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形式”与理查德·罗蒂“感性生活”思想的伦理化转向 被引量:3
1
作者 郝二涛 《美育学刊》 2016年第4期79-84,共6页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是罗蒂的伦理化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生活形式"概念所表现的反本质主义思想、偶然性思想和感性生活思想是罗蒂的伦理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罗蒂的感性生活思想的伦理化...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是罗蒂的伦理化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生活形式"概念所表现的反本质主义思想、偶然性思想和感性生活思想是罗蒂的伦理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罗蒂的感性生活思想的伦理化转向。这种转向可概括为"感性生活伦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形式 感性 感性生活 伦理化 反二元对立性 偶然性
下载PDF
革命主题对感性生活的整合——论十七年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现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十七年小说创作在情节的安排、结构的设计、形象的塑造及叙述方式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种“革命主题整合感性生活”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使其完成了特定的意识形态使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话语含蕴的丰富性。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感性生活 革命主题 整合
下载PDF
理性选择之外需要点儿感性生活 ZAMA咱们C区公开,定义资源富有者
3
《中国房地产业》 2004年第10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理性选择 感性生活 C区 外需 资源
下载PDF
韩良露:理性思想VS.感性生活
4
《潇洒》 2006年第8期45-45,共1页
韩良露本来身份:房地产投资人超级身份:星座专家、美食评论家、影评人、纪录片导演、电视编剧、新闻节目制作人等等,出版多本深度占星专著,《美味之恋》、《微醺之恋》美食书、《狗日子猫时间》伦敦旅札、《旧金山私密记忆》、和一些心... 韩良露本来身份:房地产投资人超级身份:星座专家、美食评论家、影评人、纪录片导演、电视编剧、新闻节目制作人等等,出版多本深度占星专著,《美味之恋》、《微醺之恋》美食书、《狗日子猫时间》伦敦旅札、《旧金山私密记忆》、和一些心灵书籍。过着理想主义的生活和赚钱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两件事,于是有人选择了痛苦麻木地赚钱,有人选择辛苦而有满足感的理想生活。而像韩良露这样的理想主义生活总是要令人嫉妒羡慕而遥不可及的,她环游世界,尝遍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美酒,旅居伦敦五年,在那里买了房子,每天学占星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生活 VS 电视编剧 影评人 理想生活 房地产投资 理性思想 占星学 节目制作 衣食无忧
下载PDF
感性生活的彰显与理性意义的建构——2010年短篇小说创作巡礼 被引量:2
5
作者 洪治纲 陈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近些年来,围绕着"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文艺理论界一直在试图重审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其中,让人尤为注意的是,不少学者开始明确强调感性的美学意义,甚至提出"新感性价值本体",并以此作为"日常生活美学"的核心,其理由是:
关键词 感性生活 2010年 小说创作 理性意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 短篇 美学意义 价值本体
原文传递
理性的文学要直面感性的生活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宪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93,共3页
在现代社会,文学要更加重视感性生活,因为,生活永远是不依赖人之理性的感性的事实存在,是人类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本身。从这一角度出发,当今的许多文学与文化问题可以获得新的解释。
关键词 文学 感性生活 实践 理性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情感性、生活性的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忠民 《福建陶研》 2008年第2期21-23,共3页
新课程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这一新课程理念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实施应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生活性,营造独具灵性、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思想政治课 感性生活性教学实施
下载PDF
感性生活
8
《缤纷》 2008年第2期6-6,共1页
在姗姗来迟的"人文触觉"荷兰Droog设计展北京站的展览现场,我再一次看到Chris Kabel设计的蕾丝树阴伞。那一瞬间,激起了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它的情景——是在2006年的米兰家具展的外围展上,当我穿过TRUSSARDI米兰旗舰店的酒吧,... 在姗姗来迟的"人文触觉"荷兰Droog设计展北京站的展览现场,我再一次看到Chris Kabel设计的蕾丝树阴伞。那一瞬间,激起了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它的情景——是在2006年的米兰家具展的外围展上,当我穿过TRUSSARDI米兰旗舰店的酒吧,顺着楼梯来到二楼,第一个跳入我眼里的就是这把蕾丝伞。灯光透过蕾丝在伞下制造出柔和的光影,置身伞下,两天来看展的疲惫仿佛也被悄悄地滤掉。北京展上的出场要简单一点,孤零零地立在昏暗的一角,一盏射灯从上面投射下来,打出斑驳的"叶子"的影来,让人无法想象4年前它在里尔城市广场上是如何的惊艳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设计 感性生活 设计师 交流 城市广场 使用过程 自然与人文 庄园 内心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论比的感性源头与思维积淀
9
作者 刘怀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60-63,共5页
