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抗战前夕的民间慈幼运动(1928~1937)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宝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8-191,共4页
抗战前夕,社会各界发起了一场慈幼运动,反思传统的慈幼思想,主张儿童权利和"慈幼建国",呼吁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要做到教养兼施,政府应从舆论上、法律上和财政上来关注慈幼事业,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这场慈幼运动确实唤... 抗战前夕,社会各界发起了一场慈幼运动,反思传统的慈幼思想,主张儿童权利和"慈幼建国",呼吁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要做到教养兼施,政府应从舆论上、法律上和财政上来关注慈幼事业,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这场慈幼运动确实唤醒了社会各界对儿童问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民间 慈幼 运动
下载PDF
施善与教化: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史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友坤 卢清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1-53,共3页
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制度发展演变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赡养、家族收养及私人捐助相结合的慈幼恤孤模式。施善与教化的相辅相依,推... 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制度发展演变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赡养、家族收养及私人捐助相结合的慈幼恤孤模式。施善与教化的相辅相依,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幼恤孤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幼恤孤制度 弱势幼儿 发展演进
下载PDF
中国传统慈幼恤孤制度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俞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施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慈幼恤孤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有着密切的关联。提倡仁义、积德行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儿童的救助是受人尊重的善行。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慈幼恤孤制度 积德行善 慈善事业
下载PDF
我国慈幼文化的历史嬗变及其省思 被引量:3
4
作者 索长清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保护与钟爱婴幼儿的慈幼文化古已有之。对年幼一代的保护和慈爱,不仅是人类保护自身生物种系延传的一种本能,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保护和延续的意识。我国的慈幼文化自古至今,因文化传...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保护与钟爱婴幼儿的慈幼文化古已有之。对年幼一代的保护和慈爱,不仅是人类保护自身生物种系延传的一种本能,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保护和延续的意识。我国的慈幼文化自古至今,因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成为社会的责任观念,并进而化为国家的立法诉求。由古代“施善恤养”“重养轻教”的社会慈善救助转向近代“养教并重”的教化,以及现代愈加科学理性的保教实践。我国慈幼文化的历史嬗变延传了“慈”“善”的传统理念,强调兼顾儿童幸福与社会发展,逐渐确认了儿童的权利与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幸福 儿童权利 慈幼文化
下载PDF
试论宋朝政府的预防性与辅助性慈幼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9-43,共5页
慈幼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溺婴、弃子的现象和习俗,宋朝政府采取了预防性和辅助性等慈幼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了一部分幼儿的生命,稳定了人口数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 慈幼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溺婴、弃子的现象和习俗,宋朝政府采取了预防性和辅助性等慈幼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了一部分幼儿的生命,稳定了人口数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救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政府 慈幼 预防性 辅助性
下载PDF
史学与法学视域下:宋代慈幼救济现象的法律干预
6
作者 沈双一 胡利利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3-39,共7页
