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误诊为炎症性肠病的肠道感染性疾病
1
作者 詹学 陈玉霞 王玉婷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全球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约25%在儿童期(<18岁)确诊[1]。儿童IBD常比成人期发病的病变更广泛、更严重[2]。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IBD主要的亚型,在儿童IBD中占59%~73%;而溃...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全球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约25%在儿童期(<18岁)确诊[1]。儿童IBD常比成人期发病的病变更广泛、更严重[2]。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IBD主要的亚型,在儿童IBD中占59%~73%;而溃疡性结肠炎是另一亚型,约占24%~32%[3],两者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CD发病率升高可能与临床对IBD的认识提高、内镜检查率和影像学检查率增加,以及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其他免疫抑制所致的结核病的发生有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肠病 肠道感染疾病 肠道结核 诊断
下载PDF
利福昔明也可治疗非感染性肠道疾病
2
作者 李增烈 《家庭用药》 2017年第2期40-41,共2页
利福昔明(RX)用于感染性肠道疾病已有不少报道而其在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一定建树。
关键词 感染性肠道疾病 利福昔明 治疗
原文传递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玉瑛 张孝兴 +4 位作者 汤淑斌 焦爱萍 高怡玢 庞伟斌 刘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9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非肠道性感染患儿149例,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的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对比同...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非肠道性感染患儿149例,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的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对比同期健康体检患儿的粪便细菌学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差异及肠道菌群失调比例。结果小儿非肠道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为64.43%,均为Ⅰ度、Ⅱ度肠道菌群失调,无Ⅲ度菌群失调发生;婴儿组应用抗生素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9,P〈0.05)。相较于健康小儿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主要组成菌群比例与健康小儿比较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3,均P〈0.01)。结论对小儿,尤其是婴儿应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保护小儿正常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肠道感染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食物中毒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国和 朱艳春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3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肠道细菌感染疾病 细菌食物中毒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沙门菌属
下载PDF
感染性肠道疾病相关新基因
5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感染性肠道疾病 基因 肠道炎症 染色体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儿童肠道外感染性疾病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张阳阳 韩思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8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对儿童肠道外感染性疾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68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对儿童肠道外感染性疾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68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3 d、7 d、10 d、15 d后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比较观察组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3 d、7 d、10 d、15 d后的肠道菌群变化的比例分别为58.82%、72.06%、83.82%和100.00%;观察组68例患儿共有44例(64.71%)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均为Ⅰ~Ⅱ度,婴儿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幼儿组,儿童组最低,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失调患儿的肠道菌群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明显大于对照组,而革兰氏阳性杆菌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对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肠道菌群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对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时,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如需使用也应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同时尽可能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保障肠道菌群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感染疾病 抗菌药物 肠道菌群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小云 王海涛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1期91-92,9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研究方法,2013年9月—2017年1月随机选择在该院诊治的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给予抗生素治疗,记录抗生素治疗种类与肠...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研究方法,2013年9月—2017年1月随机选择在该院诊治的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给予抗生素治疗,记录抗生素治疗种类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结果在98例患儿中,使用拉氧头孢20例,头孢他定20例,头孢孟多30例,头孢唑肟28例。大便培养显示有14例患儿阳性,肠道菌群失调阳性率为14.3%,其中变形杆菌5例,志贺痢疾杆菌4例,致病大肠埃希菌3例,福氏痢疾杆菌2例。使用拉氧头孢、头孢他定、头孢孟多、头孢唑肟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调阳性率分别为10.0%、5.0%、16.7%和2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头孢孟多、头孢唑肟抗生素应用与肠道菌群失调有明显相关性(r=5.224,P<0.05)。结论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比较常见,与抗生素的应用种类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肠道感染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维生素A对肠道屏障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响——以肠道感染性疾病和孤独谱系障碍为例
8
作者 吴丹 王立霞 +3 位作者 杨苗苗 任彩霞 李白存 徐文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12期85-91,共7页
维生素A是人体不可或缺,且最易缺少的脂溶性化合物。介绍了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维生素A缺乏症,综述了维生素A对肠道屏障、肠道感染性疾病和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影响,以期为研究维生素A参与机体相关疾病的功能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维生素A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肠道感染疾病 孤独谱系障碍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青 付成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肠道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设置为感染组,选取同期...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肠道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设置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未感染新生儿,设置为非感染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PCT及hs-CRP等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的PCT及hs-CRP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 <0.05),感染组经临床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效下调(P <0.05),预后佳;血清PCT在新生儿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优于血清CRP。结论 PCT检测能够提升新生儿肠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指导后续治疗、改善预后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肠道感染疾病
下载PDF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邢晓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5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儿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显著高于幼儿及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P<0.05)。抗生素使... 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儿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显著高于幼儿及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P<0.05)。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数量明显低于抗生素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肠道内致病菌数量明显降低,但1周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高,以Ⅰ度、Ⅱ度肠道菌群失调为主,其中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感染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影响 小儿
