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热冬暖地区老年人冬季热感觉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生 洪新茹 +3 位作者 苏晓怡 李方正 罗嘉昌 黄雅恋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2年第3期11-16,共6页
为探究不同统计研究方法对夏热冬暖地区老年人冬季热感觉模型建立的适用性及更好地预测老年人热感觉及自适应水平,对广州市多家机构室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热环境测试,使用加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牛顿迭代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 为探究不同统计研究方法对夏热冬暖地区老年人冬季热感觉模型建立的适用性及更好地预测老年人热感觉及自适应水平,对广州市多家机构室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热环境测试,使用加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牛顿迭代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环境指标操作温度t;与MTS的相关性比SET高,由温度频率法得以1℃为区间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0.5℃为区间高,老年人的实测敏感度较低,实测MTS热中性温度为22.3℃,预测PMV热中性温度为23.18℃,基于温度频率法建立的APMV模型更贴近MTS且更能反映热感觉整体规律,对应λ最优解为-5.1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暖地区 养老机构 感觉模型 热环境指标 温度频率法 APMV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理参数的关节局部热感觉预测方法
2
作者 何志强 殷勇高 +1 位作者 赵兴旺 陈鑫 《暖通空调》 202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局部热舒适,尤其是关节部位的热感觉。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分别是影响人体热感觉投票(TSV)的直接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有基于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建立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实现对局部位置热感觉的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局部热舒适,尤其是关节部位的热感觉。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分别是影响人体热感觉投票(TSV)的直接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有基于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建立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实现对局部位置热感觉的预测,但对关节局部热感觉的预测精度不高。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局部皮肤温度建立了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并引入皮肤电反应(GSR)和决策树模型,以提高局部热感觉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局部皮肤温度、GSR构建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预测关节等局部敏感位置的TSV,采用的决策树方法可用于判定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偏差量的修正方向。当模型预测值和TSV实际值之间偏差在±0.5以内时,平均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引入GSR修正项模型的预测结果比仅采用单一局部皮肤温度构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高了9.1%。该模型可准确预测关节局部热感觉,从而提高人体局部的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投票 局部热感觉模型 生理参数 皮肤电反应 决策树模型 关节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去感觉模型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丹 张燕平 +2 位作者 糜大国 顾剑辉 胡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感觉纤维在背根神经节的定位,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去感觉模型。方法采用TrueBlue坐骨神经逆行示踪法和大体解剖观察(17只大鼠,共34侧),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感觉纤维起源于哪些背根神经节;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切除大...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感觉纤维在背根神经节的定位,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去感觉模型。方法采用TrueBlue坐骨神经逆行示踪法和大体解剖观察(17只大鼠,共34侧),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感觉纤维起源于哪些背根神经节;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切除大鼠左侧14.k背根神经节(n=8),术后进行红外热痛觉测定和神经捏压试验,评价感觉去除情况。结果神经逆行示踪显示坐骨神经感觉纤维的来源及比例如下:Ⅰ型,源自14一16,占58.8%;Ⅱ型,源于L4-L5,占8.8%;Ⅲ型,源于18-L6占23.5%;Ⅳ型,源自L8~L5,占8.9%。该组成和比例与大体解剖所见相似。切除大鼠左侧k~k背根神经节后,左足第五趾末节趾腹痛觉丧失,直接捏压术侧胫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时大鼠均无疼痛反应。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感觉纤维主要源于14一k背根神经节,但部分坐骨神经有L3参与,可通过切除一L3~L6背根神经节来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去感觉传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背根神经节 解剖 感觉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丽英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6年第4期14-18,共5页
建立体现人体热反映规律的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运用温湿度传感器和人体心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手段,在实际穿着条件下,对主观热感觉和各种客观变量进行实验测定,并将主客观变量相结合,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 建立体现人体热反映规律的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运用温湿度传感器和人体心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手段,在实际穿着条件下,对主观热感觉和各种客观变量进行实验测定,并将主客观变量相结合,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度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影响着装人体舒适热感觉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比较适合使用不同批次测定数据进行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热感觉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感觉预测模型
