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文化纪: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通过艺术方式,面对音响敞开,开掘经验资源,复原感性直觉。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锺恩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9-32,共14页
该文系一篇通过音乐,针对“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的学术文论。全文分七个部分—— 一、【出埃及】并且题解。以圣经史记起兴呈现主题:通过艺术方式,面对音响敞开,开掘经验资源,复原感性直觉。 二、【巴比伦】寓言以及之后诠释的讨论... 该文系一篇通过音乐,针对“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的学术文论。全文分七个部分—— 一、【出埃及】并且题解。以圣经史记起兴呈现主题:通过艺术方式,面对音响敞开,开掘经验资源,复原感性直觉。 二、【巴比伦】寓言以及之后诠释的讨论。围绕圣经寓言以及相关诠释进行讨论,并将其视为人文化开端,标志在:通过文化,面对文化物。 三、之所以引发思考的有关背景。通过对拙著《音乐文化人类学》及其他问题的回顾和反思,提出以“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作为讨论的重点,进而,之所以具学科意义。 四、再度关注【巴比伦】作为人文化开端。认为:人文化成型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当中,不仅有自然本体生成文化现象,而且有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一个“合二为一”的存在。 五、【完形人本结构系统】所及人文事象并叙辞读解。重申【完形人本结构系统】的逻辑依据和现实意义,并以与此相关的人文事象“神话”“仪式”“图腾”“艺术”为对象,进行叙辞读解:包括对人文进化和对折返自然本体的双重意义。 六、【通过音乐】并回到人文资源的原初配置。以音乐为叙事主体,涉及其:属自然的本原驱动,属人文的感性直觉的经验来源;通过“元叙事”,涉及其作为“人文资源”的原初配置:和自然、人的关系,以及音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本体 文化现象 感性直觉 叙事 艺术方式 人文化 鉴赏判断 完形人本结构系统 文本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试论《雷雨》创作的感性直觉和理性把握
2
作者 王建维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6-38,共3页
曹禺在《雷雨》的创作中对感性直觉和理性把握这一关系的处理 ,显示了恰到好处的艺术分寸感。剧作者独特而炽热的审美情感 ,充分体现了他创作过程中情感与形象的直觉性特征 ,剧本鲜明地留下了较之同时代人的更强烈、更广阔、更深厚的复... 曹禺在《雷雨》的创作中对感性直觉和理性把握这一关系的处理 ,显示了恰到好处的艺术分寸感。剧作者独特而炽热的审美情感 ,充分体现了他创作过程中情感与形象的直觉性特征 ,剧本鲜明地留下了较之同时代人的更强烈、更广阔、更深厚的复杂感受的深深印痕。但曹禺又深谙艺术规律 ,在剧中对民族特色、个人风格、角色塑造以及情节结构所作的处理 ,又是极为注重理性把握的。一部《雷雨》 ,不仅靠情绪感受 ,更靠理性逻辑的运用 ,二者相依相存 ,既合“情” ,又合“理” ,“情”“理”交融而达到了新的戏剧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感性直觉 理性把握 “情”“理”交融
下载PDF
康德的“审美判断力”与现代“艺术直觉”论
3
作者 周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0-24,45,共6页
“审美判断力”是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之一的《判断力批判》中提出来的。笔者发现,这个构造康德美学体系的重要基石与后世的“艺术直觉”说有复杂的瓜葛牵连,因而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康德之前没有、康德之后一般也未再沿用的重要概念,弄清它... “审美判断力”是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之一的《判断力批判》中提出来的。笔者发现,这个构造康德美学体系的重要基石与后世的“艺术直觉”说有复杂的瓜葛牵连,因而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康德之前没有、康德之后一般也未再沿用的重要概念,弄清它与艺术直觉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把握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而且有助于我们在美学基本理论上澄清前几年理论界关于艺术直觉的混乱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判断力 康德 艺术直觉 理性直觉 直觉 共通感 感性直觉 心意机能 《判断力批判》 非理性主义
下载PDF
直觉作为方法何以可能
4
作者 陈永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文章试图通过对哲学史上的直觉理论进行条分缕析地梳理,以达到对不同类型的直觉有清晰的认识的目的。虽然直觉具有非逻辑性和偶然性,但在智慧的获得过程中,理智的方法把握的只是具体知识,它不能证悟大道,惟有理性直觉才有如此的功能。
关键词 直觉 逻辑 感性直觉 理性直觉
下载PDF
