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诱发急性弓形虫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升伟 胡国顺 +1 位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49,共4页
为建立环磷酰胺诱导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复发为急性弓形虫病的模型,20只ICR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只鼠,10只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2个月后给所有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注射14d。隔天监测小鼠体重、全... 为建立环磷酰胺诱导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复发为急性弓形虫病的模型,20只ICR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只鼠,10只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2个月后给所有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注射14d。隔天监测小鼠体重、全血中白细胞数和弓形虫基因,同时取濒死小鼠肝、脾和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感染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第8天开始出现急性弓形虫病的症状;与试验前比较,小鼠体重和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第10天时全血中再次发现弓形虫基因;第10天后濒死小鼠组织中检测到弓形虫基因,HE染色发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检测到弓形虫抗原。证明环磷酰胺可成功诱导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复发为全身性的急性弓形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Prugniaud株 隐性感染小鼠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小鼠心肌超微结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周溪 周丽萍 +5 位作者 应斌宇 杜季梅 曾爱兵 赵旭兰 曹淑彦 王琳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在不同时段对创伤弧菌(Vv)感染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观察小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100只清洁级ICR小鼠分为保护Ⅰ组(所用药物含氧氟沙星、异丙嗪、地塞米松等);保护Ⅱ组(所用药物含氧氟沙星、异丙嗪等);保...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在不同时段对创伤弧菌(Vv)感染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观察小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100只清洁级ICR小鼠分为保护Ⅰ组(所用药物含氧氟沙星、异丙嗪、地塞米松等);保护Ⅱ组(所用药物含氧氟沙星、异丙嗪等);保护Ⅲ组(所用药物含亚胺培南、异丙嗪、地塞米松等);保护Ⅳ组(所用药物含克林霉素、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和阳性对照Ⅴ组,每组20只。Ⅰ~Ⅴ组每只小鼠接种0.2mlVv菌液(约4.4×106菌群数ml),1h后Ⅰ~Ⅳ组肌肉注射相应药物。接着在3、6、12h取各组小鼠心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比较。结果含有该菌敏感抗生素的Ⅰ~Ⅲ组在接种Vv后8h及24h小鼠存活数均显著高于Ⅴ组和Ⅳ组(P<0.01);Ⅰ~Ⅲ组心肌的超微结构损伤较之Ⅴ组和Ⅳ组有较显著的改善,而Ⅳ组小鼠的心肌损伤与Ⅴ组接近。结论敏感抗生素氧氟沙星或亚胺培南与异丙嗪以及地塞米松等联合应用能提高Vv感染后小鼠的生存率,并改善其心肌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抗生素 心肌 超微结构 创伤弧菌感染小鼠 心肌超微结构 敏感抗生素 保护作用 动态观察 含氧氟沙星
下载PDF
胃炎口服液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莉 冯怀志 +3 位作者 李硕 卢海波 李鹏 孙薏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人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昆明小鼠模型,研究胃炎口服液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通过灌喂途径建立人类Hp昆明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胃炎口服液组(A组)、丽珠维三联组(标准对照)(B组)、模型对照组(... 目的:通过建立人类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昆明小鼠模型,研究胃炎口服液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通过灌喂途径建立人类Hp昆明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胃炎口服液组(A组)、丽珠维三联组(标准对照)(B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C组)和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D组),分别服药2周,停药4周后取胃窦部组织进行尿素酶、细菌学涂片检查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Hp是否定植在小鼠胃黏膜中,从而判定Hp是否清除,最终评价胃炎口服液清除Hp的疗效。结果:各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A组66.7%、B组74.7%、C组13.3%。A、B组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C组。A、B组小鼠胃粘膜的炎症明显减轻,胃黏膜病理评分分别为0.34+0.58和0+0.04,明显低于C组的1.7+2.1。结论:胃炎口服液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并能较好地减轻胃粘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胃炎口服液 Hp感染小鼠模型 治疗
下载PDF
复方黄芪颗粒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张强 李凤琴 周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感染HCMV小鼠的影响。方法:用小鼠尾静脉染毒法建立HCMV全身获得性感染模型,并用复方黄芪颗粒给小鼠灌胃治疗,然后观察其死亡数,计算实验前后体重。结果:复方黄芪颗粒42.0g/kg剂量具有明显增加小鼠保护率及体重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感染HCMV小鼠的影响。方法:用小鼠尾静脉染毒法建立HCMV全身获得性感染模型,并用复方黄芪颗粒给小鼠灌胃治疗,然后观察其死亡数,计算实验前后体重。结果:复方黄芪颗粒42.0g/kg剂量具有明显增加小鼠保护率及体重作用。结论:复方黄芪颗粒对感染HCMV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MV感染小鼠模型 人巨细胞病毒 复方黄芪颗粒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实验治疗的时效和量效变化
5
作者 胡国新 卢中秋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创伤弧菌感染小鼠 实验治疗
下载PDF
