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音译词语音系统研究
1
作者 陈云聪 张铁山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是现存回鹘文文献中篇幅较大、内容丰富的佛教文献之一.以Jens Wilkens的研究成果为底本,可以梳理出其中的音译汉语词,进而研究回鹘汉对音,为进一步认识汉语语音的音值和音变提供例证.回鹘译音反映的...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是现存回鹘文文献中篇幅较大、内容丰富的佛教文献之一.以Jens Wilkens的研究成果为底本,可以梳理出其中的音译汉语词,进而研究回鹘汉对音,为进一步认识汉语语音的音值和音变提供例证.回鹘译音反映的日母鼻音成分的失落、阳声韵尾的弱化等,是唐宋西北方音的延续和发展;见组对音分为两类、日母对y、韵母单元音化等则显示了回鹘语语音系统对汉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慈悲道场忏法》 回鹘汉对音 西北方音
下载PDF
人性之美与慈悲力量
2
作者 练佩鸿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人类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人性之美,是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善良和同情心,即便善良的人自身并不强大,甚至很弱小,但当他看到有人遭遇灾难或者困境时,却能对弱者生出怜悯呵护之心,面对残暴不公正的行为能够心怀正念勇于担当,当人身上这种精神通... 人类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人性之美,是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善良和同情心,即便善良的人自身并不强大,甚至很弱小,但当他看到有人遭遇灾难或者困境时,却能对弱者生出怜悯呵护之心,面对残暴不公正的行为能够心怀正念勇于担当,当人身上这种精神通过一种形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人性之美便得以彰显,那是慈悲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心 慈悲 人类文明 善良 人性之美 勇于担当 功利性
下载PDF
约纳的愤怒与天主的慈悲
3
作者 陶诗秀 《中国天主教》 2024年第3期29-29,共1页
《约纳先知书》记载了一位胆敢违反天主的旨意,与天主背道而驰的先知。我们传福音是祈望有人信耶稣。不过,约纳却相反,他看见尼尼微人信仰了天主,就大大不悦,甚至发怒。为何尼尼微人信仰天主,禁食忏悔,获得天主的怜焖,会引起约纳不满?... 《约纳先知书》记载了一位胆敢违反天主的旨意,与天主背道而驰的先知。我们传福音是祈望有人信耶稣。不过,约纳却相反,他看见尼尼微人信仰了天主,就大大不悦,甚至发怒。为何尼尼微人信仰天主,禁食忏悔,获得天主的怜焖,会引起约纳不满?原因是约纳不爱尼尼微人,不愿意看到他们蒙天主免其过;而尼尼微人属于亚述国,与以色列为敌,约纳岂能让敌人逃过天主的惩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知书 天主 慈悲 尼尼微 忏悔 信仰 约纳
下载PDF
辜鑫:教育,当以慈悲为怀
4
作者 何兰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36期44-46,共3页
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层峦叠嶂,山势雄奇,少年辜鑫就生活在这里。那时,爷爷总跟他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爷爷的影响下,辜鑫的心里暗暗树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好好读书,走出大巴山,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几十年过去,当初的... 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层峦叠嶂,山势雄奇,少年辜鑫就生活在这里。那时,爷爷总跟他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爷爷的影响下,辜鑫的心里暗暗树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好好读书,走出大巴山,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几十年过去,当初的那个少年早已实现理想。今日,他用知识引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长,使他们有能力迎接美好未来,去更大的世界。26年光阴匆匆,他心怀慈悲做教育,责任与热爱铺垫了他的从教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般皆下品 慈悲为怀 大巴山 :教育 美好未来 爷爷 少年
下载PDF
《慈悲》的凝视机制与身份认同研究
5
作者 武少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5-88,共4页
《慈悲》是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继《爱》之后的又一力作,作品继承了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等主题,刻画了在以奴隶主为代表的男性的凝视下黑人女性用身体反抗凝视的艰难历程。文章通过聚焦女主人公弗洛伦斯被规训和建构的身体,揭... 《慈悲》是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继《爱》之后的又一力作,作品继承了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等主题,刻画了在以奴隶主为代表的男性的凝视下黑人女性用身体反抗凝视的艰难历程。文章通过聚焦女主人公弗洛伦斯被规训和建构的身体,揭示小说中蕴藏的凝视机制,同时也为黑人女性等边缘群体提供了借助第三空间消解凝视,实现身份认同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建构 凝视 认同 慈悲
下载PDF
慈悲的机器人:瑜伽行视野下的人工智能伦理
6
作者 张海珊 《电子乐园》 2023年第3期298-300,共3页
本文以瑜伽行哲学为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伦理的两个问题:慈悲的机器人是否可能,以及瑜伽行哲学如何为人工智能伦理提供新的资源。本文认为,机器人无法拥有真正的情感,但可以根据慈悲等原则做出决策。本文强调了瑜伽行哲学的慈悲观具有... 本文以瑜伽行哲学为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伦理的两个问题:慈悲的机器人是否可能,以及瑜伽行哲学如何为人工智能伦理提供新的资源。本文认为,机器人无法拥有真正的情感,但可以根据慈悲等原则做出决策。本文强调了瑜伽行哲学的慈悲观具有系统性、和谐性、全面性等特点,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伦理框架。本文提出将瑜伽行哲学的慈悲应用于机器人伦理的两个方面:作为内置的伦理守则和帮助机器人识别人类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瑜伽行 慈悲的机器人 伦理决策 情感智能
下载PDF
游走在“真相”与“假面”之间——读路内的长篇小说《慈悲》 被引量:2
7
作者 施新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39,共5页
2016年4月,路内凭借长篇小说《慈悲》荣膺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项。《慈悲》以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国营工厂困难职工补助制度为"物像",叙写了陈水生及其他城市工人的生存苦难与个体在生存信念下... 2016年4月,路内凭借长篇小说《慈悲》荣膺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项。《慈悲》以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国营工厂困难职工补助制度为"物像",叙写了陈水生及其他城市工人的生存苦难与个体在生存信念下的艰难挣扎,诠释了人物在残酷面前隐忍负重、进退皆宜的生存态度,同时,也对现代性进程中的个体自我救赎方式进行了复杂而深入的追问。一定意义上,《慈悲》是小说家路内考察和介入社会现实的一个窗口,表达了他对平凡人物日常生活遭际的关注和内在精神世界的体恤,小说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慈悲为怀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内 慈悲 生存方式 慈悲为怀