感性地听,并说着经验——对音乐美学学科语言的运思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一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音乐聆听、感性直觉经验表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即音乐美学学科的听、说问题。音乐音响在主体的知觉聆听之后成为感性经验,这里的"感性"之定义指向了人类生存体验的感性,有别于一般认识上的"纯感性"...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音乐聆听、感性直觉经验表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即音乐美学学科的听、说问题。音乐音响在主体的知觉聆听之后成为感性经验,这里的"感性"之定义指向了人类生存体验的感性,有别于一般认识上的"纯感性"。人在音乐中乃是用感性经验经验着经验,并从中钩沉出关乎音乐、却又不仅止于音乐的意义。对意义的反思促发了人对经验的言说,而正是藉着本质的语言,才使人拥有了运思之能与听说之技。本文从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中得获启发,试图觅寻并构建通达音响与意义的听说合一之路径,亦是为对音乐美学学科语言的合式学理定位之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学科语言 感性直觉经验 听说合一
下载PDF
直觉发生浅论──兼析其层次类型
6
作者 徐宗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理性直觉 直觉能力 原始思维 感性直觉 次类 经验直觉 直觉思维 儿童早期 实践操作 集体表象
下载PDF
王蒙艺术直觉论的美学特征——以中篇小说《杂色》为例
7
作者 陆嘉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4-51,共8页
王蒙的小说创作,不为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所囿,在探索求新的道路上,他始终“坚信艺术的直觉、艺术的感觉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推崇艺术直觉,并不时把自己对现实的直觉感受,直接贯注在他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籍以唤起读者的共鸣,... 王蒙的小说创作,不为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所囿,在探索求新的道路上,他始终“坚信艺术的直觉、艺术的感觉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推崇艺术直觉,并不时把自己对现实的直觉感受,直接贯注在他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籍以唤起读者的共鸣,产生一种具体而特定的直觉美感。并从这种直觉美感中,引起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 一 在感觉世界中显示真实美 罗丹说:“美只有一种,即显示真实的美”。黑格尔则干脆说:“美与真是一回事”。当然,他所表述的那种与“美”等同的“真”,是一种获得了美学价值的艺术真实,这正如他继续阐述的那样:“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在正确的形式里。”是的,只有那种“放在正确的形式里”的“真”,才具有美的特质。 小说显示真实美,有多种途径和形式,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是没有止境的。王蒙说:“我对写作从来就主张二元论,或者多元论,就是能多试验不同的形式。作为一种艺术上的探索,争取各式各样的读者。”通过作者的艺术直觉,着重从人物的感觉描写中再现典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直觉 中篇小说 王蒙 直觉描写 艺术直觉 感性直觉 美感直觉 精神世界 “真”
下载PDF
历史的诗化及其意义——现代西方诗化主义史学论析
8
作者 马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4期144-149,共6页
强调寻找“克莱奥”灵性、主张历史书写的诗化,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历史学界出现的学术思潮,这一思潮被称为诗化主义史学。诗化主义史学是西方19世纪后期兰克实证主义史学时代结束后,历史学进入分析、怀疑时代的产物。该理论认... 强调寻找“克莱奥”灵性、主张历史书写的诗化,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历史学界出现的学术思潮,这一思潮被称为诗化主义史学。诗化主义史学是西方19世纪后期兰克实证主义史学时代结束后,历史学进入分析、怀疑时代的产物。该理论认为历史的价值并非在于科学的实证与复原,而是在于给人以精神愉悦,由此出现了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诗化主义史学具有历史唯美主义倾向,在打破历史学僵化的“科学论”、倡导张扬其精神美学价值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强调历史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审美愉悦,对传统史学价值观念有颠覆性的影响——但也常常陷入“求真”与“审美”的矛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史学 诗化主义史学 感性直觉 历史审美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的神话思维特征
9
作者 杨昌国 刘艳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原始思维又称"诗性智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一种能力,反映了原始人类整体的思维认知方式以及由这种思维方式决定的行为方式。源于汉语语境的中国古典诗学的言说方式,其诗性体现在其语词体系、感性修辞和诗性逻辑... 原始思维又称"诗性智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一种能力,反映了原始人类整体的思维认知方式以及由这种思维方式决定的行为方式。源于汉语语境的中国古典诗学的言说方式,其诗性体现在其语词体系、感性修辞和诗性逻辑中。诗性源于感性,感性同时也蕴含着理性,并具有向理性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学 诗性言说 神话思维 以己度物 感性直觉
下载PDF
论思维方式的类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师蕊 《西安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60-61,共2页
