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性自然界”的存在论定位与生态意义
1
作者 陈立新 周章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6,共8页
通过揭示自然界生成为人以及自然界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形成了以"感性自然界"为关键词的自然观,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理解,由此必定与当代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有着本质性的联系。"感性自然界"的自然观,有助于... 通过揭示自然界生成为人以及自然界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形成了以"感性自然界"为关键词的自然观,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理解,由此必定与当代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有着本质性的联系。"感性自然界"的自然观,有助于纠正"抽象自然界"观念的虚妄性,克服资本原则抽象统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性使用,为认识当代生态问题之成因开启合理的理解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自然 感性自然 抽象自然 资本
下载PDF
“感性自然界”的存在论定位与生态意义
2
作者 陈立新 周章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3年第4期55-68,共14页
通过揭示自然界生成为人以及自然界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形成了以“感性自然界”为关键词的自然观,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理解,由此必定与当代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有着本质性的联系.“感性自然界”的自然观,有助于纠正“抽象自然界... 通过揭示自然界生成为人以及自然界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形成了以“感性自然界”为关键词的自然观,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理解,由此必定与当代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有着本质性的联系.“感性自然界”的自然观,有助于纠正“抽象自然界”观念的虚妄性,克服资本原则抽象统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性使用,为认识当代生态问题之成因开启合理的理解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自然 感性自然 抽象自然 资本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3
作者 杨卫军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49,共3页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质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实践历史性
下载PDF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与环境伦理学
4
作者 杨卫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当代环境伦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摆脱合法性困境;在人学和自然问题上存在双重误读。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能够为环境伦理学摆脱合法性困境寻求一条可能的逻辑通道。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环境伦理学
下载PDF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意义
5
作者 杨卫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当代环境伦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没有摆脱合法性困境;它在人学和自然问题上存在双重误读。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能够为环境伦理学摆脱合法性困境寻求一条可能的逻辑通道。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环境伦理学
下载PDF
实践历史性: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6
作者 孙慧明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72-75,共4页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换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实践历史性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7
作者 杨卫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qu...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换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实践历史性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当代审视
8
作者 杨卫军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人化的自然 历史的自然 人本学的自然 价值的自然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的三维视野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广文 李晓白 《理论视野》 2023年第12期12-17,共6页
基于对理性形而上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超越观念论自然哲学和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阐明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同构互塑的动态辩证法,揭示出现实自然界的感性基础、人化本质和社会历史内涵。在“哲学—经济学”的总体性视野... 基于对理性形而上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超越观念论自然哲学和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阐明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同构互塑的动态辩证法,揭示出现实自然界的感性基础、人化本质和社会历史内涵。在“哲学—经济学”的总体性视野中,马克思深入考察自然史与人类史交融互构的物质生产过程,指证人与自然分离对抗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共产主义方案。感性、人化、历史三重维度内在贯通、相互勾连,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哲学新视域的开启,为洞穿生态危机的深层历史成因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对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人化自然 历史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卫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40-45,共6页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具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概念。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具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概念。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关系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概念对于理解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人化的自然 历史的自然 人本学的自然 价值的自然
下载PDF
澄明与辨正:生态文明自然观的理论出场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雪飞 潘加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69,共8页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文明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在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庞大集聚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的巨大破坏,从而形成了作为工业文明生态后果的文明悖论。...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文明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在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庞大集聚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的巨大破坏,从而形成了作为工业文明生态后果的文明悖论。面对工业文明的严重生态后果,在哲学界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理论基础——自然观的深度反思。当这样的反思与重建指向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内涵、性质及其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时,我们看到生态伦理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尝试。然而,这种自然观的重构是有问题的,并没有真正脱离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地。当我们把感性活动、现实个人的劳动或实践为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奠基,在这里出现的不仅是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与费尔巴哈的人化自然观的巨大理论鸿沟,而且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性导向,即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人类活动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从理念变成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自然 感性自然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多维度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卫军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9-63,共5页
