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协同变形增强的内置感知器件与沥青路面一体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朝晖 朱国虎 +2 位作者 柳力 李文博 傅顺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目的】解决内置感知器件与沥青路面材料因模量差异大造成的变形不协调问题,提出考虑协同变形增强的内置感知器件与沥青路面一体化设计方法。【方法】以埋入式电阻应变传感器为内置感知器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融合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 【目的】解决内置感知器件与沥青路面材料因模量差异大造成的变形不协调问题,提出考虑协同变形增强的内置感知器件与沥青路面一体化设计方法。【方法】以埋入式电阻应变传感器为内置感知器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融合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计算,以10.0%的应力差异率为评价指标,确立内置传感器的应力影响范围作为模量过渡区域;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作模量过渡区,并对模量过渡区力学性能进行试验评价;运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对内置感知器件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单轴压缩和四点弯曲加载下的力学响应试验,通过比较传感器实测响应值和DIC法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模量过渡区对传感器与沥青路面协同变形增强的有效性。【结果】内置传感器会改变沥青混合料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传感器的竖、横、纵三向影响范围为58 mm×199 mm×82 mm,环氧树脂材质的模量过渡区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弹性模量为沥青混合料的2.5倍,可在沥青混合料与感知器件之间形成有效的模量过渡区;在逐级压缩和弯拉受力下,设置模量过渡区使传感器测得的试件结构应变差均值分别降低了66.6%和65.9%,设置模量过渡区能显著提高内置感知器件实测响应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结论】在沥青混合料与感知器件之间设置模量过渡区,使之形成模量梯度过渡结构,是提升两者协同变形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协同变形增强一体化设计流程主要包括:模量过渡区范围确定、材料选择、性能评价及协同变形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感知器件 沥青路面 一体化设计方法 协同变形增强 模量过渡区
下载PDF
含智能感知器件的沥青路面材料力学特性PFC数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志鹏 韩旭 +4 位作者 张连震 赵军云 田守成 高萌 王安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7,共9页
埋入式智能感知器件势必会与路面沥青混凝土材料产生交互影响,为研究器件布设深度、数目、形状以及分散情况对沥青路面材料力学特性及破坏形式产生的影响,利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从细观角度出发,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在单轴... 埋入式智能感知器件势必会与路面沥青混凝土材料产生交互影响,为研究器件布设深度、数目、形状以及分散情况对沥青路面材料力学特性及破坏形式产生的影响,利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从细观角度出发,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在单轴压缩模拟试验条件下沥青试样埋入智能感知器件后的离散元模型,通过模拟沥青混凝土试样在不同影响条件的破坏模式,分析了不同路面埋设深度、器件数目、器件形状和分散状态对含智能感知器件沥青混凝土试样的力学特性及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含智能感知器件的沥青混凝土试样的力学特性及破坏形式受器件数目影响较大,且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多发生于感知器件边缘与沥青混合料接壤处;器件单元的形状外轮廓会对试样裂缝的开展产生引导作用,矩形感知器件影响下的沥青混凝土试样,其破坏裂缝多呈“V”字形开展,而梯形的智能感知器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容易诱发试样内部产生沿梯形侧边45°的斜裂缝。在各种因素影响条件下,含智能感知器件的沥青混凝土试样以3个器件在试样中呈对角分布状态时的强度最低,稳定性最差,此种分散情况会造成试样最大化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智能感知器件 离散元模拟 沥青路面 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小波图像消噪方法的研究及动态触觉传感图像消噪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军 李嘉 +2 位作者 胡怀中 刘文江 谢凯年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7,38,共5页
基于二维平稳离散小波变换(SDWT)研究了一种改进阈值消噪方法:给出了一种新的跨尺度阈值计算方法;使用将软、硬阈值估计的细节系数进行加权平均的细节系数估计方法;通过补充大尺度细节系数降低消噪误差的方法。与经典的软、硬阈值方法比... 基于二维平稳离散小波变换(SDWT)研究了一种改进阈值消噪方法:给出了一种新的跨尺度阈值计算方法;使用将软、硬阈值估计的细节系数进行加权平均的细节系数估计方法;通过补充大尺度细节系数降低消噪误差的方法。与经典的软、硬阈值方法比较,大量的仿真试验说明本文的方法在信号畸变、误差、光滑度等性能指标之间取得了合适的折衷,即具有较好地抑制噪声能力,又可以较好的保持图像边缘特征和精细特征。将此方法应用于动态触觉传感器触觉图像的消噪,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 图像消噪 动态触觉传感器 阈值估计 遥操作机器人 机器人触觉 感知器件
下载PDF
Status-Aware Resource Adaptation in Information-Centric and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被引量:1
4
作者 嘉濡 陈哲 +1 位作者 罗洪斌 张宏科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12期66-76,共11页
In recent years, realising a "clean- state" design for the futur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 An architecture com- bining a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 (ICN) and Sottware-Defmed Network (SDN... In recent years, realising a "clean- state" design for the futur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 An architecture com- bining a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 (ICN) and Sottware-Defmed Network (SDN) (IC-SD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How- ever, the existing studies regarding IC-SDN still lack support in terms of the "network status awareness" function, resulting in unreasonabl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status-aware resource adaptation sche- me, i.e. a status-aware module is embedded into basic elements (Forwarding Node (FN) and Resource adaption Manager (RM)). The FNs collect the network status dynamically for the controller to reallocate network resources accor- ding to the fluctuations in environmental con- di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IC-SDN mechanism, the pro- posed scheme reduced the link bandwidth var- iance by 56% and the content delivery latency by 40%. The proof-of-concept implementation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our proposed sc- heme for small-scale de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N SDN status awareness re-source adaptation load balance LATENCY
下载PDF
后摩尔器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佩剑 周嘉超 +9 位作者 胡加杨 李涵茜 田丰 张致翔 柴健 徐心艺 卞正 赵昱达 徐杨 俞滨 《前瞻科技》 2022年第3期130-145,共16页
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速发展后,摩尔定律预测的晶体管尺寸缩微已接近量子物理极限,信息社会正在进入后摩尔时代。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早已展开,超摩尔器件、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计算等新概念纷纷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层出不... 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速发展后,摩尔定律预测的晶体管尺寸缩微已接近量子物理极限,信息社会正在进入后摩尔时代。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早已展开,超摩尔器件、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计算等新概念纷纷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文章重点梳理了核心后摩尔器件技术的发展脉络,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总结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摩尔电子学 逻辑器件 记忆器件 感知器件 神经形态器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