下载PDF
池田大作的“慈悲”观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8
作者 冉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qu...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的融合。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的"利他"实践。这是池田基于天台《法华经》智顗大师利他宗教哲学思想,践履于社会的原点。这一思想对于伦理道德风尚的提倡,转化为社会向善、向上、向高尚的正能量,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与利他 慈悲的正能量 池田宗教哲学思想研究
下载PDF
莫里森的《慈悲》:对人们善良本性的呼唤
9
作者 梁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20-422,共3页
从《圣经》中"慈悲"意义出发,通过分析莫里森新作《慈悲》中主人公雅各布从一个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到贪婪的奴隶主的蜕变过程,阐述"慈悲"在小说中的含义,指出莫里森用"慈悲"为这部小说命名的创作动机:唤醒... 从《圣经》中"慈悲"意义出发,通过分析莫里森新作《慈悲》中主人公雅各布从一个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到贪婪的奴隶主的蜕变过程,阐述"慈悲"在小说中的含义,指出莫里森用"慈悲"为这部小说命名的创作动机:唤醒人们心底的善良本性,消除歧视,共创宁静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慈悲 慈悲 创作动机 善良本性
下载PDF
自悯与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差异 被引量:23
10
作者 彭彦琴 沈建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79-1486,共8页
西方自悯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慈悲观,后者体现为在困境下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认知维度,慈悲意味着客观认识自己以及自他关系;在自我体验维度,慈悲意味着以慈悲喜舍等积极情绪应对不利情况;在自我调控维度,慈悲意味着通过... 西方自悯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慈悲观,后者体现为在困境下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认知维度,慈悲意味着客观认识自己以及自他关系;在自我体验维度,慈悲意味着以慈悲喜舍等积极情绪应对不利情况;在自我调控维度,慈悲意味着通过行为的自我约束及觉知力实践训练建立稳定健康的心理功能。西方自悯因其自身的哲学思维限制没有触及佛教慈悲观核心理论,而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梳理有助于拓展、完善西方自我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自悯 佛教慈悲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下载PDF
美国著名女作家莫里森新作《慈悲》解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艳 屈荣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7-100,共4页
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聚焦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描绘了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的人的生存状况。通过梳理作品中所重现的蓄奴制初期美国的历史,深入探讨了莫里森对美国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思索。莫里森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超越种族的视... 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聚焦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描绘了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的人的生存状况。通过梳理作品中所重现的蓄奴制初期美国的历史,深入探讨了莫里森对美国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思索。莫里森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超越种族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种族和肤色并不是一个人是否受奴役的标志,唤醒了我们在当下对自我身份及少数族裔身份认同的重视,并表达了她对理想家园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历史 现状 慈悲 蓄奴制
下载PDF
《慈悲》中读者和人物的认知模式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霞敏 杨绍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认知叙事学旨在构建一种普遍的阅读认知理论,即读者对人物和人物对人物的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维特征,更好的体现叙事的交流效果,而且还可以更为深入透彻地了解...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认知叙事学旨在构建一种普遍的阅读认知理论,即读者对人物和人物对人物的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维特征,更好的体现叙事的交流效果,而且还可以更为深入透彻地了解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运用认知叙事学理论对莫里森新作《慈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品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以及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由于受到了外界"刺激物"和"图式知识"因素的影响,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再图式化",之后才建立起各自的认知模式。而这些不顺利的认知过程不仅清晰地呈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彰显了叙事的交流和认知作用,同时人物对人物的情感和读者对人物的情感也随着这些认知过程得到了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 认知叙事学 人物 读者 认知模式
下载PDF
慈悲为怀: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宽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潘知常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8-33,共6页