下载PDF
运用“感觉循环动力模型”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5
作者 顾美娟 《教师》 2008年第14期3-4,共2页
大学生灵魂塑造或改造的根本点和难点是动力问题。受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身心语法程式学)的启发,笔者发现了有效塑造和改变灵魂的工作模型,现暂称之为“感觉循环动力模型”,本文主要介绍“感觉循环动力模型”以及怎... 大学生灵魂塑造或改造的根本点和难点是动力问题。受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身心语法程式学)的启发,笔者发现了有效塑造和改变灵魂的工作模型,现暂称之为“感觉循环动力模型”,本文主要介绍“感觉循环动力模型”以及怎样运用该模型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循环动力模型 大学生 自信心
下载PDF
一种具有感觉的微粒群算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红洲 顾国昌 康望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99-1305,共7页
针对耗散式微粒群算法对历史经验有限的利用能力,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具有感觉特征的群体智能算法,它通过对个体建立感觉模型,对受外界刺激产生的感觉强度进行量化,使个体在自身认知及社会活动环节中表现出了合理的自适应能力.对群体智能... 针对耗散式微粒群算法对历史经验有限的利用能力,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具有感觉特征的群体智能算法,它通过对个体建立感觉模型,对受外界刺激产生的感觉强度进行量化,使个体在自身认知及社会活动环节中表现出了合理的自适应能力.对群体智能中感觉活动这个系统复杂性层面的考虑使算法具备完善的全局、局部搜索和协调能力.对常用单峰多峰基准函数的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效率和优越性,而且简洁易实现.最后对算法的参数也做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能 微粒群算法 感觉模型 进化计算
下载PDF
温度突变下人体热反应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子扬 赵胜凯 +1 位作者 武峰 翟永超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了不同季节对应的9种温度突变工况,对24名受试者开展了中性→热(冷)→中性往返式温度突变对人体热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到了环境温度发生突变时人体生理反应、主观反应及全身热负荷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突变工...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了不同季节对应的9种温度突变工况,对24名受试者开展了中性→热(冷)→中性往返式温度突变对人体热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到了环境温度发生突变时人体生理反应、主观反应及全身热负荷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突变工况下,主观反应变化超前于生理反应变化;突变前后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出现不对称现象;在热→中性突变工况下人体出现“冷感超越”,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人体各项散热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冷感超越”的原因是皮肤蒸发散热量显著增大进而导致人体总散热量远大于产热量。温度突变动态环境中的热感觉与平均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均呈线性关系,得到了基于皮肤温度的热感觉预测模型。将人体热负荷及其变化量引入热感觉预测模型中,得到了基于热负荷的热感觉预测模型。PMV模型、基于皮肤温度的热感觉预测模型、基于热负荷的热感觉预测模型的对比显示,基于热负荷的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温度突变环境下的人体热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突变 热反应 感觉 皮肤温度 人体热负荷 感觉预测模型
下载PDF
重庆轨道交通高架站台空调等候室夏季热环境调查研究
8
作者 叶青菁 刘双全 +4 位作者 郑确 阮世伟 王毓靖 李杨 廖春晖 《暖通空调》 2024年第S01期290-293,共4页
通过热舒适问卷调查和现场环境参数测量的方法,对重庆轨道交通3个高架站台的空调等候室(AWR)的夏季热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AWR室内空气温度范围为25.0~31.2℃,平均风速为0.23 m/s;女性比男性更能接受偏热的环境;站姿乘客... 通过热舒适问卷调查和现场环境参数测量的方法,对重庆轨道交通3个高架站台的空调等候室(AWR)的夏季热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AWR室内空气温度范围为25.0~31.2℃,平均风速为0.23 m/s;女性比男性更能接受偏热的环境;站姿乘客比坐姿乘客更感觉舒适;处于站立位的乘客普遍比其他位置的各项指标偏中性;乘客对AWR的期望偏向于风速稳定现状,降低温度;整体AWR基本满足Ⅱ级热舒适等级;PMV模型不太适用于高架站台AWR,而采用aPMV更接近mTSV,当aPMV(mTSV)等于0时,热中性温度为26.1(25.8)℃,相差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站台 热环境 空调等候室 热中性温度 感觉预测模型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过渡季热适应模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范卓 王昭俊 +8 位作者 苏小文 杨宇鑫 端木琳 周翔 连之伟 翟永超 曹彬 张宇峰 谢静超 《暖通空调》 202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基于全国热舒适调研数据库,对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代表性城市上海和武汉的热环境参数和人体主观热反应,建立了2个城市的热感觉评价模型和热适应模型,得到了热中性温度和人体可接受温度区间。结果表明... 基于全国热舒适调研数据库,对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代表性城市上海和武汉的热环境参数和人体主观热反应,建立了2个城市的热感觉评价模型和热适应模型,得到了热中性温度和人体可接受温度区间。结果表明,上海市和武汉市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人体可接受温度上限较高,80%的人可接受温度上限均为30.7℃。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过渡季自然通风环境热适应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室内空气温度和服装热阻对上海市人员热感觉具有显著性影响,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人员服装热阻对武汉市人员热感觉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室内空气温度为影响最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适应模型 感觉 自然通风 夏热冬冷地区 热中性温度 可接受温度 感觉评价模型
下载PDF
环境温度突变时人体热感觉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倩倩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8-194,共7页
为完善人体热感觉评价体系,从环境温度突变特征参数、热感觉动态变化规律、热感觉预测模型3个方面对热感觉变化机制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环境温度突变的研究集中于中小温差突变,从热舒适的角度提出5℃可能是不同环境温度突变的最... 为完善人体热感觉评价体系,从环境温度突变特征参数、热感觉动态变化规律、热感觉预测模型3个方面对热感觉变化机制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环境温度突变的研究集中于中小温差突变,从热舒适的角度提出5℃可能是不同环境温度突变的最大可接受温差阈值;动态热感觉与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核心温度及其变化率有关;已有的热感觉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但在冷热环境温度突变下的适用性仍需大量人体实验进行优化与验证。最后指出有必要扩展环境温度突变研究的应用范围至特殊高温作业人群,建立突变强度分级规则,细化服装在温度突变下的作用,建立适用范围更广的热感觉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突变 感觉 感觉预测模型 皮肤温度感受器 皮肤温度变化率
