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负荷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沈培鑫 罗心 +3 位作者 车欣恒 刘延浩 毛德伟 宋祺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4-860,共7页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16)。训练组接受PNF治疗,对照组自行居家运动,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和肌电图系统测量患者平地步行时的膝外展力矩和肌肉共激活指数。结果 对照组3例脱落,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VM-MG共激活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 2.460, P <0.05),且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t|>2.454, P <0.05)。结论 PNF有助于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外间室负荷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关节力矩 共激活 步行
下载PDF
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运良 万彩玲 +1 位作者 王付涛 常立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试验组,各49例。单一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62.67±6.71)岁,采取PNF治疗;试验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3.75±6.76)岁,采取PNF+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相关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水平、肢体功能[徒手肌力量表(MM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水平、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步长、步频、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撑相、双侧支撑相水平)及运动学参数[关节力矩峰值(髋、膝、踝)、最大屈伸角度(髋、膝)]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单一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治疗后,试验组FCA、MBI及BBS评分[(65.19±4.23)分、(73.82±8.56)分、(43.18±3.45)分]均高于单一组[(61.86±5.35)分、(66.79±5.98)分、(34.59±2.80)分],NIHSS评分[(3.15±1.17)分]低于单一组[(5.27±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8、4.713、13.533、5.596,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及MMT[(55.79±6.55)分、(27.06±3.67)分、(4.07±0.62)级]均高于单一组[(49.65±5.25)分、(24.68±3.35)分、(3.46±0.8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3.353、3.997,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频、步长、步速及患侧摆动相水平[(107.76±10.96)步/min、(40.67±6.48)cm、(0.63±0.13)m/s、(42.84±6.01)%]均高于单一组[(95.19±9.25)步/min、(36.50±5.71)cm、(0.45±0.11)m/s、(39.76±5.24)%],患侧支撑相及双侧支撑相水平[(57.21±5.01)%、(31.16±6.11)%]均低于单一组[(61.89±5.06)%、(37.46±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5、3.380、7.399、2.704、4.601、4.72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力矩峰值、髋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膝关节力矩峰值、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力矩峰值[(0.64±0.13)Nm、(34.35±7.09)°、(1.59±0.32)Nm、(49.46±8.02)°、(1.59±0.27)Nm]均高于单一组[(0.55±0.11)Nm、(29.64±6.71)°、(1.37±0.31)Nm、(42.98±7.61)°、(1.45±0.24)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0、3.378、3.457、4.103、2.713,均P<0.05)。结论针灸+PNF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肢体肌力、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及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针灸 肢体功能障碍 步态时空 运动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池璐 彭丽娟 时晨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肺功能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梗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实施呼吸训练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增强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呼吸训练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肺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向勇 张生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PNF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BRS)评估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WBC、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加快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干刺激 电针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及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对比
7
作者 许婉娜 吴伟鹏 丁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88-90,共3页
目的浅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及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PNF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治疗... 目的浅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及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PNF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治疗,对比躯干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生活独立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干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健康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PNF技术及Bobath技术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但PNF技术更有助于患者躯体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BOBATH技术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8
作者 常士峰 杨保元 狄心灵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观察组予PNF联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1组70.00%及对照2组72.0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NFD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MBI指数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NFD评分低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MBI评分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BB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均逐渐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均逐渐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SS-QOL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能力,减轻肢体障碍程度,促进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头体针巨刺法 肢体功能 平衡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肢体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唐丹 戴晶晶 张方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肢体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句容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9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肢体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句容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9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肢体训练)和观察组(39例,采用PNF联合肢体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unnstrom偏瘫分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偏瘫分期、FMA、BBS、GQOLI-74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PNF联合肢体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偏瘫程度,提升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肢体训练
下载PDF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
10
作者 顾铭星 《大医生》 2024年第14期8-10,共3页