下载PDF
夏季易患肠道感染性疾病 腹泻不可盲目用药
11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46-646,共1页
夏季,因饮食不当来院就诊的人数增加了两成多。因季节气候影响,人体消化道抗御病菌的能力下降,导致夏季肠道感染性疾病较多,老人儿童此时容易患急性腹泻。但在临床诊疗上也发现,因市民自行用药延误治疗或导致病情加重的不在少数。专家... 夏季,因饮食不当来院就诊的人数增加了两成多。因季节气候影响,人体消化道抗御病菌的能力下降,导致夏季肠道感染性疾病较多,老人儿童此时容易患急性腹泻。但在临床诊疗上也发现,因市民自行用药延误治疗或导致病情加重的不在少数。专家指出了几个常见的腹泻用药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感染疾病 腹泻 夏季 盲目用药 饮食不当 季节气候 临床诊疗 延误治疗
下载PDF
一起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岭 邓勇 +4 位作者 张芳 张志诚 潘立 王敬军 彭有源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3期287-288,共2页
关键词 调查与分析 感染腹泻 感染性肠道疾病 新生儿腹泻 流行病学调查 新生儿病房 2004年 新生儿病区 消毒措施 爆发流行 控制流行
下载PDF
上海市卢湾区健康从业人员沙门菌感染菌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薏妲 姚宗蓓 +1 位作者 吴凯 宋黎黎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上海市卢湾区 耐药分析 沙门菌感染 从业人员 健康体检 肠道感染疾病 菌型 沙门菌属
下载PDF
依诺沙星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对肠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喜梅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6期142-143,共2页
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由于致病菌侵袭肠粘膜所致,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同时也减少耐药菌产生的可能。本研究主要评价依诺沙星及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治疗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 肠道感染 疗效对比 肠道细菌感染疾病 临床 多发病 常见病 消化科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与肠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稳 周国华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9期2921-2924,共4页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跨膜受体,它可以识别许多病原微生物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及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TLRs的分子结构特点、信号转导方式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跨膜受体,它可以识别许多病原微生物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及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TLRs的分子结构特点、信号转导方式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真菌及原虫等病原菌所致肠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病原菌 肠道感染疾病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吕永慧 汪运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年第3期195-200,共6页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五次(1978年杭州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IBD)学术研讨会、200...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五次(1978年杭州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IBD)学术研讨会、2006年广州IBD最新国际共识和2007年在济南制定了我国IBD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曾先后两次(于1992年临汾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研讨会和2003年重庆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研讨会)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国内外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制定出UC的中西医诊断、辨证、疗效标准和治疗建议,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诊断 溃疡结肠炎 治疗规范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学术研讨会 感染性肠道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下载PDF
便血莫忽视家族性息肉病
17
作者 王润华 《医药与保健》 2005年第7期18-18,共1页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但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混淆.虽然二者表面看来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前者是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但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混淆.虽然二者表面看来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前者是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黏膜局限性增殖突出肠腔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的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危险性很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就会癌变.癌变的平均年龄在39岁,比一般大肠癌(老年多见)的开始发病年龄提前1 5~20年.除大肠有癌变的病灶外同时伴发肠外癌症,如软组织癌、骨癌、壶腹癌、胃癌、小肠癌、子宫癌等,还可伴有面部黑斑及视网膜色素斑.此特征可在大肠癌出现之前表现出来,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息肉病 便血 感染性肠道疾病 忽视 感染疾病 肠息肉病 遗传疾病 大肠息肉 肠腔病变 癌前病变 肠腔内 肠黏膜 家族史 弥漫 多发生 临床 隆起 局限 癌变
下载PDF
痢特灵致多发性神经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敖素华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多发神经病 痢特灵 多发周围神经病 肠道感染疾病 广谱抗菌作用 预防和治疗 肠道反应 溶血黄疸 恶心呕吐 反应 文献报道 大剂量
下载PDF
何为溃疡性结肠炎
19
作者 郑家驹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65-66,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一种具有复发倾向的慢性肠道疾病。1970-1986年,两次全国性消化病会议分别报道了337例与581例溃结患者。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会议报道溃结骤增为3065例;2004年亚太胃肠病周上报道了1990—2... 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一种具有复发倾向的慢性肠道疾病。1970-1986年,两次全国性消化病会议分别报道了337例与581例溃结患者。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会议报道溃结骤增为3065例;2004年亚太胃肠病周上报道了1990—2003年覆盖中国1l省市23家医院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溃结患者总数也有3100例。一般以中青年发病多见,男女两性间差别并不很大。迄今,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肠道疾病 感染性肠道疾病 会议报道 回顾调查 青年发病 调查资料 流行病学 溃结
下载PDF
小檗碱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
20
作者 李瑞雯 高爱梅 汪晖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56-56,共1页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形成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细胞,其激活过程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环节。抑制HSC的活化增殖、减少活化HSC的聚集已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小檗碱(berberine)是从黄连、黄柏等中药中提取的一...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形成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细胞,其激活过程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环节。抑制HSC的活化增殖、减少活化HSC的聚集已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小檗碱(berberine)是从黄连、黄柏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了小檗碱对复合因素(高脂、酒精和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在整体水平进一步观察了小檗碱对免疫因素所致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采用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小檗碱(50,100,200mg/kg)灌胃,并设姜黄素(40mg/kg)阳性对照组,给药17天后取肝脏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肝组织呈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大剂量组的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汇管区及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Masson染色及其Hyp生化检测检测结果证实,小檗碱各组及姜黄素组的胶原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作用 小檗碱 免疫肝损伤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肝纤维化形成 肠道细菌感染疾病 MASSON染色 对照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