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的“共同富裕”现实解读
1
作者 马越 张丽丽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单个“现实的个人”的富裕为前提。以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构建的“现实的个人”区别于西方“原子式个人”,以感性活动原则为指导,“现实的个人”的富裕是对人的自由自觉劳动的需要、是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单个“现实的个人”的富裕为前提。以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构建的“现实的个人”区别于西方“原子式个人”,以感性活动原则为指导,“现实的个人”的富裕是对人的自由自觉劳动的需要、是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同发展的需要、是对个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以他人为限制,而应以他人为条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上要以整体带动个人,个人赶上整体,要将人理解为历史的个人,正视个体差异,以逐步富裕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共同富裕 马克思
下载PDF
论实体与主体的“感性—对象性”——兼谈唯物史观“感性活动”对“感性直观”的逻辑跃变
2
作者 孙琳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费尔巴哈以“感性—对象性”作为逻辑起点,拆解了黑格尔的神秘主义体系,以感性的实体活动和实体关系化解抽象的思辨活动和思辨关系。在费尔巴哈看来,“感性”是对象化的直观,“直观”是对象化的感性;“感性直观”是“感性—对象性”的... 费尔巴哈以“感性—对象性”作为逻辑起点,拆解了黑格尔的神秘主义体系,以感性的实体活动和实体关系化解抽象的思辨活动和思辨关系。在费尔巴哈看来,“感性”是对象化的直观,“直观”是对象化的感性;“感性直观”是“感性—对象性”的“实体实践”和“实体关系”;“实体即主体”统一于“实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复调叙事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感性的人的活动”重新奠基“感性—对象性”,实现对费尔巴哈实体性“感性—对象性”的逻辑跃变和彻底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 主体 感性直观 感性活动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性”的哲学考辩——从马克思“感性活动”观点看
3
作者 王策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在当前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诸多哲学解释中,马克思的认识论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性”的底层逻辑在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为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所依赖的数理机制。马克思从感性活动论出发,有力... 在当前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诸多哲学解释中,马克思的认识论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性”的底层逻辑在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为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所依赖的数理机制。马克思从感性活动论出发,有力地阐明了人类智能生成的实践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使人类智能生成的默会维度和意向性维度得到彰显,从而睿智地预见到两类智能生成方式的基本区分。在人类智能生成过程中,感性活动论所揭示的逻辑与辩证性规范、形式化与意向性以及事实与价值的结合,对于未来人机融合智能的开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哲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模型 生成性 感性活动
下载PDF
论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的现实批判向度
4
作者 蒋永涛 林之乐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基础性概念,是马克思得以联结理论与现实的中介。在这一概念的视域下,马克思发现了现实个人的积极本质,确证了感性的现实性和真理性,完成了对现实异化的理论考察,为理论介入并扬弃异化现实奠定了理论...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基础性概念,是马克思得以联结理论与现实的中介。在这一概念的视域下,马克思发现了现实个人的积极本质,确证了感性的现实性和真理性,完成了对现实异化的理论考察,为理论介入并扬弃异化现实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类本质 感性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从“感性对象性原则”到“感性活动”——《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眼中费尔巴哈“伟大功绩”探寻
5
作者 刘芳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74-78,共5页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则”揭示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开启并引领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度批判,才形成了“感性活动”的理论源流,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将黑格尔的“对象性活动”融入“感性对象性原则”,接续完成了对黑格尔形而上学本质的解构和超越,就此开辟了“感性活动”这一崭新的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理论源流 哲学视域
下载PDF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
6
作者 刘丹 《哲学进展》 2023年第5期866-872,共7页
因为费尔巴哈将感性直观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原则,他得以向一般形而上学宣战。但也正是因为感性直观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费尔巴哈未能完成他所开启的庞大事业。在马克思思想陷入危机之时,他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启发,并曾一度站在费尔巴哈... 因为费尔巴哈将感性直观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原则,他得以向一般形而上学宣战。但也正是因为感性直观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费尔巴哈未能完成他所开启的庞大事业。在马克思思想陷入危机之时,他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启发,并曾一度站在费尔巴哈立场对黑格尔哲学进行猛烈抨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洞察到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原则的弊端,在德国哲学活动原则的基础上扬弃了感性直观原则,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性活动概念,发动了一场消灭一般形而上学的存在论革命,完成了费尔巴哈的未竟之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直观 德国古典哲学活动原则 感性活动
下载PDF
人的感性活动视域中的“有”“无”之辩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子礼 邓晓臻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有""无"之辩是中国哲学中持续不息的主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海德格尔也深入地讨论了"有""无"问题。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看,"有""无"及其相互转化涉及人的感性... "有""无"之辩是中国哲学中持续不息的主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海德格尔也深入地讨论了"有""无"问题。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看,"有""无"及其相互转化涉及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况、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和社会空间的扩展、自觉程度的提高、历史传承和历史连续性的加强、民族自觉意识的发展和观念引导,涉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之辩 存在 “人的感性活动 生存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 被引量:7
