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
1
作者 王锐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4期174-176,共3页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隐含的哲学前提。这一概念的形成来自于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直观和黑格尔辩证法中的自我意识活动。马克思将黑格尔的活动原则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结合,形成了感性对象性活动...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隐含的哲学前提。这一概念的形成来自于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直观和黑格尔辩证法中的自我意识活动。马克思将黑格尔的活动原则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结合,形成了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同时,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认识论领域,还包含了本体论意义。感性对象性活动直接关系着个体与社会、人和自然界、人类历史的生成。在理论上,这一概念还直接通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费尔巴哈 感性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从“感性对象性原则”到“感性活动”——《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眼中费尔巴哈“伟大功绩”探寻
2
作者 刘芳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74-78,共5页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则”揭示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开启并引领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度批判,才形成了“感性活动”的理论源流,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将黑格尔的“对象性活动”融入“感性对象性原则”,接续完成了对黑格尔形而上学本质的解构和超越,就此开辟了“感性活动”这一崭新的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理论源流 哲学视域
下载PDF
论感性对象性活动——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1
3
作者 屈光峰 范伶俐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18,22,共4页
感性对象性活动超出了感性、感性对象性的视阈 ,道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 ,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从而在根基处瓦解了理智形而上学 ,彰显出生存论的哲学境域。
关键词 感性 感性对象性 感性时象性活动 存在论基础
下载PDF
基于“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对消费主义的批判——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
作者 牛云芳 许屹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16,共4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开启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论视域。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中生成的,人与自然是共生同体的。消费主义扭曲人与自然的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开启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论视域。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中生成的,人与自然是共生同体的。消费主义扭曲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看成是满足人的私欲的工具、手段。消费主义引起过度消费、快速消费,导致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结果将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感性对象性活动 消费主义
下载PDF
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自由——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的文本解读
5
作者 裴建伟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感性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本质生存方式,这种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确证自身的存在,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本质,不断获得自身的自由。马克思所指的自由是一种生存论的自由,是一种现...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感性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本质生存方式,这种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确证自身的存在,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本质,不断获得自身的自由。马克思所指的自由是一种生存论的自由,是一种现实的自由,一种发展着的历史性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活动 自由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下载PDF
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谈自由与必然
6
作者 孙向立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1期68-69,共2页
自由与必然是揭示人们的活动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从感性对象性活动这一角度出发对自由与必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自由与必然关系学说。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活动 自由 必然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以“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发动的存在论革命为切入点
7
作者 张婷婷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8期4-5,共2页
海德格尔在晚期讨论班上,指责马克思哲学预设人的理念及劳动概念带来现代性诸强制等。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已击穿意识内在性转向生存论,其劳动并非海德格尔所谓的经济学意义上的... 海德格尔在晚期讨论班上,指责马克思哲学预设人的理念及劳动概念带来现代性诸强制等。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已击穿意识内在性转向生存论,其劳动并非海德格尔所谓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通过追溯生产强制性起源及扬弃途径,可知马克思的学说其实早已进一步澄清了海德格尔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感性对象性活动 物质生产
下载PDF
感性对象性原则·劳动·感性活动--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的本质生成
8
作者 孔艳丽 《大连干部学刊》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感性活动"原则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和对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中"劳动"概念加... 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感性活动"原则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和对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中"劳动"概念加以创造整合的结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表达上虽然带有一些费尔巴哈式的直观性的词句,但当我们真正进入整个文本,仔细推敲全文的脉络和思想体系后就会发现,它的理论指向和意义早已超过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感性活动"原则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要的理论成果,至此,马克思开启了关于存在论意义上全新的主客体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感性对象性原则 劳动 感性活动
下载PDF
论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理论来源、思想内涵和意义
9
