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0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中的感性情感--女性电影导演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会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共6页
本文在确认了女性电影导演、女性电影、女性导演电影三个概念不同意义的基础上,从女性导演与女性的电影、女性电影导演创作现状、女性电影导演典型范例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了论述。肯定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初期,女性电影导演群体用自己... 本文在确认了女性电影导演、女性电影、女性导演电影三个概念不同意义的基础上,从女性导演与女性的电影、女性电影导演创作现状、女性电影导演典型范例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了论述。肯定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初期,女性电影导演群体用自己影像的感性情感和独特风格的作品,为女性的意识表达、艺术创作和电影市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正是因为她们电影作品的迥异风格、独特视角和艺术成就,成为新时期电影导演的生力军,更加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应该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和女性电影创作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创作研究,从而提高中国电影综合发展的实力和作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电影 女性电影题材 感性情感
下载PDF
影像中的感性情感——女性电影导演研究
2
作者 王淑娅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1期213-213,215,共2页
女性导演创作群体在电影制作行业里一直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塑造了很多经典艺术形象,为社会生活增添了诸多遐想和魅力。相较于男性导演,女性导演一直处于非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女性导演群体的创造以... 女性导演创作群体在电影制作行业里一直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塑造了很多经典艺术形象,为社会生活增添了诸多遐想和魅力。相较于男性导演,女性导演一直处于非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女性导演群体的创造以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女性电影导演群体用自己影像的感性情感和独特风格表达,为电影市场增添更多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感性情感 女性导演 电影研究
下载PDF
联结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情感性协商机理及其自在演化——基于多村比较
3
作者 赵益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建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寻求有效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私人生活与公共秩序的联动运转是关键要点。研究发现,互为表里的协商与情感是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既有基础,对把握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联结机理有着积极作用。通过... 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建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寻求有效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私人生活与公共秩序的联动运转是关键要点。研究发现,互为表里的协商与情感是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既有基础,对把握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联结机理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建构情感性协商框架进行案例比较发现,情感以其顽强的文化韧性渗透于关系、利益、组织等要素互动的协商过程,是乡村社会秩序的共有底色和运作基础,协商则具有调和传统秩序与现代规则的工具性功能,在乡村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共同体联结纽带由情感依赖趋向情规复合的自在演化,为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联结机制提供了可行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共同体 情感 协商 感性协商 联结机制
下载PDF
“非意向性”现象学中存在“意向性”吗——米歇尔·亨利情感性伦理学中的意向性问题探析
4
作者 江海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亨利生命现象学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性伦理学,并且他的生命现象学通常被冠以“非意向性现象学”的称号。本文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意向性在亨利的情感性伦理学中是否缺席或者是否有其应有的位置?在情感性和意向性两个相互关联项中,亨利... 亨利生命现象学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性伦理学,并且他的生命现象学通常被冠以“非意向性现象学”的称号。本文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意向性在亨利的情感性伦理学中是否缺席或者是否有其应有的位置?在情感性和意向性两个相互关联项中,亨利本人及其后世的解释者普遍强调情感性在其生命现象学中的核心地位,而意向性一般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了,这造成理解的困难甚至误解亨利的现象学。有必要在亨利激进现象学的框架内分析情感性和意向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挖掘这种现象学的资源,以进一步扩展其意向性的含义。尤其在伦理学的背景下,当我们问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时,将情感性的生命转化或表达为意向性的生存的问题似乎是一个核心问题。意向性在亨利伦理学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限于它是绝对生命的转化或表达——尽管聆听生命之言,或“第二次出生”仍然需要承认绝对生命,然而仅凭这一认识本身并不足以立即回答“我应该做些什么?”也就是说,在实践哲学领域或者伦理学领域,意向性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第一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意向性 非意向性 生命现象学 伦理学
下载PDF
依恋回避对特质抑郁的影响:情感性触摸的调节效应
5
作者 刘紫萱 李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41-145,169,共6页