关于宋代慈幼救济现象的法律干预问题,是宋史社会救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在史学与法学视域下,结合具体的史实,通过法律干预的方式,对宋代慈幼救济现象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宋代之前的历代社会对慈幼救济的重视和立法记录,以及... 关于宋代慈幼救济现象的法律干预问题,是宋史社会救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在史学与法学视域下,结合具体的史实,通过法律干预的方式,对宋代慈幼救济现象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宋代之前的历代社会对慈幼救济的重视和立法记录,以及宋代慈幼救济中的法律干预措施。从中分析出宋代弃婴现象严重的原因与"土地和贫穷"的联系,统治阶级重视慈幼救济与"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的联系以及法律干预与"政权制度与统治手段"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慈幼救济 法律干预
下载PDF
熊希龄的教育思想及其1937年青岛慈幼教育企划 被引量:1
7
作者 翟广顺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熊希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赤诚的爱国者,一个怀有经国济世抱负的政治家和有志造福大众的社会活动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30年,他活跃于政治、经济、教育、慈善事业等领域。1937年熊希龄为青岛慈幼教育出谋划策,提出了与香山慈幼院合作的意... 熊希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赤诚的爱国者,一个怀有经国济世抱负的政治家和有志造福大众的社会活动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30年,他活跃于政治、经济、教育、慈善事业等领域。1937年熊希龄为青岛慈幼教育出谋划策,提出了与香山慈幼院合作的意向,但因"芦沟桥事变"和他1937年12月的突然离世而成为一段未圆之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希龄 青岛近代教育 慈幼教育
下载PDF
新安医家程云鹏《慈幼筏》“内风”立论治疗小儿惊风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易伟清 胡小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5期898-900,929,共4页
惊证是儿科的常见四大危重症之一,对小儿危害极大。新安医家程云鹏在小儿惊证方面的辨证诊治有其独到之处。程氏认为惊证虽分急惊、慢惊,然皆由内风所生;急惊多因肝木燥急,失其濡养,变生内风;慢惊多因脾气受损,肝阴耗伤而生风,其实皆本... 惊证是儿科的常见四大危重症之一,对小儿危害极大。新安医家程云鹏在小儿惊证方面的辨证诊治有其独到之处。程氏认为惊证虽分急惊、慢惊,然皆由内风所生;急惊多因肝木燥急,失其濡养,变生内风;慢惊多因脾气受损,肝阴耗伤而生风,其实皆本气自病。故治疗上程氏强调平肝扶土、补虚定风,平脏腑之偏颇,复机体之正气。程氏循此法治疗小儿惊证成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惊风 程云鹏 内风立论 慈幼筏》
下载PDF
清代地方慈幼事业:以澧州育婴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康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3-108,共6页
澧州人地矛盾不突出,并未出现溺女婴之风气。清朝中期,澧州逐渐出现救济婴幼的慈善组织——育婴堂,通过官民捐资与堂产经营的方式运作,选举地方上较有名望的士绅为经管或司事。和省内其他地方比,澧州育婴堂虽起步较晚,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澧州人地矛盾不突出,并未出现溺女婴之风气。清朝中期,澧州逐渐出现救济婴幼的慈善组织——育婴堂,通过官民捐资与堂产经营的方式运作,选举地方上较有名望的士绅为经管或司事。和省内其他地方比,澧州育婴堂虽起步较晚,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但是在晚清湖南育婴事业整体上已成衰落之势的情况下,无疑发展较好,由此可以透视内陆地区慈幼事业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婴堂 澧州 清代 慈幼 溺婴
下载PDF
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的教育管理
10
作者 南耕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4-47,共4页
北京香山慈幼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熊希龄先生创办的一所以教育难童为宗旨、容幼儿教育、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以及多种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新式实验学园。其办学颇有特色。
关键词 慈幼 教育管理 熊希龄 师范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平民教育 学生自治 张雪门 全盛时期 组织纪律性
下载PDF
人才教育以注重实业为主——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的职业教育
11
作者 高燕 赵光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39,共3页
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是在湘西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正室木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它简要而准确地概括了熊希龄对慈善事业的钟情。... 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是在湘西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正室木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它简要而准确地概括了熊希龄对慈善事业的钟情。熊希龄生于凤凰,人称熊凤凰;出身苗族,是民族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希龄 慈幼 凤凰古城 少年得志 人才教育 学习测量 农事试验场 七八 水力工程 科学技术教育
