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1
作者 刘保昌 《长江学术》 2016年第3期35-45,共11页
两湖文学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西部为"武陵"文学,中部为平原水乡文学,东部为山地文学,武汉、长沙则为都市文学。视两湖为一体,是因为从自然地理、史籍方志、文学文本和民间认同等层面来看,两湖地域一直是一个作为整体存在的&qu... 两湖文学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西部为"武陵"文学,中部为平原水乡文学,东部为山地文学,武汉、长沙则为都市文学。视两湖为一体,是因为从自然地理、史籍方志、文学文本和民间认同等层面来看,两湖地域一直是一个作为整体存在的"感觉文化区",其整体"共名"即为"楚"。两湖地域还具有相似的人文环境,官员、学者、作家、艺术家等彼此往来密切,由此形成相似的文化禀赋和传统底色,拥有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和相似的民间习俗。从历史的众数和文化生成发展的时空共性层面,结合两湖人文环境与整体文化认知,两湖文化难分此畛彼域,"两湖是一家",很有必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研究其文化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湖文学 整体感觉文化 楚地 楚人 湖北 湖南
下载PDF
签名理论、感觉文化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张力——《邪不压正》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立 《艺术评论》 CSSCI 2018年第9期113-120,共8页
姜文新作《邪不压正》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作者风格,透露出强烈的个人才情。在《邪不压正》的镜语体系和叙事逻辑中,体现出一种如同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所言的"感觉文化",它通过速度的变化(加速度)、视线的变化、图像... 姜文新作《邪不压正》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作者风格,透露出强烈的个人才情。在《邪不压正》的镜语体系和叙事逻辑中,体现出一种如同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所言的"感觉文化",它通过速度的变化(加速度)、视线的变化、图像的变化打破了凝视的观看,将电影观看变为了一种视觉修正。进而言之,《邪不压正》及其姜文的民国三部曲,是姜文个人艺术风格的签名,也是深入研究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一个重要症候。如何保持艺术家独有的美学风格而又饱含着工业化类型性电影品质,仍是一个远未完成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名理论 感觉文化 电影工业美学
原文传递
走进文化感觉区——蒲松龄南游一年的收获
3
作者 杨丽静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6-70,共5页
 1670年至1671年,蒲松龄作为幕僚走进文化感觉区,即幕主孙蕙所在的扬州。蒲松龄在此一年的最大收获,一是形成了《聊斋志异》鲜明的南北地域风格;二是以江南女子为原型塑造了众多的花妖狐魅。
关键词 蒲松龄 南游 文化感觉 扬州
下载PDF
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永学 王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本文在国内外文化地理学家提出的“四主题说”、“五主题说”基础上 ,提出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六大主题 ,并对这些主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文化源地相继占用理论、文化冲突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模型、文化感觉区。
关键词 文化源地 文化传播 文化冲突论 文化生态 文化综合 文化地理模型 文化地理学 文化感觉 文化景观 主题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主流媒体变革的原因分析与启示
5
作者 刘钊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年第4期5-7,共3页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使用的主流媒体发生过多次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效率优先原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目前,在"效率优先原则"的影响下,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变革——图像回归,进而形成&q...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使用的主流媒体发生过多次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效率优先原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目前,在"效率优先原则"的影响下,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变革——图像回归,进而形成"视觉文化"。文化传播主流媒体变革带来的启示有:"视觉文化"的前途是"感觉文化";媒体的使用亦应遵循"效率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优先原则 文化传播主流媒体 视觉文化 感觉文化
下载PDF
用区域研究锻造本土的思维工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然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共3页
近十多年来 ,在国际国内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时间过程的同时 ,中国历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空间因素 ,致力于探讨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各别区域历史。这是中国史研究走向细化与立体的可喜现象。考虑及此 ,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 近十多年来 ,在国际国内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时间过程的同时 ,中国历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空间因素 ,致力于探讨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各别区域历史。这是中国史研究走向细化与立体的可喜现象。考虑及此 ,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组织了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区域研究的新走向” ,反映的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动态和趋向 ,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编者认为 ,尽管区域研究不是哪一个学科所专有的 ,但历史地理学者在区域研究方面所作的理论探索或个案研究 ,值得细加体会 ;区域研究的综合特征 ,也呼唤着不同学科与领域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地理学 历史文化地理 感觉文化
