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信时延和感知时延对车辆编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英 王勇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20,共19页
通信时延和传感器感知时延对智能车辆协同动作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针对2类车辆编队控制策略(定常间距双向不对称控制和定常时距多前车跟车控制),引入通信时延和感知时延,并计算编队系统保持稳定性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首先,... 通信时延和传感器感知时延对智能车辆协同动作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针对2类车辆编队控制策略(定常间距双向不对称控制和定常时距多前车跟车控制),引入通信时延和感知时延,并计算编队系统保持稳定性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首先,考虑到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在直接相邻车辆的位移和速度分量上引入感知时延,在直接相邻车辆的加速度分量以及非直接邻居车辆的状态信息引入通信时延。将具有时延的信息用于反馈控制器。其次,对双向不对称控制下的同质车队及对多前车跟车控制下的异质车队进行模态分解得到多个低阶的双时延模态子系统。然后,基于双时延微分方程结构特性,提出了几何构型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单个模态子系统保持稳定性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从而,车队系统稳定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取决于解耦后的多个模态子系统。最后,进行了MATLAB数值仿真,研究通信时延和感知时延对2类编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双向不对称控制下,当不对称度较大时,车队系统对时延具有较高容忍度;在定常时距单前车及两前车跟车控制下,车队系统的感知时延阈值和通信时延阈值随时距的增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编队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 智能车辆 通信感知时延 模态解耦 阈值
原文传递
衰落环境下信道增益和时延的联合估计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 戴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9-946,共8页
目的研究衰落环境中认知用户与授权用户之间存在未知时延情况下的频谱感知问题,提出一种信道增益和时延的联合估计算法.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动态状态空间模型,用以描述授权用户状态、时变衰落信道状态和感知时延之间的关系;通过最大后验概... 目的研究衰落环境中认知用户与授权用户之间存在未知时延情况下的频谱感知问题,提出一种信道增益和时延的联合估计算法.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动态状态空间模型,用以描述授权用户状态、时变衰落信道状态和感知时延之间的关系;通过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估计出信道状态,用以表述信道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最后基于粒子滤波方法得到授权用户状态估计以及感知时延估计;通过仿真实验,分别从信道增益和感知时延两个角度与现有方法的正确检测概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笔者所提出的信道增益和时延的联合估计算法(SFH)在信道增益角度正确检测概率相比信道增益估计算法(SFC)和能量检测算法(ED)分别提升2%、2.6%,在感知时延角度上提升3.4%、8.7%.结论笔者所提算法提高了接收信号统计特性,在保证实时检测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存在未知时延的衰落信道环境下的频谱感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认知网络 感知时延 衰落信道 联合估计
下载PDF
NUMA架构内多个节点间访存延时平衡的内存分配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慧娟 栾钟治 +2 位作者 王辉 杨海龙 钱德沛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11-2126,共16页
随着多核架构的发展和普及,NUMA多核架构凭借其本地访存低延时的优势,被各大商业数据中心以及科学计算集群广泛采用.NUMA架构通过增加多个内存控制器,缓解了多核架构下对同一个内存控制器的争用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内存管理的负担.Linu... 随着多核架构的发展和普及,NUMA多核架构凭借其本地访存低延时的优势,被各大商业数据中心以及科学计算集群广泛采用.NUMA架构通过增加多个内存控制器,缓解了多核架构下对同一个内存控制器的争用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内存管理的负担.Linux的系统开发者为了实现充分利用NUMA本地访存低延时的特点,在为进程分配内存时,选择进程当前正在运行的NUMA节点作为分配内存的目标节点.这种分配会导致进/线程之间共享内存的不公平.例如,一个在当前本地节点被分配很多内存的进程,可能被调度到远端节点运行,这样会导致进程的性能波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保证NUMA架构内各内存节点间访存延时平衡的内存分配策略,并在Linux系统中实现和验证.延时的获取方法依赖平台,但是系统内核的策略是通用的.实验结果表明,与Linux默认的内存分配策略相比,进/线程间的不公平性平均降低了16%(最多34%),并且各进/线程的性能没有较大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A架构 内存分配策略 访存 访存感知 访存平衡
下载PDF
移动性感知的边缘服务迁移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大鹏 吕吉 +1 位作者 李职杜 王汝言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共13页
