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感情的批评主义”到中国文艺复兴——李长之文艺批评的内在脉络与价值诉求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晶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感情的批评主义”是李长之批评实践的方式和重要理念,有鲜明的理论激情和价值诉求。其内在脉络是运用西方术语和观点,熔铸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艺术观和“以意逆志”的批评方式,突出强调情感元素,提炼文艺内涵的“人格”精神。其接续... “感情的批评主义”是李长之批评实践的方式和重要理念,有鲜明的理论激情和价值诉求。其内在脉络是运用西方术语和观点,熔铸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艺术观和“以意逆志”的批评方式,突出强调情感元素,提炼文艺内涵的“人格”精神。其接续传统,又超越传统,允许且倡导在寻求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的创造性理解。他回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针对不加辨别的全西化和割裂本土的反传统化,提出摆脱文化“奴性”。具体思路是通过实践“感情的批评主义”,复归重建感性的维度,构建艺术化的理想人格,振奋陷于战火纷乱中的国家。当下,分析“感情的批评主义”的内在理路和价值诉求,发掘出伟大作品的伟大人格,能够对抗庸俗化、商业化、全西化等问题,有助于扭转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的局面,达成中国艺术精神的复兴,实现中国文艺在新时代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情的批评主义 “诗言志” “以意逆志” 价值诉求 中国文艺复兴
下载PDF
论李长之的“感情的批评主义”
2
作者 王建雄 《华中人文论丛》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他系统严密、步骤清晰的"感情的批评主义"的批评方法是中国文学批评家努力探索的尝试。本文从批评方法、评判标准和批评家的伦理义务三个角度,对李长之的"...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他系统严密、步骤清晰的"感情的批评主义"的批评方法是中国文学批评家努力探索的尝试。本文从批评方法、评判标准和批评家的伦理义务三个角度,对李长之的"感情的批评主义"进行梳理,分析了李长之及其批评理论的主要特征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感情的批评主义 批评方法 伦理义务
原文传递
论李长之的“传记式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利云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0-32,共3页
现代批评史上的著名学者李长之,张扬“感情的批判主义”,采取“传记式”批评方法。本文认为,李长之的这种“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应合了其张扬感情、要求“立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传记理论研究提供了数篇颇有见地的文本,值得后... 现代批评史上的著名学者李长之,张扬“感情的批判主义”,采取“传记式”批评方法。本文认为,李长之的这种“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应合了其张扬感情、要求“立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传记理论研究提供了数篇颇有见地的文本,值得后人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情的批评主义 传记式批评 传记事实
下载PDF
李长之文学批评风格浅探
4
作者 黄建生 寇瑞东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试图探讨今天几被遗忘的现代批评家李长之的批评风格,并简析其成因。文章主要从感情的批评主义,浪漫的批评风格,精细广博体系及调合中国传统批评与西方现代批评等几个方面,分析李长之文学批评风格,从而肯定其做为三、四十年代中国... 本文试图探讨今天几被遗忘的现代批评家李长之的批评风格,并简析其成因。文章主要从感情的批评主义,浪漫的批评风格,精细广博体系及调合中国传统批评与西方现代批评等几个方面,分析李长之文学批评风格,从而肯定其做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非主流批评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感情的批评主义 传统文化 西方古典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