下载PDF
一种新的Petri网模型
11
作者 周如旗 李广原 冯嘉礼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21-224,共4页
将感觉神经检测机制融合于 Petri网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属性抽取与整合的感觉神经检测 Petri网模型 ,使得 Petri网更加适合于对神经思维的描述 。
关键词 神经网络 PETRI网 感觉神经检测机制 神经思维 属性抽取 感觉神经检测Petri网模型
下载PDF
波动气候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热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语哲 张津淼 +4 位作者 马海萍 李辉 米霞 高天一 史小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3,共7页
热感觉是人类对于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感知.为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在波动气候环境下的热感觉,使其能更快适应异地环境,对冬季大连教室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对来自不同气候分区的80名汉族学生、88名少数民族学生(回族24名、蒙古族12名和土家... 热感觉是人类对于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感知.为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在波动气候环境下的热感觉,使其能更快适应异地环境,对冬季大连教室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对来自不同气候分区的80名汉族学生、88名少数民族学生(回族24名、蒙古族12名和土家族14名等其他少数民族)的着装、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将不同少数民族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原因,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舒适度满意区间为18.5℃~19.4℃,与汉族热感觉存在差异.根据TSV模型得出各民族学生实际的热中性温度,分别为:回族18.5℃、蒙古族16.9℃和土家族15.0℃.经分析PMV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真实热感觉,本研究根据热感觉适应性模型(aPMV)为各民族提出了λ参考值,分别为:回族-0.79、蒙古族-0.90和土家族0.97.不同民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学生对当地气候具有一定适应性,而到大连求学伴随着气候波动,使学生不能快速适应新环境.基于此利用aPMV模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热感觉进行预测,并提供了实验室热工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感觉 适应性热感觉模型 预测热感觉模型 波动气候环境
下载PDF
复合冰壳结构建筑热环境与热舒适特征的初步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震 郭佳昌 +4 位作者 孙天慧 罗鹏 张媛媛 刘京 夏赟 《暖通空调》 2022年第8期96-102,87,共8页
复合冰壳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冰雪建筑类型,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但目前人们对其内部热环境与热舒适的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建筑的冰餐厅项目进行了为期3 d的现场测试和主观调查,得到了冰餐厅室内外... 复合冰壳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冰雪建筑类型,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但目前人们对其内部热环境与热舒适的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建筑的冰餐厅项目进行了为期3 d的现场测试和主观调查,得到了冰餐厅室内外环境特征参数和受试者热反应投票。基于二者建立了适用于复合冰壳结构建筑的热感觉预测模型,为此类型建筑室内参数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冰壳结构建筑 冰餐厅 热环境 热舒适 感觉预测模型
下载PDF
高海拔矿井作业人员动态热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聂兴信 冯珊珊 +1 位作者 张书读 甘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0-186,共7页
针对高海拔矿井井下通风环境差及通风能耗浪费问题,通过修正的高海拔矿井平均热感觉指数(PMV)模型,评价高海拔矿井作业人员的动态热舒适性。根据典型工况日的气象参数信息计算井上逐时热舒适度,生成井上逐时热舒适度曲线控制图,并通过... 针对高海拔矿井井下通风环境差及通风能耗浪费问题,通过修正的高海拔矿井平均热感觉指数(PMV)模型,评价高海拔矿井作业人员的动态热舒适性。根据典型工况日的气象参数信息计算井上逐时热舒适度,生成井上逐时热舒适度曲线控制图,并通过建立的井下PMV模型,拟合生成井下仿自然热环境控制曲线,实时反映井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感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井上环境12:00-19:00时间段内舒适度为稍凉,7:00-12:00与19:00-3:00舒适度为凉,3:00-7:00舒适度为冷,经试验验证修正后的PMV模型适用于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优化后井下热舒适度0:00-12:00及18:00-0:00舒适度为中性,12:00-18:00舒适度为稍暖;优化后的井下热舒适指标更接近人体热舒适感的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矿井 平均热感觉指数(PMV)模型 动态调控 热舒适性 评价
下载PDF
年幼儿童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
15
作者 何琳琳 张进辅 +1 位作者 谢倩 潘春妮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0-604,共5页
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 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和"感觉-行动"模型、功能性推理偏好以及身体意识发展的不成熟等观点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做出解释。未来的研究应从进一步深入探讨尺寸匹配误差与假装的区别、完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研究的开展几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匹配误差 抑制控制 双过程理论 “计划-控制”模型 感觉-行动”模型
下载PDF
一种高配准率的基于隔行隔列的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
16
作者 丁家琳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运用信噪比峰值法、全局质量指标计算法、平均结构化相似度指标以及隔行隔列的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再通过非线性过滤的方法对图片进行进一步的除杂。通过观察图像频谱中的噪声分布,根据噪声点的在频率域的分布情况,本文... 运用信噪比峰值法、全局质量指标计算法、平均结构化相似度指标以及隔行隔列的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再通过非线性过滤的方法对图片进行进一步的除杂。通过观察图像频谱中的噪声分布,根据噪声点的在频率域的分布情况,本文选用合适的滤波器来过滤图像中的噪声。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基于隔行隔列的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图像噪声,同时更好的提高了图像的准确度和清晰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感觉模型 图片的差异值 图片的特征值分解 非线性处理 模板匹配