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宽恕”是大不一样的。西方的“宽恕”是“为爱而爱”的终极关怀,体现了其“原罪”的价值维度。“原罪”说使“罪”被绝对化、先天化,人的尊严、权利、责任被绝对化、先天化了,并由此造成了信仰维度的存在。这是对人... 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宽恕”是大不一样的。西方的“宽恕”是“为爱而爱”的终极关怀,体现了其“原罪”的价值维度。“原罪”说使“罪”被绝对化、先天化,人的尊严、权利、责任被绝对化、先天化了,并由此造成了信仰维度的存在。这是对人的局限性的自知。中国的“宽恕”是纲常伦理的处理原则,体现了其“原善”的价值维度。“原善”说使属性、本性被绝对化、先天化,人是自己的救主,人性高于神性,罪恶只是外来的污染,因而不存在共同责任,只存在道德责任。它“宽恕”的是可以“宽恕”的,并非不可“宽恕”者。这是对人的局限性的无知。但是,只有“宽恕”不可“宽恕”者,宽恕才存在。所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宽恕”不是“宽恕”,“慈悲”不是“慈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 宽恕 仇恨
下载PDF
残酷的慈悲——莫言《檀香刑》的存在原罪与悲悯情怀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学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6,共7页
我以为,在莫言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中,《檀香刑》(二00一)应该是更具风采、更具魅力的一部,是优秀之中更为优秀的作品,也是百年新文学值得珍惜的宝贵收获。李敬泽说:“《檀香刑》是一部伟大作品。我知道‘伟大’这个词有多重,我... 我以为,在莫言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中,《檀香刑》(二00一)应该是更具风采、更具魅力的一部,是优秀之中更为优秀的作品,也是百年新文学值得珍惜的宝贵收获。李敬泽说:“《檀香刑》是一部伟大作品。我知道‘伟大’这个词有多重,我从来不肯在活着的中国作家身上用它。但是,让我们别管莫言的死活,让我服从我的感觉,‘伟大’这个词不会把《檀香刑》压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刑》 悲悯情怀 莫言 原罪 慈悲 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 新文学
下载PDF
路内长篇小说《慈悲》读札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勇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92-95,共4页
就表现内容而言,路内的最新长篇《慈悲》《2015》与《花街往事》有一定的重合,都是从“文革”前后的历史语境出发,以表现数十年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但两部小说的思路及其诉求明显不同。如果试花街往事》带有追溯、重述和反思历史的倾... 就表现内容而言,路内的最新长篇《慈悲》《2015》与《花街往事》有一定的重合,都是从“文革”前后的历史语境出发,以表现数十年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但两部小说的思路及其诉求明显不同。如果试花街往事》带有追溯、重述和反思历史的倾向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慈悲 历史语境 “文革”前 表现内容 社会历史
下载PDF
俄藏本和印度出版的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叙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志高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92,96,共7页
结合已有成果,对俄藏本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初次系统进行了考证性专题叙录。同时还对印度出版的同名经卷作了考证。通过叙考,探究其版本关系,以期最终足本复原该经。
关键词 佛经 西夏 慈悲道场忏罪法》
下载PDF
轮回·慈悲·平等——解读谭恩美《灵感女孩》的佛教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军花 俞宝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弥漫着大量她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中国佛教印记。佛教六道轮回因果论注定了《灵感女孩》是一段穿梭于阴阳时空的宿命爱情,佛教慈悲利他观让人感触到了人性之美,佛教众生平等观则凝结着人类与众生和谐相处的智慧。这...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弥漫着大量她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中国佛教印记。佛教六道轮回因果论注定了《灵感女孩》是一段穿梭于阴阳时空的宿命爱情,佛教慈悲利他观让人感触到了人性之美,佛教众生平等观则凝结着人类与众生和谐相处的智慧。这些佛教伦理正是该小说备受赞誉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慈悲 轮回 平等
下载PDF
跨越种族与文化的女性人生:细读莫里森的新作《慈悲》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学棋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本文从女性之间为求生存而产生的姐妹情谊、母性对女性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女性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寻等几方面着手,分析了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中的人物关系。莫里森把小说的背景放在奴隶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殖民地时期,体现... 本文从女性之间为求生存而产生的姐妹情谊、母性对女性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女性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寻等几方面着手,分析了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中的人物关系。莫里森把小说的背景放在奴隶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殖民地时期,体现了她对超越种族和文化的女性人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慈悲 女性 种族
下载PDF
论《宠儿》与《慈悲》的互文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艳 屈荣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为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互文性 《宠儿》 慈悲
下载PDF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景平 薛晓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1-73,共3页
慈悲利他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印度古代佛教中的这一思想准确的反映了佛教信徒对社会及他人的看法。"利他"的思想是在大乘佛教中提出来的。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体现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 慈悲利他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印度古代佛教中的这一思想准确的反映了佛教信徒对社会及他人的看法。"利他"的思想是在大乘佛教中提出来的。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体现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上。慈悲利他思想对于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鼓励人们扶危济困、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利他思想 大乘佛教 和谐社会建设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