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意识流小说实践:当代作家接受了什么?——20世纪80年代小说“感觉印象”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金红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2-67,共6页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世界现代小说中,感觉印象描写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经典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都非常重视感觉印象描摹,并将其视为沟通人物意识、潜意识以及生命意识的重要...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世界现代小说中,感觉印象描写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经典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都非常重视感觉印象描摹,并将其视为沟通人物意识、潜意识以及生命意识的重要桥梁。中国当代作家在学习西方文学的过程中,也重视感性素材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对感觉的认识和描写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进程,一般停留在理性认知与理智感觉阶段,还没有伸入到人物意识里层,感官印象描写也常常融入主观个人化色彩。然而,无论如何,中国当代小说通过"化"用感觉印象等西方意识流表现手法,使作品对审美价值、个体价值的把握与呈现得以逐步展开,而其中对感觉与个体生命关联的探讨,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回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实践
感觉印象
20世纪80年代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派感觉印象心理描写艺术探微
2
作者
徐贵礼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感觉印象,是现代派文学心理描写技巧之一。它通过纪录人物的瞬间感觉和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心灵,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在意识流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品中,经常看到使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描写人物...
感觉印象,是现代派文学心理描写技巧之一。它通过纪录人物的瞬间感觉和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心灵,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在意识流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品中,经常看到使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印象
心理描写
新
感觉
派
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流小说
代表作家
现代派小说
描写技巧
意象
横光利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记录生活瞬间的感觉印象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琦
《美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速写是画家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每个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它是取之不尽白专创作源泉。速写是画家在生活中把瞬间的感觉印象很快地记录下来它虽然是生活中的原始材料但却保持有丰富、生动、新鲜的特...
速写是画家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每个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它是取之不尽白专创作源泉。速写是画家在生活中把瞬间的感觉印象很快地记录下来它虽然是生活中的原始材料但却保持有丰富、生动、新鲜的特色,所以也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素材
感觉印象
艺术欣赏价值
创作源泉
原始材料
画家
原文传递
感觉印象自身能否作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
4
作者
赵国锋
周升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才能为我们的其他信念提供辩护。然而,"辩护"这个概念在知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作为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使真信念成为知识的东西;二、作为一种"程序辩护",它是决定着我们是否应当持有一个信念的东西。而感觉印象能否成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完全取决于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辩护"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印象
辩护
认识规范
直接实在论
原文传递
感觉和印象的错误
5
作者
朱光明
《教育艺术》
1995年第3期13-13,共1页
感觉和印象的错误朱光明灯下码字,忽然断电,屋内漆黑一片。等待中,台灯开关被我拉动几次。记得最后一次拉动开关,灯是处于“ON”状态。我想,电一来,灯必亮,我便躺在床上休息,等电到来。半个多小的过去,台灯象失去知觉,屋内...
感觉和印象的错误朱光明灯下码字,忽然断电,屋内漆黑一片。等待中,台灯开关被我拉动几次。记得最后一次拉动开关,灯是处于“ON”状态。我想,电一来,灯必亮,我便躺在床上休息,等电到来。半个多小的过去,台灯象失去知觉,屋内依然无明,心里生急,便到邻打探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间
台灯开关
思想教育
手表
精神与肉体
感觉印象
梁实秋
洗衣粉
失去知觉
诸如此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觉、错觉、印象这东西
6
作者
韦健华
《广西电业》
2003年第10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
感觉
、错觉、
印象
这东西》
韦健华
小说
中国
当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辨
被引量:
1
7
作者
俞吾金
《社会科学》
1981年第3期129-129,共1页
亚里士多德关于蜡块的比喻出现在他的《论灵魂》一书中,该书第二卷第十二章谈了这个比喻,“the impress of a signet-ring”这一句,我认为不应译成“金戒的图纹”,而应译成“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图章戒指
蜡块
比喻
图纹
唯物主义反映论
感觉印象
质料
欧洲哲学史
唯心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克“反省说”辨正
8
作者
马云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4-66,共3页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唯心主义
欧洲哲学史
认识活动
理解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心理活动
“
感觉
”
黑格尔
感觉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谟的动机理论及其困境
9
作者
黄济鳌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2-66,共5页
情感决定论是休谟的动机理论的基本立场 ,休谟认为 ,理性只能服务于情感 ,不能引发行为或控制行为的发生。笔者指出 :休谟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因而在行为功过问题上陷入困境 ,这种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休谟否定了理性指...