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化阳 刘金华 刘云才 《实验动物科学》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H1N1流感病毒感染能力及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利用0.1LD50剂量A/PR/8/34(H1N1)病毒感染C57BL/6小鼠,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L-5、IL-6水平和CD4+效应性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3dpi小鼠肺脏病毒复制达到高峰,为107EID50... 目的研究H1N1流感病毒感染能力及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利用0.1LD50剂量A/PR/8/34(H1N1)病毒感染C57BL/6小鼠,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L-5、IL-6水平和CD4+效应性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3dpi小鼠肺脏病毒复制达到高峰,为107EID50/g,7dpi肺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呈间质性肺炎、炎性细胞浸润;5dpi时IL-6水平达到峰值,为122pg/m L;7dpi时IL-5达到峰值,为680pg/m L;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CD4+CD44+CD62L-效应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结论结果表明PR8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脏病毒复制水平高,机体免疫应答强,适合用于进一步的免疫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病毒 小鼠感染 IL-5 IL-6
下载PDF
模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明丽 唐久来 +4 位作者 胡闻 史百芬 胡勇 毕克菊 李京培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寻找适合的研究 HCMV 先天性 CNS 感染是过程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巨细胞病毒(HCMV)接种至6~8周龄 Balb/c 雌雄小鼠腹腔后,交配。待雌鼠临产时剖腹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测及用地高辛标记的 HCMV 寡核苷酸... 目的寻找适合的研究 HCMV 先天性 CNS 感染是过程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巨细胞病毒(HCMV)接种至6~8周龄 Balb/c 雌雄小鼠腹腔后,交配。待雌鼠临产时剖腹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测及用地高辛标记的 HCMV 寡核苷酸探针对大脑皮层细胞压印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结果病理学结果证实,鼠脑为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并在神经细咆内发现病毒特征性的大的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病毒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及胞浆内;在鼠脑组织上清液中分离出 HCMV。且感染雌鼠所生子鼠死胎率及出生后一周内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证明该病毒能侵袭Balb/c 小鼠,并通过胎盘感染其子代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结论这种模拟人类 HCMV 先天性 CNS 感染的小鼠模型的建立所显示的许多相似的感染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 HCMV 先天性 CNS 感染的病理过程和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小鼠先天性感染模型 大脑皮层 胎鼠
下载PDF
适量补锌保护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脑内神经元损伤
8
作者 侯嘉茵 吴雨婷 +2 位作者 张蕴涵 尚昱彤 高慧玲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38-138,共1页
脑型疟疾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锌离子是脑内含量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当兴奋性神经元被激活时,锌离子与兴奋性神经递质一同释放至突触间隙以调节神经冲动的传递。有研究表明,锌离子缺乏作为脑型疟疾感染的... 脑型疟疾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锌离子是脑内含量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当兴奋性神经元被激活时,锌离子与兴奋性神经递质一同释放至突触间隙以调节神经冲动的传递。有研究表明,锌离子缺乏作为脑型疟疾感染的危险因素,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建立脑疟模型,探究锌离子参与脑疟发病和相关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脑型疟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必需微量元素 感染小鼠 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 锌离子
下载PDF
实验感染小鼠可长期保有仓鼠痒病病原因子
9
作者 方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1期7-7,共1页
脑内接种仓鼠痒病病原因子(263k株)1×10<sup>7</sup> ID<sub>50</sub>的PrP<sup>+/+</sup>小鼠临床不发病,但在接种后204—782天其脑和脾含能感染仓鼠而不感染小鼠的仓鼠痒病病原因子,按潜... 脑内接种仓鼠痒病病原因子(263k株)1×10<sup>7</sup> ID<sub>50</sub>的PrP<sup>+/+</sup>小鼠临床不发病,但在接种后204—782天其脑和脾含能感染仓鼠而不感染小鼠的仓鼠痒病病原因子,按潜伏期推算感染滴度为10<sup>2</sup>ID<sub>50</sub>/g组织。以同样方法接种的PrP<sup>%</sup>小鼠则不能将痒病传送给仓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感染 病原因子 感染小鼠 仓鼠 痒病 感染滴度 脑内接种 样方法 潜伏期 长期存在
下载PDF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的致病性及感染小鼠后的组织分布研究
10
作者 田绍超 王侨 +3 位作者 李琦 李志强 曹三杰 伍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为了解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APP-S5)对小鼠的致病性及感染小鼠后的组织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定APP-S5的生长曲线、筛选APP-S5感染小鼠的最佳接种途径以及观察不同剂量的APP-S5对小鼠存活的影响之后,选取1.0×10~7 cfu/只的AP... 为了解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APP-S5)对小鼠的致病性及感染小鼠后的组织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定APP-S5的生长曲线、筛选APP-S5感染小鼠的最佳接种途径以及观察不同剂量的APP-S5对小鼠存活的影响之后,选取1.0×10~7 cfu/只的APP-S5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以阐明APP-S5感染小鼠后的组织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与肌肉注射和滴鼻相比,腹腔注射接种后小鼠出现的临床症状最早,1.5×10~7 cfu/只接种小鼠后可于5 h内全部死亡;腹腔感染小鼠后,仅在4 h时肺脏中APP-S5菌体含量最多,而在感染6 h时及8 h时肺脏中菌体含量降低。本研究表明,APP-S5感染小鼠后,具有组织嗜性,且不同接种途径对小鼠的致死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APP-S5的致病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小鼠感染 接种途径 组织分布
