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的本体论困境与非理性动因——一种本质主义的反思与探究
1
作者 王涛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体育本质论领域内的本质主义派别在遭遇体育至上性消解的资本时代困境时,在体育现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历史唯物论的体育本质观幽而不显。据此,研究对本质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前提展开剖析与批判,认为规定性思维无论怎样精致... 体育本质论领域内的本质主义派别在遭遇体育至上性消解的资本时代困境时,在体育现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历史唯物论的体育本质观幽而不显。据此,研究对本质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前提展开剖析与批判,认为规定性思维无论怎样精致,体育作为一个“属人”的概念,其外延不断延展、内涵先后遗忘与层累是体育从人类社会演进处遗留下来的独特特质,这决定了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本质论难以揭示体育的真正出身。在资本社会的边缘处,人对资本社会权力的追求与反抗总会转捩为对感性动力正反两方面的追求,超越性地统一了资产者与无产者对至上性追求的天壤之别。受此启示,在资本的物化意识中,体育的感性动力含义便是在资本社会被忽视的、十分鲜明的、极具活力的潜在的体育本质。“意识”只有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作为存在的内在部分去领会“纯粹意识”,人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才得以重塑。因此,体育潜在的、独特的感性动力含义转捩为感性意识,属于资本时代体育表征人类至上性要去积极探索的哲学路径。马克思、尼采和福柯的非理性思想进一步确立起感性动力的本体论维度,由此“非理性—感性动力—感性意识”的诠释学关系成为人类应对资本时代体育至上性消解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本质 体育哲学 本质主义 感性动力 非理性
下载PDF
心理学视野下的非规范集群行为内涵、动力因素及影响
2
作者 周云 杨铖 杨青松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50-53,共4页
党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将非规范集群行为定义为群体成员以不为社会大众认可并且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危害的行为模式来实现群体目标的集群行为。根据非规范集群行为动力因素具有的特征,可以将动力因素分为认知性动力因素和情感性动力因... 党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将非规范集群行为定义为群体成员以不为社会大众认可并且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危害的行为模式来实现群体目标的集群行为。根据非规范集群行为动力因素具有的特征,可以将动力因素分为认知性动力因素和情感性动力因素;同时参与非规范集群行为对参与者的心理以及社会大众都会产生影响。今后应多方法、多手段推动非规范集群行为研究发展,构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范集群行为 认知性动力因素 感性动力因素
下载PDF
高尔泰的“自由美学”再认识
3
作者 阮学永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84-188,196,共6页
在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体系中,"自由"是其论说的重点。正是在"自由"的界定及相关论述中,我们发现了其中存有的深刻内在矛盾和冲突:当他从那个时代流行的哲学体系出发对"自由"概念进行论证时,高尔泰明显表现... 在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体系中,"自由"是其论说的重点。正是在"自由"的界定及相关论述中,我们发现了其中存有的深刻内在矛盾和冲突:当他从那个时代流行的哲学体系出发对"自由"概念进行论证时,高尔泰明显表现出了他的时代局限性,即以为"自由"不过是"认识和把握了的必然性";而一旦离开了哲学语境,高尔泰从他的真实感觉出发来书写,则充满了对"自由"的多样性及其现实实现的热切向往和赞歌。拨开历史迷云的遮蔽,当我们深入到其体系内部对其进行考察时,我们发现了高尔泰美学思想的深层基础,及其对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泰 自由 创造 感性动力
下载PDF
屈子何由泽畔来?——读《骚》随笔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尔泰 《文艺研究》 1986年第1期33-41,共9页
一九八五年五月,笔者在《读书》上发了一篇短文,批评一种对于“爱国主义”的误解。作为例证,简略提到,今天有些人把屈原的自沉不去,作为现代人“爱国主义”的榜样,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限于篇幅,未能详谈。屈原这样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 一九八五年五月,笔者在《读书》上发了一篇短文,批评一种对于“爱国主义”的误解。作为例证,简略提到,今天有些人把屈原的自沉不去,作为现代人“爱国主义”的榜样,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限于篇幅,未能详谈。屈原这样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得了的。夜读《离骚》,余意傍徨,不禁想再写几句。从历史上来看,即使在正统的儒生中间,对于屈原的自沉不去也有不同意见。从汉初的贾谊、扬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爱国主义 《骚》 现代人 汉初 不同意见 贾谊 随笔 感性动力