情感决定论是休谟的动机理论的基本立场 ,休谟认为 ,理性只能服务于情感 ,不能引发行为或控制行为的发生。笔者指出 :休谟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因而在行为功过问题上陷入困境 ,这种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休谟否定了理性指导行为的能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动机理论
情感决定论
感觉印象
反省
印象
原生
印象
次生
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象与意象
被引量:
9
10
作者
洪毅然
《文艺研究》
1987年第4期26-30,共5页
“形象”一词,作为文艺理论术语,系译名,原文image(英文)本兼有二意:一指模样,一指意象。故从前一义者,偏重唯物解释,强调其客观性,从后一义者,偏重唯心解释,强调其主观性,各执一端,争论不休,至今莫衷一是。 近见有的同志据此译名之中...
“形象”一词,作为文艺理论术语,系译名,原文image(英文)本兼有二意:一指模样,一指意象。故从前一义者,偏重唯物解释,强调其客观性,从后一义者,偏重唯心解释,强调其主观性,各执一端,争论不休,至今莫衷一是。 近见有的同志据此译名之中文字义,析以为二,视作“形”与“象”的复合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象”
“形”
艺术形象
自然形象
意识形态
艺术意象
反映论
外部表征
感觉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感与音乐
被引量:
7
11
作者
陆小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6,共5页
这是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意义的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通感产生的原因;2、创作与通感;3、知觉转换与音乐描述的手法.该文认为:知觉转换即通感,它由想象中介而成.因为想象的介入,使原来仅仅作为感觉印象、反省印...
这是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意义的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通感产生的原因;2、创作与通感;3、知觉转换与音乐描述的手法.该文认为:知觉转换即通感,它由想象中介而成.因为想象的介入,使原来仅仅作为感觉印象、反省印象的东西,变成一种主观的想象性经验,这种转变了的想象性经验才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音乐艺术由于其非确定性,必须借助通感的作用实现其审美活动.在这里,作者综合了英国哲学家休谟的。心理学理论和科林伍德的艺术即想象性经验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印象
音乐接受
想象性经验
音乐作品
接受者
音乐意义
想象经验
音乐信息
产生的原因
感性体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4
12
作者
殷国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随着现代心理学长足的进步,在探讨影响艺术家创作的诸种因素中,艺术家早期的心理经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在对艺术家心理历史的分析中,找出其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的人格根由,从而能够理解和把握艺术家对于生活所作出的独...
随着现代心理学长足的进步,在探讨影响艺术家创作的诸种因素中,艺术家早期的心理经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在对艺术家心理历史的分析中,找出其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的人格根由,从而能够理解和把握艺术家对于生活所作出的独特的反应倾向、感情态度,以及进行创作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经验
艺术家
作家创作
郁达夫
情绪记忆
鲁迅
艺术思维
艺术创作
感觉印象
沈从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
被引量:
5
13
作者
钟文芳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67-71,共5页
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钟文芳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裴...
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钟文芳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裴斯奉洛齐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斯泰洛齐
感觉印象
儿童早期教育
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理论
爱的教育
教育者
大自然
天赋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当代小说的还原性趋赴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李振声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6期12-17,共6页
那么多平行不悖或正好相背的观人观世态度,那么不安分于已有的叙事模式和意图规范,为生活经验的表达谋求新的可能而焦渴,写实性陈述和超现实象征,日常景观与超常感觉,厚实的意蕴与苍茫的表象、细部实录和整体变形,全揽合在一道,诗、哲...