目的:修订情感性触摸量表,检验其在中国居民中的信度和效度,考察以依恋回避和触摸体验对特质抑郁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研究1使用触摸体验和态度问卷(Touch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Questionnaire,TEAQ)、成人依恋量表(Adul... 目的:修订情感性触摸量表,检验其在中国居民中的信度和效度,考察以依恋回避和触摸体验对特质抑郁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研究1使用触摸体验和态度问卷(Touch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Questionnaire,TEAQ)、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和人际触摸诊断量表对1 061例被试施测,修订情感性触摸量表。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使用情感性触摸量表、AAS和特质抑郁量表(Trait Depression Scale,T-DEP)对1 077例被试施测。结果:情感性触摸量表包含表达亲密的触摸、表达友好的触摸、表达安慰的触摸、童年时期的触摸4个维度,共27道题。总量表以及各个维度的α系数在0.831~0.941之间,重测信度0.782~0.90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4因子模型和数据的拟合度较为理想,量表总分与各效标得分均显著相关(P<0.001)。情感性触摸在依恋回避和特质抑郁关系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β=0.01,r=5.90,P<0.001)。结论:情感性触摸量表符合测量学指标,可用于测量中国居民的触摸体验和态度。情感性触摸在依恋回避和特质抑郁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风格 特质抑郁 感性触摸
下载PDF
中国失独家庭的文化与社会困境--基于情感性与工具性价值的伦理考量
6
作者 王鹿萍 《荆楚学刊》 202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1979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独家庭是其突出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33组失独家庭的深度访谈发现,中国独有的“父子一体”传统家庭伦理为子女赋予了情感性与工具性双重价值,因而... 1979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独家庭是其突出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33组失独家庭的深度访谈发现,中国独有的“父子一体”传统家庭伦理为子女赋予了情感性与工具性双重价值,因而“失独”对中国家庭而言具有更多复杂意味,并导致无能为力、丧失希望的“绝户”心态产生。研究认为,失独家庭存在的“绝户”心态并不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边缘化趋势下的社会心态,是社会结构对失独家庭标签化和排斥与失独家庭自我标签化并疏远社会共同体两种社会边缘化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失独家庭面临着文化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困境,其本质是社会共同体借助伦理体系逃避对失独家庭的供养与发展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绝户” 父子一体 感性价值 工具性价值
下载PDF
分析金匮肾气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慧 刁婷婷 荣小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40-43,共4页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使用金匮肾气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金匮肾气...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使用金匮肾气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金匮肾气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躁狂情况、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的67.44%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05%更高(P<0.05)。与常规组的30.23%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分别为(8.01±1.01)、(14.83±2.72)、(10.12±2.02)、(5.74±0.98)分,均低于常规组的(15.37±2.14)、(17.99±2.83)、(17.66±2.73)、(7.56±1.36)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职业功能、关注社会、责任心、社会退缩、家庭职能评分分别为(0.57±0.42)、(0.72±0.30)、(0.83±0.18)、(1.04±0.21)、(0.56±0.25)分,均低于常规组的(0.99±0.56)、(1.14±0.62)、(1.26±0.44)、(1.32±0.23)、(0.87±0.41)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70.34±5.84)、(71.45±5.95)、(72.56±6.87)、(73.67±6.9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56.14±6.68)、(57.25±7.79)、(58.36±8.88)、(59.47±8.99)分(P<0.05)。结论 为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使用金匮肾气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汤 齐拉西酮 双相情感性精神病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精神赋能情感性课堂探索研究
8
作者 王秋阁 张波 《职业教育(汉斯)》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培养“大国工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热切期盼,必将引起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优雅心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职校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故情感性课堂的构建重点突出在三个方面:首先,将“技能报国”精神融汇在情... 培养“大国工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热切期盼,必将引起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优雅心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职校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故情感性课堂的构建重点突出在三个方面:首先,将“技能报国”精神融汇在情感性课堂体系之中,激励职校生逐渐形成“於穆不已”的大国工匠信念。其次,把“内在幸福”理念渗进在情感性课堂体系之中,激励职校生逐渐树立“匠心筑梦”的报国志向。第三,将“转技成智”理念融入在情感性课堂体系之中,鼓励职校生逐渐提升技能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感性课堂 精神成长 大国工匠
下载PDF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牢教育的情感性特征
9