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定势,它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一部分,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便会逐渐的趋于稳定状态,人们就会在这种稳定状态下以惯用思维模式进行思... 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定势,它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一部分,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便会逐渐的趋于稳定状态,人们就会在这种稳定状态下以惯用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的类型:整体模糊性思维与精确具体性思维,感性直觉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性思维,向内保守性思维与向外开放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模糊性思维与精确具体性思维 感性直觉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性思维 向内保守性思维与向外开放性思维
下载PDF
语感与语文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成章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5-92,共8页
从语感学习语文,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它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值得继承和发展,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语感,揭示语感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探寻培养语感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 语感实践 语文学习 语文教育 直觉思维 语文学科 情感体验 口头言语 语文德育 感性直觉 分析思维
下载PDF
语文教育的误区究竟在哪里
12
作者 刘绍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01年第9期44-45,共2页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了覃章俊老师《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一文,读后惊异于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对文中某些观点,笔者又不敢苟同。 按覃章俊老师所言,“学习语文”与“研究语文”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感性积累,后...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了覃章俊老师《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一文,读后惊异于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对文中某些观点,笔者又不敢苟同。 按覃章俊老师所言,“学习语文”与“研究语文”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感性积累,后者是理性分析,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类靠感性直觉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性是为感性服务的,文学即人学,语文本质上就是感性的东西。所以,所谓“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感性的语文,就是感性地学习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误区 实用主义 感性直觉 泛政治化 《湖北教育》 逻辑思维 文学即人学 雷锋精神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间的困惑与颓废——略评《废都》
13
作者 韩军 《滨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5-36,32,共3页
贾平凹的《废都》自1993年出版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正所谓毁誉交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是别的,而是贾平凹创作中传统的美学倾向,在废都中出现的困惑与颓废的实质也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这种矛盾不是偶然与个别的。而是... 贾平凹的《废都》自1993年出版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正所谓毁誉交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是别的,而是贾平凹创作中传统的美学倾向,在废都中出现的困惑与颓废的实质也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这种矛盾不是偶然与个别的。而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必然的普遍现象。 一、传统的贾平凹 从根本上讲,贾平凹是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中沉浸而出,传统的文艺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审美倾向也确立了他的人生态度,正如安容《平凹,你再吝啬些》一文所描写的:“而平凹呢,基本上是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房上吮吸,长成了自己的体魄、血肉和思想。”贾平凹在谈到自己的文学经历时也这样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创作 现代间 庄之蝶 《废都》 神秘文化 社会转型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人与自然的统一 美学追求 感性直觉