那么多平行不悖或正好相背的观人观世态度,那么不安分于已有的叙事模式和意图规范,为生活经验的表达谋求新的可能而焦渴,写实性陈述和超现实象征,日常景观与超常感觉,厚实的意蕴与苍茫的表象、细部实录和整体变形,全揽合在一道,诗、哲理、寓言、神话、暗讽、掌故、政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
小说世界
中国当代小说
王安忆
小说家
生存状况
叙事模式
感觉印象
中国文化
观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谟非理性道德论中的含义新探
15
作者
张飞熊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5期34-39,共6页
休谟的非理性道德论隐含着四层含义,而他本人对这四层含义的区分并没有明确认识。本文分析其中两层含义:特定行为的善恶来自行为者的情感、动机,人为的德的一般性区分是通过感觉印象确立的。行为者和评判者赋予特定行为以价值性意义。...
休谟的非理性道德论隐含着四层含义,而他本人对这四层含义的区分并没有明确认识。本文分析其中两层含义:特定行为的善恶来自行为者的情感、动机,人为的德的一般性区分是通过感觉印象确立的。行为者和评判者赋予特定行为以价值性意义。正义法则承载着事实性意义和价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情感
感觉印象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
被引量:
5
16
作者
李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56-58,共3页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李兵颜色是指物体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颜色词,顾名思义,是指有关色彩描写方面的词语。火红的彩霞、蔚蓝的海洋、金黄的菜花、嫩绿的芳草,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只要有光,有一双健康的眼睛,你就会发...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李兵颜色是指物体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颜色词,顾名思义,是指有关色彩描写方面的词语。火红的彩霞、蔚蓝的海洋、金黄的菜花、嫩绿的芳草,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只要有光,有一双健康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随处都被绚丽多姿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词
词的构成
构成方式
色彩描写
感觉印象
名词性语素
形象色彩
浅探
审美感知力
语言符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记忆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陈娟
《凯里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0-61,共2页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常常听到教师要求学生:要记住歌唱的状态!要记住今天歌唱的感觉!!学生有时也说今天歌唱状态好,或说不好,忘记了。由此可见,“记忆”在歌唱技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并利用好记忆心理有助于歌唱技能的掌握与巩固。
关键词
歌唱技能
短时记忆
歌唱状态
记忆心理
感觉印象
大脑皮层
教师要求
长时记忆
示范讲解
心理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儿童绘画的思考与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骆毓敏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Z1期73-75,共3页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十岁以内的孩子的绘画。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这一特定时期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儿...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十岁以内的孩子的绘画。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这一特定时期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探索其规律,给以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天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材。对此,笔者试作论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画
儿童心理
创造能力
早期教育
健全人格
感觉印象
全面发展的人
创造意识
表现特征
视觉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
19
作者
姚天祥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年第3期38-39,共2页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姚天祥大卫·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和经验论者。他认为,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提出要建立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休谟所谈论的人性包括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其中知性问题最为重要...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姚天祥大卫·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和经验论者。他认为,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提出要建立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休谟所谈论的人性包括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其中知性问题最为重要,包含了众多的人性原则,最基本的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原则
休谟
人性原则
因果联系
简单观念
感觉印象
唯物主义
感性认识
可知论
感觉
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
作者
岳介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1-35,共5页
《人类理解研究》是休谟1748年根据他的《人性论》第一卷改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十二章,概括了休谟哲学的基本思想,以及他对各哲学流派的评论。其中特别着重阐述了关于观念的起源和联系、原因与结果、关于对上帝和神迹的怀疑主义观点。...