下载PDF
美感与快感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尔泰 《文艺研究》 1988年第4期17-29,共13页
一、努力是生存的本质在无边无际的浑沌太一之中,有机生命的出现纯粹是偶然的。除了自己保卫自己的那种努力,它找不到别的生存依据。努力是生命力的本质。因而也是生存的本质。对于生存者来说,虚无也是一种实在的东西。生存者走过无边... 一、努力是生存的本质在无边无际的浑沌太一之中,有机生命的出现纯粹是偶然的。除了自己保卫自己的那种努力,它找不到别的生存依据。努力是生命力的本质。因而也是生存的本质。对于生存者来说,虚无也是一种实在的东西。生存者走过无边的虚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依据 生命力 生存者 感性动力 生命本体 感性文化 个体差异 存在方式 个体生命 原始生命力
下载PDF
人道主义与艺术形式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尔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3-97,共15页
刘迅同志要我来谈谈人道主义与艺术的关系问题①。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向大家清教。但由于是在旅途之中,行色匆匆,没有准备,只能拉杂谈谈,交换交换意见。谈错了的,请大家给我指出来,我们再讨论。人道主义问题,现在成了一个很敏感的问... 刘迅同志要我来谈谈人道主义与艺术的关系问题①。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向大家清教。但由于是在旅途之中,行色匆匆,没有准备,只能拉杂谈谈,交换交换意见。谈错了的,请大家给我指出来,我们再讨论。人道主义问题,现在成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这次来北京,有些同志劝我回避这个问题。但是我想,还是谈一谈吧。第一是大家感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艺术家 多样性 异化 艺术形式 感性动力 马克思主义 理性结构 自由发展 有机整体
下载PDF
“虚无”的美学:个体价值的消逝与复生——高尔泰美学思想的独特意蕴
7
作者 孙永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41-47,共7页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高尔泰的美学研究明确转向了以人的生存努力为出发点。他所谓的生存努力就是与本体论意义上与价值论意义上的双重虚无的对抗。这种对虚无的体验和反抗一直贯穿到高尔泰晚年的思想中。而反抗虚无的工具就是人自...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高尔泰的美学研究明确转向了以人的生存努力为出发点。他所谓的生存努力就是与本体论意义上与价值论意义上的双重虚无的对抗。这种对虚无的体验和反抗一直贯穿到高尔泰晚年的思想中。而反抗虚无的工具就是人自身内在的感性动力。一方面是受了自然科学的启示,另一方面是坚守自己的个体价值的立场,在此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高尔泰提出了感性动力这一范畴,并以此来对抗虚无,守护个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 科学启示 人文精神 感性动力 个体价值
下载PDF
评一种审美超越的神话
8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人类在其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执著地追求着自由。在近现代的审美思想中,越来越把自由性赋予审美活动这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到了当代,则大有唯审美为自由、唯审美能予人自由的趋势。但是,“自由”却是一个人人钟情而又各有所许... 人类在其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执著地追求着自由。在近现代的审美思想中,越来越把自由性赋予审美活动这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到了当代,则大有唯审美为自由、唯审美能予人自由的趋势。但是,“自由”却是一个人人钟情而又各有所许的观念,诱人而诡谲,本来就有千差万别甚至水火不容的歧义异解。今天,因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因此也有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还存在着唯心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唯感性主义的、绝对化和抽象化的、想怎样就怎样的、空想的种种自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境 审美自由 审美超越 功利 感性动力 欲求 审美活动 感性活力 理性 人的生命
下载PDF
论追求美与解放人的关系
9
作者 王福罗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76,共3页