尽管“比”与古人感性生活在表层形态上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于男女双人舞中的那种双方意得心许、“超乎空间力的关系”,却始终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并从二人间的亲密、和谐被扩展、提升为社会群体内部的和谐... 尽管“比”与古人感性生活在表层形态上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于男女双人舞中的那种双方意得心许、“超乎空间力的关系”,却始终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并从二人间的亲密、和谐被扩展、提升为社会群体内部的和谐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最后凝结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智慧。这种变化表现在语言学上,则是比的含义从“匕者,比也,比于牡也”到“比者,密也”的外延扩展。而这一变化过程也正是比法思维从孕含于感性生活到被抽象为一种认识、思维方法的早期生成过程。无论作为修辞手法,还是作为表现手法的形式化的比,都不可能将比法思维之原型所具有的那些感性内容给予完满的表达。因此,比法思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使抽象化、形式化的思维模式重新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主体体验。这是比法思维发展的又一个阶段,亦即它作为具象化的艺术思维的阶段,历来的研究所重视的也正是这个阶段。但是,仅仅止步于此,而忽略了这种民族思维的历史生成,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后来“比兴”概念特定的伦理教化内涵以及比兴体诗特定的审美特征等等都必须在弄清比法思维历史生成过程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法思维 感性生活 历史生成 积淀
下载PDF
理性的超越与感性的生动——魏晋玄学与自然审美意识关系论
10
作者 刘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抽象思辨为主要特征的玄学是魏晋思想主流,它不仅标示出魏晋人理性思辨的深邃,也促成了其感性生活的生动。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自然审美意识 理性思辨 感性生活
下载PDF
十大消费热点,记载2023
11
作者 肖明超 《销售与市场》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盘点2023年十大消费热点,回顾和总结2023年的中国消费图景,其中或许正蕴含着发展的方向和增长的方法。2023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盼和憧憬,希望将过去几年中没有完成的计划一一付诸实践,将生活的状态和节奏调至最佳。... 盘点2023年十大消费热点,回顾和总结2023年的中国消费图景,其中或许正蕴含着发展的方向和增长的方法。2023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盼和憧憬,希望将过去几年中没有完成的计划一一付诸实践,将生活的状态和节奏调至最佳。生活回归常态,消费也会回暖,正如知萌咨询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所提到的,消费市场在2023年实现“渐进式回暖”,理性消费、感性生活成为消费的基本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趋势 消费热点 基本面 理性消费 感性生活 盘点 消费市场 渐进式
下载PDF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玉 《作文成功之路》 2015年第4期81-81,共1页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特点,与低年级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成了教学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小学低年级 感性生活 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矛盾 轴对称图形 具体形象思维 教学互动 第一课 面积单位
下载PDF
或此或彼:生活之路
13
作者 杜丽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0-27,共8页
或此或彼几乎与齐克果一样著名,它代表了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也是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道路的选择。在齐克果看来,人生有三条生活之路可走,分别是感性的、伦理的和宗教的生活之路。三种生活之路是以人性为基础找回自我的过程,基本目的是反... 或此或彼几乎与齐克果一样著名,它代表了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也是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道路的选择。在齐克果看来,人生有三条生活之路可走,分别是感性的、伦理的和宗教的生活之路。三种生活之路是以人性为基础找回自我的过程,基本目的是反对黑格尔时代的公共理性氛围,指责这一氛围使人迷失自我。本文仅探讨前两条道路。因为这两条道路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走得通的生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生活之路 享乐主义 生活场景 伦理生活之路 选择
下载PDF
艺术与生活的历史考察
14
作者 刘伯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99-101,共3页
艺术与生活的历史考察刘伯高西方两千多年的美学史对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处置,经历了从古希腊的源起到工业时代的定型到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凝固过程。这个不变的话题,实际上建立在把艺术与生活置于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系统中,并加以不同... 艺术与生活的历史考察刘伯高西方两千多年的美学史对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处置,经历了从古希腊的源起到工业时代的定型到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凝固过程。这个不变的话题,实际上建立在把艺术与生活置于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系统中,并加以不同向度的配合这一思想之上。在总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生活 历史考察 宗教艺术 古希腊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 二元结构 感性生活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的生活方式 工业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时间问题探析
15
作者 姬书洋 邵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马克思在比照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人时间观异同的过程中建构了“感性时间”理论体系。对于被本质世界排斥的“时间”范畴,德谟克利特将时间归置到与世界不相关的主体自... 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马克思在比照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人时间观异同的过程中建构了“感性时间”理论体系。对于被本质世界排斥的“时间”范畴,德谟克利特将时间归置到与世界不相关的主体自我意识领域;伊壁鸠鲁将时间拉回到现象领域,强调时间是现象的绝对形式。马克思则将时间引向现实人的感性实践领域,强调时间和人的感性都是感性世界自身的反映,时间概念同时具备真实的现实基础和逻辑形式,这不仅克服了德谟克利特把感性时间看作主观假象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同时也避免了伊壁鸠鲁轻视实证知识而产生的空虚道德主义。感性时间观关涉人的感性生活和人的现实自由,这也折射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博士论文》 时间 感性生活 现实自由