下载PDF
破茎松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血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11
作者 贾新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6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破茎松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血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实验模型,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破茎松萝高剂量组、破茎松萝低剂量组、鱼腥草组5组。观察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研究破茎松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血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实验模型,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破茎松萝高剂量组、破茎松萝低剂量组、鱼腥草组5组。观察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模型组SOD活力降低和MDA含量增高,较空白对照组显著。破茎松萝高、低剂量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较模型组显著。结论破茎松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茎松萝 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阻断半乳糖凝集素⁃受体相互作用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小肠免疫病理的影响
12
作者 欧阳然 刘星卓 +1 位作者 黄世光 吕芳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小肠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未感染组(naive组)4只、α⁃乳糖组(lactose组)4只、弓形虫感染组(Tg组)5只和弓形虫感染+lactose组(Tg+lactose组)...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小肠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未感染组(naive组)4只、α⁃乳糖组(lactose组)4只、弓形虫感染组(Tg组)5只和弓形虫感染+lactose组(Tg+lactose组)5只。Tg组和Tg+lactose组每鼠腹腔注射约1000个弓形虫速殖子,naive组和lactose组腹腔注射PBS 0.2 ml。感染后当天开始,Tg+lactose组和lactose组每鼠腹腔注射0.2 mol/L的lactose 0.2 ml,naive组和Tg组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早、晚各1次,连续注射7 d。感染弓形虫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在感染后第7天处死小鼠,取空肠中段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取小鼠空肠下段提总RNA后逆转录,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qRT⁃PCR检测小鼠小肠组织弓形虫表面抗原1(SAG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ectin⁃9、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白细胞分化抗原137(CD137)、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IL⁃10、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几丁质酶3样分子3(Ym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弓形虫后,naive组和lactose组小鼠无死亡,Tg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182~188 h,Tg+lactose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180~182 h;两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2,P<0.05)。HE染色结果显示,naive组和lactose组小鼠的空肠组织未观察到炎症改变;Tg组和Tg+lactose组小鼠的小肠组织观察到肠绒毛缩短,肠隐窝变浅,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坏死,小肠黏膜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与Tg组的相比,Tg+lactose组小鼠小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更加严重。qRT⁃PCR结果显示,Tg+lactose组小鼠小肠组织SAG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9.17±1.65,高于Tg组的1.00±0.84(t=4.40,P<0.05)。naive组、lactose组、Tg组和Tg+lactose组小鼠小肠组织galectin⁃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8、1.71±0.31、2.46±1.11和7.10±1.57(F=10.15,P<0.01),galectin⁃9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31、1.44±0.26、3.21±1.01和7.00±1.08(F=14.53,P<0.01),Tim⁃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2、0.88±0.28、1.64±0.31和4.89±0.69(F=19.15,P<0.01),CD137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42、1.03±0.30、0.89±0.11和3.84±0.77(F=8.46,P<0.01),IL⁃1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35、1.14±0.56、12.37±4.43和18.42±3.89(F=10.18,P<0.01),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56、1.65±0.53、5.57±1.84和21.26±6.48(F=10.38,P<0.01),IL⁃1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0、1.10±0.25、8.65±2.52和21.98±3.96(F=20.84,P<0.01)。小鼠小肠组织中IL⁃4、TGF⁃β和CCR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naive组、lactose组、Tg组和Tg+lactos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4.74、2.03,均P>0.05)。naive组和lactose组未检测到Ym1的mRNA表达,Tg组和Tg+lactose组Ym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结论阻断半乳糖凝集素⁃受体相互作用后,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小肠组织虫荷增加、病理损伤加重,galectin⁃3、galectin⁃9、Tim⁃3、CD137、IL⁃10和IFN⁃γ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小鼠 小肠 半乳糖凝集素
原文传递