针对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由于用户位置动态变化而导致边缘服务器间负载不均衡、用户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性感知的边缘服务迁移算法。首先,以最小化用户服务请求感知时延为目标,将优化问题建模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其... 针对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由于用户位置动态变化而导致边缘服务器间负载不均衡、用户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性感知的边缘服务迁移算法。首先,以最小化用户服务请求感知时延为目标,将优化问题建模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其次,基于Lyapunov优化方法将时延优化问题解耦为边缘服务迁移子问题与无线接入子问题。再次,提出快速边缘决策算法求解出给定无线接入策略情况下最优的资源分配与边缘服务迁移方案。最后,提出异步最佳响应算法迭代出最优无线接入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服务迁移策略相比较,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服务迁移成本稳定的情况下降低用户服务请求的感知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网络 边缘服务迁移 迁移成本 感知时延
下载PDF
一种电磁传感器网络的群规模约束分群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鑫 张霞 于宏毅 《电路与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7-465,共9页
电磁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以电磁信号为感知目标的传感器网络。本文针对电磁传感网监测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群的电磁传感器网络频域协作工作模式,理论上分析了群规模与信号感知概率以及感知时延的关系,将电磁传感网监测性能要求转化... 电磁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以电磁信号为感知目标的传感器网络。本文针对电磁传感网监测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群的电磁传感器网络频域协作工作模式,理论上分析了群规模与信号感知概率以及感知时延的关系,将电磁传感网监测性能要求转化为对分群规模的约束,并设计了群规模约束分群算法(CRCA)。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性能要求和网络连通度下,CRCA得到的满足群规模约束的群比例高出已有算法10%,能较好地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传感器网络 感知概率 感知时延 群规模约束 分群
下载PDF
CRN中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信道选择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豪 彭艺 +1 位作者 张申 李启骞 《数据通信》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频谱感知技术作为CRN(Cognitive Radio Network)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对空闲信道进行有效的探测,然后再重新分配给次级用户SU(Secondary Users)。针对现有频谱感知技术在感知新信道过程中时延较大、选择信道达到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频谱感知技术作为CRN(Cognitive Radio Network)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对空闲信道进行有效的探测,然后再重新分配给次级用户SU(Secondary Users)。针对现有频谱感知技术在感知新信道过程中时延较大、选择信道达到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选择机制的HMM(Hidden Markov Model)方法。以减小感知时延,并对频谱范围进行优化,进而估计节点的带宽范围以将信道分配给SU。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端到端吞吐量、且具有更低的运行时间和平均端到端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CRN HMM 感知时延
下载PDF
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卫生政策研究
7
作者 齐亮 刘晓荣 +2 位作者 陈国良 贺祥 范晨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6期5-7,共3页
1背景与目标 1.1研究背景 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经济上的效费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评价已经成为决策者经常使用的评价工具之一。CER是指在一个指定的健康干预措施中每获得1个单位的健康效果而增加的成本量,通常用... 1背景与目标 1.1研究背景 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经济上的效费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评价已经成为决策者经常使用的评价工具之一。CER是指在一个指定的健康干预措施中每获得1个单位的健康效果而增加的成本量,通常用于在同一问题上比较不同政策带来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可根除性疾病 卫生经济 随机化模型 系统动力学 感知 成本效益分析
下载PDF
基于链路层反馈的DYMO性能分析
8
作者 王彬 武穆清 罗大勇 《通信技术》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DYMO协议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但DYMO协议草案并没有规定如何实现链路的监测;而有一部分的丢包是由于路由协议对断路反应迟钝造成。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文章提出将链路层反馈机制作为DYMO协议链路监测机制,并通过仿真... DYMO协议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但DYMO协议草案并没有规定如何实现链路的监测;而有一部分的丢包是由于路由协议对断路反应迟钝造成。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文章提出将链路层反馈机制作为DYMO协议链路监测机制,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在小流量场景下,链路层反馈机制使DYMO协议大大降低了对断路的感知时延,及早地通知网络中使用该断路的节点,降低了因节点使用失效路由而导致丢失的分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路层反馈 断路感知时延 动态无线自组织网络按需路由协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