下载PDF
存在论的断裂与马克思的重建——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下)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167,共7页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境界,开辟了"直面生活本身"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构成了人成其为人的最本原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最后的原因。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是人学史上发生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它标志着实体本体论传统的"断裂",标志着现代生成本体论路向的开启,标志着"我思故我在"的坚硬内核的瓦解,标志着"实体宰制生活"的基本建制的摧毁,标志着西方传统人学从此走向终结。感性生活本体论直接的是回答了"人是什么"的存在论难题,深层的却是彰显了"如何对待人"(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实体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存在论革命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小同大异”:马克思人学与费尔巴哈人学的存在论分野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曙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0,共6页
超感性领域统治感性领域,实体宰制生活,构成了近代西方人学的强大传统。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恢复人的最高权威,这是摆在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面前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本体论传统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 超感性领域统治感性领域,实体宰制生活,构成了近代西方人学的强大传统。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恢复人的最高权威,这是摆在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面前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本体论传统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费尔巴哈以"我欲故我在"颠覆了"我思故我在"的近代理性主义传统,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但终归未能贯彻到底而止步于感性直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止步的地方继续前进,终结了实体本体论的强大传统,开启了直面生活的人学存在论道路,瓦解了西方传统人学的基本建制和"我思故我在"的坚硬内核。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是人学史上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它标志着近代实体论人学的彻底断裂以及现代生成论人学的正式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实体本体论 感性直观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肉体话语”与“文化政治”——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解构与重构的后现代启示录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文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在晚近对于经典美学发起的挑战中,伊格尔顿堪称领军。伊格尔顿提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 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在晚近对于经典美学发起的挑战中,伊格尔顿堪称领军。伊格尔顿提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在"感性生活"的基础上将美学与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及与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愿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兴起。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工作不啻是一部后现代启示录,其以历史主义的鲜明取向为当今美学研究开了新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加通 “美学”(aesthetica) 伊格尔顿 “肉体话语” 感性生活 “文化政治”
下载PDF
从《庄子》自然哲学看“李约瑟难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继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0,共10页
庄子的自然哲学何以迥异于牛顿科学而能够成为当代科学的哲学基础?一元-自因-时间性的中国哲学何以需要易学的最简关系式,并与一神教的二元-他因-空间性哲学相对而立?从天人关系、事物自化、气的量子论解析、气学结论和定义、有机自然... 庄子的自然哲学何以迥异于牛顿科学而能够成为当代科学的哲学基础?一元-自因-时间性的中国哲学何以需要易学的最简关系式,并与一神教的二元-他因-空间性哲学相对而立?从天人关系、事物自化、气的量子论解析、气学结论和定义、有机自然哲学的科学观察等五个方面对《庄子》文本进行疏理,可对中国科技领先1300年之后遽然落后的"李约瑟难题"给出一种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人合一 感性生活 理性思考
下载PDF
“物质”是人之存在的“本体”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曙光 《湖湘论坛》 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础就是"感性生活本体论"。那么,"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呢?从理论上说,人的"感性对象"≠"感性活动";从现实来看,人的"直观形式"≠"人本身";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物质"。因此,"物质"作为人之存在的"本体"不能成立,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不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 物质 物质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