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微创手术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玲 陈丽群 郑筱姮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8期1058-1060,共3页
重症胰腺炎(SAP)是指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肠道及免疫功能失调[1],其发病较为凶险且预后效果多不理想。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是SAP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IPN是引起... 重症胰腺炎(SAP)是指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肠道及免疫功能失调[1],其发病较为凶险且预后效果多不理想。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是SAP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IPN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死率可达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重症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炎坏死 免疫功能 恢复效果
下载PDF
PCT在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超超 吴意 +5 位作者 曹友德 吴智勇 文丽明 彭剑桥 蒋薇 曾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IL-6和CRP诊断及预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连续监测40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0例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和18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IL-6和CRP浓度,比较各组血清水平的差异,评价其诊断和...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IL-6和CRP诊断及预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连续监测40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0例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和18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IL-6和CRP浓度,比较各组血清水平的差异,评价其诊断和预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组血清PCT、IL-6和CRP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和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0.54μg/L为PCT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的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诊断灵敏度为100%,诊断特异性为91.7%;以5.00μg/L为IL-6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12,诊断灵敏度为90.0%,诊断特异性为48.3%;以14.3mg/L为CRP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37,诊断灵敏度为88.9%,诊断特异性为75.0%。结论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PCT浓度较高,监测血清PCT水平可有效的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并发感染,对判断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感染坏死胰腺炎
下载PDF
经皮肾镜微创技术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强 蒋奎荣 +4 位作者 卫积书 俞同福 叶新华 殷长军 苗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方法:对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了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在经原有引流窦道实施该手术前,其中1例患者接受了1次经皮穿刺引流术,而另1例患者则接受了3次经皮穿刺引流...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方法:对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了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在经原有引流窦道实施该手术前,其中1例患者接受了1次经皮穿刺引流术,而另1例患者则接受了3次经皮穿刺引流术以及1次开腹清创手术。结果:2例患者均仅进行了1次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感染症状迅速得到控制。没有手术相关的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的情况下,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 坏死感染胰腺炎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清 李志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是以胰腺局部炎症、感染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它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时间长,花费多,病死率高。通过近十年国内外文献统计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坏死性胰... 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是以胰腺局部炎症、感染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它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时间长,花费多,病死率高。通过近十年国内外文献统计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坏死性胰腺炎综合治疗已取得巨大进展,从最初的胰周引流到坏死部分手术切除、由传统的外科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进展至微创手术治疗,但是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通过文献研究比对发现,临床上最佳治疗方案还存在争议。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非手术疗法已得到充分肯定。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是目前公认的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本文就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坏死胰腺炎 外科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锦洲 胡刚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2Z期289-290,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2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病例通过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胰周感染性积液。同时予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2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病例通过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胰周感染性积液。同时予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方案。结果92例患者中,82(B9.1%,82/92)例通过经皮置管引流成功控制感染,其,p80例(86.9%,80/92)成功治愈,2例(2.2%,2/92)死于脑出血及呼吸循环衰竭;10例(10.9%,10/02)引流失败,经外科手术引流,其中5例(5.5%,5/92)术后康复,7例(7.5%,7/92)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治愈率达90.2%(85/92),总病死率为9.7%(9/92)。引流时间7-100d,平均20d,引流次数为1—5次。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引流 感染坏死胰腺炎
下载PDF
逐级治疗时代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进展
6
作者 余枭 高文哲 +4 位作者 孙吉春 聂晚频 李志强 朱红伟 刘云飞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程后期,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或称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这些患者的病死率极高。而针...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程后期,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或称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这些患者的病死率极高。而针对INP的治疗是十分棘手的难题。过去十年,胰腺外科专家提出了“外科逐级疗法(surgical step-up therapy)”,这一观念为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开放手术创伤及减轻感染与炎症程度等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尽管如此,如何进一步改善INP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如何选择逐级疗法中的治疗策略及各种干预手段的介入时机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逐级疗法与外科逐级疗法在INP患者治疗中孰优孰劣,也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旨在综述INP外科逐级疗法的策略及各种干预手段的发展现状,同时针对外科与内镜治疗的特点,总结INP治疗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炎 感染坏死胰腺炎 外科逐级治疗 内镜逐级治疗
下载PDF
探索充气式腹膜入路肾镜下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祖东 李定明 +2 位作者 黄翠媚 李前 袁锦梅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8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索分析充气式腹膜后入路肾镜下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从2011年1月—2013年2月前来就诊的105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接受充气式腹膜后入路肾镜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05例感染... 目的探索分析充气式腹膜后入路肾镜下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从2011年1月—2013年2月前来就诊的105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接受充气式腹膜后入路肾镜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05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全部存活下来,术后住院所需时间8-98 d,平均为27 d,这些患者仅接受一次手术的有60例,接受两次手术治疗的有25例,接受3次手术治疗的有20例。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由于腹腔内的感染灶无法通过实施腹膜后的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故而进行开腹手术最终治愈。结论采用充气式腹膜后入路肾镜下的方法来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还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式腹膜后入路肾镜 感染坏死胰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腔连续负压引流管在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Muhammad Salman Azhar 孙吉春 +5 位作者 聂晚频 李志强 朱红伟 刘云飞 余枭 李霞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8-25,共8页
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炎症性疾病,部分AP患者会演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病程后期常伴有感染性胰腺坏死,这类患者病死率极高。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 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炎症性疾病,部分AP患者会演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病程后期常伴有感染性胰腺坏死,这类患者病死率极高。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是接受外科治疗的重要指征之一,外科医师对INP干预时机、策略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腔连续负压引流这一新技术对于INP患者外科治疗能否带来更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通过增强CT或细针穿刺活检被诊断为INP的6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经过14 d标准化的保守治疗但病情未能明显改善。其中30例患者通过植入三腔连续负压引流管接受了外科减压治疗,而另外30例患者延续保守治疗。通过软件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能够预示临床疗效的指标。结果三腔连续负压引流管的外科减压手术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30例患者中8例死亡(26.7%);保守治疗组出现11例死亡(36.7%),两组患者病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外科减压组患者的其他病理生理指标,包括腹内压、呼吸功能、肾功能等,较保守治疗组也有显著改善。结论急性INP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14 d后,可以使用三腔连续负压引流管的减压手术,该手术在减少病死率和改善病理生理指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炎 感染坏死胰腺炎 腹腔减压术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下载PDF
