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冰洁 田小星 +3 位作者 严俊 黄长武 魏红璐 朱斌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及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及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的关系。方法以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1例HIV/HBV共感染者作为HIV/HBV共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1例单纯HBV感染者作为单纯HBV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IV/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的关系。结果HIV/HBV共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CD8^(+)T细胞计数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均<0.05)。HIV/HBV共感染组ALB水平低于单纯HBV感染组,AST、ALT、HBV DNA水平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V/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5、-0.413),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455),与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r=-0.397)。结论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CD4/CD8比值下降,使HBV DNA复制更加活跃,导致肝脏损伤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CD4/CD8比值 肝功能 hbv载量
下载PDF
铜陵市1318名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接种率调查
3
作者 佘爱秀 袁园 张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对铜陵市1318名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人员共计131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 目的对铜陵市1318名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人员共计131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核心抗体(HBcAb),采用问卷调查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结果1318名体检人员中,HBsAg阳性率为1.82%(24/1318),HBsAb阳性率为59.03%(778/1318),HBcAb阳性率为0.61%(8/1318),HBV感染率为0.76%(10/1318),HepB接种率为98.25%(1210/1318);1~4岁、5~14岁、15~29岁、30~69年龄组的HepB接种率为99.36%、98.61%、64.81%、39.57%,HBsAg阳性率为0.00%、0.35%、1.85%、2.98%;HBsAb阳性率为88.46%、76.04%、60.00%、42.88%;HBcAb阳性率为2.56%、3.82%、15.56%、3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644,3.067,2.103,10.495,10.806,P<0.05);城镇人群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人群,HBsAb阳性率及HepB接种率均高于农村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8.685,6.783,P<0.05);在有、无HepB免疫史及HepB免疫史不详的群体中,有HepB免疫史的群体HBsAg阳性率最低,HBsAb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2,3.081,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得出有乙肝家族史、拔牙史及侵入性诊疗史均是影响HB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1,1.793,1.784,P<0.05)。结论铜陵市1318名体检人员HBsAg阳性率携带率低,需注意重点扫描有拔牙史、乙肝家族史及侵入性诊疗史人群并加强HepB预防接种,以进一步提高铜陵市全体人民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市 乙型肝炎病毒 疫苗接种率 体检人员 感染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
4
作者 王全慧 潘彤(综述) 樊晶(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38-841,86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病毒载量 灵敏度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耀 赵卫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56-1261,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全球疾病负担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仍缺乏彻底根治的方法。近年来,各类研究分别从抗病毒治疗和增强宿主免疫应答两方面进行药物设计,使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领域快速发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全球疾病负担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仍缺乏彻底根治的方法。近年来,各类研究分别从抗病毒治疗和增强宿主免疫应答两方面进行药物设计,使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领域快速发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本文表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核苷(酸)类似物、核衣壳组装调节剂、HBx蛋白抑制剂、核糖核酸酶H抑制剂、NTCP相关抑制剂、HBsAg释放抑制剂等药物的设计与病毒生命周期的潜在靶点环环相扣,治疗关键在于彻底清除共价闭合环状DNA病毒源库;在增强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oll样受体激动剂和干扰素制剂修复和增强患者受损的免疫应答机制,实现抑制病毒复制的治疗目标。总之,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之路不断向前发展中。本文以期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药物治疗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反应研究
6
作者 张丽 陈雅雯 +3 位作者 盖琳 邱红 甄鑫 常静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共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4例和CHB/CHC患者17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索磷布...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共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4例和CHB/CHC患者17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或恩替卡韦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48 w或24 w,随访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或RT-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或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17例CHB/CHC患者中,有HBV感染家族史、HCV感染家族史、输血史3例和药物滥用分别占41.2%、23.6%、17.6%和17.6%,慢性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分别占70.6%、23.6%和5.8%;在治疗前,CHB/CHC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CHB或CHC患者,而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CHB患者,血清HCV RNA载量显著低于CHC患者(P<0.05),在治疗后,CHB/CHC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仍显著高于CHB或CHC患者(P<0.05),而三组血清病毒载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CHB/CHC患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CHB或CHC患者(P<0.05);在随访24 w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或病情复发情况。结论本研究未观察到CHB合并CHC患者临床病情与CHB或CHC患者有显著区别,对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其远期疗效和临床结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共同感染 临床特征 病毒治疗