目的探究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FMA、Berg平衡量表(BBS),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运动和神经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印杰松 廖长艳 张壮壮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平衡软垫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存在FAI的34例学生进行治疗,按照随... 目的:观察平衡软垫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存在FAI的34例学生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和平衡软垫训练,观察组采用平衡软垫训练结合PNF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利用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ankle joint functional assessment tool,AJFAT)、患侧单足站立试验(one leg standing test,OLS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SEBT)对两组学生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的AJFAT、OLST、SEB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平衡软垫和常规运动训练以及利用PNF疗法结合平衡软垫训练FAI患者均能取得不错的训练效果,综合运用PNF疗法与平衡软垫训练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平衡软垫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艺 王蕊 章耀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康复医院CAI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康复医院CAI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踝跖屈/背屈相对峰力矩、Y平衡测试(YBT)和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踝跖屈/背屈相对峰力矩、YBT和FADI均改善(|t|>2.208,P<0.05),对照组VAS评分和踝背屈相对峰力矩改善(|t|>2.156,P<0.05),观察组VAS评分、踝跖屈/背屈相对峰力矩、YBT和FADI均优于对照组(|t|>2.067,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缓解CAI患者的疼痛,增加踝关节周围肌力,从而改善踝关节稳定性,提高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文杰 袁慧 +3 位作者 彭天忠 熊黎明 侯新聚 朱满华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58-60,64,共4页
目的 探究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联合中医传... 目的 探究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联合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试验组采取针刺联合PNF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各项得分和总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PNF技术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针刺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冰雪 蒋闻蔚 +3 位作者 凌卓然 刘方明 吴若祎 杨伟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利用肌肉牵伸、关节挤压和牵拉、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神经肌肉收缩,从而改善异常运动模式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高速发展,PNF在...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利用肌肉牵伸、关节挤压和牵拉、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神经肌肉收缩,从而改善异常运动模式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高速发展,PNF在临床康复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其应用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PNF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以往研究中的不足,思考如何弥补现存不足,并将其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法,以期更好地把PNF技术应用到临床康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医学 综述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裕 李哲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A组)、FES-cycl...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A组)、FES-cycling组(B组)和PNF+FES-cycling组(C组),每组20例,共持续治疗4周。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随访时(治疗结束后2周)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MAS)]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患者均低于A、B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患者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FES-cycling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和自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雪娇 彭广卫 +5 位作者 沈小花 邓梅葵 丁小琴 胡公伟 周哲 荣积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77-1682,共6页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和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和自动态平衡功能临床疗效方面的特性与差别。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PNF组(24例)和下肢机器人组(23...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和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和自动态平衡功能临床疗效方面的特性与差别。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PNF组(24例)和下肢机器人组(23例)。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和Neuro Com平衡测试系统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和自动态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PNF组的FMA-LE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和下肢机器人组(P=0.001),下肢机器人组MWS评分相比常规组(P<0.05)和PNF组(P=0.001)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NF组MWS评分相比常规组(P<0.05)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下肢机器人组的反应时、移动速度、端点行程、最大偏移和方向控制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和PNF组(P<0.05),PNF组的方向控制指标评分相比常规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49)。结论:徒手PNF治疗和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各自的临床疗效,PNF技术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而在自动态平衡功能和行走速度方面下肢机器人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徒手治疗 最大步行速度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稳定极限测试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9
17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5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PNF训练,绳带组接受PNF绳带训练,联合组接受PNF绳带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FTHUE-HK、FMA-UE和MBI评分均提高(t>2.167,P<0.05),联合组优于绳带组(P<0.05),绳带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PNF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红梅 张亚楠 常江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两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T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4h姿势管理 脑卒中偏瘫 躯干控制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作用
19
作者 胡孝平 李蕊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学习改良苗族棍术...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学习改良苗族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一秒率(FEV_(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_(1)、FEV_(1)/FVC、6MWT步行距离、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有助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苗族棍术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老年 肺癌 肺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阿依努尔·努尔买买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4-66,共3页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6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主要讨论对象,将所有病例汇总,并打乱病例序号,从中盲选出40例脑卒中偏瘫患...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6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主要讨论对象,将所有病例汇总,并打乱病例序号,从中盲选出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的对照组,其余40例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的联合组。予以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PNF技术),予以联合组PNF技术与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联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模式下肌肉张力、自理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肉张力及自理能力处于同一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处于同一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广泛的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