审美能力作为一种感性动力,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审美活动、艺术创作与历史上的人道主义运动有其内在的联系。审美是人的解放,是人在感性动力的驱动下,对美的不断追求,使自己获得解放的行力。只有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全面发展,按美的... 审美能力作为一种感性动力,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审美活动、艺术创作与历史上的人道主义运动有其内在的联系。审美是人的解放,是人在感性动力的驱动下,对美的不断追求,使自己获得解放的行力。只有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全面发展,按美的尺度、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动力 理性结构 本质能力 审美能力 美学经验 美的尺度
下载PDF
主体性观念的兴起、话语策略及其衰落 被引量:7
10
作者 耿占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共11页
随着"作者之死"、"人之死"或"主体性衰落"等观念的流播,在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语言、符号、结构等业已取代作者、人、主体的位置,当代诗学似乎也接受了"语言说话"而非主体的言说,接受了"... 随着"作者之死"、"人之死"或"主体性衰落"等观念的流播,在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语言、符号、结构等业已取代作者、人、主体的位置,当代诗学似乎也接受了"语言说话"而非主体的言说,接受了"语言的狂欢"而漠然于自我表达,语言自足性的幻觉让主体消失在文本之后,主体性成为一种写作上幼稚的表现。这一诗学观念在一个时期确实增加了当代艺术与诗歌文体的复杂性,然而却难以满足人们对话语表述活动的社会伦理期待。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一个热情讨论主体性而语言维度缺失的时代,而今则是语言几乎被本体化,却没有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从主体性理论到语言学转型,在我们的思想语境里并非全然是观念逻辑自身的转型,而是一种充满断裂感受的改变,其中包含着自我意识的断裂与非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语言 感性动力
原文传递
恶扩散与丑增加——古代和谐后期演变的熵增大
11
作者 邹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56,共5页
对于原始人零散杂乱的审美心态来说,感性和理性在古代人性结构中所形成的抑制性关联或收敛性结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主客融合的审美方式,安恬适度的审美趣味,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等等,古代审美意识的这些方面,对于古代人在自然和社会中... 对于原始人零散杂乱的审美心态来说,感性和理性在古代人性结构中所形成的抑制性关联或收敛性结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主客融合的审美方式,安恬适度的审美趣味,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等等,古代审美意识的这些方面,对于古代人在自然和社会中寻求其适当的位置,对于他们保持那可以带来慰藉和稳定的心理平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面对着可以不断开发的广阔的外部世界和内在生活,古代审美意识是封闭而狭小的,当古代人的主体水平还保持在与客观世界的自发统一之上的时候,当他还必须依赖这种统一的关系求得其生存和发展的时候,封闭而狭小的审美意识更多地表现出了它的合理性的一面,而那个向往着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也更多地表现出它的生命活力的一面。然而这种情况在古代审美意识历史演变的后期阶段却出现了变化,人性结构的主体化导致了古代人性结构的松动和古代审美意识的解体,审美的混乱状态随之出现,借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术语,我们称之为审美的增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结构 审美活动 古代审美意识 审美理想 感性动力 理性 熵增大 现代审美 判别标准 感性意欲
原文传递
关于艺术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尔泰 《社会科学战线》 1986年第3期62-81,103,共21页
给美或艺术下定义的做法,一方面违反美与艺术的开放的本性、一方面也已经不合时宜.此外,对于被决定论折磨得很苦的我们,摆脱定义的束缚也是一种诱惑。但我还是想探索一下这类问题。我觉得,立足于现实的土地,为了设定我们的自我,我们需... 给美或艺术下定义的做法,一方面违反美与艺术的开放的本性、一方面也已经不合时宜.此外,对于被决定论折磨得很苦的我们,摆脱定义的束缚也是一种诱惑。但我还是想探索一下这类问题。我觉得,立足于现实的土地,为了设定我们的自我,我们需要定义。下定义,也就是设定自我,寻找立脚的土地,寻找出发点。我不知道,没有自我,我们将何以前进。所以我想从艺术概念的基本层次入手,清理、概括一下自己的有关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艺术 艺术作品 人类情感 艺术创作活动 艺术家 无意识 表现性 艺术概念 有机整体 感性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