下载PDF
日本饮食器具发展历程及美学追求
7
作者 王米娜 刘彦君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7,共3页
日本饮食器具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型多变,色彩上以古朴典雅者居多。器具的使用与日本的茶文化、纤细精巧的美学追求结合在一起,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并创造出了无穷的感性空间。
关键词 食器 器具美学 感觉文化
下载PDF
浅论室内设计中复古风格的当代转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汪琼 《科技信息》 2007年第30期133-133,共1页
当前的室内设计中对于各种类型的复古风格的运用非常普遍。运用民族传统艺术风格是复古风格的重要形式,对设计史上经典风格中的艺术元素的运用是复古风格的另一种重要的形式。用当代的设计理念来整合传统艺术元素是实现复古风格的当代... 当前的室内设计中对于各种类型的复古风格的运用非常普遍。运用民族传统艺术风格是复古风格的重要形式,对设计史上经典风格中的艺术元素的运用是复古风格的另一种重要的形式。用当代的设计理念来整合传统艺术元素是实现复古风格的当代转化的关键。同时必须看到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文化感觉方面的巨大差异。只有正确地表达出隐含在当代人的文化感觉中的复杂的社会心理才能将传统的设计风格有效地纳入到当代的艺术设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风格 当代转化 设计理念 文化感觉
下载PDF
文化感觉:理解乡村文化情状的一种新视野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磊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77,158,F0003,共13页
文化感觉是对人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系统性感觉的命名,它在农民的日常情感和生活深处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在人的原子化已经成为基本现实的今天,要真正理解农民的文化逻辑和乡村的文化情状,不能缺少文化感觉的视野。要实现乡村振兴,其... 文化感觉是对人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系统性感觉的命名,它在农民的日常情感和生活深处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在人的原子化已经成为基本现实的今天,要真正理解农民的文化逻辑和乡村的文化情状,不能缺少文化感觉的视野。要实现乡村振兴,其根本动力就在于要创造出积极的文化感觉,而集体感便是积极的文化感觉的指归。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日常生活实践需要特别重视:一是打造新的公共空间,重塑人的交往方式和公共感;二是反思概念,解放知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语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文化感觉 集体感 日常生活实践
原文传递
黑色、人民、人的感觉——读陈铭道《黑皮肤的感觉 美国黑人音乐文化》
10
作者 金兆钧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中国音乐学院陈铭道教授<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一书读过,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关键词 《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 陈铭道 音乐文化 音乐艺术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日本饮食文化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静波 《东方丛刊》 2021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日本文化是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构成元素大致有三个部分:8—10世纪成熟的以王公贵族为代表的“公家(Kuge)文化”;12世纪开始兴起的以武士(Samurai)精神为具体体现的“武家文化”;13世纪自中国传入的禅... 日本文化是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构成元素大致有三个部分:8—10世纪成熟的以王公贵族为代表的“公家(Kuge)文化”;12世纪开始兴起的以武士(Samurai)精神为具体体现的“武家文化”;13世纪自中国传入的禅宗(Zen)文化。在日本的饮食中则突出表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大致表现为如下三个审美取向:(1)对食物形与色的高度讲究;(2)食器的美学;(3)注重饮食环境的洁净雅致。日本的饮食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发达的感觉文化,不仅诉诸味觉,还同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来共同完成,因而将原本形而下的日常行为,提升为一场审美的飨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食 审美 感觉文化
原文传递
唐代“蜀”之地望辨正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禹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8,共8页
唐人诗文常言及"蜀",诸家多解其地域为今之"巴蜀"。其实在唐人观念中,"蜀"除为历史名词外,尚作为界域有别于"巴蜀"的感觉文化区存在。考唐人所称之"蜀",其境仅在剑南一道,东界于山南... 唐人诗文常言及"蜀",诸家多解其地域为今之"巴蜀"。其实在唐人观念中,"蜀"除为历史名词外,尚作为界域有别于"巴蜀"的感觉文化区存在。考唐人所称之"蜀",其境仅在剑南一道,东界于山南,北、西、南三面分别以大巴山、西山与大渡河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地望 感觉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