下载PDF
具身记忆及其内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雨薇 孙潇 宋耀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97-2506,共10页
具身记忆研究主要探讨身体及其感觉运动过程在记忆中的作用。操纵或限制身体的物理状态、具身特征或可用性,可以影响记忆的效率、效价和内容。其内在机制可以通过编码特异性原理、启动效应、隐喻表征理论和再激活假说进行解释,但尚未形... 具身记忆研究主要探讨身体及其感觉运动过程在记忆中的作用。操纵或限制身体的物理状态、具身特征或可用性,可以影响记忆的效率、效价和内容。其内在机制可以通过编码特异性原理、启动效应、隐喻表征理论和再激活假说进行解释,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型。基于现有研究与理论的共性,提出具身记忆的感觉运动模拟模型,强调重新激活在具身记忆中的作用,以期在同一框架下说明身体作用于记忆的过程,并进一步指出重新激活的条件。未来亟需在具身记忆的稳定性以及深层机制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身体 具身认知 感觉运动模拟模型 编码特异性原理
下载PDF
Rapid calibration for line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sensors 被引量:2
18
作者 YANG Pei XU Bin-shi WU Lin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line structured-light 3-D vision sensor was established.A separating-parameter method was proposed to calibrate the structure parameter,and a calibration target was designed.In the calibrat...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line structured-light 3-D vision sensor was established.A separating-parameter method was proposed to calibrate the structure parameter,and a calibration target was designed.In the calibrating process,complicated measurement is avoided and the calibration is fast and easy to carry out,which simplifies the calibrating proced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0.15 mm.This method is high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in vision sensors cal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 数学模型 参数设置
下载PDF
健康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模拟与分析方法概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 张改景 季亮 《绿色建筑》 CAS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上海市某商品房为例,简介T/ASC 02-201 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热舒适性评价中PMV-PPD(预计平均热感觉满意度)模型与APMV(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评价的模拟流程,并对模拟中运用的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热舒适... 以上海市某商品房为例,简介T/ASC 02-201 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热舒适性评价中PMV-PPD(预计平均热感觉满意度)模型与APMV(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评价的模拟流程,并对模拟中运用的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热舒适性仿真分析工程案例经验,对现有的热舒适性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行相应的讨论与优化,并归纳与总结热舒适性领域仍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些成果可为国内健康建筑设计与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建筑 热舒适性 模拟仿真 PMV-PPD(预计平均热感觉满意度模型) APMV(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CFD(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Objective measurement for image defogging algorithms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璠 唐琎 蔡自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72-286,共15页
Since there is lack of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defogging algorithm and the existing assessment methods have some limitations,three new 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defogging algorithm were proposed.One w... Since there is lack of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defogging algorithm and the existing assessment methods have some limitations,three new 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defogging algorithm were proposed.One was using synthetic foggy image simulated by image degradation model to assess the defogging algorithm in full-reference way.In this method,the absolute difference was computed between the synthetic image with and without fog.The other two were computing the fog density of gray level image or constructing assessment system of color image from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to assess the defogging algorithm in no-reference way.For these methods,an assessment function was defined to evaluate algorithm performance from the function value.Using the defogging algorithm comparis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defogging algorithm image assessment simulated foggy image fog density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