作者 高艺轩 《哲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19-725,共7页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实践论的理论源泉和新世界观的逻辑指南。马克思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与黑格尔“自我活动”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期以理清“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从何处发源及其对以往哲...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实践论的理论源泉和新世界观的逻辑指南。马克思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与黑格尔“自我活动”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期以理清“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从何处发源及其对以往哲学根本性质的批判和超越,从而揭示“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的理论取向和价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黑格尔 感性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确立的哲学基础——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10
作者 胡兰 周志山 《新丝路》 2024年第24期0086-0088,共3页
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雏形,它源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吸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伟大功绩,并吸收了其“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雏形,它源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吸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伟大功绩,并吸收了其“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合理内核。此外,他洞察到黑格尔辩证法中“活动”原则的能动意义,强调了黑格尔哲学的可取之处——人是劳动产生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原则确立的哲学基础,是全面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感性对象性 感性活动”原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隐含的本体论变革
11
作者 朱厚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1-28,330,共9页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隐含的本体论概念。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用以克服旧哲学宗教性的感性原则,将恢复现实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感性视为人的本质力量,将现实的人视为感性存在。马克思看到费尔巴哈所没有看到的辩证...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隐含的本体论概念。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用以克服旧哲学宗教性的感性原则,将恢复现实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感性视为人的本质力量,将现实的人视为感性存在。马克思看到费尔巴哈所没有看到的辩证法这一批判方法的伟大之处,即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从而将现实的人视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历史性存在。只有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入手,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才能理解马克思如何基于全新的前提完成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对象性活动 现实的人 劳动本体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12
作者 张雪松 《知与行》 2016年第10期15-18,共4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马克思是否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仍然存在着争议。廓清该问题不仅有利于把握早期马克思的思想脉络,而且有利于界定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虽然马克思认同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新哲学起点的做法,但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马克思是否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仍然存在着争议。廓清该问题不仅有利于把握早期马克思的思想脉络,而且有利于界定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虽然马克思认同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新哲学起点的做法,但是他从同样的起点出发,走上一条完全不同于费尔巴哈的道路。他们的分歧点最初体现在如何保证感性之普遍必然性的问题上。针对这个难题,费尔巴哈重新求助于宗教,以理性、意志和情感的无限性来保证感性的无限性;与费尔巴哈相反,马克思把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从而在现实历史中找到了感性之内在必然性,即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和自我实现的无限性。同时,马克思基于人的现实生存重释了感性范畴,从而实现了哲学生存论的转向。由于马克思基于生存论的维度来理解感性范畴,所以,从感性范畴推论出的"异化劳动""类本质"以及"复归"等范畴已然完全异于费尔巴哈。总之,马克思不仅在哲学出发点的界定上就已经与费尔巴哈产生了分歧,而且他站在哲学生存论的高度上,最终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 感性需要 生存论
下载PDF
马克思视域中的感性概念及其实践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阳 《荆楚学刊》 2019年第3期53-56,79,共5页
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感性的阐释向度是多维的,对感性的贬抑也有着深远的知识论传统。马克思将感性作为探寻世界的基础和开端,在从外在感知和内在体验两个角度考察感性的基础上,通过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和黑格尔对象性活动原则... 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感性的阐释向度是多维的,对感性的贬抑也有着深远的知识论传统。马克思将感性作为探寻世界的基础和开端,在从外在感知和内在体验两个角度考察感性的基础上,通过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和黑格尔对象性活动原则的辩证扬弃,将感性导向至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用感性的实践活动来理解人类生活和社会历史,并将共产主义视为扬弃感性物化的现实路径,实现了哲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感性对象性 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4
作者 王景华 《新西部》 2023年第6期51-5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是以感性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形成和建构起来的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落地生根并获得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以感性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形成和建构起来的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落地生根并获得丰富和发展。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性对象性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生成和发展 落地生根 中华文明 社会实践活动
下载PDF
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基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
15
作者 李宣廷 陈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58,共6页
