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通风精准调控系统架构及实现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智韬 李雨成 +2 位作者 李俊桥 张静 李博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6-1605,共10页
为满足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升级的战略需求,研究了智能通风精准调控系统的设计原则、逻辑架构及具体实现。从状态感知、控制算法和调控策略3个方面梳理了智能通风调控系统的现状,针对当前智能通风调控系统各研究领域相互割裂、数据难以... 为满足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升级的战略需求,研究了智能通风精准调控系统的设计原则、逻辑架构及具体实现。从状态感知、控制算法和调控策略3个方面梳理了智能通风调控系统的现状,针对当前智能通风调控系统各研究领域相互割裂、数据难以相互支撑的不足,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出以融合感知算法与控制算法为核心的系统全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边缘端“感控一体”为核心的逻辑框架;设计并搭建了矿井智能调风软硬件平台,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人车安全与系统可靠运行;针对传统框架中状态感知与精准控制算法相对分离,导致风量控制对噪声敏感的具体问题,提出采用结合卡尔曼滤波的比例积分微分闭环控制算法精准追踪巷道风量,并融入了专家建模、算法寻优和设备联动的决策与控制理念。最后,在矿井智能调风软硬件平台中开展了正常时期的风窗风量精准追踪实验和灾变时期的风烟流排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卡尔曼滤波的比例积分微分闭环控制算法相比传统比例积分微分闭环控制算法在风量追踪的准确性、抗干扰性和整体效率3个方面分别提高了20.3%、17.4%和13.9%,实现了正常时期风量的精准高效控制;风烟流排除实验中,风窗两侧恒定压差实时调控可以兼顾窒息灭火与防止烟流入侵,实现了灾变时期烟流的精准控制。2者验证了智能通风精准调控系统设计原则和逻辑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通风 精准调 感控一体 系统架构 逻辑框架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在医院手术室中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姬婷乐 宋翠丽 闫自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4-26,共3页
分析"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在医院手术室中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患者共80例,入选时间2019年7月~2022年7月,均以抛硬币方式设置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管理方式,观察组则落实"医-护"一体化感... 分析"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在医院手术室中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患者共80例,入选时间2019年7月~2022年7月,均以抛硬币方式设置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管理方式,观察组则落实"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统计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共计发生院内感染1例,发生率是2.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文书写作、手卫生、手术室器械、重点环节管理评分数据分别是(18.32±1.02)分、(18.16±1.25)分、(18.17±1.11)分、(18.41±1.04)分、(18.27±1.15)分,P<0.05;统计各组的护理满意度数据,观察组在护理技术、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分别是(95.42±3.11)分、(94.16±3.24)分、(94.37±3.57)分,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手术室中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取得患者满意,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管理模式 医院手术室 院内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新技术环境下城市交通智能网联管控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东波 代磊磊 华璟怡 《中国基础科学》 2021年第2期4-11,共8页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高峰严重拥堵的问题,在网联大数据驱动的新技术环境下,建立数据交互应用体系,规范多模式交通系统设备物联、系统平台互联数据共享。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解析刻画动、静态交通场景,建立典型拥堵场景...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高峰严重拥堵的问题,在网联大数据驱动的新技术环境下,建立数据交互应用体系,规范多模式交通系统设备物联、系统平台互联数据共享。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解析刻画动、静态交通场景,建立典型拥堵场景目标导向的靶向治理优化方法体系。打造"感控一体化"的前端多元感知控制设备,升级构建面向非饱和交通动态变化的实时响应控制、面向过饱和交通均衡疏堵的主动调控新技术新系统。构建"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协同管控体系,研发新一代大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能网联管控与服务平台。形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交通动态管控与协同服务理论体系、关键技术、装备系统及标准规范,为全国道路交通管控科技水平提升和出行服务改善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协同管 智能网联 感控一体 实时响应 均衡疏堵调
原文传递
Schottky barrier-based silicon nanowire pH sensor with live sensitivity control
4
作者 Felix M. Zorgiebel Sebastian Pregl +5 位作者 Lotta Romhildtt Jorg Opitz W. Weber T. Mikolajick Larysa Baraban Gianaurelio Cunibert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63-271,共9页
We demonstrate a pH sensor based on ultrasensitive nanosize Schottky junctions formed within bottom-up grown dopant-flee arrays of assembled silicon nanowires. A new measurement concept relying on a continuous gate sw... We demonstrate a pH sensor based on ultrasensitive nanosize Schottky junctions formed within bottom-up grown dopant-flee arrays of assembled silicon nanowires. A new measurement concept relying on a continuous gate sweep is presented, which allows the straightforward determination of the point of maximum sensitivity of the device and allows sensing experiments to be performed in the optimum regime. Integration of devices into a portable fluidic system and an electrode isolation strategy affords a stable environment and enables long time robust FET sensing measurements in a liquid environment to be carried out. Investigations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ensitivity of our devices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oretical limits are also discussed. We believe that such a combination of nanofabrication and engineering advances makes this Schottky barrier-powered silicon nanowire lab-on-a-chip platform suitable for efficient biodetection and even for more complex biochem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nanowire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sub-threshold regime nanosensors pH sensor bottom-up fabrication maximum sensitivity ofsen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