8
作者 涂良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4,共4页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q...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否定和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使哲学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观念变革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马克思 哲学 思维方式
下载PDF
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从一个知识论的难题谈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让新 李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探讨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革命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一大热点,但假若不从知识论的视角切进,则又容易滑向"独断论"的境地。马克思真正发动了感性活动的存在论革命,以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现了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但这种"证... 探讨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革命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一大热点,但假若不从知识论的视角切进,则又容易滑向"独断论"的境地。马克思真正发动了感性活动的存在论革命,以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现了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但这种"证明"方式又是独特的,经历了"正、反、合"的三步骤,是一种"前理论""前范畴"的证明,因此也是具有直接自明性的,而这种证明方式也直接反映在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感性活动 世界 存在论 知识论 证明
下载PDF
从感性活动出发开启的哲学任务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立新 李齐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3,共8页
马克思提出哲学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是针对资本时代状况为哲学发展厘定的基本方向,也是哲学回归其始源出生地即现实生活世界的合法途径。当今哲学无疑需要以此为据来筹划自身,才能参与现实生活,突破资本与形而上学的抽象统治,通过守护... 马克思提出哲学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是针对资本时代状况为哲学发展厘定的基本方向,也是哲学回归其始源出生地即现实生活世界的合法途径。当今哲学无疑需要以此为据来筹划自身,才能参与现实生活,突破资本与形而上学的抽象统治,通过守护思的事业而合理地确证自身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资本 形而上学 现实性
下载PDF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信砚 刘建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9,共9页
作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感性活动"是一个与人的存在内在相关的存在论范畴,也是马克思突破旧哲学存在论的关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经历了萌芽、形成、初步阐发的思想前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作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感性活动"是一个与人的存在内在相关的存在论范畴,也是马克思突破旧哲学存在论的关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经历了萌芽、形成、初步阐发的思想前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感性活动与人的存在、感性活动与自然、感性活动与历史、感性活动与自由这四个方面对感性活动概念的存在论阐明,表明马克思离开了思辨的哲学基地,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其最基础、最核心的方面而言,是在存在论上所实现的革命,而这一革命具体体现在感性活动概念的如下三方面的存在论意义上:一是对全部理性形而上学的超越;二是宣告了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三是揭开了以历史为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感性活动 存在 历史
下载PDF
面向感性活动本身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国坛 黄海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0,共8页
本文以面向事情本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试图通过面向感性活动本身而深入到马克思哲学的根基处。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以感性活动来改造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的逻辑必然性,具体展示了感性直观—意识活动—感性活动... 本文以面向事情本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试图通过面向感性活动本身而深入到马克思哲学的根基处。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以感性活动来改造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的逻辑必然性,具体展示了感性直观—意识活动—感性活动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提出历史是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目的的感性活动自身的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马克思哲学 西方哲学
下载PDF
感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成果与理论高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卜祥记 丁颖 《云梦学刊》 2016年第2期49-64,共16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在作为这一手稿之主要组成的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或"劳动"的理论境域已经本质地生成,并已经成为该手稿的核心概念。如果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在作为这一手稿之主要组成的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或"劳动"的理论境域已经本质地生成,并已经成为该手稿的核心概念。如果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归结为"感性活动"、"劳动"或"实践"之原则的本质确立,把马克思全新世界观的本质所在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那么,在马克思的思想行程中,《手稿》将不再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作品,而恰恰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感性活动 劳动
下载PDF
马克思对自由的感性活动理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许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113,159,共9页