作者 王旭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本文系王旭明先生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邀请为“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学员作的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牢教育的情感性特征”为主题的报告。王旭明强调,教育的情感性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本身的天然属... 本文系王旭明先生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邀请为“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学员作的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牢教育的情感性特征”为主题的报告。王旭明强调,教育的情感性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本身的天然属性。人是教育的核心,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他指出教育的情感性所面临的三点现实困境:一是教育管理的困境,二是以中考、高考为中心的教育现实困境,三是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困境。他进一步提出对于教育情感性特征的坚守与提升的思考,呼吁在当前技术革新和多因素的影响下,教育者更应该强调坚守,不能因为技术或其他原因,失去教育的人性、情感性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旭明 教育工作者 教育信息技术 天然属性 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家成长 感性 中考
下载PDF
动漫中的教育艺术:以故事性和情感性引导学生迈向自主学习
10
作者 刘颖 《炫动漫》 2024年第14期0130-0132,共3页
随着动漫文化的普及和影响,动漫作品在教育领域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本文探讨了动漫如何通过其故事性和情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向自主学习,文章先分析了动漫在教育中的优势,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动漫如何影响学生的情感... 随着动漫文化的普及和影响,动漫作品在教育领域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本文探讨了动漫如何通过其故事性和情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向自主学习,文章先分析了动漫在教育中的优势,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动漫如何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提出了一些将动漫融入教育实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教育 故事性 感性 自主学习
下载PDF
构建互联网班级圈 打造情感性班集体
11
作者 秦礼春 张珊珊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2-13,16,共3页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情感教育,但当下情感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南京市上秦淮小学基于互联网构建“班级圈”,培育和构建班级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关系,推动形成具有正向价值的班级情感教育场,全面提升师生情感品质和班级情感质量,使得家校共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情感教育,但当下情感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南京市上秦淮小学基于互联网构建“班级圈”,培育和构建班级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关系,推动形成具有正向价值的班级情感教育场,全面提升师生情感品质和班级情感质量,使得家校共育有了更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圈 感性班集体 互联网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影响观察
12
作者 姚祥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81-0184,共4页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负性情绪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喹硫平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威 潘姝曼 +3 位作者 周婧琪 韩敏钰 曹敏娟 屈昱晨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方法建立喹硫平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4例患者的485份血药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血药浓度为临床常规监测采集的稳态谷浓度... 目的: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方法建立喹硫平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4例患者的485份血药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血药浓度为临床常规监测采集的稳态谷浓度。采用NONMEM软件建立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考察生理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等对喹硫平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拟合优度诊断图、自举法(bootstrap)和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法(NPDE)进行模型评估。结果:最终模型中喹硫平的表观清除率(CL/F)和表观分布容积(V/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83 L·h^(-1)和1350 L。协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喹硫平的CL/F具有显著性影响,建立的最终模型CL/F参数公式如下:CL/F(L·h^(-1))=83×(AGE/43.1)^(-0.301)。CL/F的个体间变异和残差变异分别为20.8%和11.1%。结论:本研究为首次在中国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患者中开展的喹硫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型验证显示最终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其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群体药代动力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精神分裂症 感性障碍
下载PDF
针灸治疗情感性交叉搓腿症1例
14
作者 王晨 姚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2275-2276,共2页
情感性交叉搓腿症又称夹腿综合征,是指儿童通过双腿摩擦会阴部引起兴奋的一种习惯性动作[1]。孙远征教授采用“调神法”治疗情感性交叉搓腿症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李某,女,6岁,于2022年1月17日就诊。7个月前出现不自主交叉搓腿动... 情感性交叉搓腿症又称夹腿综合征,是指儿童通过双腿摩擦会阴部引起兴奋的一种习惯性动作[1]。孙远征教授采用“调神法”治疗情感性交叉搓腿症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李某,女,6岁,于2022年1月17日就诊。7个月前出现不自主交叉搓腿动作,双足并紧,两腿挺直,上下用力摩擦,伴有面色发红、出汗,呼吸粗大,多于晚间入睡前出现。曾就诊于多家儿童医院,建议予以减少局部刺激因素,转移患儿注意力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医院 会阴部 夹腿综合征 习惯性动作 调神法 针灸治疗 局部刺激 感性
下载PDF
当代首饰设计中的情感性因素探析
15
