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验性回避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及慈心冥想干预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建伟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7期75-77,共3页
经验性回避和反刍思维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病和症状的持续,并且抑郁症的反刍思维与认知行为的回避倾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慈心冥想则很少被讨论。慈心冥想是指发展出对... 经验性回避和反刍思维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病和症状的持续,并且抑郁症的反刍思维与认知行为的回避倾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慈心冥想则很少被讨论。慈心冥想是指发展出对人的一种无条件、积极的慈爱与宽容的情感。正念能够增加对此时此刻的觉察,慈心冥想能够增加积极情感、降低消极情感,两者恰恰能够针对性地应对回避行为和反刍思维,从而减轻抑郁的症状。慈心冥想和正念冥想相结合,能为抑郁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慈心冥想 经验性回避 反刍思维 抑郁症
下载PDF
正念认知疗法结合慈心冥想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文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26-228,共3页
观察分析MBCT(正念认知疗法)结合LKM(慈心冥想)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中筛选研究对象,最终确定下来82例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将研究对象按照治... 观察分析MBCT(正念认知疗法)结合LKM(慈心冥想)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中筛选研究对象,最终确定下来82例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将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接受MBCT结合LKM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患者的正念水平和抑郁水平评分。结果:实验组正念水平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BCT+LKM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帮助抑郁症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各医院心理科借鉴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认知疗法 慈心冥想 抑郁症 治疗效果 抑郁评分
下载PDF
冥想对抑郁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束晨晔 陈友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430-1436,共7页
以往研究表明,冥想对抑郁症个体能够产生影响。文章从典型冥想方式阐述对其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影响,注意聚焦冥想有利于抑郁症个体的注意调节,但消极的心智游移内容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开放监控冥想通过情绪调节,减少病理性的认知过... 以往研究表明,冥想对抑郁症个体能够产生影响。文章从典型冥想方式阐述对其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影响,注意聚焦冥想有利于抑郁症个体的注意调节,但消极的心智游移内容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开放监控冥想通过情绪调节,减少病理性的认知过程。慈心冥想有利于平衡情绪。冥想对个体不良行为反应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此外,文章对潜在影响机制进行综述,指出研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注意聚焦冥想 开放监控冥想 慈心冥想 心智游移
下载PDF
佛教与心理治疗的融合——佛教的禅修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建伟 王立娜 王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4,共4页
佛教的哲学思想已经和西方心理治疗逐渐地融合在一起。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分别揭示苦的根源和应对方法。正念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深深地影响了心理治疗界,并且目前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法。而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 佛教的哲学思想已经和西方心理治疗逐渐地融合在一起。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分别揭示苦的根源和应对方法。正念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深深地影响了心理治疗界,并且目前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法。而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根植于佛教思想的慈悲和宽容等也作为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改善着健康和幸福感。当今佛学和心理学的结合更多地停留于具体的方法层面,而只有结合了佛教背后的哲学思想,才能真正促进心理学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四圣谛 八正道 正念 慈心冥想 心理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