下载PDF
兴学之本 先重师范——香山慈幼院成功引领北平幼师教育
12
作者 高燕 赵光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6-39,共4页
提及历史学家易中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成功受益于母亲周树奇很多。周树奇女士,是战时儿童保育院的一名幼稚教师,曾就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创始人、民国慈善家熊希龄先生创办的。熊希龄先生力主... 提及历史学家易中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成功受益于母亲周树奇很多。周树奇女士,是战时儿童保育院的一名幼稚教师,曾就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创始人、民国慈善家熊希龄先生创办的。熊希龄先生力主教育为"立国之本",多次提出"兴学之本,先重师范",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办学目的非常明确:一是为发展教育而培养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幼 立国之本 易中天 熊希龄 抗日战争时期 益明 天津南开大学 老志诚 妇女事业 中国语文
下载PDF
宋代的慈幼事业与社会
13
作者 黄永昌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4期88-92,共5页
宋代,慈幼事业被纳入国家政策,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后世影响甚大。从救济形式看,有国家政策性的扶持,旨在对育婴家庭的资助;官方的收养救助,包括对流浪儿童及孤儿的救助等;慈善组织的参与,包括一般慈善组织的慈幼活动及慈幼局等专门... 宋代,慈幼事业被纳入国家政策,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后世影响甚大。从救济形式看,有国家政策性的扶持,旨在对育婴家庭的资助;官方的收养救助,包括对流浪儿童及孤儿的救助等;慈善组织的参与,包括一般慈善组织的慈幼活动及慈幼局等专门机构的活动。宋代的慈幼事业以官方为主导,经历了两宋之际与南宋末期两个高峰时期,主要集中于都城及江南少数地方,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慈幼事业 慈幼 慈善
原文传递
民国浙江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东华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7,共7页
近年来,基督教等非政府组织在历史上曾经举办过的社会公益活动,正在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各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浙江省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为个案,探讨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核心问题——慈幼公益教育。文章... 近年来,基督教等非政府组织在历史上曾经举办过的社会公益活动,正在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各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浙江省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为个案,探讨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核心问题——慈幼公益教育。文章认为,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有主日学校、暑期学校和慈善小学三种形式;其创办初衷是作为福音传播的媒介,培养教徒、扩散基督福音;民国肇始后,随着中国国族重建任务的提出,其教育宗旨亦发生变化,将培养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新国民"和传播基督福音的"新教徒"联系起来,专门培养"国民教徒"。慈幼公益教育目标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本土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机构 慈幼公益教育 国民教徒 民国浙江
原文传递
《慈幼筏》成书年代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娜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55-356,共2页
关于《慈幼筏》的成书年代,有1628年、1644年、1704年3种观点。此书诸版本中有题为张介宾著者,而张介宾儿科诸书多在1628年成书,故认为此书成书于1628年。但从自序及来容来看,此书作者是程云鹏,并非张介宾,所以1628年之说不能成立... 关于《慈幼筏》的成书年代,有1628年、1644年、1704年3种观点。此书诸版本中有题为张介宾著者,而张介宾儿科诸书多在1628年成书,故认为此书成书于1628年。但从自序及来容来看,此书作者是程云鹏,并非张介宾,所以1628年之说不能成立。1644年与1704年两说的分歧,是由于对作者《自序》中“甲申”二字的理解不同所致:崇祯甲申为1644年,而康熙甲申则为1704年。从《徽州府志》、《歙县志》、《黄安县志》等地方志及《慈幼筏》张希良序、李膦序中关于程云鹏的记载来看,此书当成书于康熙甲申,即170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幼筏》 程云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论宋政府慈幼措施的特点及发达缘由
16
作者 黄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2-67,共6页