马克思自由观始终是与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关联在一起的。当自由与感性原则联系起来时,个人的感性存在及其自由就须面对现实世界和哲学本身,即破除自由的虚假观念、说明自由的人类本质性和揭示自由的社会现实结构。本文表明,马克思对自... 马克思自由观始终是与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关联在一起的。当自由与感性原则联系起来时,个人的感性存在及其自由就须面对现实世界和哲学本身,即破除自由的虚假观念、说明自由的人类本质性和揭示自由的社会现实结构。本文表明,马克思对自由感性活动理解是通过感性的现实性、感性的对象性和感性交往这三个方面展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 感性活动
下载PDF
从“感性对象”到“感性活动”:人的重新理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桂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0,共5页
费尔巴哈诉诸感性直观,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结果使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抽象;马克思则立足于人的实践,把人理解为"感性活动",最终找到了通向现实的人的道路。从人是"感性对象"到人是"感性活动&q... 费尔巴哈诉诸感性直观,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结果使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抽象;马克思则立足于人的实践,把人理解为"感性活动",最终找到了通向现实的人的道路。从人是"感性对象"到人是"感性活动",马克思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理解的革命性变革,即在理解人的逻辑前提上从"抽象的意识"转向"现实的个人"、在把握人的思维方式上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在考察人的理论态度上从直观态度转向实践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 感性活动 人学革命
下载PDF
感性活动之为马克思哲学主导原则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立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2-76,共5页
对象性的活动”的提出 ,意味着马克思已经开始整合德国古典哲学的“活动”原则和“感性对象性”原理。随着对费尔巴哈的清算 ,马克思实现了从“对象性的活动”到“感性活动”的理论升华 ,并自觉地将感性活动作为自己哲学的主导原则 ,在... 对象性的活动”的提出 ,意味着马克思已经开始整合德国古典哲学的“活动”原则和“感性对象性”原理。随着对费尔巴哈的清算 ,马克思实现了从“对象性的活动”到“感性活动”的理论升华 ,并自觉地将感性活动作为自己哲学的主导原则 ,在根基处发动了一场顺应“时代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对象性 马克思哲学 哲学革命 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 愿望 主导 原则 活动
下载PDF
建立感性活动史的哲学努力——从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改造看马克思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怀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0,共3页
在黑格尔以人类精神形态史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思辨遮蔽了感性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就是从突出感性活动出发,把人的活动及其各方面的矛盾纳入感性活动史的理论架构来解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这种感性活动史代表了马克思深... 在黑格尔以人类精神形态史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思辨遮蔽了感性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就是从突出感性活动出发,把人的活动及其各方面的矛盾纳入感性活动史的理论架构来解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这种感性活动史代表了马克思深入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社会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理性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 《精神现象学》
下载PDF
施密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昕桐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德国新现象学家赫尔曼·施密茨以原初的身体体验为基础对主体性、现实性、身体交流、情感、空间、情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以具有生命始源意义、身心合一和社会历史性的身体思想为基础的感性活动思想中包涵着身体现象学意蕴。... 德国新现象学家赫尔曼·施密茨以原初的身体体验为基础对主体性、现实性、身体交流、情感、空间、情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以具有生命始源意义、身心合一和社会历史性的身体思想为基础的感性活动思想中包涵着身体现象学意蕴。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强调身体体验的基础性地位,其对象性活动、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中都彰显了施密茨身体现象学的维度。马克思的身体的感性活动作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是他新现象学视野的确证和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 施密茨 新现象学身体理论 情境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文本阐释——基于“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有机体”和“世界历史”的视域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晓臻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3-49,共7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但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能离开他独特的理论出发点和研究视域:"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有机体"和"世界历史"。联系这些概念,人不断否定和超越...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但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能离开他独特的理论出发点和研究视域:"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有机体"和"世界历史"。联系这些概念,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创造性力量及人的感性活动主导性倾向融汇而成的社会主导性领域就会浮现出来,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创造性力量必然不断瓦解社会有机体的定型化和模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 “人的感性活动 “社会有机体” “世界历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感性活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及其存在论意义——马克思哲学一个特质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这个哲学存在论原则,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从而实现了哲学存在论上的变革。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创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这个哲学存在论原则,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从而实现了哲学存在论上的变革。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基本原则,它不仅彰显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自律,而且还使人筹划自己生存意义的可能落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意识内在性 感性活动 存在论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