
关键词
了凡四训
一念不生
感应道交
电影版
万缘
不动心
人天
无畏布施
清净心
着相
-
分类号
J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