《人类理解研究》是休谟1748年根据他的《人性论》第一卷改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十二章,概括了休谟哲学的基本思想,以及他对各哲学流派的评论。其中特别着重阐述了关于观念的起源和联系、原因与结果、关于对上帝和神迹的怀疑主义观点。搞清这些观点的本来涵义及论证方式,对解决休谟哲学研究中的分歧,是有裨益的。一、关于观念的起源与不可知主义。休谟在观念的起源一章中,首先把人的一切知觉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念或思想,是较为微弱和不够活跃的知觉;另一类是印象或感觉,是比较强烈和活跃的知觉。观念是从对印象本身的反省和回忆而来的,因此“最活跃的思想比最钝暗的感觉也是较为逊弱的。”(《人类理解研究》第19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人的思想固然可以随意构思那些没有看过、没有听过的尔西,但它也是有条件的。休谟明白地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印象
观念
不可知论者
人类
休谟
知觉
因果联系
神迹
起源
理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识流小说实践:当代作家接受了什么?——20世纪80年代小说“感觉印象”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金红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2-67,共6页
文摘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世界现代小说中,感觉印象描写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经典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都非常重视感觉印象描摹,并将其视为沟通人物意识、潜意识以及生命意识的重要桥梁。中国当代作家在学习西方文学的过程中,也重视感性素材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对感觉的认识和描写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进程,一般停留在理性认知与理智感觉阶段,还没有伸入到人物意识里层,感官印象描写也常常融入主观个人化色彩。然而,无论如何,中国当代小说通过"化"用感觉印象等西方意识流表现手法,使作品对审美价值、个体价值的把握与呈现得以逐步展开,而其中对感觉与个体生命关联的探讨,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回味。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实践
感觉印象
20世纪80年代小说
分类号
I247.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派感觉印象心理描写艺术探微
2
作者
徐贵礼
机构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文摘
感觉印象,是现代派文学心理描写技巧之一。它通过纪录人物的瞬间感觉和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心灵,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在意识流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品中,经常看到使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
关键词
感觉印象
心理描写
新
感觉
派
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流小说
代表作家
现代派小说
描写技巧
意象
横光利一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记录生活瞬间的感觉印象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琦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出处
《美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文摘
速写是画家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每个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它是取之不尽白专创作源泉。速写是画家在生活中把瞬间的感觉印象很快地记录下来它虽然是生活中的原始材料但却保持有丰富、生动、新鲜的特色,所以也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
关键词
生活素材
感觉印象
艺术欣赏价值
创作源泉
原始材料
画家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感觉印象自身能否作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
4
作者
赵国锋
周升普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开放大学宣传部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文摘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才能为我们的其他信念提供辩护。然而,"辩护"这个概念在知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作为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使真信念成为知识的东西;二、作为一种"程序辩护",它是决定着我们是否应当持有一个信念的东西。而感觉印象能否成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完全取决于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辩护"这个概念。
关键词
感觉印象
辩护
认识规范
直接实在论
Keywords
Perception
Justification
Procedural norm
Direct realism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感觉和印象的错误
5
作者
朱光明
出处
《教育艺术》
1995年第3期13-13,共1页
文摘
感觉和印象的错误朱光明灯下码字,忽然断电,屋内漆黑一片。等待中,台灯开关被我拉动几次。记得最后一次拉动开关,灯是处于“ON”状态。我想,电一来,灯必亮,我便躺在床上休息,等电到来。半个多小的过去,台灯象失去知觉,屋内依然无明,心里生急,便到邻打探原因...