宋朝政府的慈幼措施在我国社会救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其突出特点表现为:慈幼范围较广,但水平不高;慈幼机构创新多,但大都维持不久;慈幼事业的运作趋于制度化,但人治色彩仍较明显;民间性慈幼措施相对滞后;基本上是一种富人事... 宋朝政府的慈幼措施在我国社会救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其突出特点表现为:慈幼范围较广,但水平不高;慈幼机构创新多,但大都维持不久;慈幼事业的运作趋于制度化,但人治色彩仍较明显;民间性慈幼措施相对滞后;基本上是一种富人事业或精英事业。尽管宋朝政府的慈幼措施尚有许多不足,但就其所处的历史阶段而言,仍然可以用"发达"一词来形容。究其缘由,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土地制度的促使、政府的重视以及民本主义、儒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政府 慈幼措施 特点 发达缘由
下载PDF
古代的"慈幼"之道
17
作者 弋戈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第9期66-66,共1页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知名学者胡适曾以"慈幼"为题阐述国家之文明。《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知名学者胡适曾以"慈幼"为题阐述国家之文明。《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幼 孟子 三件 梁惠王 胡适 地官司徒 蒙以养正 恤孤 齐桓公 一曰
原文传递
普惠性学前教育:文化意蕴、现实遭遇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莹莹 王海英 刘静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普惠性学前教育产生于我国构建以公平公正理念为核心的社会政策体系背景之下,它从国家政策走向地方实践、从学术理想走向社会现实仍需多视角、多维度的拓展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蕴含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期盼和文化寄托,是慈幼文化... 普惠性学前教育产生于我国构建以公平公正理念为核心的社会政策体系背景之下,它从国家政策走向地方实践、从学术理想走向社会现实仍需多视角、多维度的拓展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蕴含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期盼和文化寄托,是慈幼文化变迁的时代性表达与彰显、民本文化演进的实践性转化与弘扬、共同体文化复苏的领域性传导与伸张。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实推进遭遇文化困境:系统性误识导致发展进程背离既定目标、文化堕距掣肘政策推进的动力系统、文化冲突阻挠社会群体的通力合作。以文化共鸣为切入点创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中国语境下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政策设计者需形塑舆论场域实现文化培育,政策执行者要消除文化区隔促进文化整合,政策目标群体应反思文化立场加快文化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性学前教育 慈幼文化 民本文化 共同体文化
下载PDF
实干家的抒情诗——熊希龄的诗词写作与教育理念
19
作者 秦燕春 《关东学刊》 2019年第6期71-84,共14页
“实干家”熊希龄一生不以诗名却留下了数量不菲的作品。熊氏诗学所呈露的意义一直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传统士绅作为核心关怀的人格养成与情性化育理想自然而然于诗学世界中丰沛流溢并进而反身润泽其精神质地。本文试图通过这一诗之... “实干家”熊希龄一生不以诗名却留下了数量不菲的作品。熊氏诗学所呈露的意义一直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传统士绅作为核心关怀的人格养成与情性化育理想自然而然于诗学世界中丰沛流溢并进而反身润泽其精神质地。本文试图通过这一诗之世界展开熊希龄生命境界的深度视角,这对于了解其一生的教育理念尤其后期创办“慈幼”的教育旨趣,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希龄 教育理念 慈幼 诗词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难童救助机构
20
作者 曾荣 《中国减灾》 2013年第5X期50-51,共2页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灾难,尤其是弱小的儿童,在失去父母亲人后,被迫沦为流落街头的乞讨儿。随着日军侵华的加剧,因战受灾儿童的数量也不断扩大,抢救受灾儿童成为抗战时期防...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灾难,尤其是弱小的儿童,在失去父母亲人后,被迫沦为流落街头的乞讨儿。随着日军侵华的加剧,因战受灾儿童的数量也不断扩大,抢救受灾儿童成为抗战时期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内容。宋庆龄、邓颖超等人为救济受灾儿童作了长期、不懈地努力,倡导并成立了中华慈幼协会、战时儿童保育会、儿童教养院、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战灾儿童义养会等一大批抢救受灾儿童的组织机构,为抗战时期的儿童救灾事业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一、中华慈幼协会1 9 2 8年4月成立的中华慈幼协会,以"创导实施各项有关儿童福利事业,为全国儿童谋幸福"为宗旨,主要从事儿童的救灾、保障、教养等工作。该会名誉会长是蒋介石,孔祥熙为理事长,教育家蔡元培、慈善家熊希龄等一大批人都参与到协会的儿童救灾事业。如熊希龄曾创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福利事业 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教养院 流落街头 历史篇章 教育家蔡元培 组织机构 熊希龄 慈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