复方黄芪颗粒对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强 李凤琴 周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对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方法:用小鼠尾静脉染毒法建立HCMV全身获得性感染模型,并用复方黄芪颗粒给小鼠灌胃治疗,然后测定病理、免疫酶组化。结果:复方黄芪颗粒具有明显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对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方法:用小鼠尾静脉染毒法建立HCMV全身获得性感染模型,并用复方黄芪颗粒给小鼠灌胃治疗,然后测定病理、免疫酶组化。结果:复方黄芪颗粒具有明显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复方黄芪颗粒对感染HCMV小鼠肝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芪颗粒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小鼠肝脏 病理
下载PDF
基于假病毒的人乳头瘤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HPV16VLP疫苗保护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大宁 张丽 +3 位作者 刘亚静 魏旻希 夏宁邵 李少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5-10,4,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假病毒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小鼠感染模型并应用于HPV16 VLP疫苗的保护性评价。方法利用293FT细胞制备携带Luc报告基因的HPV16假病毒,纯化后检测HPV16假病毒滴度和性质;利用醋酸甲羟孕酮和β-雌二醇处... 目的建立基于假病毒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小鼠感染模型并应用于HPV16 VLP疫苗的保护性评价。方法利用293FT细胞制备携带Luc报告基因的HPV16假病毒,纯化后检测HPV16假病毒滴度和性质;利用醋酸甲羟孕酮和β-雌二醇处理雌性BAL B/c小鼠,然后用壬苯醇醚-9(N-9)化学损伤BALB/c小鼠阴道,6 h后用HPV16假病毒感染小鼠阴道,48 h后使用活体检测仪检测小鼠阴道中Luc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该感染模型评价HPV16 VLP疫苗的保护能力。结果获得了含有Luc报告基因的HPV16假病毒,建立了HPV假病毒纯化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PV16假病毒中含有L1和L2蛋白;建立了HPV假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并通过不同剂量的假病毒感染实验表明,该感染模型所需的最低假病毒剂量是1.7×104TRLU;利用该模型获知HPV16 VLP疫苗具有较强的抵抗HPV16假病毒感染的能力,当中和抗体滴度为256时即可阻碍HPV假病毒感染。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HPV假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评价了HPV16 VLP疫苗的保护作用,为HPV中和抗体研究和候选疫苗的免疫保护评价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假病毒 小鼠感染模型 中和保护
下载PDF
不同药物杀灭原头节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海龙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士杰 阿杜瓦一 杨宏强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囊型肝包虫手术 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 药物处理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黄芩苷对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玮璨 范秀华 +2 位作者 豆艳艳 王军辉 赵叶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725-272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于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的体征变化,测定体温和体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_(4)^(+)、CD_(8)^(+)、CD_(4)^(+)/CD_...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于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的体征变化,测定体温和体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_(4)^(+)、CD_(8)^(+)、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观察小鼠生殖道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体温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和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上升(P<0.05),阿奇霉素组和黄芩苷中、高剂量组小鼠体温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D_(4)^(+)、CD_(4)^(+)/CD_(8)^(+)水平降低(P<0.05),CD_(8)^(+)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黄芩苷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D_(4)^(+)、CD_(4)^(+)/CD_(8)^(+)水平升高(P<0.05),CD_(8)^(+)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升高(P<0.05),IFN-γ、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黄芩苷低剂量组、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降低(P<0.05),IFN-γ、IL-10水平升高(P<0.05)。病理切片发现,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最为严重,黄芩苷高剂量组和阿奇霉素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平衡来实现抗生殖感染、抗炎以及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感染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小鼠感染模型
原文传递
4-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抑制HSV-2感染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钰 宋思维 +1 位作者 邱敏 吴稚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索4-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SM)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细胞或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Vero-ICP10细胞系,通过Luciferase检测不同浓度PSM对感染细胞中HSV-2的抑制作用,并通过In cell western技术检测HSV-2 gD蛋白表... 目的:探索4-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SM)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细胞或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Vero-ICP10细胞系,通过Luciferase检测不同浓度PSM对感染细胞中HSV-2的抑制作用,并通过In cell western技术检测HSV-2 gD蛋白表达,确定不同PSM浓度对HSV-2 gD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建立HSV-2阴道感染小鼠模型,观察PSM对HSV-2经生殖道感染小鼠的抑制作用。结果:Luciferase实验和In cell western实验结果均表明PSM具有抗HSV-2感染细胞的作用;小鼠模型中,5%的PSM能有效防止小鼠感染HSV-2(P<0.001)。结论:PSM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均可以抑制HSV-2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 单纯疱疹病毒2型 HSV-2阴道感染小鼠模型 抗病毒