关键词
卫生间
台灯开关
思想教育
手表
精神与肉体
感觉印象
梁实秋
洗衣粉
失去知觉
诸如此类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觉、错觉、印象这东西
6
作者
韦健华
机构
全州县地税局
出处
《广西电业》
2003年第10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
感觉
、错觉、
印象
这东西》
韦健华
小说
中国
当代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辨
被引量:
1
7
作者
俞吾金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
1981年第3期129-129,共1页
文摘
亚里士多德关于蜡块的比喻出现在他的《论灵魂》一书中,该书第二卷第十二章谈了这个比喻,“the impress of a signet-ring”这一句,我认为不应译成“金戒的图纹”,而应译成“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图章戒指
蜡块
比喻
图纹
唯物主义反映论
感觉印象
质料
欧洲哲学史
唯心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克“反省说”辨正
8
作者
马云泽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4-66,共3页
文摘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关键词
洛克
唯心主义
欧洲哲学史
认识活动
理解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心理活动
“
感觉
”
黑格尔
感觉印象
分类号
B561.2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谟的动机理论及其困境
9
作者
黄济鳌
机构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
出处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2-66,共5页
文摘
情感决定论是休谟的动机理论的基本立场 ,休谟认为 ,理性只能服务于情感 ,不能引发行为或控制行为的发生。笔者指出 :休谟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因而在行为功过问题上陷入困境 ,这种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休谟否定了理性指导行为的能动性 。
关键词
休谟
动机理论
情感决定论
感觉印象
反省
印象
原生
印象
次生
印象
分类号
B561.29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象与意象
被引量:
9
10
作者
洪毅然
出处
《文艺研究》
1987年第4期26-30,共5页
文摘
“形象”一词,作为文艺理论术语,系译名,原文image(英文)本兼有二意:一指模样,一指意象。故从前一义者,偏重唯物解释,强调其客观性,从后一义者,偏重唯心解释,强调其主观性,各执一端,争论不休,至今莫衷一是。 近见有的同志据此译名之中文字义,析以为二,视作“形”与“象”的复合词。
关键词
“意象”
“象”
“形”
艺术形象
自然形象
意识形态
艺术意象
反映论
外部表征
感觉印象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感与音乐
被引量:
7
11
作者
陆小玲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6,共5页
文摘
这是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意义的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通感产生的原因;2、创作与通感;3、知觉转换与音乐描述的手法.该文认为:知觉转换即通感,它由想象中介而成.因为想象的介入,使原来仅仅作为感觉印象、反省印象的东西,变成一种主观的想象性经验,这种转变了的想象性经验才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音乐艺术由于其非确定性,必须借助通感的作用实现其审美活动.在这里,作者综合了英国哲学家休谟的。心理学理论和科林伍德的艺术即想象性经验的学说.
关键词
感觉印象
音乐接受
想象性经验
音乐作品
接受者
音乐意义
想象经验
音乐信息
产生的原因
感性体验
分类号
J60-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4
12
作者
殷国明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142-148,共7页
文摘
随着现代心理学长足的进步,在探讨影响艺术家创作的诸种因素中,艺术家早期的心理经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在对艺术家心理历史的分析中,找出其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的人格根由,从而能够理解和把握艺术家对于生活所作出的独特的反应倾向、感情态度,以及进行创作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早期经验
艺术家
作家创作
郁达夫
情绪记忆
鲁迅
艺术思维
艺术创作
感觉印象
沈从文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
被引量:
5
13
作者
钟文芳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摘
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钟文芳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裴斯奉洛齐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
关键词
裴斯泰洛齐
感觉印象
儿童早期教育
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理论
爱的教育
教育者
大自然
天赋能力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当代小说的还原性趋赴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李振声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6期12-17,共6页
文摘
那么多平行不悖或正好相背的观人观世态度,那么不安分于已有的叙事模式和意图规范,为生活经验的表达谋求新的可能而焦渴,写实性陈述和超现实象征,日常景观与超常感觉,厚实的意蕴与苍茫的表象、细部实录和整体变形,全揽合在一道,诗、哲理、寓言、神话、暗讽、掌故、政论。
关键词
还原性
小说世界
中国当代小说
王安忆
小说家
生存状况
叙事模式
感觉印象
中国文化
观照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谟非理性道德论中的含义新探
15
作者
张飞熊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巢湖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5期34-39,共6页
文摘
休谟的非理性道德论隐含着四层含义,而他本人对这四层含义的区分并没有明确认识。本文分析其中两层含义:特定行为的善恶来自行为者的情感、动机,人为的德的一般性区分是通过感觉印象确立的。行为者和评判者赋予特定行为以价值性意义。正义法则承载着事实性意义和价值性意义。
关键词
道德
情感
感觉印象
意义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
被引量:
5
16
作者
李兵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56-58,共3页
文摘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李兵颜色是指物体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颜色词,顾名思义,是指有关色彩描写方面的词语。火红的彩霞、蔚蓝的海洋、金黄的菜花、嫩绿的芳草,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只要有光,有一双健康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随处都被绚丽多姿的色彩...
