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文阅读教学"感悟理解"的新理念
1
作者 李景耀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要摈除目前盛行的僵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古代优良的语文阅读 教学法,树立起"感悟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要达到"感悟理解"的效果,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三 个原则,即:整体把握与局部... 要摈除目前盛行的僵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古代优良的语文阅读 教学法,树立起"感悟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要达到"感悟理解"的效果,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三 个原则,即:整体把握与局部品味相结合的原则;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外及课堂内外相 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 感悟理解 教学理念 数学原则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2
作者 卢书茵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8年第10期136-136,共1页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常常经历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积累——迁移运用等几大环节,其间精读理解则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常常经历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积累——迁移运用等几大环节,其间精读理解则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理解、鉴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课文 新课程理念 感悟理解 学生 阅读教学 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 迁移运用
下载PDF
扮演引导角色 促进感悟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
3
作者 李炳城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学生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学生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老师,应该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能力 感悟理解 引导 扮演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阅读教学 “个性化” 阅读行为
下载PDF
注重品读感悟 理解词语内涵
4
作者 徐建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第5期57-57,共1页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因为词语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对词语的内涵不理解,他们就不能进行高效的语文阅读。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对词语进行品读与感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内涵。
关键词 词语内涵 感悟理解 品读 小学语文教学 词语教学 小学生 语文阅读 教师
下载PDF
要琅琅书声,更要理解感悟
5
作者 唐江澎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1年第7期13-15,共3页
实在听厌了这样的语文课,由作者到背景的详析,从篇章到句段的切割,先语法后修辞的肢解。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痛快淋漓地展示着庖丁的绝活,刚才还是气韵生动的整体,几番游刃运斤,早让它“谋然已解,如土委地”;学生们只好日复... 实在听厌了这样的语文课,由作者到背景的详析,从篇章到句段的切割,先语法后修辞的肢解。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痛快淋漓地展示着庖丁的绝活,刚才还是气韵生动的整体,几番游刃运斤,早让它“谋然已解,如土委地”;学生们只好日复一日地欣赏演出,并忙不迭地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记录到小本上,把“教参”对文本的解析、教师对“教参”的解析批注在课本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感悟 气韵生动 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 语文课 教师 解析 教参
下载PDF
艺术用于生命情感教学的理解感悟之道 被引量:1
6
作者 范雯绮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3-35,共3页
艺术是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以人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生活与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 艺术是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以人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生活与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一些艺术作品里,审美对象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从而让观众产生相应的审美感受和美好情感。艺术的特点与功能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内容具有过程的相似性和目的的一致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范雯绮同志围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情感教学,而张玉同志则通过具体的艺术载体--意象,探讨学科教学的表达形式、课堂意境和教学意图。两篇文章从新的视角切入,微观呈现了艺术及其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读来使人颇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艺术家 理解感悟 生命 人类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 社会生活 审美对象
下载PDF
引导品读 理解感悟——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春旭 《教师》 2011年第9期79-79,共1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 语文阅读能力 理解感悟 品读 引导 初中 创造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 阅读教学
下载PDF
强化探究性阅读 促进理解感悟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志专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阅读 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 个性化行为 阅读实践 情感活动 情感熏陶 审美乐趣
下载PDF
紧扣“理解感悟”,凸显“学科特质”——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生活化的“冷”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垚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3年第9期10-11,共2页
认知主义心理学指出:“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个人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发现概念的过程。”可见,概念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而这里的探究和发现,则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并达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认知主义心理学指出:“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个人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发现概念的过程。”可见,概念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而这里的探究和发现,则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并达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生活化 数学概念 理解感悟 “冷”思考 学科特质 认知主义心理学 小学 概念形成