经皮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俊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8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效果以及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5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经皮单孔腹膜后入路直角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在术中与术后观察治...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效果以及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5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经皮单孔腹膜后入路直角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在术中与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均手术成功,最终治愈出院,其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APACHE Ⅱ评分明显下降,患者ICU停留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采用经皮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技术进行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加上有效的临床护理,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腹腔镜 感染坏死胰腺炎 腹膜后入路 护理
下载PDF
PCTAPACHEU评分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静 陈红辉 +1 位作者 金胜鑫 龚昌要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APACHEⅡ评分及 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APACHEⅡ评分及 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49例(A组),未发生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5例(B组),比较两组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及CRP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及CRP单独及联合应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截断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A组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和CRP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PCT7.612为截断值,此时血清PCT鉴别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63%和77.14%,其诊断效率均优于APACHEⅡ评分、CRP单独应用。而联合应用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及CRP三项检测指标时,诊断灵敏度升高至89.80%,特异度升高至88.57%,在保证灵敏度前提下,特异度有较大提升。结论联合应用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和CRP可以提高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效率,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坏死胰腺炎 APACHE Ⅱ评分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微生态免疫制剂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和青森 钱国武 +3 位作者 张雪丹 史娟 闪海霞 孙晓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3402-3407,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PN)微生态免疫制剂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IPN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EN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52例(给予常规EN干预及微生态免疫制... 目的探究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PN)微生态免疫制剂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IPN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EN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52例(给予常规EN干预及微生态免疫制剂治疗)和常规组45例(给予常规EN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肠道菌群;比较随访28 d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钙水平及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淀粉酶、脂肪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后腹内压及Ranson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28 d内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常规EN支持,微生态免疫制剂EN支持可提高急性IPN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缓解病情,改善肠道菌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免疫制剂 肠内营养 感染坏死胰腺炎 胃肠功能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益维 陈益君 +2 位作者 玉珏 朱浩 梁国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7-2739,2743,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酸、抑酶等常规...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酸、抑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单脏器功能衰竭率显著降低(P<0.05);器官功能损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7天后IL-6及TNF-ɑ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有助于降低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器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坏死胰腺炎 器官功能 川芎嗪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Not necessarily a late event in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10
13
作者 Maxim S Petrov Vincent Chong John A Windso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7期3173-3176,共4页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infection of pancreatic necrosis is a late event in the natural course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vailable data on the timing of pancreatic infection. It appears that i...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infection of pancreatic necrosis is a late event in the natural course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vailable data on the timing of pancreatic infection. It appears that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occurs early in almost a quarter of patients. This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type, timing and duration of preventive strategies used in these patients. There are also 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Given that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severity are both local and systemic complications and that they can occur both early and late in the course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ver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presence or absence rather than on when they occur. To do otherwise, and in particular overlook early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may lead to a misclassification error and fallacies of clinical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ancreatitis CLASSIFICATION Enteralnutrition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Pancreatic in-fec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delay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被引量:15
14
作者 Nilesh Doctor Sujith Philip +2 位作者 Vidhyachandra Gandhi Maharra Hussain Savio G Barret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66-371,共6页
AIM: To analyze outcomes of delayed single-stage necrosectomy after early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METHODS: Between J... AIM: To analyze outcomes of delayed single-stage necrosectomy after early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998 and December 2009, data from patients with SAP who developed IPN and were managed by pancreatic necrosectomy were analyzed. RESULTS: Fifty-nine of 61 pancreatic necrosectomies were performed by open surgery and 2 laparoscopically. In 55 patients, single-stage necrosectomy could be performed (90.2%).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at a median of 29 d (range 13-46 d) after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Sepsis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ccounted for the 9.8% mortality rate. Pancreatic fistulae (50.8%) predominantly accounted for the morbidity. The median hospital stay was 23 d, and the median interval for return to regular activities was 110 d.CONCLUSION: This series supports the concept of delayed single-stage open pancreatic necrosectomy for IPN. Advances in critical care, antibiotics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have played complementary role in improving the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ROSECTOMY Infected necrosis PANCREA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FLAMM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