马克思以前的自然概念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联系。马克思"感性的自然"突出了自然界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强调了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历史的自然... 马克思以前的自然概念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联系。马克思"感性的自然"突出了自然界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强调了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历史的自然"体现了自然与历史的辩证法;"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分离的克服;"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守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自然 人化的自然 历史的自然 人本学的自然 价值的自然
下载PDF
“感性”之美:马克思语言观与翻译美学
13
作者 刘晓萍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7-72,共6页
哲学与翻译研究密不可分。不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管马克思思想创立距今已有150余年,但是它依然闪烁着光辉,指引着后人前进的道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把主客体有机地结合,为我们从事翻译美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 哲学与翻译研究密不可分。不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管马克思思想创立距今已有150余年,但是它依然闪烁着光辉,指引着后人前进的道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把主客体有机地结合,为我们从事翻译美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他所提出的"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为我们理解翻译语言带来了启迪与反思。他对"美的规律"的思考为我们探寻翻译之美打开了智慧之门。翻译审美过程是一个感性的、动态的、积极的、创造的过程,是译者理解原文,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自在"存在到"自为"存在建构译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自然 美的规律 意识 实践哲学
下载PDF
论审美感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容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9-64,共6页
审美感性是美学理论及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但学术界却对其研究甚少,了解甚少。本文首次从自然感性、形式感性和象征感性等三个层次对审美感性的内涵及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概括。
关键词 审美感性 形式感性 自然感性 审美活动 感性形象 审美对象 形式美 象征性 纯形式 表象
下载PDF
走向峰巅的西方近代美育思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中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近代西方,在反对宗教神性的道路上,走着两派相反相成的人性"自由"的伴旅:理性自律的自由和感性自然的自由。与此相应,在生命美的构建上,形成了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思想和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思想。二者以其各自的理由和偏颇完... 近代西方,在反对宗教神性的道路上,走着两派相反相成的人性"自由"的伴旅:理性自律的自由和感性自然的自由。与此相应,在生命美的构建上,形成了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思想和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思想。二者以其各自的理由和偏颇完成了对构建生命美的历史思考。嗣后,弥合人性分裂的美育思想应运而生,并在席勒那里以"审美的王国"的乌托邦描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理论峰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美育 理性自律 感性自然 人性分裂 理性主义哲学 希腊文化
下载PDF
秩序感是儿童道德成长中的重要情感资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易晓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儿童教育 情感资源 自然感性教育 艺术教育 情感教育 道德成长 秩序感
下载PDF
翻译美学下的文学美再现——霍桑《古屋杂忆》及夏济安译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刚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夏济安译作《古屋杂忆》在重构艺术审美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身感物",抓住原作物象,传达自然感性;"视野融合",移植意象符号,构筑形式感性;"感同身受",把握宗教气韵,以自身文化背景补缺原作宗教意境,创... 夏济安译作《古屋杂忆》在重构艺术审美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身感物",抓住原作物象,传达自然感性;"视野融合",移植意象符号,构筑形式感性;"感同身受",把握宗教气韵,以自身文化背景补缺原作宗教意境,创造象征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古屋杂忆》 自然感性 形式感性 象征感性
下载PDF
论财富
18
作者 吕宗凯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44-48,共5页
财富是自然历史范畴 ,它是人化感性自然界能力水平的呈现 ,表现着人的充实、完善程度。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分析了财富的物质形态、货币形态 ,及其内部蕴含着的人类文明史和进步史 ,籍此肯定马克思结合全面发展的人对财富... 财富是自然历史范畴 ,它是人化感性自然界能力水平的呈现 ,表现着人的充实、完善程度。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分析了财富的物质形态、货币形态 ,及其内部蕴含着的人类文明史和进步史 ,籍此肯定马克思结合全面发展的人对财富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使用价值 物质条件 货币 人化感性自然 再生产过程 自然历史范畴 马克思
下载PDF
论审美对象
19
作者 谭容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78-84,共7页
“审美对象”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建构于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审美对象的构成在于感性形式并依赖于从自然感性到审美感性的转化,审美感性也即内化为形式感性;同时审美对象具有“前景”和“后景”,相应构成自己的多样... “审美对象”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建构于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审美对象的构成在于感性形式并依赖于从自然感性到审美感性的转化,审美感性也即内化为形式感性;同时审美对象具有“前景”和“后景”,相应构成自己的多样外观和丰富内涵,并使自身生发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自然感性 审美感性 形式感性 象征性
下载PDF
从异化到复归——《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探析
20
作者 张远英 《时代人物》 2022年第32期136-138,共3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观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思想逐步形成的逻辑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次系统的提出和论证了他的实践观。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研究国民经济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观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思想逐步形成的逻辑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次系统的提出和论证了他的实践观。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研究国民经济学家的大量著作,并在考察和分析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关系的基础上,首次从实践的存在前提、理论依托和未来表现三个方面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实践观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手稿》是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真正发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基于此,本文以《手稿》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实践的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 感性自然 异化劳动 人化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