下载PDF
比照联想:小说教学中理解感悟的新探索--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一课为例
10
作者 曹春果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第7期75-77,共3页
比照联想的核心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比较、丰富联想,将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形式理解透彻、领悟到位。小说《桥》的教学,可以通过比照联想,让词句理解更贴切;通过比照联想,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悟... 比照联想的核心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比较、丰富联想,将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形式理解透彻、领悟到位。小说《桥》的教学,可以通过比照联想,让词句理解更贴切;通过比照联想,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悟小说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照联想 小说教学 理解感悟
下载PDF
个性化理解感悟需要引导点拨
11
作者 许雅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0年第7期23-23,共1页
这里所说的点拨是点化、启发、诱导之意。点拨的目的是促使领悟,它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主动性的根本手段。在学生存疑或思维阻塞之时,教师常可采用以下几条点拨思路。
关键词 点拨 理解感悟 个性化 思维积极性 引导 启发式教学 主动性 学生
下载PDF
积累 理解 感悟——小学生行为作文训练策略
12
作者 余卫君 《新课程(教研版)》 2012年第2期151-151,共1页
行为作文是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之一,顾名思义,行为作文就是让学生针对某一行为发散思维,各人根据自己的感悟而习作的一种作文训练新方式。行为作文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为作文是以设计展示一种行为为题,这种行为所具... 行为作文是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之一,顾名思义,行为作文就是让学生针对某一行为发散思维,各人根据自己的感悟而习作的一种作文训练新方式。行为作文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为作文是以设计展示一种行为为题,这种行为所具有的形象性、艺术性、简约性和含蓄性,能触发学生广泛的联想,找到自己极具个性的表达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构思,并情致盎然地作文。为了达到这一作文效果,我们做了很多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概念作文 学生行为 理解感悟 训练策略 教学模式 发散思维 作文训练 命题作文
下载PDF
理解 感悟 树德
13
作者 刘路生 《小学科学》 2017年第8期86-86,共1页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在让学生理解、感悟,从而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的理解、感悟,再...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在让学生理解、感悟,从而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的理解、感悟,再内化为行为,树立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感悟 品德与社会 生活即教育 社会教学 思想品德 课程理念 课程基础 现实生活
下载PDF
浅析英语听力句子理解的三个层次
14
作者 邬庆儿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4期62-64,共3页
英语听力教学中,句子理解有字面理解、判断理解和感悟理解三个层次,迅速掌握句子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摸清说者的思想脉络,深入体会说者的真正用意.
关键词 英语听力 句子理解 字面理解 判断理解 感悟理解 英语教学
下载PDF
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智玉祥 《文理导航》 2012年第2期51-51,共1页
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和理解感悟能力。学生在有效阅读教学和任务探... 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和理解感悟能力。学生在有效阅读教学和任务探究思考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技巧,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理解感悟
下载PDF
理解走向深刻,阅读更具张力——关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刘冬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8年第12期6-7,共2页
阅读离不开思维活动,缺失了思维的阅读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凭借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和教育智慧,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并通过问题探究、对话交流、拓展阅读等形式,让学生的思维之弦流泻出美妙的情感音符。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对话 资源拓展 理解感悟
下载PDF
探究性阅读“三阶学法模块”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昌仁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5年第9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探究性阅读教学 模块 学法 感悟理解 台阶 “心” 价值观 识记 小学
下载PDF
初中英语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构建
18
作者 杨莉 《中学生英语》 2023年第16期55-56,共2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高效课堂,需要明确深度学习的根本内涵,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辩证、批判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更好巩固与掌握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根据... 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高效课堂,需要明确深度学习的根本内涵,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辩证、批判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更好巩固与掌握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根据初中英语的课程主题,明确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基本学情,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深度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初中英语 构建高效课堂 知识的基础 新旧知识 学情 高效课堂构建 理解感悟
下载PDF
语文教学反思的七种模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甸起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6年第1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能力形成 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 教学基本功 感悟理解 思维过程 语文教学 小学
下载PDF
如何改进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20
作者 施建东 《活力》 2005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如何使我们的政治课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如何实现学生感悟理解知识?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分析?就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关键词 政治课课堂教学 中学政治课 感悟理解 求知欲 学生 创造欲 学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