在黑格尔的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的两大原则得以被真正的确立。市民社会成为人超越动物的关键,同时也赋予了劳动积极的意义。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实际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的两大原则,承认了劳动的社会性。但在市民社会两大... 在黑格尔的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的两大原则得以被真正的确立。市民社会成为人超越动物的关键,同时也赋予了劳动积极的意义。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实际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的两大原则,承认了劳动的社会性。但在市民社会两大原则悖论下“贫困”问题的聚焦上,相较于黑格尔将其原因归因于个人才智与技能差别,马克思将目光转向现实,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生动阐释了其历史性特征和消极内容。异化劳动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说,既是逻辑起点又是逻辑归宿,开辟了看待问题的新视域,为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感性对象性劳动 异化劳动 实践
下载PDF
论“劳动幸福”何以可能——兼对劳动幸福理论若干争议的回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云峰 王绍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4,F0003,共10页
“劳动创造人”是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出发点,也是“劳动幸福”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劳动创造人意味着劳动是人的来源,是使人成为人的本质性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生物进化论和哲学存在论的层面对这个命题进行过论证。从... “劳动创造人”是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出发点,也是“劳动幸福”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劳动创造人意味着劳动是人的来源,是使人成为人的本质性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生物进化论和哲学存在论的层面对这个命题进行过论证。从存在论看,劳动作为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是彰显人的主体性和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但现实的劳动既有肯定人的本质的积极面,也有否定人、压迫人的消极面。这种劳动二重性就构成人类历史的矛盾运动。人就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创造性的活动不断消解这种消极性,发挥它的积极性,提升它的肯定性、享受性和属人性,使劳动更加符合人的本质需求。“劳动幸福”概念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表明保障劳动幸福权就是要使劳动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地去确认人的本质,把劳动属人的属性还给人。唯有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高度,才能准确领会劳动幸福与劳动幸福权的哲学意蕴,同时也才能彻底地破除那种以现实劳动的不幸福来否定“劳动幸福”的资本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劳动创造人 劳动人权 劳动二重性 感性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论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存在论境域 被引量:1
17
作者 卜祥记 赖志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面的外在补充,而是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内容的一个侧面;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关于社会的学说、关于人的学说,即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存在论境域 实证科学 感性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论存在论境域中的共产主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祥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正如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被历史地遗忘一样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也被近代理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视域所遮蔽。在历史与现实中发生的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 ,是近代理智形而上学本体论基础的根本性危机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折... 正如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被历史地遗忘一样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也被近代理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视域所遮蔽。在历史与现实中发生的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 ,是近代理智形而上学本体论基础的根本性危机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折射。因此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只能在马克思已经开辟 ,但却被历史地遗忘了的新的本体论 ,即存在论的境域中予以全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理智形而上学 存在论境域 感性对象性活动 共产主义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究竟何在?——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看马克思眼中的费尔巴哈 被引量:1
19
作者 卜祥记 罗萍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开启全新哲学境域的理论基点,也是其经济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点,它不是马克思的独创,而是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思想有着深刻渊源。费尔巴哈以"感性对象性原则"为依据,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 "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开启全新哲学境域的理论基点,也是其经济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点,它不是马克思的独创,而是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思想有着深刻渊源。费尔巴哈以"感性对象性原则"为依据,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发现人是社会存在物,但费尔巴哈并没有真正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精神实质,这为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提供了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 否定性辩证法 历史 费尔巴哈
下载PDF
国民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生存论哲学路径的开启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建芬 《求索》 CSSCI 200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马克思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问题本质上也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所在。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或者说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差异不在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以“自我”、“自我意识”的... 马克思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问题本质上也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所在。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或者说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差异不在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以“自我”、“自我意识”的“先在”预设为“理论前见”的实践观点的确立 ,而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 ,从根本上突破了作为一切旧哲学之“理论前见”的种种形而上的预设 ,把“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 )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 ,本质地打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维度 ,从而把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预设 国民经济学批判 感性对象性活动 生存论境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