作者 赵彦 《轻工科技》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当代首饰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人们自我审美、个性及文化表达的必须,首饰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性及其表达也日渐成为首饰消费中被重视的主观内容和要素,成为人们选择符合相关认知与情感关联的产品的重要组成。文章从情感... 当代首饰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人们自我审美、个性及文化表达的必须,首饰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性及其表达也日渐成为首饰消费中被重视的主观内容和要素,成为人们选择符合相关认知与情感关联的产品的重要组成。文章从情感性、造型表达、装饰性、功能及其载体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当代首饰设计中的情感性设计,尝试通过分析情感性在当代首饰设计中的作用与影响,促进相关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学术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首饰 设计 感性
下载PDF
商业设计中情感性符号使用效应的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8期30-32,共3页
商业设计中,符号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具有传递信息、引发共鸣和增强品牌识别的功能。然而,在当前商业广告领域中,情感化设计的应用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有必要提供完整的科学论据,为情感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改善目前的情况,使中国... 商业设计中,符号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具有传递信息、引发共鸣和增强品牌识别的功能。然而,在当前商业广告领域中,情感化设计的应用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有必要提供完整的科学论据,为情感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改善目前的情况,使中国当代商业广告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当代商业广告设计为对象,探讨情感性符号语言的使用效应,并对中国当代商业广告设计进行案例研究,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设计 广告传播 感性符号语言
下载PDF
情感滋养德性德育抵达心灵--朱小蔓情感性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17
作者 崔宇玮 马多秀 王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6-80,124,共6页
朱小蔓是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是成就斐然、个性鲜明的教育学家,其情感性道德教育思想散发着人文的淡雅魅力。她认为情绪情感是道德发展的重要表征,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相滋相长、互促共生,情感是魅力德育的关键所在,... 朱小蔓是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是成就斐然、个性鲜明的教育学家,其情感性道德教育思想散发着人文的淡雅魅力。她认为情绪情感是道德发展的重要表征,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相滋相长、互促共生,情感是魅力德育的关键所在,诉诸情感,德育会更好抵达学生心灵深处。因此,为了培养内在饱满、精神发育的完整的人,要注意增强人的情感体验,播种依恋感、同情心、羞耻感等根基性种子,创设无形温暖可升华的情感场,促进和发展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 感性道德教育
下载PDF
德育视角下情感性班集体的建设路径探索
18
作者 王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0期157-160,共4页
文章从德育视角出发,探讨了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概念、目标和路径。在建立积极班级文化方面,强调了创设和谐氛围、倡导正向价值观、培养互助精神和友善关系的重要性。在强化班级活动的情感导向方面,提出了设计富有情感色彩的活动、培养... 文章从德育视角出发,探讨了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概念、目标和路径。在建立积极班级文化方面,强调了创设和谐氛围、倡导正向价值观、培养互助精神和友善关系的重要性。在强化班级活动的情感导向方面,提出了设计富有情感色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加强互动与合作的策略。文章强调了提供情感支持与辅导的重要性,包括设立情感支持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情感教育课程,以及鼓励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倾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视角 感性 班集体建设 路径探索
下载PDF
从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理论看《红、黄、蓝》的情感性特质
19
作者 王艺 《新传奇》 2023年第12期29-31,共3页
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的油画作品《红、黄、蓝》中的色彩符号是基于情感性特质的符号。本文对这幅作品进行解读时,将德裔美国人、著名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对符号的情感性问题的相关阐述运用其中。苏珊·朗... 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的油画作品《红、黄、蓝》中的色彩符号是基于情感性特质的符号。本文对这幅作品进行解读时,将德裔美国人、著名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对符号的情感性问题的相关阐述运用其中。苏珊·朗格认为“,所有艺术都是表现情感的,但是这种情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绝非个人情感”。从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理论来看,油画作品《红、黄、蓝》中所要表达的色彩符号超越了索绪尔符号构造上的限制,抛弃了人体比例而形成情感-生命-符号的三元关系,站在生命宇宙的高度关照整个人类的全部情感。也就是说,任何复杂的东西都来自于简单,这是宇宙在不停向人类传达的真理,人类的终极情感目标是找寻生命的本质,从而实现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感性 艺术性 《红、黄、蓝》 符号
下载PDF
作为一种情感影像:早期电影民族化的“情”之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洲 马翱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共7页
电影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拟真再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是电影艺术存在的根本,观众对影像的接受及审美是依“情”而生的。“情”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国文学之“情”有“实情”和“人情”之分,在历史演变中,指... 电影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拟真再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是电影艺术存在的根本,观众对影像的接受及审美是依“情”而生的。“情”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国文学之“情”有“实情”和“人情”之分,在历史演变中,指涉感性情感的“人情”意涵渐成主流。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此概念意涵观照早期中国电影,探讨其在电影功能和影像形式的创新,以期建构以民族化为旨归的情感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电影民族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真实世界 电影功能 影像 感性情感 历史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