下载PDF
智的直觉何以可能?——以康德、牟宗三、朱子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张传海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9,共9页
康德不承认人类具有智的直觉,而将智的直觉归于上帝。牟宗三从“心外无物”出发,将物自身看作无限心之表象,揭示出智的直觉之存在,但造成了主体的膨胀以及物自身的虚无化。而在朱子那里,性理与形气作为知觉的不同来源,皆具有物自身的意... 康德不承认人类具有智的直觉,而将智的直觉归于上帝。牟宗三从“心外无物”出发,将物自身看作无限心之表象,揭示出智的直觉之存在,但造成了主体的膨胀以及物自身的虚无化。而在朱子那里,性理与形气作为知觉的不同来源,皆具有物自身的意义,但性理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性理以其绝对创生性,自行进入知觉而内在于知觉,所以道心即是智的直觉;也内在于形气,所以人心也以性理为本源。由此,道心以性理为其积极内容,达成了对人心的肯定与成就。这不仅可以弥合主体性的内在张力,证成物自身的真实意义,而且可以开出一条新的契接西方知识学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的直觉 感性直觉 物自身 心外无物 性理生生
原文传递
朱世瑞交响音诗《凤凰涅槃》艺术特色并及文化内涵之研究
15
作者 黄承箱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102,共8页
朱世瑞的交响音诗《凤凰涅槃》,以个性化旋律、多声、配器和交响织体等,建构了一个新颖而合感性规律的音响结构,给出了凤凰而涅槃而创造而升华的直觉意象,表现了当代艺术家合目的的审美理想。在当今艺术世俗化、创作效益化、消费快餐化... 朱世瑞的交响音诗《凤凰涅槃》,以个性化旋律、多声、配器和交响织体等,建构了一个新颖而合感性规律的音响结构,给出了凤凰而涅槃而创造而升华的直觉意象,表现了当代艺术家合目的的审美理想。在当今艺术世俗化、创作效益化、消费快餐化的时代里,《凤凰涅槃》以其独特的思之诗的呐喊,追求和守望人文精神,体现了作曲家的品格。该作品在中国艺术家追塑由神性而人性的"凤凰"的艺术征程中建筑了一个新界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音诗 《凤凰涅槃》 朱世瑞 感性直觉意象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出文化纪: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
16
作者 韩锺恩 《民族艺术》 1999年第2期28-34,共7页
快十年了,我经常想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现象何以折返自然本体;无疑,由自然进化向人文进化转换,通过文化而成就,反过来,随着人文进化的愈益强化,甚至,开始大面积覆盖自然本体,则能否折返回去对自然发生新的作用?于是,当我与... 快十年了,我经常想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现象何以折返自然本体;无疑,由自然进化向人文进化转换,通过文化而成就,反过来,随着人文进化的愈益强化,甚至,开始大面积覆盖自然本体,则能否折返回去对自然发生新的作用?于是,当我与此次共同接受委约的伙伴们进行预先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象 自然本体 人文化 音响结构行态 《新科学》 人文资源 感性直觉 音乐 自然法 文化人类学
原文传递
自然的内在价值: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与评判主体的范式转换
17
作者 王野林 赵本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43,共7页
现代伦理学主张将"仁爱"推至普世众生,把道德关怀延至自然万物,这不仅饱含"恻隐之心"的道德情感,更是基于对自然主体权利的普遍认同与尊重。自然价值观立足自然内在价值的客观自在性,建构了现代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 现代伦理学主张将"仁爱"推至普世众生,把道德关怀延至自然万物,这不仅饱含"恻隐之心"的道德情感,更是基于对自然主体权利的普遍认同与尊重。自然价值观立足自然内在价值的客观自在性,建构了现代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伦理学的理论突破。这种价值观证明自然具有独立于评价主体的客观价值,并重构自然价值及其价值的评判主体,在强化感性直觉及认知整体性的同时,也消弭了"事实"与"价值"的界限。以自然价值观为代表的现代生态伦理学,突破了传统伦理的理论界限,确认了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并确立了理性范式与感性立场相融合的价值评判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评判范式 自然价值观 事实 价值 理性范式 感性直觉
原文传递
寓深于美 寓理于情
18
作者 刘燕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3-43,共1页
寓深于美寓理于情刘燕在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等,为什么能给人以气度恢宏、情感细腻、思想美、手法美之感呢?这是因为作者注意到了文章的整体美。要使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作... 寓深于美寓理于情刘燕在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等,为什么能给人以气度恢宏、情感细腻、思想美、手法美之感呢?这是因为作者注意到了文章的整体美。要使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作者一定要全方位的追求。-、追求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员 表现手法 新闻作品 感性直觉 寓理于情 文章结构 微笑服务 综合素质 外在美 创作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