下载PDF
血清HBD-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中的效能
7
作者 杨宁 折慧 +1 位作者 屈文静 何学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135例(HBV-ACLF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根据HBV-...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135例(HBV-ACLF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疾病分期分为早期组(54例)、中期组(48例)、晚期组(33例),观察28 d疾病转归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D-1、CHI3L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D-1、CHI3L1水平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ACLF组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P均<0.05)。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血清HBD-1、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28 d死亡55例,存活80例,135例HBV-ACLF患者28 d病死率为40.74%(55/135)。与存活者比较,死亡者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P均<0.05)。疾病晚期、肝性脑病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MELD-血钠评分、HBD-1、CHI3L1升高为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白蛋白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HBD-1联合CHI3L1水平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大于血清HBD-1、CHI3L1水平单独预测的0.779、0.786(P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与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HBD-1联合CHI3L1检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β防御素-1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疾病进展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魏计华 孙维强 许文智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儿宫内感染发生与否分作感染组(n=35)及未感染组(n=45)。对比两组孕...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儿宫内感染发生与否分作感染组(n=35)及未感染组(n=45)。对比两组孕妇各项基线资料(人口学特征、孕期疾病史、分娩情况),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及乙肝e抗体(HBeAb)]与HBV载量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居住地为乡村、孕期阴道流血史、羊水浑浊人数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以及HBV载量水平>107copy/mL人数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地为乡村、孕期阴道流血史、羊水浑浊、HBsAg+HBeAg+HBcAb阳性、HBV载量水平>107copy/mL(均OR>1,P<0.05)。结论: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居住地、孕期阴道流血史、羊水状态以及血清标志物、HBV载量水平等,HBsAg+HBeAg+HBcAb阳性及HBV载量水平>107copy/mL会增加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胎儿宫内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E抗原 核心抗体 E抗体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10
作者 杨扬 王璐 +2 位作者 杨静静 孙录录 王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用药阿德福韦脂,观察组用药恩替卡韦,比较效果。结果 (1)治疗前二组的TBil、AST、ALT、HBV-DNA无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且HbeAg转阴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5/61(8.2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59(23.7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病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王敏杰 郭碧容 林丽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3-0125,共3页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流行情况及临床、病毒学特征
12
作者 李月梅 姚旋 +1 位作者 吕瑾 徐静茹 《肝脏》 2024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病毒学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18例AIH患者,其中合并OBI 41例和无OBI 277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荧光...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病毒学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18例AIH患者,其中合并OBI 41例和无OBI 277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测量病毒载量,HBV基因分型,分析AIH合并OBI者的病毒学特征和突变。结果合并OBI组抗-HBc阳性/抗-HBs阳性/抗-HBe阳性率为41.5%(17/41),高于无OBI组的17.3%(48/277)(P<0.05);合并OBI病毒基因以B、C型为主,B型23例、C型17例;抗-HBc/抗-HBe阳性患者为HBV DNA(685.3±154.7)IU/mL,抗-HBc/抗-HBs阳性、抗-HBc阳性、抗-HBc/抗-HBs/抗-HBe阳性患者分别为(465.8±134.5)IU/mL、(323.6±103.6)IU/mL、(131.4±83.4)IU/mL,(P<0.05);合并OBI患者中共检出10例OBI表面抗原“a”决定簇突变。结论AIH患者OBI感染风险较高,表现为抗-HBc/抗-HBs/抗-HBe阳性,AIH合并OBI病毒基因以B、C型为主,与T126A、Q129R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病毒学特征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互作用及预后
13
作者 羊璐萍 施军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72-474,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素的应用,HBV感染患者的数量明显得到控制,但由于共价闭路环状DNA的存在,HBV病毒并不能完全被人体所清除,功能性治愈是目前可以实现[2]的最高治疗目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逐渐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病 病毒药物 乙肝疫苗 亚洲人群 核苷酸类似物 主要病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黎群连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H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00例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HBV... 目的 本研究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H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00例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HBV的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法对HBV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8,平均批内变异系数2.98%,批间变异系数4.20%,优于ELISA检测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6.27%及平均批间变异系数7.74%;化学发光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5ng/mL,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最低检出浓度为25ng/mL,化学发光法灵敏度优于ELISA检测法。