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系统
被引量:
34
1
作者
缑瑞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概念隐喻是语言结构的一种组织原则,其基础是人类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社会经验。身体的感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认知基础的分析,揭示汉语感觉词语隐喻义或隐喻用法的理据性,并对汉语...
概念隐喻是语言结构的一种组织原则,其基础是人类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社会经验。身体的感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认知基础的分析,揭示汉语感觉词语隐喻义或隐喻用法的理据性,并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结构进行描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感觉范畴
隐喻
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及其现实指向
2
作者
马晓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克服理性至上的教学,重视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引导学生的感知学习。作为哲学范畴的“感觉”与思维对立统一,中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感官感觉对人的认知发展、经验生成的意义,形成了对感觉和...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克服理性至上的教学,重视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引导学生的感知学习。作为哲学范畴的“感觉”与思维对立统一,中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感官感觉对人的认知发展、经验生成的意义,形成了对感觉和感觉经验的系统理解。从感觉的本质来看,感觉指向身体,感觉是身体机能的生动体现。对感觉的承认体现了对现实世界客观性的正确把握。从教育学的立场审视感觉,感觉教育、直观教学等思想揭示了感觉对个体认知发展和学习活动展开的重要价值,感觉是认知生成和学习发生的前提。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刺激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为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奠定基础,感觉、知觉、表象与思维之间存在着逻辑转化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理性至上的弊端,以感知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进阶,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丰富其学习中的可感体验,以实现学生感性与理性的逻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范畴
认知发展
感性与理性
学习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探微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霜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8,共4页
传统语言学对通感的定位,其视角在于其修辞方法和修辞功能,从本质上来说,通感也是一种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包括感官感觉范畴向心理感觉范畴的映射和感官感觉范畴之间的映射,无论是用一种感官感觉去描...
传统语言学对通感的定位,其视角在于其修辞方法和修辞功能,从本质上来说,通感也是一种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包括感官感觉范畴向心理感觉范畴的映射和感官感觉范畴之间的映射,无论是用一种感官感觉去描述另一种感官或心理感觉的单一通感隐喻,还是用两种感官感觉去描述第三种感官或心理感觉的复合通感隐喻,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中各感觉范畴的修饰等级都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的分布规律,这种等级分布符合隐喻的映射规律和人类的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中短语
通感隐喻
映射
感觉范畴
等级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喻刍议
被引量:
1
4
作者
谭德姿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46-51,共6页
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提出了“通感”一说,并指出这是“古代的批评家和讲修词学的人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见《文学评论》62年第一期)。钱先生的通感说,对于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已逐渐为语言学界所重视。本文准备就...
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提出了“通感”一说,并指出这是“古代的批评家和讲修词学的人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见《文学评论》62年第一期)。钱先生的通感说,对于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已逐渐为语言学界所重视。本文准备就建立在通感理论上的一种特殊比喻类型作些探讨,以就教于修辞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范畴
通感
特殊比喻
钱钟书
修辞学
拟物
喻体
六十年代
听觉
视觉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系统
被引量:
34
1
作者
缑瑞隆
机构
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文摘
概念隐喻是语言结构的一种组织原则,其基础是人类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社会经验。身体的感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认知基础的分析,揭示汉语感觉词语隐喻义或隐喻用法的理据性,并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结构进行描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关键词
汉语
感觉范畴
隐喻
结构
Keywords
feeling category
metaphor
structure.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及其现实指向
2
作者
马晓华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基金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重大项目“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研究”(项目编号:22JJD880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克服理性至上的教学,重视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引导学生的感知学习。作为哲学范畴的“感觉”与思维对立统一,中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感官感觉对人的认知发展、经验生成的意义,形成了对感觉和感觉经验的系统理解。从感觉的本质来看,感觉指向身体,感觉是身体机能的生动体现。对感觉的承认体现了对现实世界客观性的正确把握。从教育学的立场审视感觉,感觉教育、直观教学等思想揭示了感觉对个体认知发展和学习活动展开的重要价值,感觉是认知生成和学习发生的前提。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刺激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为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奠定基础,感觉、知觉、表象与思维之间存在着逻辑转化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理性至上的弊端,以感知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进阶,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丰富其学习中的可感体验,以实现学生感性与理性的逻辑转化。
关键词
感觉范畴
认知发展
感性与理性
学习论
Keywords
sensory catego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learning theory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探微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霜梅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8,共4页
文摘
传统语言学对通感的定位,其视角在于其修辞方法和修辞功能,从本质上来说,通感也是一种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包括感官感觉范畴向心理感觉范畴的映射和感官感觉范畴之间的映射,无论是用一种感官感觉去描述另一种感官或心理感觉的单一通感隐喻,还是用两种感官感觉去描述第三种感官或心理感觉的复合通感隐喻,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中各感觉范畴的修饰等级都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的分布规律,这种等级分布符合隐喻的映射规律和人类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
定中短语
通感隐喻
映射
感觉范畴
等级分布
Keywords
modifier-noun phrase
synaesthetic metaphor
mapping
sensory category
pattern of level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喻刍议
被引量:
1
4
作者
谭德姿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46-51,共6页
文摘
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提出了“通感”一说,并指出这是“古代的批评家和讲修词学的人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见《文学评论》62年第一期)。钱先生的通感说,对于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已逐渐为语言学界所重视。本文准备就建立在通感理论上的一种特殊比喻类型作些探讨,以就教于修辞学界。
关键词
感觉范畴
通感
特殊比喻
钱钟书
修辞学
拟物
喻体
六十年代
听觉
视觉形象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系统
缑瑞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及其现实指向
马晓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定中短语通感隐喻探微
王霜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通喻刍议
谭德姿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