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博弈、技术理性与感知建构——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合法性”塑造及其危机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国建 杨金龙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126,194,共13页
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日本核污水排海本质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海洋生态风险)与社会系统(全球危机管控)之间互生的环境问题,其本身彰显了全球环境安全失控的可能性,即这一“不应该”发生的行动最终反而得以实施。注重于行动实现的可能性... 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日本核污水排海本质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海洋生态风险)与社会系统(全球危机管控)之间互生的环境问题,其本身彰显了全球环境安全失控的可能性,即这一“不应该”发生的行动最终反而得以实施。注重于行动实现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风险性分析的既有研究路径难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环境问题的系统转化传导过程可以发现,日本利用制度博弈、技术理性和感知建构及其相应的策略集合,为其排海行动建构了法理、程序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而从治理的角度看,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合法性”建构机制内嵌的三种“合法性”危机——规则缝隙、信任危机和认知操纵,又是导致当前全球环境治理的“治危孪生”这一内在矛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博弈 技术理性 感知建构 核污水 治危孪生
原文传递
当代城市文化感知与建构中的“游荡性”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智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1-102,共12页
区别于宏观、静态、扁平化的传统“鸟瞰”式城市感知方式,以“游荡”为特征的行走实践已成为当代城市体验的新形态。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德赛杜,“游荡”这一意象完成了从文学形象塑造、现代性批判再到社会学研究的转变历程。在当下,... 区别于宏观、静态、扁平化的传统“鸟瞰”式城市感知方式,以“游荡”为特征的行走实践已成为当代城市体验的新形态。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德赛杜,“游荡”这一意象完成了从文学形象塑造、现代性批判再到社会学研究的转变历程。在当下,虽然狭义上的“游荡者”个体日渐衰落,但更广义上的“游荡性”行走却成了城市中一种普遍的文化实践范式。在现代性与消费主义的双重背景下,其通过行人尺度下的路线规划与场所连接、震惊体验与信息收集中的文化景观构筑、以补偿性体验为基础的个体经验书写、由消费与表演构成的参与性互动等多重方式,共同完成着对城市文化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感知建构 游荡性实践 游荡者
下载PDF
“再媒介化”语境下的数字出版传播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坤妮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5-37,共3页
数字出版自1995年开始崭露头角,以“内容+终端”的亚马逊模式开启新旧出版模式的融合并置。诸如知乎、豆瓣等数字出版形式为传统出版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促使其感知建构交互高维共情、叙事创新打造数字路径、消解原生语境实现语境重置... 数字出版自1995年开始崭露头角,以“内容+终端”的亚马逊模式开启新旧出版模式的融合并置。诸如知乎、豆瓣等数字出版形式为传统出版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促使其感知建构交互高维共情、叙事创新打造数字路径、消解原生语境实现语境重置、结合媒介时代激发审美趣味,进而突破媒介之间的阻碍,激活出版发展新视角的开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再媒介化” 感知建构 叙事创新 语境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