下载PDF
H7N4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及感染致病特征研究
18
作者 商若雨 田甜 +6 位作者 刘云 孙举 张瑞丰 张爽 杨婧 段学锋 毕玉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554,共9页
2018年,我国江苏省首次报告人感染H7N4禽流感病毒事件,提示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跨种传播和人畜共患的风险。为评估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和适应哺乳动物的能力,预警未来禽流感病毒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风险,提供疫苗及药物研发... 2018年,我国江苏省首次报告人感染H7N4禽流感病毒事件,提示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跨种传播和人畜共患的风险。为评估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和适应哺乳动物的能力,预警未来禽流感病毒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风险,提供疫苗及药物研发和评价的工具,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建立了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并初步研究了病毒的感染致病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小鼠和连续传代次数的增加,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野生型病毒感染小鼠后(MA1),病毒可在肺脏中复制,但小鼠体重轻微且短暂性下降;自病毒在小鼠体内传至第2代(MA2)起,感染小鼠开始全部死亡且小鼠死亡时间逐渐缩短。MA2代感染小鼠7 d内全部死亡,MA5代感染小鼠4 d内全部死亡。对每代次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发现,随着感染代次的增加,病毒多个基因呈现出动态适应性突变,其中PB2-E627K和PA-T97I等突变很可能导致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增强。研究结果提示: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的能力和潜在风险,建立的小鼠感染模型为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4 小鼠感染模型 突变
原文传递
乳酸菌生物学特性与其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在小鼠肠道定植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刚 贺禹丰 +3 位作者 陈晓华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80,共8页
采用3周龄C57BL/6小鼠建立了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模型,评价了8株在体外具有抑制空肠弯曲杆菌生长能力的乳酸菌在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的能力,同时对该8株菌生长速率、产酸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 采用3周龄C57BL/6小鼠建立了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模型,评价了8株在体外具有抑制空肠弯曲杆菌生长能力的乳酸菌在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的能力,同时对该8株菌生长速率、产酸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8株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的评价以及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对乳酸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能力相关性的分析,发现8株乳酸菌种间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大于种内生物学特性差异,且乳酸菌在小鼠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的能力与其细胞黏附能力呈正相关。具有最高黏附指数的植物乳杆菌N8、N9可有效清除模型小鼠肠道内的空肠弯曲杆菌,对保护人体免受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具有拮抗致病菌能力的益生菌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空肠弯曲杆菌 拮抗 黏附 小鼠感染模型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d亚型贵州株的分离鉴定及小鼠感染试验
20
作者 边孟婷 梁海英 +7 位作者 曾智勇 汤德元 王彬 叶泥 柳佳佳 黄书 潘向英 田红利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7-783,共7页
为了鉴定贵州省某猪场疑似患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将经qPCR检测为PCV2阳性的病猪血清,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PCV2分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PCR及全基因组克隆测序进行鉴定,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对该PCV2... 为了鉴定贵州省某猪场疑似患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将经qPCR检测为PCV2阳性的病猪血清,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PCV2分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PCR及全基因组克隆测序进行鉴定,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对该PCV2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了解其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情况及TCID_(50),用分离的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研究其感染性。结果显示,接种F9代病毒的PK-15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病毒液的PCR检测结果为PCV2阳性;全基因组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PCV2全长为1767 bp,将其命名为PCV-2 GZGD2022;分离毒株与PCV2d参考株在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F9代与F1代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99.7%,与参考毒株相似性在94.1%~98.7%之间;F9代较F1代病毒基因组出现6处核苷酸突变(G155A、G669A、T1474C、T1500C、A1518G、C1572T),在Cap蛋白中有3处突变(F77L、L227P、Y233C),在Rep蛋白中有1处突变(Y195H);该PCV2d可在PK-15细胞中稳定增值;分离株的TCID_(50)为10^(-4.75)/0.1 m L;该分离毒株对小鼠肺、淋巴结有较强的侵袭力。本试验从PK-15细胞中成功分离得到1株稳定增殖的PCV2d毒株,研究结果为PCV2后续病原学研究奠定一定基础,为PCV2疫苗株筛选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分离鉴定 小鼠感染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