ELISA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率高于化学发光法。结论 化学发光法有利于早期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较ELISA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ELISA检测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PDCA循环式护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冯国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7-0160,共4页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采取PDCA循环式护理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患者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式护理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调查
16
作者 崔笑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9-092,共4页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乙肝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1...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乙肝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1)一般资料:年龄18-30岁36.5%,31-40岁28.5%,41-50岁16.0%,51-65岁19.0%,男性56.5%,女性43.5%,居住/生活城市42.5%,乡镇20.5%,农村37.0%,小学16.0%,中学61.5%,大学及以上22.5%,职业学生28.0%,事业单位19.5%,农民/个体36.5%,其他16.0%。(2)认知程度:认知程度好6.5%,中19.5%,差与极差74.0%。(3)认知程度影响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程度影响因素有居住/生活地区以及文化程度、职业,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受到居住/生活地区以及文化程度、职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预防认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闫信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eAg、HBeAb差异明显(P<0.05),HBsAb、HBcAb差异不大(P>0.05)。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方法,均可获取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电化学发光法,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观察谷胱甘肽还原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芮旭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0-0083,共4页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提供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的临床意...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提供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组织病理检查(金标准)共检出88例阳性、32例阴性。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共检出87例阳性、33例阴性。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敏感度97.73%、特异度为96.88%、准确性97.50%、阳性预测值98.85%、阴性预测值为93.94%。肝硬化患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肝癌患者,P<0.05。肝癌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临床医师评估肝损伤情况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损伤 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采用高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筛选低病毒血症的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符鑫 刘悦 +3 位作者 彭鑫 黄婷婷 廖雪霞 颜悦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筛选低病毒血症(LLV)的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21年12月我市收集的11352份血清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筛选低病毒血症(LLV)的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21年12月我市收集的11352份血清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HBeAg、HBeAb和HBcAb),定量检测血清HBsAb,使用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使用ABI ViiA7型荧光定量PCR扩增仪,采用高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对所有经高敏PCR法检测为HBV DNA阳性的血清再使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核酸定量检测系统复核。结果 以全自动核酸定量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发现高敏PCR检测为HCV DNA阳性的67例(0.59%)为LLV人群,结果显示,该方法诊断OBI人群LL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和100.0%;金标准方法与高敏PCR检测血清HC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7±20.2)IU/ml对(108.2±19.6)IU/ml,P>0.05】;经高敏PCR法检验发现,LLV人群血清HBV DNA载量为100~200 IU/ml者41例(61.2%),20~100 IU/ml者15例(22.4%),和<20 IU/ml者11例(16.4%);5例血清HBsAb/HBeAb/HBcAb阳性人群血清HBV DNA载量为(162.4±18.3) IU/ml,显著高于9例血清HBcAb阳性人群【(82.3±14.1)IU/ml,P<0.05】或16例HBeAb/HBcAb阳性人群【(136.9±15.7)IU/ml,P<0.05】或32例HBsAb/HBcAb阳性人群【(99.3±15.5)IU/ml,P<0.05】或3例HBsAb阳性人群【(71.5±12.9)IU/ml,P<0.05】或2例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人【分别为55.0 IU/ml和56.1 IU/ml】。结论 采用高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能够在献血员人群中筛选LLV的OBI感染者,为临床用血安全又加了一道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病毒血症 精准检测hbv DNA 无偿献血员 筛查
下载PD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丁型肝炎病毒在中国有无HIV-1感染的HBsAg阳性人群中的流行特点
20
作者 张福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46,共1页
丁型肝炎病毒(HDV)可加剧HBV感染进展,现有研究为全球范围内HDV患病率的变化提供了证据,但我国内地的相关数据很少。虽然HBV的流行率为7.18%,但HBsAg阳性个体的数量约为7 400万,阐明HDV在我国的流行病学十分重要。2023年12月,首都医科... 丁型肝炎病毒(HDV)可加剧HBV感染进展,现有研究为全球范围内HDV患病率的变化提供了证据,但我国内地的相关数据很少。虽然HBV的流行率为7.18%,但HBsAg阳性个体的数量约为7 400万,阐明HDV在我国的流行病学十分重要。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团队的研究,阐明了HDV在我国有无HIV-1感染的HBsAg阳性人群中的传播特点,调查了HDV血清学和病毒学流行率、分子流行病学和高危因素,为临床策略和有效的HDV疫情防控提供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 HBsAg阳性 流行率 北京地坛医院 疫情防控 hbv感染 分子流行病学 HD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