关键词
颜色词
词的构成
构成方式
色彩描写
感觉印象
名词性语素
形象色彩
浅探
审美感知力
语言符号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记忆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陈娟
机构
黔东南民族师专音乐系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0-61,共2页
文摘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常常听到教师要求学生:要记住歌唱的状态!要记住今天歌唱的感觉!!学生有时也说今天歌唱状态好,或说不好,忘记了。由此可见,“记忆”在歌唱技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并利用好记忆心理有助于歌唱技能的掌握与巩固。
关键词
歌唱技能
短时记忆
歌唱状态
记忆心理
感觉印象
大脑皮层
教师要求
长时记忆
示范讲解
心理活动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儿童绘画的思考与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骆毓敏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Z1期73-75,共3页
文摘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十岁以内的孩子的绘画。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这一特定时期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探索其规律,给以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天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材。对此,笔者试作论述如下:
关键词
儿童绘画
儿童心理
创造能力
早期教育
健全人格
感觉印象
全面发展的人
创造意识
表现特征
视觉语言
分类号
G613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
19
作者
姚天祥
机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摘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姚天祥大卫·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和经验论者。他认为,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提出要建立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休谟所谈论的人性包括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其中知性问题最为重要,包含了众多的人性原则,最基本的是观念...
关键词
第一原则
休谟
人性原则
因果联系
简单观念
感觉印象
唯物主义
感性认识
可知论
感觉
经验
分类号
B561.29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
作者
岳介先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1-35,共5页
文摘
《人类理解研究》是休谟1748年根据他的《人性论》第一卷改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十二章,概括了休谟哲学的基本思想,以及他对各哲学流派的评论。其中特别着重阐述了关于观念的起源和联系、原因与结果、关于对上帝和神迹的怀疑主义观点。搞清这些观点的本来涵义及论证方式,对解决休谟哲学研究中的分歧,是有裨益的。一、关于观念的起源与不可知主义。休谟在观念的起源一章中,首先把人的一切知觉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念或思想,是较为微弱和不够活跃的知觉;另一类是印象或感觉,是比较强烈和活跃的知觉。观念是从对印象本身的反省和回忆而来的,因此“最活跃的思想比最钝暗的感觉也是较为逊弱的。”(《人类理解研究》第19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人的思想固然可以随意构思那些没有看过、没有听过的尔西,但它也是有条件的。休谟明白地指出:“
关键词
感觉印象
观念
不可知论者
人类
休谟
知觉
因果联系
神迹
起源
理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意识流小说实践:当代作家接受了什么?——20世纪80年代小说“感觉印象”论
金红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派感觉印象心理描写艺术探微
徐贵礼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记录生活瞬间的感觉印象
王琦
《美术》
北大核心
2006
1
原文传递
4
感觉印象自身能否作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
赵国锋
周升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5
感觉和印象的错误
朱光明
《教育艺术》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感觉、错觉、印象这东西
韦健华
《广西电业》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辨
俞吾金
《社会科学》
198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洛克“反省说”辨正
马云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休谟的动机理论及其困境
黄济鳌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形象与意象
洪毅然
《文艺研究》
198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通感与音乐
陆小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早期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殷国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
钟文芳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当代小说的还原性趋赴
李振声
《当代作家评论》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休谟非理性道德论中的含义新探
张飞熊
《社会科学论坛》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
李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记忆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陈娟
《凯里学院学报》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关于儿童绘画的思考与研究
骆毓敏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
姚天祥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岳介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